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外投資者如何看中國公司 i美股

http://xueqiu.com/8680422520/24236993
6月25日,昨日i美股在北京成功舉辦#登陸華爾街#-i美股2013年中概赴美IPO高峰論壇,紅杉、德意志銀行、唯品會、凱易律師事務所、華興資本、德勤、納斯達克、86研究、T.H.Capital、William blair、鼎暉創投、奧睿國際律師事務所等行業權威人士在論壇上針對中國公司赴美上市做了精彩分享。本次論壇有50多家上市和准上市公司的CFO、財務總監、IR、法務等參加,同時吸引了不少VC/PE、二級市場投資者、赴美上市產業鏈人群參會。

T.H.Capital創始人侯曉天、86研究創始人趙春明、William blair董事吳同偉就「海外投資者如何看中國公司」為主題進行了討論和分析,以下為該圓桌會議詳情:

主持人:歡迎大家回到i美股2013年赴美IPO高峰論壇現場。特別感謝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德意志銀行對本論壇的支持。下半場我們為大家安排了兩場圓桌會議,第一場論壇的主題是「海外投資者如何看當前的中國概念股」,下面有請本圓桌會議的主持人雪球i美股創始人梁劍先生來主持這場論壇!

 梁劍:謝謝大家!我發現一個規律,做投行的人可能普通話都不是很好,我的普通話也不好,這也是我進入該行業的唯一資本。我們的題目是「海外投資者如何看待中國概念股」。我們知道今天邀請的有VC/PE、審計所、事務所以及交易所的嘉賓,另外市場是否存在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買方,買方在我們今天的會議裡面出席的比較少,但是在市場裡面是不可少的。現在我們介紹一些跟賣方親密接觸的嘉賓跟我們分享一下,買方對中國概念股的看法。首先邀請T.H.Capital的CEO侯曉天,侯曉天是華爾街多年的分析師,長期關注中國的TMT行業,她這兩年回到北京的,開創自己的事業,也進行她的分析研究工作。另外一位是86研究創始人趙春明,春哥。春哥也是之前在華爾街做分析師,現在在做自己的獨立研究機構,但是研究的工作應該都差不多,還有一位Williamblair董事吳同偉先生,三位請坐!

 我們市場的存在有一個很重要的一方,要有買方。我們為什麼要去美國IPO呢?前邊幾位嘉賓提到了,因為在美國我們可能會獲得更好的估值,或者美國的規則更加透明,對於公司來說更可控。另外一個原因,美國的買方可能和其他地方的買方不太一樣。我們的公司在中國跟美國資本市場遠隔萬里,他們那邊的買方是怎麼看待這些公司的呢?我想請侯曉天來給我們介紹一下,大概在2000年初期的時候,互聯網經歷過一波高潮,後來又進入了低潮,那個時候的買方是怎麼看待中國的公司的?

 侯曉天:我入這個行業是2000年,那個時候中國上市公司很少,有新浪,2001年的時候網易和搜狐。那個時候當時我在一家專門做研究的公司,整個的市場都算上,只佔5%。可以說那個時候對中國概念剛剛開始,沒有什麼中國的概念可言,這麼多年先看中國上市公司的數量,再看已經上市公司的成長,的確這麼多年起了很大的變化。從一個不知到知,從知到很痛苦的過程,然後到現在比較理性化的選擇。

 主持人:再讓趙春明幫我們分享一下,在現在已接觸的海外投資中國概念股的投資機構裡面,中國因素有多大?或者是基金雖然有外國人,或者是英語的投者來操作,但是分析團隊是中國的,這部分的比例有多大?

 趙春明:我只能說我們所接觸的投資者,我覺得應該說在投資人當中,有60%到70%還是有美國團隊研究和投資的,剩下的可能一半一半,一半是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人在研究團隊裡面,也有一些ABC,還有一半可能是在香港、上海、北京有一些投資者,他們就是土生土長的投資者來投資這些股票的。

 主持人:那就是說你們兩位現在主要的工作是,你們兩位說中文母語的工作是在母語公司裡面做調查,用英文寫報告,給中文母語的人看,也給一部分英文母語的人看,是這樣理解的嗎?

