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豪车大甩卖——温州“跑路”潮后传

http://www.infzm.com/content/65175

从百万元的豪车甩卖,到几十万的车纷纷出货,二手车商在温州民企跑路潮中收获意外之喜。而很多企业主仍焦急如热锅蚂蚁,他们仍在四处找钱的漫漫途中。

“就跟买菜一样”

2011年10月中旬,新华网等多家网媒转载了一则新闻:温州在进行一场豪车大甩卖。新闻的开头就像一句极具诱惑的广告词——一辆奔驰S600,市 场价260万元左右,现在只要40万元。

但昙花一现的豪车甩卖景象,在近日的温州是看不见了。温州市二手车商会秘书长陈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国庆节前,二手车交易市场里百万元级别以上的车 多,现在是几十万的车比较多。

“我们开玩笑说,之前是头道贩子跑了,现在是二道贩子跑了。”在陈侠看来,被集中甩卖的豪车大多来自急于“跑路”的企业家。

豪车大甩卖——温州“跑路”潮后传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黄金萍 2011-11-24 14:55:13 来源:南方周末

从百万元的豪车甩卖,到几十万的车纷纷出货,二手车商在温州民企跑路潮中收获意外之喜。而很多企业主仍焦急如热锅蚂蚁,他们仍在四处找钱的漫漫途中。

“就跟买菜一样”

2011年10月中旬,新华网等多家网媒转载了一则新闻:温州在进行一场豪车大甩卖。新闻的开头就像一句极具诱惑的广告词——一辆奔驰S600,市 场价260万元左右,现在只要40万元。

但昙花一现的豪车甩卖景象,在近日的温州是看不见了。温州市二手车商会秘书长陈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国庆节前,二手车交易市场里百万元级别以上的车 多,现在是几十万的车比较多。

“我们开玩笑说,之前是头道贩子跑了,现在是二道贩子跑了。”在陈侠看来,被集中甩卖的豪车大多来自急于“跑路”的企业家。

在温州汽车城二手车交易市场,许多限量版豪车云集二手车市,虽然比原价低很多,但还是少有人问津。 (长空/图)

从8月份开始到国庆节前,有些企业家遭遇资金链紧张,不得不把手头能变现的都变现了,豪车就是其中之一。而在第一波企业主“跑路潮”之后,一些与高 利贷有牵连的放贷人也开始紧张,他们的车也随即流到了二手车市场。

对二手车商来说,赚钱的机会到了。据陈侠统计,和去年同期相比,2011年9月份温州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交易量没有增加太多,但总交易金额是1亿元左 右,同比增加了一倍。

两天前温州二手车商会开理事会,筹备年会事宜,不到半小时理事们就捐了二十万办联欢会,“原先可没这么快的。”陈侠说。

但陈侠的一位担保公司朋友就没二手车商这么幸运了。他这段时间收了很多台奔驰、宝马、路虎车抵债,还剩3000万外债。最近他去讨债,对方直接说, 这块值48万的名爵手表给你吧。“当时我就想哭了。”他对陈侠说。

在温州市二手车商会楼下,超信二手车置换有限公司的员工李夏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从今年9月份开始,卖车的人明显多了,而且绝大部分是通过中间人、 寄售行、典当行、担保公司来卖,而不是车主。10月份,这家店里成交了两辆劳斯莱斯,其中一辆幻影、一辆古斯特。放在以前,一年到头难得碰到一辆这么高档 的车。

卖车人通常要求现金交割,车行也要求当场过户。李夏说,最近都很小心,当场过不了户的车就不要,怕人家万一有经济纠纷,钱就打水漂。最多的时候,这 间车行有五十多辆现车,资金压力大。但是,“不管哪个行业,只要有利润就会不惜成本”。

