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百貨業過冬

 
2013-07-08  NCW

 

在電商和商業地產兩面夾擊中的百貨公司陷入被動防禦,轉型或並購必尋一途◎ 本刊記者 屈運栩 文quyunxu.blog.caixin.com 6月,伴隨著 A 股一再探底,重慶 百 貨(600729.SH) 、 王 府井(600859.SH) 、 友 誼 股 份(600827.SH)等百貨業公司股價創下了近五年來的新低,背後是行業景氣陡然下滑帶來的新一輪關店潮。

就在這個月,廣州市廣百股份有限公司(002187.SZ;下稱廣百)經營了三年的武漢店關門,而去年其深圳和成都店已悄然撤場。作為地方百貨龍頭的廣百,從2010年開始走出廣州,相繼布局省內外二線城市,但自去年以來,深圳、成都和武漢店鋪均告虧損。

在中國稱霸一時的外資百貨百盛集團(03368.HK) ,其經營業績在2012 年也出現了八年來的首次下跌,同比降幅高達25.6%,形勢壞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2013年一季報仍不改頹勢,利潤繼續下跌27.4%。多家券商發佈報告,認為百盛本年度的盈利堪憂。5月底,百盛年近七旬的創始人鐘廷森復出掌舵經營。鐘廷森繼續了去年以來的關店策略,快速關閉了貴陽百盛鮮花店。自此,半年內百盛已經關店三家。

熬過蕭條的2012年,百貨業2013年的日子變得更加糟糕。在電商和商業地產的兩面夾擊中,百貨業被逐漸逼入被動防禦的角落。據中國百貨協會的數據顯示,國內81家大中型百貨零售企業銷售總額2282.7億元,同比增長僅8.92%,利潤同比下降6.14%,而此前的六年間,百貨業銷售收入平均年增長率是16.5%。

輕鬆發展近20年的百貨業正在進入一個集體反思期:在陳舊的聯營模式下,只是“房東”或 “二房東”的百貨公司對商家和商品的控制力越來越低;購物中心、城市綜合體等新業態的進入,進一步加劇了同業競爭。 “百貨業以前的日子太好過了,現在必須變革。 ”埃森哲大中華區零售業董事總經理許佑宏告訴財新記者。

如何變,各家百貨公司不盡相同。

大部分選擇轉型購物中心,也有試水電商,部分則稱要加強自營模式——無論哪條路都面臨強大的競爭對手,百貨公司在新業態中並無優勢。

在長期調整態勢下,資產便宜的百貨行業內並購暗潮洶湧。多家券商分析報告都指出,一年來百貨業市值縮水嚴重,資本並購將迎來一輪新的高潮。而最新一個正在演進的案例就是,深圳茂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茂業)舉牌並購A 股第一大百貨業公司大商股份(600694.SH) 。

關店潮來臨

“你要是去過成都,你就知道百貨業有多難了,20分鐘步行距離內全是百貨賣 場,根本沒法做。 ” 廣百的一位中層管理人士對財新記者稱。

頂不住壓力的企業只能關門歇業上海、武漢的老牌百貨首當其沖,甚至連太平洋百貨這樣風光一時的企業去年也宣佈退出北京市場。

在廣百失利的深圳、成都和武漢三個城市,零售業競爭異常激烈。比如深圳是茂業、天虹、歲寶等多家百貨上市公司的發家地,廣百深圳店方圓兩公里內就有世茂百貨、天虹商場、君盛百貨、歲寶百貨和摩爾城等五家同業對手另外還有沃爾瑪、樂購以及兩家華潤萬家等超市。

百盛關閉的三家門店則是經營面積兩萬平方米以下的小型百貨。一位港股零售業分析師告訴財新記者,百盛過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小型百貨這種模式因為可以快速進入三四線城市,曾一度受到其他百貨公司的追捧。

“但帶餐飲、影院的MALL(購物中心)一進入,百盛就很難競爭。 ”上述分析師指出。百盛的小型百貨受制于面積,在餐飲娛樂等業務上拓展困難數據顯示,百盛一季度銷售收入49.7億元,傳統的時裝與服裝貢獻了47.2%銷售;化妝品與配飾占42.1% ;其他10.7% 的銷售來自電器、家用、食品等。

百盛的對手是萬達這樣快速崛起的地產商。過去六年間,萬達百貨業態依托房地產擴張實現了驚人的增長。到2013年6月萬達百貨廈門店開業,萬達已在國內擁有60家百貨門店,而百盛用了近20年時間才達到這個數字。萬達百貨對外宣稱,今年預計開店數18家,到2015年門店達到110家。

萬達進入行業較晚,攻城略地意味著更多讓步,萬達靠的是商業地產輸血。萬達前任總經理丁遙曾指出,一方面新增店鋪要吸引供應商,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價格優勢佔領市場,因此萬達百貨的毛利率低於同業17%的平均水平。

