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鯨音樂網創辦於2005年9月,並於2006年3月正式上線,其商業模式是與世界各地的唱片公司合作,推出百萬首正版音樂的免費試聽及下載服務。早在2003年,還在NBA(微博)效力的姚明和「姚之隊」負責人章明基共同出資300萬美元,與巨鯨音樂網創始人陳戈達成合作協議。
2008年初,巨鯨網與谷歌中國合作,後者還向巨鯨投資了700萬美元。據悉,在巨鯨的此輪融資中,姚明也有跟投。據章明基透露,姚明一直對高科技及新媒體充滿興趣,非常喜歡音樂,也愛上網,所以投資音樂網站對於姚明來說是非常自然的選擇。
但後來,谷歌音樂被迫退出中國大陸,其音樂搜索功能的關閉對巨鯨衝擊很大。今年4月伊始,這個熟悉的網站卻打不開了,長期籠罩在姚明光環下的巨鯨音樂網,能說服股東的投資,卻不能說服消費者對正版的支持,終於傳出了即將關閉的消息。
一頭擱淺的「巨鯨」,一次頗為輕率的決定,讓姚明的300萬首輪投資與數百萬追加投資成為了他商業生涯中尷尬的一景。值得玩味的是,坊間傳言稱,2003年時,後來的巨鯨音樂網CEO陳戈通過一個同學認識了「姚之隊」負責人章明基。
2005年巨鯨創辦時,章明基和陳戈在深圳僅僅用一個飯局就談妥了合作協議,姚明和章明基共同出資300萬美元作為啟動資金。彼時的姚明還在美國NBA打球,正在成長為該聯盟裡最為炙手可熱的球星。姚明在多個場合提到過這個他所投資的音樂網站,為該網站在創業之初帶來了很多的關注度。
除去投資音樂網站,在姚明所有投資中,最早被外人認知的項目是「姚餐廳」,總投資額約為150萬美元。北京烤鴨、姚媽媽餛飩湯、雞絲炒麵等是紅極一時的招牌菜,美國前總統老布什等名人和NBA球員的光臨,讓姚餐廳在當地家喻戶曉。
但實際上,姚明自己沒有出一分錢,餐廳招牌上的三個字母「YAO」以及以漢字「姚」為主體的中國印就是餐廳資產與價值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開業並最終倒閉的「姚餐廳」其實和姚明及家人沒有任何關係。
據悉,「姚餐廳」並非由姚明團隊投資,而是由另幾位股東負責運營,在休斯敦店成功後又在國內複製。但是,在國際風味隨處可拾的上海,這家主打美國菜餚的餐廳最終沒能獲得青睞。
在姚明賬簿上最大的黑洞是他曾經的母隊:上海東方大鯊魚俱樂部。自姚明涉足CBA投資以來,這已經讓他虧損了數千萬元。儘管姚明對球隊的規劃堪稱一流,但這個完全職業化的俱樂部卻在半職業化的CBA聯賽面前被狠狠挫敗。
「鯊魚」也掙扎無力。加之近年來眾多CBA燒錢大戶均不惜重金加大投入,動輒五六千萬煞是驚人,沒有任何實業的姚明,無法實現滾動發展。故此他投資CBA最大的弱勢就在於這點——其他俱樂部均有實體產業依託,而姚明卻沒有,在CBA中,姚明成了突出的異類。
投資自己的母隊,與其說是興趣性投資,不如說是感情性投資,就算再虧損,也擋不住姚明對母隊傾注的感情。「我們依然認為,我們的投入都擁有足夠的回報,每一筆開銷都是值得的。」上海大鯊魚總經理、姚之隊負責人章明基坦言:「姚明從未拒絕過俱樂部花錢的提議。」
另外,2007年,姚明以「股票購買」的形式入股他曾代言過的合眾思壯,擁有67.5萬股。而當合眾思壯在2010年上市後,股價火速沖高,財富增值一度超過6000萬元,有人驚呼姚明為「股神」。不過這只是紙面上的數字,由於當初簽署的股權協議書上規定三年內不得轉讓,姚明也只能看著因股價貶值而受益縮水。
從2011年開始,姚明也涉足私募基金,先是創立黃杉基金,隨後又接手弘遠基金,搖身一變成為PE新貴。據悉,姚明旗下的兩家基金總規模達到約66億元,這是可能是姚明深層次介入金融行業的一個信號。作為姚明團隊的核心人物,章明基成為弘遠基金董事長。至於為何姚明要接手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有分析稱,設立基金公司是為了讓投資更加專業化。
