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釋放那些被限制的需求 ——解放思想就能帶來經濟增長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104

中國的經濟政策,不是要去刺激需求,而是去解放需求、釋放需求!中國潛在的有效需求至少以萬億元計。

多年來,各界幾乎一致認為中國有購買能力的需求不足,因此消費需要刺激。擴大「三駕馬車」裡的投資與出口越來越難,核心當然是消費。消費需求的擴大靠什麼?當然不是增發鈔票。

大國經濟,消費有梯度,要抓住不同人的不同消費。現在擴大消費,更突出的問題也許是:很多需求很旺,但得不到滿足。如果解放這些未被滿足的需求,中國消費潛力的釋放有巨大空間。

婚姻類需求

對大部分人來說,婚姻是可實現的。但對低收入的、殘疾的、老年男性,他們的婚姻需求實現有難度,極少數人有絕對難度。很多被動的光棍主要緣於貧窮,無力付出本地區正常婚姻所需的費用(數萬或數十萬元)。不過,不同地區的貧窮程度有差異。比較貧困的男人在本地區找不到伴侶,但可在更貧困的地區找到。

實際中,由於貧困地區的封閉,缺少非營利的婚介組織,貧窮男性找伴侶的空間很有限,由此產生了特別的活動:拐賣更加貧困的婦女。政府不能只是打拐,更應為婚姻的需求方、供給方著想,不能只堵不疏。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如果能有一批婚姻經紀人,形成廣泛的婚姻信息網絡,婚姻有效需求可以得到較充分滿足。

殘疾人、老年人的婚姻需求與低收入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綜合起來看,這部分人的婚姻需求市場在千億元級,考慮乘數效應,應為數千億元。從純粹拉動消費角度看,過於「節儉」辦婚事不利於經濟增長。

喪事類需求

婚事、喪事都是人生中的大事。從市場經濟看,任何個人的需求,只要不危害他人,都不應限制。喪事之類的需求不應過多限制。

比如,屍體處理可以鼓勵火化,但不必一刀切,應尊重一部分人採用土葬方式,喪葬可以是非耕地,比如山地、西部地區,也可以是耕地邊角(蘇北就比較普遍),採取拍賣方式,給予一定年數的使用權,可以續約延期使用。假使中國每年900萬死亡人口中有90萬人土葬,其佔用的土地,相對於每年非農建設佔用耕地幾十萬公頃是很少的,如果利用林地空隙則影響更小。

又如,發展喪葬用品,供火燒之用。這絕不是浪費,而是消費。同時,喪葬市場要打破壟斷,非公經濟必須介入,解決「死不起」的問題。

目前,對死亡的研究,包括其經濟學視角的研究,中國非常缺乏。如果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處理,喪葬服務業也非常重要。在很多農村地區,實際上已經存在相當規模的喪事服務隊伍。關鍵是要扶持而不是壓制。

家庭類需求

家庭醫生需求。現在部分城市的社區醫院,通過1(醫生)比100或200(百姓)的「全科家庭醫生」形式開始提供服務,但實際上只有形式,沒有真正的契約。不是百姓收入低,而是醫療不以醫師為中心,醫院仍是國有制的大一統,醫院更像是機關老爺,名醫、名院的市場需求巨大但受到極大限制。有的醫院掛號,夜裡10點去排隊不一定掛到,一個號倒賣到500—1000元甚至更高。各個行業中,醫療機構的市場化程度很低。以2011年中國衛生總費用約2.5萬億計算,百姓因為沒有有效供給而被限制的有效醫療需求至少有10%,即2000億到3000億元。

家庭用工需求。隨著收入的提高、分工的細化,家務勞動越來越社會化。比如,住宅保潔(包括擦窗戶、洗油煙機等),看管照顧小孩、老人及患者,對鐘點工、廚師、家庭護工、壯工等有需求。

中國城鎮家庭兩億多,如果有10%需要家庭用工,則可以創造2000萬個就業崗位,按人均年工資2萬元的低水平計算,一年可帶來4000億收入。

再如,中國有醫師250萬,但護士只有200萬,而國際上醫師與護士是1比2以上或千人3個護士。按照最低標準,中國也可以創造500萬個護士護工崗位。按每人最低年工資3萬元計算,一年可以帶來收入1500億元。

私人法律顧問。改革開放前中國一度幾乎沒有律師,現在已有二十多萬。如果有1%的城鎮家庭需要律師作顧問,一個律師服務10個家庭,目前全國所有的律師都去幹家庭法律顧問都不夠。中國目前有法人單位八百多萬,按一個律師服務10個法人單位計算,至少需要80萬名律師,是現有律師數量的4倍。如果再考慮城市家庭對律師的需求,至少需要100萬律師(略超過美國)。按律師年收入10萬元低水平計算,一年可創造的收入至少千億元!