在百貨行業,物業是稀缺資源。過去幾年,物業租金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升幅明顯,造成百貨行業整體成本上升,毛利下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以來,零售業年度續租成本已經上升30%。對於純租賃物業的百貨公司而言,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目前要達到總成本的50% 以上。但萬達百貨背靠萬達廣場等同系的商業地產項 目,暫無租金壓力。

“萬達做百貨,搶人很厲害。 ”前述廣百人士稱。隨著百貨業快速發展,手頭握有供應商資源的管理人才成為“搶手貨” 。

萬達四處挖角,但高層管理人員流動頻繁。2012年5月,金鷹商貿副總裁蘇傑加盟萬達百貨任常務副總經理,不足半年即離開;同年7月,原廣百副總經理亢小燕到萬達任集團董事長助理和百貨副總經理,萬達百貨常務副總經理趙潤及總經理丁遙隨後即告離職; 2013年4月,原銀座股份副總裁孫靖寰空降萬達百貨任總經理。 “王建林(萬達集團總裁)是做房地產的速度,不是做百貨,新進的管理者跟不上他。 ”前述廣百管理人士稱。

聯營業態過時

同業競爭並沒有帶來差異化,百貨產品結構等各方面日趨雷同,背後的直接原因是中國百貨業普遍採用的聯營模式。

百貨業經營業態大體分自營自采模式、聯營扣點模式和櫃台租賃模式三種。

自營模式是指百貨通過 “買手”直接從商家購買商品在店內銷售,其收入主要來源於購銷差價,角色類似于批發商,國外高端百貨 “連卡佛” “老佛爺”等都採用這種模式。多位受訪人士提及,自營模式的優點是百貨店掌握了供應鏈,可以實現差異化經營,毛利率也更高。而櫃台租賃模式因為商家完全自擔風險,百貨商場較難統一協調促銷,國內很少百貨公司採用。

而聯營扣點模式是國內百貨公司最主流的模式,百貨向品牌商提供場地和管理服務,同時收取保底入場費用,並根據品牌商的銷售額收取聯營扣點。在這一模式下,百貨公司就是 “房東”或“二房東” ,只接觸商家,不接觸消費者,百貨的毛利潤基本就是扣點。 “聯營模式下,百貨公司並不知道自己在賣什麼東西,賣給誰,所以沒有滿足顧客需求的能力。 ”許佑宏說。

上世紀90年代,剛走過計劃經濟時代的百貨業資金匱乏,聯營模式因為投入少,風險分散給商家,成為絕大多數百貨企業的不二選擇。今年初,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香港利豐研究中心發佈《百貨店自營模式研究報告》稱,國內89.6% 的百貨採用聯營模式,自營模式的百貨商店僅7.1%。

但聯營模式的紅利在近年激烈的競爭中消失殆盡。一邊是不斷上漲的物業租金,另一邊是不斷降低的扣點。銀泰百貨企劃經理林尚玉告訴財新記者,近年來,強勢品牌在和百貨商場的博弈中逐步占到上風,拿到更多籌碼。周大福總裁黃紹基也向財新記者證實,雖然內地商業百貨租金增加,周大福入場費卻逐年降低。

為提高利潤率,越來越多的百貨開 始嘗試自營,最大障礙就是和原有的經銷商競爭。品牌商和經銷商多年合作的模式很難被百貨公司取代。由於長期當甩手掌櫃,百貨公司對具體單品的銷售模式並不清楚,有經驗的“買手”非常搶手。 “目前開始嘗試自營的百貨公司非常少,直接原因是缺乏有經驗的買手。 ”林尚玉說。

另一方面,為避免和大品牌構成直接競爭,百貨公司的自營業務品類大多是中低端產品, “自營的產品多半是同廠不同牌,品牌附加值不高。 ”

線上線下兩面夾擊

轉自營阻力重重,更多企業選擇了開闢新戰場——電子商務。

“線上銷售目前占整體零售的5%,但就品類而言對百貨已形成衝擊。 ”許佑宏稱。埃森哲今年發佈的 《無縫零售全球消費者調查》顯示,70% 的中國客戶會因為最優價格選擇購買商品,這一比例高于國外用戶, “上網買便宜貨”已成網購的最大意義。

百貨公司做電商需要有細分的市場定位,需要獲得額外的消費者, “如果他們要的都是折扣,那百貨公司是沒辦 法滿足的。 ”許佑宏說。

百貨轉型線上,從貨物品類、倉儲 到物流等都需要新建系統。許佑宏指出,網商必須具備一定的分析手段,即對線上線下數據的掌握。 “中國百貨的問題不是轉線上,而是線下也不知道消費者要什麼。 ”何況線上運營成本不菲。 “開始在百度買排行需要花很多錢,簡直是燒錢遊戲。 ”銀泰網一位管理人士對財新記者說。他透露,銀泰網開始運營時基本獨立于實體店鋪,上述問題紛紛顯現。