这时,一辆车停在门口,车窗里探出个脑袋冲李夏喊,“我又拿了一台两个月的(保时捷)卡宴,那车库里还停了一辆(宝马)X5,你们要不要去看呀?就 跟买菜一样,哈哈哈……”李夏介绍说,此人是从台州来淘货的同行。

卖不动的新车

这是温州市区一间综合性豪华车展厅,里面停着林肯、保时捷、宝马、奔驰、路虎等高端车型,其中最贵的是一辆价值六百多万的阿斯顿·马丁。但展厅里一 个客人都没有。

40岁左右的销售经理姜洁和她的同事们在展厅后面的小办公室里上网看新闻打发时间。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9月以来的温州民企跑路潮,对她们这家勤 奋汽车销售公司的影响“很大很大很大”。8月来店看车的客人还不少,9月开始一个都不见了。

姜洁估计到年底也就这个行情,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她指着玻璃墙外隔壁的一间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0月初忽然静悄悄地没开门了,后来看报纸才知 道是老板跑路了。这家叫做“菲林”的连锁便利店,在温州约有60家店面。

他们楼上是温州最大的地产中介——21世纪不动产温州分部,几天前,这里也爆出了欠薪风波,传说老板个人投资中有2亿元的资金缺口。但这家公司并没 有关门,公司前台说老板不在,同时表示公司内部正在进行重组。

温州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林寿明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从下半年开始至今,温州房地产中介关门了二百多家,剩下一百多家,而且剩下的店很多只有一个人留 守。新盘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温州市房管局网上销售系统显示,11月共有11个新盘上市。11月11日开盘的星河湾家园,单价5.99万元/平方米,至 今只卖出了一套。

“现在的房子动辄一千多万一套,谁有那么多现金在手上?而且看着现在时机不对,谁会愿意接掉下来的石头啊,至少要等它在地上蹦几下再说。”一位当地 企业家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56

「蘋果皮」兄弟後傳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213

「蘋果皮」兄弟沉寂一年後,再度推出的新發明是「蘋果盤」,而他們下一個開發領域將是智能手機。一年來,他們在創業中不斷被騙,也不斷成長。他們的故事,是數千萬草根公司的縮影。

四個月前,在深圳大芬村附近的一個住宅小區裡,來自河南的潘氏兄弟在這裡租了一套四室兩廳的公寓,作為他們創建的衍生科技公司的新辦公地點。

最大的那間是哥哥潘磊的辦公室,茶几上是廣東商人的標配——一套褐色茶具。靠牆放著一張寬及兩尺的老闆台和可以仰躺的大班椅。兩面牆上,「大展宏圖」和「鴻業騰飛」兩塊牌匾閃閃發亮。

唯一讓人感到一點高科技氣息的是,約20名新招的員工散落在客廳、臥室和廚房的各個角落,人手一台電腦。他們中既有潘磊的朋友、鄰居,也有陌生人。不過,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都和潘氏兄弟一樣年輕。

一年多前,潘氏兄弟在深圳一間倉庫裡搗鼓出一款產品,將不能打電話發短信的iPod Touch變成了iPhone,因此被稱為「蘋果皮」兄弟。沉寂了一年之後,兄弟倆近期又將發佈一款新產品——「Apple Pan」。

「Pan」是兄弟倆——23歲的潘泳和25歲的潘磊的姓,同時也是「盤」的拼音,翻譯成中文,意為「蘋果盤」。

用戶將這個狀如方形U盤的東西插入iPhone的充電接口,就可以在iPhone上直接讀取盤中的電影和音樂,還可以將iPhone中的照片直接複 製剪切存入盤中——不用連接電腦,也不用連接蘋果的應用商店iTunes。和傳統的U盤一樣,「蘋果盤」也有USB接口,用戶還可以將盤中的文件與電腦中 的文件互拷。而且,這玩意不僅適用於iPhone,也適用於iPad,iPod Touch。