 侯曉天:可能您的客戶跟我的客戶有一些不重複,如果去說整體的投資人當中有多少是中國人,多少是美國人,我覺得這個很難計算,盲人摸象了,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如果我站在更高的層面上看,跳出我自己客戶的範圍看一下,在整體基金當中,有多少基金介入中國股票,長期的介入,不管介入的是什麼,這個大概20%,這個數字是有的。那麼這20%當中有多少是中國人呢?中國人不多,做基金經理的不多,做分析員的還是有的,這一點跟我是一致的,大部分的分析員第一開始是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現在逐漸出現一些中國去留學的學生,尤其是在最近兩年,做中國股票的時候,我相信這部分人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整體提高了投資界的普通話水平?

  侯曉天:可以這麼說。

  主持人:我還有一個問題問一下吳同偉,Williamblair寄託於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可不可以透露一下現在你們在中國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比例的變化?

 吳同偉:是這樣的,我們有資本管理部門,大約管理500億美元的資產,但是我們主要是做二級市場的,做股票的買賣。一級市場應該說是沒有做的,我們在中國參與投資,更多的是FA的角色,幫助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去年大家都知道,我們中概股私有化,我們參與到了一些企業當中,幫助他們去做私有化。目前更關注的話題,我們認為市場在發生一些變化,我們可以慢慢探討一下。

 主持人:你們也關心中概股的私有化,如果大家都私有化了,下市了之後對你們不是有影響嗎?

 侯曉天:我不這麼想的,不是說研究分眾就是研究分眾。研究分眾的話不光是研究一個公司,他有一個行業,行業會有一個大背景,如果大背景不好的話,新浪會好到哪去呢?移動公司下市對我來說沒有影響,只要中國不下市,我就油市場。

 趙春明:投資者在看這麼多公司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實際上還是有重點的。可能你說的二八原則也適用,可能80%的資金也好,80%的投資者也好,他看的股票的數量其實不是特別多,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多。可能我們在研究的時候,也會花相對多的時間在關注度比較大的一些公司上面。因此,作為我們研究機構也是這樣的,我們對於現有的一些企業已經有很多了,在每個股票上再深挖掘,那些事情已經夠我們做的了。所以你說有一兩家企業下市,對我們來說影響不是很大。

 主持人:我們還是回到這個問題,我記得以前有一位美國投資者說了一個問題,對於他們股東的投資者來說,要去買一家遠在中國的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麼的,也不知道那些管理人想什麼的公司的股票,他們覺得太困難了。特別是在過去兩年裡面,經過VIE、造假還有審批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等等,在這個過程當中對你們來說投資者的看法有沒有一些改變的趨勢?

 侯曉天:中概股從2000年,或者說1999年開始,到現在有十幾年了,的確美國投資人對中國的股票有很多不同看法的轉變。第一段2000年到2010年,基本上是逐漸接受、逐漸認同,跟著中國股票一塊成長的。當然這中間有一些上上下下,但是中國股票本身沒有出毛病。到了2011年、2012年中國股票有一些假的東西出來了,對於整體的中國股票的概念來講,實際上損傷蠻大的,但是這仍然不是一個致命的傷害,投資贏得起輸得起,有真有假,這就看你這個基金團隊是不是有智慧,把這個假的東西從眾多的股票當中分離出來。但是他無法接受的是系統性的風險,所謂系統性的風險就是說VIE全都否定了,這個時候怎麼辦?再怎麼做各股研究是沒有用的。比如美國政府或者是和SEC打起來了,怎麼辦呢?

  主持人:你的意思是說前面造假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並不認為是系統性的風險?

  侯曉天:這是個股的風險,不是系統性的風險。

  主持人:趙總您同意她的說法嗎?

 趙春明:我覺得這個要看股票,但是我想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闡述這個問題,因為大家可能學過的語言來講,比如大家知道在估值的時候,總會想到DCF的估值模型,那麼DCF裡面有一個貼現率,這個貼現率是怎麼形成的呢?肯定有各種各樣的模式。但是這個貼現率實際上反應的是一個風險,比如有國家的風險,經濟的風險,行業的風險,有高管的風險,有個別公司運營的風險,有競爭的風險等等等等,那你最後得到的數據是這麼多的小的結果加起來的。當發生了這麼多的事件,發生了造假事件,是因為風險增加了。對於我來講,我覺得對於中國公司來講總體的貼現率是增加的,貼現率增加就帶來了其他同樣的情況之下的估值就下來了,估值下來反應到你的PE上面,PE就下來了。所以我看這個東西,一件事情上面發生之後,α是一個什麼樣的變化,回答你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有影響的。

  主持人:你那邊的投資者,或者那邊的買方對造假的問題有沒有產生一些影響?