私人保鏢。城市家庭不少需要保鏢,如果再向國外輸送保鏢,市場更大。問題是現行政策限制設立保鏢公司。保鏢行業完全應該放開,根本不必由公安部門主管。家庭及私人對偵探調查的需求也很大,公安部門又不提供且限制這種私人服務,結果只好採取地下、私下方式尋找偵探,很不規範。我建議,盡快在法治的前提下,開放這一市場。

最後,家庭生子、養子需求。由於各種原因,有些家庭不能、不願生子,但他們又想要一個孩子。私下借腹生子、借精生子、私下抱養,引發一系列問題。我建議放開此一市場,培養一批中介經紀人,建立一套更合適的自由領養制度。綜合以上各個方面,中國可以釋放的家庭需求數千億元。

娛樂類需求

娛樂需求的內容很多,比如,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美術、陶藝、根藝、電影、電視、博彩、玩具、卡拉OK、網絡娛樂、明星經濟、公園、歌舞廳、遊樂場、景點景區、軍訓、體育、電子遊戲、鞭炮、寵物、馬戲團、陪讀、陪游、陪聊、假日經濟等等。所有可以使人鬆弛的產品、服務都屬於娛樂經濟。這裡特別分析一下博彩需求。

博彩是一個古老的行業,大多數國家已經認定其合法。在中國,其可能的形式有:打牌、搓麻將、電子賭機、跑馬、鬥雞(牛等)、發行彩票及各種摸獎活動。

博彩的特點是:既要博智,更要博機,具有較強的投機性。這一點不同於完全以博智為特點的圍棋、象棋等活動及主要以博力為特點的拳擊、武術等活動。實際上,搓麻將爭輸贏與發行彩票在本質上並無不同,都是投機,都是想中獎,90%以上的彩民恐怕主要是這個目的,如果發善心那就乾脆捐獻。

博彩活動中出現的鬥毆自殺等,與博彩本身並無關係,就像有人用汽車故意撞人並非汽車過錯。只要是投機,總是有贏有輸,只不過搓麻將中對手互相認識,炒股中相互不認識。博彩活動中不少違法活動,恰恰是由於不讓其合法經營造成的,更易與黑社會勾結經營。不能因噎廢食。

當然,博彩業可借鑑股市,為防過度投機,設立漲跌停板制度及不許透支制度。我在蘇北老家發現民間已有一種封頂麻將玩法,即規定參加搓麻的人只允許賭100元,如果輸光,則後續再輸不需付款,即不透支。博彩活動具有巨大的民間普遍市場需求,不能一禁了之。

俗話說,樂一樂,十年少。娛樂產業應是第三產業中非常朝陽的產業。

精神類需求

首先是精神的終極追求。比如宗教信仰需求不斷增大,各地不斷修建寺廟、教堂。決不能把燒香拜佛都看作封建迷信。事實上,科學與宗教可以並行不悖。即以華人圈而論,香港去寺廟、教堂的人並不少,台灣信徒更多。至於算命,不管准不准,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個體精神,是一種穩定社會的實用行為。

精神需求還包括言論與結社的需求、心理諮詢需求等。目前中國的服務性社團、興趣性社團、人文性社團太少。對社團的管理應是寬進嚴出,少些官辦,多些民間。發達國家的非政府組織都以百萬計,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中國減少限制,可以增加就業幾百萬,尤其是增加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每年可以增加收入數千億。

其他需求

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是:人口多,已達13.5億人;國土面積不小,近千萬平方公里;民族多樣,其中50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就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滿族等;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嚴重;市場化改革遠沒有完成且分佈很不平衡;尚有1%左右的赤貧階層(智殘、身殘、長期患病等);法治遠不到位;不同技術水平的生產力並存。

由於這些特點的存在,中國的消費需求極為複雜多樣,現實生活中還有大量的有效需求沒有得到充分滿足,或法律、政策不支持這種滿足。

這裡再說說人體器官(包括血液)市場。

從憲法角度看,每個有行為能力的成年公民都應有權處理自己的身體或生命。比如,即使我們不承認自殺合法,但並不違法,也無法追究。不管法律上如何規定,事實上中國是存在器官(血液)買賣市場的。不管是否承認,義務獻血由於所在單位的高獎勵,實際上已近乎賣血。當然,有人願意絕對無償獻血應鼓勵,但這不代表多數人。

面對每年百萬患者等待器官移植,而只有1%得到滿足,怎麼辦?兩害相權取其輕,在嚴格符合醫學規則的前提下,如果一些身心健康的人自願交易,難道完全不可以考慮?此類市場由地下走到地上,可以減少只有特權者、外國人可以得到器官的怪象。

綜合起來,中國潛在的有效需求至少以萬億元計。這萬億級的潛在有效需求相當於2011年中國GDP的一成以上。據此看,中國社會總供求狀況不是供大於求10%,而是供小於求10%,是供不應求;中國的經濟政策,不是要去刺激需求,而是去解放需求、釋放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