此時,潘氏兄弟已經賣出了2萬多台「蘋果皮」,賺了一百多萬。但他們這條創業之路卻走得一波三折。

兩次被騙

一年多前,潘氏兄弟還蝸居在深圳姑父家的一個廢舊倉庫裡。當兄弟倆東拼西湊幾十萬元,準備投入生產自己發明的「蘋果皮」時,市面上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山寨產品,沒有資金來源的他們也隨即陷入了困境(詳見本報2010年8月25日《「蘋果皮」兄弟倉庫創業記》)。

但幸運的是,前來找他們的人絡繹不絕——有生產廠家,也有風險投資商。其中一個電話來自潘泳的母校——河南黃淮學院。

那是2010年9月的一天,來電者是黃淮學院國際軟件專業的系主任。對方稱,看到潘泳的事蹟後很振奮。一通表揚之後,問潘泳現在有何難處,並表示學校願意給他提供幫助,希望他有空時回校看看。

幾乎與此同時,題為《黃淮學院畢業生潘泳取得驕人成績》的新聞稿就掛上了這個地處中原腹地、少有人知的大學的網站。文中寫到:「潘泳的成功,是對我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一次檢閱。對在校的學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勵和榜樣作用」。這時,潘泳已經畢業離校一年多了。

一個多月後,潘泳回到了母校,面對全校師生做了一場「熱情洋溢」的報告。報告結束後,學校史無前例地為他頒發了10萬元的「創業扶持基金」,並選拔3名優秀學生給他當助手。

校方此後刊發的一篇新聞稿中還提及,將為其配備專業的指導老師。不過,據潘泳介紹,他一直不知道這位老師是誰,而學校選拔的3名學生,到其公司實習幾個月後,也自行離開。

學校資助的10萬元無疑是雪中送炭,然而,相對於三四百萬的生產費用,這筆錢依然是杯水車薪。此時,一些有生產能力的代工廠老闆們找上門來,提出了解決方案:由他們投錢,潘氏兄弟提供技術,賣出的利潤,五五分成。兄弟倆決定接受。

經多次接觸,他們選中了一家生產商,推出「蘋果皮一代」。然而,在出了幾千台貨之後,合作方突然停止了合作。與此同時,他們發現,市場上出現了一款幾乎一模一樣的產品,只不過對方換了個名字:C皮。追查之下,兄弟倆發現,生產者赫然就是自己的合作方。

首戰失利,但他們不甘放棄,重新尋找了一個合作廠家。這一次,潘泳特意給軟件加了密。不久之後,「蘋果皮二代」出世。

然而,兄弟倆做夢也沒想到的是,同樣的故事再次上演——在出了近一萬台貨後,第二個合作廠商也停止了供貨。對方破解了潘泳的加密技術,在市場上推出了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蘋果皮加強版」。

二度被騙,讓兄弟倆對這樣的合作模式徹底失去了信心。他們決定找一個只做代工不做銷售的企業合作,由自己來投錢,下訂單生產。

雖然沒能賺到「大頭」,但與一年前相比,兄弟倆的狀況也大大改善。iPhone4一上市,一直沒能用上iPhone的兄弟倆就各買了一台。他們不僅 將遠在天津治病的父親接到了深圳,還把在北京做汽配生意的二弟潘岩也拉了過來。三兄弟重新註冊了公司——深圳衍生科技有限公司,對股權重新進行了分配—— 研發出「蘋果皮」的潘泳佔股50%,潘磊和潘岩則各佔25%。

現在,兄弟三個也有了初步分工。口才最好的大哥潘磊統領全局,有生意經驗的二弟潘岩主管財務,而以技術見長的三弟潘泳則繼續抓技術。他們原本是一人一個辦公室,但唯獨有些內向的潘泳拒絕了,他說:「一個人待一個房間,不習慣。」