 趙春明:應該說影響是很大的,從目前中國企業估值IPO的情況,去年只有三家嘛,包括很多中國公司,特別是以前的上市公司交易量很小,所以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剛才談到了中概股的問題,我認為這個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這方面確實是整個產業鏈的問題,不單單是中國公司有問題,包括美國IPO的制度設置也有問題,包括美國投資人,像剛才提到的,當時很多基金經理根本沒來到過中國,根本沒有考察過,只是追風式的。大家知道金融危機之後溫總理說只有中國的經濟在成長,所以大家都在追捧中國的中小企業。但是現在已經告一段落了,美國投人的信心在恢復,VIE不是主要的問題,他們已經慢慢的接受了,因為這是中國的一些行業准入導致的,所以我覺得VIE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公司的治理,你的審計透不透明,這也是美國PE貨幣組織和中國證監會反覆交涉的一個焦點。所以現在我們已經達成了一個協議,還有一個就是司法管轄權的問題,比如將來中國公司欺騙,要到你中國來抓人。

  主持人:最多是把美國帳戶的資產封掉,但是人是沒辦法抓到的。

 趙春明:一定要改,你丟掉了自己的人格,丟掉了自己的產業,這也是很大的一個丟中國人臉面的事情。前幾年我去美國參加投資者會議,我都不敢說我是中國來的,以前真的是中國來的都對你很熱情,那時候他用一種鄙夷的目光看你,這是一種心靈的陰影。不管怎麼講,我認為現在美國投人的信心在恢復,我們一定要把這個信心維持好。

 主持人:你剛才說VIE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我還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雙邊交易,雙邊交易出現問題以後,前面的問題我們不細說了,雖然說海曼(音)的公司所有權轉移了,但是因為問題出現在中國,公司的章被管理層帶走了,這個問題就增加了風險擔憂。最近又有一個類似的事情,有可能發生,我現在不想猜會不會發生,只是說有風險,市場上有擔憂,另外一個交易公司,他也已經被第三方託管了,應用也在國內,現在國內聽說是因為他收到中國法律效益的文件,要求他們做回應。如果又出現類似的情況,會不會有很沉重的打擊?對信心方面的?

 侯曉天:我覺得是這樣的,咱們也別說的這麼隱晦,就是安博。這個公司是審計公司來的,審計公司已經來要章了,但是他們推辭說沒有一個國內的文件,我們不交。這個就是一個挑戰,政府並沒有說VIE結構不合理,在實踐當中,中國法律是這樣的,你已經做了,我允許你做了,就說明這件事OK了。現在如果這個問題出事了怎麼辦?現在VIE結構能不能得到保證,我讓你出去了,但是如果出事的時候,這個結構還能不能起作用,投資人的利益能不能受到保護,這個的確是一個挑戰。幸運的地方在哪呢?這個公司比較小,如果這個公司很大,有形成的公司這個事出了,那對所有事情都會有影響的。這麼多年呢,他追求的很高,這就是我們實際上要探討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關於中國股票,你講是登陸華爾街,可是登陸之後呢?現在他做的是登陸了之後撤回來了,你在去和回來中間這一塊,大部分人是不想回來的,你怎麼做?安博想有今天這一步嗎?他也不想,但是怎麼發展大今天這一步,這是一個更大的課題。前面所有人坐在這講話的都是怎麼登陸,我覺得我們幾個更加擅長的地方是在陸上怎麼好好待著,不要下去,下去的時候對所有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主持人:我補充一下,其實一開始我們想叫重返華爾街的,因為英文是這樣的意思,但是中文的話就顯得比較悲壯。雙威和安博,安博現在還沒有發生雙威的事情呢,會不會有惡性的後果呢?

 吳同偉:我們現在還沒有覆蓋這些教育的公司,所以我們不能對這些個例做評論,但是我的理解是說,我們要防範的是風險,現在作為投資者來講,你訓練自己的能力,就是判斷這個公司違反VIE協議的可能性是多大。有一些公司你可能覺得比較安全一點,那麼你就更放心一點,有一些比如小一點的公司,或者是高管有一些歷史的,你覺得我要把這個門檻提高地方,這樣的話你就能夠在你最終的估值上反映出你對這個風險的理解。不管你做一級市場也好,還是二級市場的研究估值,都要這樣的。而且現在我覺得每個公司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就高一點,有的可能就低一點,最終還是由你的判斷來決定怎麼來做的。

  主持人:你對單個事情來說還是比較樂觀的,投資者的悲觀氣氛不會蔓延?

