Buy the growth, but never pay for it,
這是早期巴菲特的做法,夠流氓的吧:)
今天偶然看到老股民對平安財務的質疑,
和我2年前小文不謀而合(附文),
看來皇帝的新衣快被剝光了。
平安只是個穿了黃馬甲的龜龜,
它的價格沒有價值,
以它的投資能力看我也想不出它會如何增長,
11年都嗷嗷叫著超值的巴菲特們賺到錢了木有?
那不叫低估,
去年年底銀行股叫低估,
價值幾個月就被市場抹平了。
在接觸股市之前,我就是一農民,汗水換糧食,
兩年港股的經歷使我回報遠大於付出,
這顛覆我農民的價值觀,
我明白芒格為啥要懺悔了,
格雷厄姆老師說一般人的智商加上做生意的決心就能成,
我琢磨投資那不就鍋都餘出來了?
現在看不是那回事兒。
2007年中國平安淨利潤:150億元
2008年中國平安淨利潤:14億元 (富通投資減值)
2009年中國平安淨利潤:73億元
2010年淨利潤:179億元
4年淨利潤總計:416億元
盈利能力:保險公司本質上類似投資公司,評估其盈利能力
不太客觀,同時也不是最重要的指標,但盈利歷史告訴我們平安的投資能力低下。
2007年淨資產:1092億
2010年淨資產:
3年淨資產增加:76億元
3年分紅總計:160億元
由於淨利潤增長和淨資產增長不匹配,差額有180億元之多,故推測平安很多費用都直接借記淨資產,造成上市以來虛增盈利。
2007年至2010年間,淨資產每年增長率:2.3%
2007年-2009年市淨率波動範圍:2.5倍–
現在值得3.5倍淨資產價格買入麼?在這裡,我們沒有基於內涵價值估算其價值,一是因為計算內涵價值牽扯太多估計變量,各種變量組合在一起不客觀,它的會計處理方法怎麼看都像是對付外人的,應該是公司精算出來賣給客戶賺取利潤,而非業主用這個虛頭巴腦的玩意兒來評估自己的身家性命。二,即使內涵價值的會計處理方法是正確的,他的質量和真實性也應該由其盈利能力來決定和體現,我們看到平安的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未來一定會改善?
那麼,未來淨資產以年增20%計算,6年後平安的淨資產會達到50元左右。
以30%增長計算,需要4年多到位。
50%年增長?3年時間!
拋開平安淨資產年增長3%的現實,您能用自己的血汗錢來賭平安未來淨資產可以複利增長50%麼?即使是年增長20%,您晚上睡覺踏實麼?
應該按照清算價值估算的企業,穿上行業壁壘的黃馬甲,馬上具有了所謂的護城河。用超過3倍淨資產的價格買入不能估算正常盈利能力的企業,還被眾多所謂「價值投資者」高呼超值!
困惑了!
老股民的質疑
(2013年5月27日)
中國平安初探之三,淨資產歷史數據(續)
上文中,經球友提醒,因港幣與人民幣之間存在匯率差異,導致數據不嚴謹,雖然說這是毛估估,但還是儘可能的不要差異太多吧,儘可能的以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為準。經重新查閱年度報告,將勘誤數據重列。
附表一:中國平安歷史淨資產差異統計表(勘誤重列) 查看原圖
經與昨天數據比對,2003年以來的累計募集資金由854.22億元,勘誤為860.92億元,增加6.70億元人民幣;加2003年以前中國平安歷年募集資金毛估估累計86.86億元,平安始成立以來毛估估募集資金累計947.78億元人民幣,佔2012年末1596.17億元股東權益的59.38%。
如此,意味著中國平安成立25年以來,其股東權益的60%屬於募集資金,40%屬於企業經營所得,這個比例之高,讓我想不到的,估計全世界的公司很少有那樣的吧。怪不得有人說,平安只要把這些募集資金去存銀行的大額存款,不需要經營什麼,差不多也可以得到這些回報。實事求是的說,這也誇張了點,存銀行的大額存款沒那麼多回報的,何況也提供了那麼多人就業,創造了那麼多管理層富豪。
同時,也找到了股東權益(前面說的是公司淨資產,這並不嚴謹,現在改稱為股東權益)與歷年實現利潤的差異之處,找到了源頭。平安在08年通過會計政策變更,增加公積金4.93億元,減少未分配利潤153.82億元,合計減少股東權益148.89億元。09年會計政策變更,增加公積金4.11億元,減少未分配利潤146.26億元,合計減少股東權益142.15億元。兩者合計減少了股東權益291.04億元。如此,就差不多了。
奶奶的!看到這裡,就想罵人,你想把以前年度多計的利潤抹去就抹去吧,但為什麼直接減少未分配利潤而不是降低當期利潤呢?要知道,未分配利潤可是在繳納了所得稅以後的稅後利潤啊,如此,讓股東白白的多繳了所得稅,為公務員喝塑化劑提供資金支持。
哦,我好像明白了,減少當期利潤會減少管理層獎金,我就默默地減少未分配利潤,反正你們這些傻瓜股東也不知道的。君不見還有保險業的專業分析師說,這是為了保護投資者嘛,避免實現利潤的大起大落導致股價下跌。唉,這叫著什麼話呢?
嗯,反正大家都認為中國平安是個優秀的上市公司,那麼我也深信不疑,這就是個優秀的上市公司,所以在找機會買進呢。
好了,這個問題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