從「蘋果盤」到智能手機

2012年2月17日,潘磊在帶南方週末記者參觀完新的辦公室後,有些不自信地問:「怎麼樣?有沒有點樣子了?」

靠「蘋果皮」賺了一些錢之後,潘氏兄弟就開始招兵買馬。半年多的時間,公司已經搬了兩次,原因是招收的員工越來越多,原來租住的地方已經容納不下。

在潘磊的構想中,這遠遠不是他滿足的現狀。原本在江門做裝修生意的他,每天的生活可能是:拉單,砍價和出入各種各樣的建材市場。但弟弟無意中鼓搗出的「蘋果皮」,將他推到了一個管理者的位置上。他總是笑著說,「有什麼辦法,我得硬著頭皮往前衝。」

「蘋果皮」做出來的時候,他想的是如何儘可能地從中賺到錢。然而,連續兩次被騙,以及隨著「蘋果皮」上市之後熱潮的消退,他開始意識到,僅靠這一款產品,肯定成不了大器。

對公司來說,幾乎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技術「天才」——弟弟潘泳身上。在「蘋果皮」試驗成功後,潘泳就想著設計一款無線版的「蘋果皮」——用戶只需要 拿著這個狀如遙控車鎖的東西,就可以直接打電話發短信。這個裝置中,還可以插入第二張卡,與iPhone手機一起,實現雙卡雙待。

不過,這個功能實現起來頗為困難,無線遙控利用的是藍牙技術,最初的幾個月,沒有任何進展,兄弟倆也陷入迷茫。半年前,南方週末記者曾前往其公司探望,潘磊坦承,那時他一度絕望,根本不知道公司的方向在哪裡。再加上不懂管理,整個公司的士氣都非常低迷。

就在此時,潘泳意外地發現,他竟然將iPhone手機的接口協議破解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何不專為iPhone做個移動硬盤呢?

用過iPhone的人都知道,若要下載電影和音樂,或將手機中的照片導出,都需要將iPhone與蘋果的應用商店iTunes相連。對許多新手而言,這道程序頗為複雜。而且,受限於蘋果手機的內存,iPhone中所能存放的電影和音樂也有限。「蘋果盤」解決的就這個難題。

「新的產品如果能避開iTunes,解決資料的輸入和輸出問題,市場肯定也不錯。」他說。經過幾個月的試驗,這個取名「蘋果盤」的產品研發成功。

不過,「蘋果盤」出貨之後是不是真的會像「蘋果皮」一樣暢銷,潘氏兄弟心中其實也沒底。但他們這次卻吸取了之前的教訓——產品尚未投產,就已經設置了加密程序,防止被人「山寨」。

除了這款新產品,潘磊還計劃引導公司轉型。最近一段時間,他一直忙於申請手機生產牌照。按照他的判斷,目前正處於功能機與智能機升級換代時期,而在他看來,「這是公司轉型的唯一機會」。

「不管成不成,先試試再看」。潘磊宣稱,他現在終於想明白了公司的未來——那就是做硬件和軟件相結合的產品,而主打領域則是智能通訊。「融資」、「上市」,這樣的詞彙不斷從他的口中冒出,他已經打算要將衍生科技做成一家大公司了。

在其網站上,一款新的智能機已經亮相,這款5.3英吋屏,500萬像素攝像頭的智能手機採用的是安卓系統,標價只有798元——幾乎是市場上同等配置的智能機價格的一半。

潘磊稱,他打算學習小米手機的銷售模式——不經過任何代理商,直接在自己的官網銷售。而之所以將價格定得如此之低,則完全是想在智能機市場上打點「名氣」。

不過,對於潘氏兄弟來說,現在最大的風險是:蘋果公司會怎麼對待他們的「蘋果盤」。

與一年前不同的是,兄弟倆這次沒有迴避拍照,也沒有迴避媒體報導,他們斬釘截鐵地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蘋果盤」只是破解了iPhone的接口協議,沒有越獄,也沒有損害蘋果公司的任何利益,「完全不擔心有任何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