同時,姚明還曾投資「加州健身姚明俱樂部」、北京通州太陽花酒店以及「姚家族」葡萄酒公司等,但相對而言都屬於小打小鬧,而且收益情況也不理想。此外有消息稱,姚明在上海、北京置有多處房產目前已是大幅度升值,可以算得上姚明投資中不多見的成功案例。
姚明的「投資之困」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姚明投資的領域涉及餐飲、房產、音樂、股票、籃球俱樂部、電影、購物網站等行業,可謂十分廣泛。如今直接參股甚至發起PE基金管理公司,姚明已完成從做單一項目直接投資者到成為合夥人身份的轉變。
如果單從收益的結果來看,姚明在投資方面,似乎處於一種迷茫、困惑的狀態。廣泛的投資卻沒有給姚明帶來廣泛的收益。對於失敗的投資,姚明坦言是因為自己經驗較少。在2012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他說:「之前投資的這些項目,我本身還處在運動員的階段,管理得比較少,而且沒有專門的時間去學習,肯定會造成一些挫折。到目前為止,姚明經商顯然沒有像他打籃球那樣成功。涉及的領域過多,很多是他不熟悉的行業,哪裡熱就往哪裡走,顯然,這在商業上是行不通的。那麼,在商業領域,有沒有從體育明顯成功轉型為商人的典型案例呢?答案是有的。
被公眾提及最多的,無疑是中國體操歷史上最輝煌的明星李寧。1990年,李寧退役後投入商海,在不到10年時間,他創造了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諸多奇蹟,以其名字命名的系列體育產品,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名牌。
如今走國際化路線的李寧名下,已經有伊辛巴耶娃、奧尼爾、西班牙男籃等一批在國際體壇名聲在外的球員和球隊,他的成功模式是眾多欲從商的運動員崇拜的典範。此外,李小雙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聲名鵲起,在體操賽場上摘金掛銀,收穫纍纍,直到1997年的踝傷讓他提前離開了賽場。
退役後的李小雙選擇了經商,和哥哥李大雙共同投資成立了北京李小雙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經營服裝、鞋、器材等體育用品。從只有12名追隨者的創業者到擁有300名員工的領導者,這一對曾在體操賽場上創造輝煌的雙胞胎兄弟,在經歷了180度職業轉彎後,已穩穩走向了新的征程。
有分析指出,姚老闆應該先從自己熟悉的行業做起。姚明在籃球界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而NBA又是中國青少年最喜歡觀看的賽事之一,去年,姚明與NBA中國就進行了首次合作。2012年10月11日和14日,邁阿密熱火隊與洛杉磯快船隊在北京和上海進行NBA中國賽。
而「姚之隊」對於姚明的品牌塑造堪稱是成功的典範,但在姚明商業價值深度開發上還需下工夫,明確姚明的真正價值所在。同時,姚明應當專注於最熟悉和最有可能成功的行業,並不能按興趣廣泛撒網,切勿草率進入陌生行業。
「僅遵從興趣,或是跟風,是許多退役明星從商受挫的一大原因。」品牌研究專家、營銷策劃人王新業表示,明星經商都會倚重自己的團隊,然而,許多團隊對於體育和文藝圈經紀運作熟悉,但對於商業領域是外行。
「姚明團隊的價值,是對運動員身份的姚明進行商業價值的開發和挖掘,其在具體的商業投資和運營方面難言成功。」有熟悉姚明及其團隊的人士稱。在王新業看來,許多明星的生意是靠消耗服役時積累的人氣,但人氣漸退後,合理的模式和方向才是成功的保證。
結語
對於姚明以及他背後的團隊來講,如何在所投資領域裡面,取得「穩健且持續」的回報是當務之急。顯然,這需要姚明以及他的團隊,不僅要從自己熟悉行業做起,還要惡補有關投資與商業的知識,並積累起豐富的投資經驗和人脈關係。
(資料來源:中新網,人民網,搜狐財經,網易體育,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