 趙春明:我覺得事情是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比如說我們最近證監會和PCO達到的協議,這就是一個好的兆頭,說明中國政府看到了這些問題,但是解決的話確實需要時間,長遠來看我是樂觀的。但是對每一個公司的分析上面,我覺得是不一樣的。

 主持人:前面有嘉賓提到美國資本市場和香港資本市場區別的問題,那你們給你們客戶,假設要去海外上市,肯定就是香港和美國上市,你們會從哪些角度考慮這兩個市場呢?

 吳同偉:這要看公司所在的行業,公司自己的體量有多大,還有具體的故事怎麼講,美國投資人和香港投資人的風格體現是不一樣的,美國投資人對科技股和TMT的理解更為成熟一些,基金經理更複雜一些。他們喜歡不同程度的投人,有開放,有散戶,還有針對不同行業的投資人。但是香港的投資人,據我個人瞭解,大多數都是喜歡大的國企,對高科技的話相對來說比較短視一些,他們要求一些分紅和流動性。所以我認為這兩個市場不同的特點,看公司的特徵而定了。我個人認為這是一些中小型企業,還有一些偏僻的公司可以考慮去美國,如果你是一些比較傳統的行業,或者金融,或者服務類,或者是一些低產,首選應該是香港,畢竟那個地方文化、法律和中國更接近一些。

 主持人:那對於服務你們的買方客戶來說,他們選擇香港市場和美國市場這方面,應該是沒有區別的?

 侯曉天:我覺得哪能賺到錢往哪去,他一定要把可選的池子擴大。那麼在這個池子裡頭,挑選出好的股票。那池子越大,可能挑出的股票越多,地基越寬闊,可能蓋的房子越高。

 趙春明:我補充一下,我覺得第一個就是說從我們看到的投資者全球投資的情況來看,你如果是一個好的公司,你在香港上市的話,其實如果好的話,全世界的基金都會來投你,跟你在美國上市還是香港上市區別不大。但是一小部分的美國基金只能投美國上市的企業,然後你還要考慮一下,就是說將來放開之後,中國會有很多的投資者去購買,可能香港是第一步,購買境外的股票,這樣的話你就會先有一個看法。

 我覺得還有一個就是在監管上面,他有不同的要求,而且投資者到交易所,可能也有不同繁瑣的程度,這也是需要考慮的地方。就投資者的水平來講,我們覺得差不多,就看你是什麼樣的行業。還有一個要補充的點,就是其實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很難被納入到一些指數上面去,這是一個很大的東西,比如在香港的話,騰訊是在某一個指數上面,但是百度雖然是一個很好的企業,但是他並沒有進入到哪個指數,這個對他的投資上面來講也是有一定的侷限的。所以大家可以綜合這些情況進行選擇。

  梁劍:那你覺得未來的話,中國公司赴海外,美股和港股的比例是否會有變化?

 趙春明:我覺得跟吳總講的一樣,跟這個行業有關係,TMT行業的,互聯網行業的,那故事講起來比較容易懂,而且你要考慮到香港上市要有一個盈利的要求,美國上市你虧損也能上,這裡還有不同的地方。

 吳同偉:據我瞭解,香港要求你的利潤要達到2個億,大的基金都不敢進去,因為盤太小了,進去出不來。

 梁劍:感謝三位,我們還有一點時間,看現場的嘉賓有沒有什麼問題想問三位嘉賓的?

 嘉賓提問:這也不是問題,我就是做一個小小的更正。剛才趙總提到,如果公司去美國上市很難進入指數,這一點全球三大頂級指數當中,一個是納指100,還有一個標普500,還有一個道指,在標普500和道指裡面,確實是美國公司不允許非美國公司進入的,但是納指100是不一樣的,他是唯一一個全球頂級指數當中允許非美國公司進入的,百度是納子100當中唯一的中國公司,補充這一點。

  梁劍:非常感謝您的補充,鄭女士是納斯達克入駐中國的首代。

 趙春明:我補充一下,我說的是投資者的角度,投資者有時候要參照一個指數來做他的資產配置,但是一般很難參照納斯達克100來做配置。那像我們說的MSEI是有很多的主動性要根據這個基金做配置的,比如騰訊在這個指數里面,他可能就要配這個資產在裡面,以後比如說阿里進去他也要配資產。百度不在這個指數里面,所以他配到的就少,這是從買方考慮的問題,不是說從衡量一個指數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的。

 梁見:從投資者的角度說是有關係的,比如你剛才提到的阿里集團的問題,只是傳說啊,他們本來是考慮香港市場的,你覺得未來的話可能也會納入你們的研究範圍裡面,他們在香港上市的話,對你們或者對投資者來說,有什麼區別嗎?