一些高端百貨公司利用購物小票打通線上線下數據共享的做法給了銀泰啟發。銀泰百貨開始在實體店鋪設Wi-Fi 覆蓋。銀泰網總裁林琛向媒體介紹,到2013年銀泰52家門店將全面覆蓋 Wi- Fi,而鋪設 Wi-Fi 是為了接入手機,從而瞭解消費者的信息。

當顧客進入店鋪,手機終端就成為一個數據收集系統,知道顧客在哪些區域停留。下一次顧客上網時就會為他推送相應的打折等優惠信息。雖然整個數據搜集的過程耗時很長,但線上線下終於從後台數據上實現了共享。2012年銀泰集團財報顯示,銀泰網銷售額6億元,占集團收入的4%,相當于一個中等門店的銷售額。

銀泰轉型不限于“觸電” ,更大的野心在商業地產。今年以來,銀泰總裁沈國軍在各種場合都不忘宣傳轉型,稱未來銀泰將有百貨、購物中心和網絡三駕馬車,兩到三年內將新建20至30家購物中心。6月28日,銀泰百貨正式更名為銀泰商業,百貨業態被進一步邊緣化,甚至傳出將被整體賣掉。

想轉購物中心業態的不止銀泰, “體驗式消費是趨勢,但凡有能力的百貨都已經開始做購物中心。 ”林尚玉說,但這個市場的競爭也已經白熱化。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在世界零售大會上稱,2012年中國購物中心總量達到3000家,商業建築面積2億平方米,預計在2015年時達到4000家。

天津、沈陽的在建購物中心面積都超過200萬平方米,成都的購物中心項目突破100個,且大多數體量在10萬平方米以上。她指出: “購物中心發展缺乏規劃,快速開發將會導致在幾年後局部地區飽和過剩。 ”仲量聯行7月發佈的報告顯示,在內地20個主要市場,今年一年內就會有150個新購物中心開業,新開業購物中心的平均面積將超過8萬平方米。僅2013年將在上海開業的“環球港” ,總面積就達到32萬平方米,每層購物面積約4萬-5萬平方米。

仲量聯行中國研究部上海區董事麥哲文(Steven McCord)稱,在購物中心經營方式上,購物的面積在逐步下降,部分購物中心將60%-70%的零售空間專門用于餐飲和娛樂,如影院、遊戲廳和卡拉OK廳等。 一直以服裝等為主要品類的百貨業對客戶的吸引力,又如何與這些購物中心競爭?

並購四起

一邊是艱難轉型,另一邊是並購四起。

6月25日,老牌百貨集團王府井公告獲得春天百貨40% 股份,春天百貨被收購後可能將從香港市場私有化退市。

春天百貨2012年財報顯示,其淨利潤從2011年3.13億元下跌至1.56億元,跌幅近50%,王府井通過收購春天進入了廣西、貴州等南方市場,在店鋪數量上一舉成為行業第三。王府井同時還擁有了原屬春天百貨的賽特、奧特萊斯等多業態商場。

2012年七八月份,茂業從二級市場獲得了大商股份4.5% 股份,業內隨即出現茂業想要 “蛇吞象”的傳言,就營業額而言,茂業僅為大商股份的十分之一。今年2月,茂業收購大商股份達5%,構成舉牌。大商隨即宣佈資產注入方案,一旦實現,大商將成為國內惟一一家銷售額過千億的零售巨鱷。但注資方案因注入資產估值過高等原因並未獲得股東通過。目前,機構股東、大商股份和茂業三方對峙局面仍在繼續。

萬達集團收購銀泰百貨的傳聞雖被各方否認,但萬達內部人士此前告訴財 新記者,洽購銀泰百貨的結果將在近期見分曉。如果實現,開店本就迅猛的萬達百貨將穩坐業內店鋪數量頭把交椅。

此外,卓爾控股增持漢商集團股份至7.92%;豐琪投資增持東百集團股份至10.03%,構成二次舉牌;新光集團增持中百集團並構成二次舉牌;銀泰百貨也多次增持鄂武商。

前述香港零售業分析師指出,百貨業並購就是想解決目前的困境,有些是為了緩解同業競爭,有些是為了快速進入新市場。但她指出,並非所有並購都從經營角度出發。 “有些非常直接,就是看上了百貨公司的現金流和物業。 ”但總體來說,百貨業在並不樂觀的未來預期中,資產估值存在著相當的不確定性,這也是並購的最大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