  趙春明:我個人覺得沒有區別。

 梁劍:也就是投資者的錢跨過了羅湖橋,基本上沒有考慮什麼,就是考慮的能不能賺錢的問題?

  侯曉天:我同意,投資就是要賺錢的。

 嘉賓提問:今年上半年中概股有一個春天,跟2011年上半年的時候是挺像的,各種飆升。在下半年所謂的中國包括美國的基金面的情況下,你們對於中概股後面的看法是怎麼看待的?包括上市之後的影響?

 吳同偉:今年上半年很多股票都創了新高,這也跟以前被打壓的厲害有關。中概股危機大家已經看到了,已經告一段落了,該下市的下市,該私有化的私有化,美國投人的信心在恢復,另外美國股市在創新高,也帶動了中國概念股的修復。還有一個我希望大家能知道一個比較特別的現象,如果你關注中概股,你看看他上半月的交易量比較大,這是什麼現象?一些亞洲投資人,甚至中國投資人開始在炒中概股了。因為中國A股這幾年一直在跌,中國的一些錢包括投資人,坦白講流動也是蠻自由的,移民的移民,資產出去了,要麼買房要麼買股票,買股票就是買中概股,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現象。展望下半年,因為鄭女士在這,我想她也更樂觀一些。我們要看一下,首先蘭亭集勢是成功的,接下來有兩家看他們能不能成功,還有另外一家烏江小帶(音),如果他成功了,那麼中國的中小企業就又打開了一個新的路子,烏江小帶(音)比較特殊,利用了中國人投機的心理,他自己中國人在美國成立公司,變成美國公司,但實際上是中國公司。結果可以提交,提交招股書之前會見投資人定價,不用做披露,就是有人買你們自己搞去吧。如果這個搞成功了,那麼對於中小企業可以說是打開了一條通道,所以我們在關注這個事情。

 趙春明:因為我站的立場不太一樣,我是研究二級市場的,我可能想的就是,如果在座的是投資者的話,我們做的事情就是幫助你們這些投資者。大家可以反過來考慮這個問題,如果你想一想,最近幾年中概股很火的時候,上市比較容易的時候,你如果買了一些股票,到今天是一個什麼樣的回報?然後你就要想一想在中概股非常低谷的時候上市的公司,如果你買了的話,現在是什麼樣的回報。因此如果這個市場很好,對於銀行家來講是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對於有一些投資者來講不是這樣的,所以總是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看你是在什麼環節上。

 梁劍:從客戶的角度來說,買方的角度來說,反而希望在低迷的時候上市,前面唯品會楊總說了「流血上市」,這對買方是很高興的事情,可以用很低的價格買過來,現在價格就很高了,對你們來說是好消息嗎?

 侯曉天:不見得,還是剛才那句話,登陸之後的事是我的事,誰登陸我不管,那麼我要看登陸之後你能不能夠給我帶來利潤。今天不管是唯品會、YY,不管是誰對我來講無名無姓,我唯一要看的就是能不能帶來利潤。剛才那位小姐提出的問題我覺得比較有意思,如果我把過去十幾年中概股的走勢看一下的話,實際上真的是一個孤兒。在美國,他不是美國人的股票,在中國,他是出去的一個股票。

  梁劍:一般中國人買不來。

 侯曉天:真的是一個孤兒,爹不疼媽不愛,美國市場不好的時候,他不好,中國市場不好的時候他也不好。現在美國市場漸漸回升,可是中國市場呢?最近咱們央行系統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果看國內的信息,是覺得政府有意控制的一場風波,但是如果你看美國的報導完全不一樣,那麼這兩個之間是不溝通的,是一個系統的問題。這個時候你怎麼看?美國人對於中國整體來講,你們國家都出問題了,我現在怎麼還敢投你?所以我們今後一兩個星期,可能會有一些麻煩。所以這個時候你說前一段時間上市了,上市怎麼樣?VIE到了30幾了,現在不是又掉了好幾了嗎?比如說奇虎,奇虎上市的時候趕上高潮了,挺好的,結果呢?沒上兩天好日子不長就有人來做空他,一做空就是跌到了15,可是奇虎比較強壯,比較兇猛,比較爭氣,又加上市場當時也不錯,就回來了。所以在這個時候,不管是市場是什麼樣的狀態,如果僅看市場,我覺得已經上市的公司可能有一些麻煩,那麼沒上市這些公司,他現在上市市場不可能給他好價錢,如果我是一個公司,如果你的目的是上市要掙錢,你不要上市,如果你的目的是我先要上市,成立一個上市公司,那麼在這樣我在國內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以後我再融資的時候,那筆錢對我來說重要,你現在就上市。

 梁劍:但是我覺得上市不一定是他的目的,融資之後要多少年通過資本市場退出什麼的。還有一種說法,去年二級市場的估值可能低於資本市場,你們是否贊同這一個說法,在一定的時期裡面,二級市場的公司,估值實際上比一級市場還要低,還不如去做二級市場?

 侯曉天:我覺得是這樣的,錢是流動的,什麼地方有錢掙就去什麼地方,如果我是管錢的,我不會把自己限的死死的,我只做一級市場。尤其是現在做二級市場,以前從一級到二級市場都是中國國內的一些基金。咱們就說馬云,馬云有基金,他投了很多二級市場的公司,為什麼呢?這個人很聰明嘛,他一看你們上市公司目前來講都比較有長遠意義了,但是現在比較便宜,那我當然要買了。實際上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確應當有一個合理的定價,如果這個定價顛倒的時候,你一定會看到這個錢走向了那個方向,從二級到一級市場。但是如果正常的情況下,一級市場應該比二級市場低,如果哪天倒過來的時候,那一定是一級市場的基金,我一定把我的基金拿出一部分來投二級市場。

  梁劍:從你們的角度來看的話,二級市場比一級市場低,這會持續多久呢?

 吳同偉:資本市場仍然存在套利的空間,牛市的時候就做IPO,熊市就做私有化,任何時間段就看資本市場,今天的話題是登陸華爾街,不要看短期,還要看長期,資本市場的功能是要培養出優秀的公司,給投資人合理的回報。如果只是短期看股票的漲跌,那就不要去,還是要看哪個市場能夠達到你們公司長遠發展的目標,能做成一個事業級的企業,更多的還是從這個角度考慮。我個人感覺美國市場是非常有效的,你想做世界級的企業,還是去華爾街考慮,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噪音,但是陽光是最好的沙洲地,好的壞不了,壞的永遠也變不成好的,我認為企業家要有長遠的眼光。

  梁劍: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

 嘉賓提問:我給趙總提一個問題,我們顧全海外的市場,看看是不是越來越大,大家參與的越來越活躍,造市能力越來越強。有一個板塊我總結了三個,叫做板塊不大話題多,市值不大交頭活,盈利很長波幅大,我想請問趙總對光伏板塊一路跟過來未來怎麼看?您的研究團隊怎麼看待這個行業?

 趙春明:我先聲明一下,我們86目前研究的還是在TMT領域,天總更有權利說這個事。

 侯曉天:那我回答一下,我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研究光伏,最後的結論就是不能CABLE,為什麼呢?光伏產業政府的成分非市場成分太多了,現在的政府無論是中國政府,歐洲多少個國家每個政府都有政府的政策,到了美國還有美國的政策,我何以把中國政府的政策搞的不能說完全明白也差不多了,但是我搞得清德國、西班牙、匈牙利嗎?搞不明白,乾脆我就不干了。

  梁劍:謝謝。

 吳同偉:今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是一個分水嶺,你看他的季報,第一季度虧損的少,很可能第二季度就盈利了,第三季度就可以見分曉,我相信第三季度會有很多中國太陽能公司業績非常好。

 趙春明:我挺有感想的,因為我十幾年前就在A股的一個公司,所以我對中概股這個說法還是想說一下。我覺得咱們到今天,跟A股看這個事情是兩個事情,因為A股有很多的概念,講什麼都講概念,現在在海外上市的很多公司,他其實已經不是一個概念的事情,那麼像我們研究的互聯網行業,在可預見的未來,也許全球最大的三家市值的公司,或者四家市值的公司裡面就有兩家是中國公司。我們不能再叫做概念股,概念是什麼東西,比如總理早上吃的鹹菜是榨菜,茯苓榨菜利馬就漲很多,那就是概念。還有很多基金經理喜歡炒資產的股票,A股大行其道。中國有數字的公司,已經站在了全球的舞台上,我個人覺得對於中國概念股的說法,我們以後可以商榷一下,我們踏踏實實做基本面的分析,不是玩兒概念的,不是炒概念的。

 梁劍:之前互聯網確實是一個概念,那個時候沒有業績也沒有營銷,現在互聯網現金非常充足,非常健康,非常強勁,盈利非常好。我們一起為這個證明努力,謝謝三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