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投資的幾個階段 路過十八次

http://xueqiu.com/3004708315/24024488
博友諮詢到一些投資階段的劃分,問我到底是屬於哪一類,我用風投的概念來評估一個上市企業的價值是否是一種正確的方式。為什麼我又喜歡在二級市場混。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理論上的幾個投資階段的劃分:

從一家企業的生命週期拋物線來看:

1.前尾種子期-從創業初期開始的企業負盈利階段involve的是天使投資,也就是我經常會說的一些項目,做得好的包括李開復,薛蠻子,雷軍這些都算。這時天使投資更多關注的很多時候並不是你的商業模式好不好,人脈廣不廣,業務拓展機會多不多,未來近幾年是否能有快速盈利,而是創業團隊,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經驗,passion和personality,從投入的資金來看,每個項目你可以5萬,10萬,20萬或者百萬,千萬的投。當然,與之更早的就是常說的孵化器,給入孵的公司資金或者幫助獲得股權,這種投資我們叫做種子投資,一般由孵化器公司給在孵企業提供場地,也有一定的資金協助,做出點方向後就會「畢業」或者引進風投,一般都有個Demoday,這個時候就會有天使資金開始關注。

2.初創期-從正盈利到1/4的企業緩慢增長階段involve的是VC。這也就是為什麼VC叫做風險投資,這個階段VC更多關注長期盈利能力,這個時候取得投資就真的需要面試和答辯來向投資方反覆強調自己企業的盈利能力,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行業壁壘等。VC投資比天使投資要稍高一點,大部分都是百萬,千萬級別甚至過億的。

3.1/4到1/2的企業快速擴張階段involve的是PE。其實近些年VC和PE已經逐漸開始模糊化。PE比較著眼短期盈利能力,更關注處於成熟階段的企業。這些企業往往有著經過市場肯定和驗證的商業模式。要注意的是,大家都認為PE和VC主要區別在於退出機制不同,其中PE主要依靠IPO退出圈錢,但由於中國A股市場等等股票市場IPO的冷淡氣氛,很多PE,尤其是實業PE,越來越傾向首先通過PE識別和培養目標業務,等待成熟後直接做併購成為子業務。比較突出的例子是國有園區公司,如張江集團,還有實業PE,例如復星集團投資板塊。當然,由於投資對象企業發展階段不同,PE對企業的業績增長要求也比較高,前幾年發了瘋似的幾十幾百倍,現在投資市場慢慢穩定了一點,一般看到業內是30%-50%。PE投資額比VC高出不少,一般做PE的,大家可以看看都是千萬級別過億的投入,基本都是奔著IPO去的。

4. 1/2到後1/4的企業衰退期involve的是確定性價值投資。 這就是目前巴菲特,索羅斯常說的尋找低窪,滾雪球的投資階段。

我用風投的概念來評估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適用在二級市場麼?我想有時候上市企業的一些未來項目類似中科金財,很多人說它的移動互聯類項目就是屬於風投階段的產物,並沒有穩定的現金流和利潤。我說,對的。但我什麼要投?我想這個市場應該沒有太多所謂能沒有風險的投資,所以我就會關注,我投它,風險到底有多高,是投資它划算還是投資一個風投項目更好?我能不能找到一家有類似項目的公司做初始投資或者風投。

如果我做風投的目的就是為了後續把項目賣掉,那麼我考慮的就是籌碼的流動性,而當其正常主營估值還算合理,移動互聯項目我想作為一個餽贈而承擔的風險幾乎為0的時候,那我想這筆買賣還是划算的。

再就是冠昊生物,很多人說現在研發都是概念性的東西,風險太大,那麼我們再去確認其現在的業績是否存在巨大風險,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關於2012年業績拋開研發支出得到的利潤為0.5元左右的時候,對於這種具有燦爛活力的小公司,40倍的估值20元以下的價格,應該不存在巨大風險。很多人說,你為什麼給40倍,我想這是A股市場給這類公司的大眾預期而且還更高,並不是我來確定的。當然,你亦可以等著更為低估的狀態,但等不等得到,我想這只有天知道。


我想投資的思維和邏輯都是共通的。現在A股市場一個破爛的空殼公司都維持在20多億的市值,這首先是一個殼的價值,特別現在退市制度幾成空話,上市名額又顯得稀少的前提下,當然,這種情況以後可能會隨著上市機制的變化而變化。但選擇價值,回歸價值應該總歸是不會錯的。

現在PE幹著VC的事,VC又朝更前端找項目,我想這本身就是資金逐利的內在因素所決定的,哪裡有利潤,就投哪裡。


而上述的1~3個階段,在現今這個階段,並不是所有資金都能找到好項目,而找到的項目又不確定100%在有效時間能功成身退,一切都是有風險。而對於小資金,或者說普通投資人而言,在已經上市的公司裡,不用太大的代價能獲得很有前景的項目的股權且是隨意可以兌換成現金,那應該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所以,我不會放棄二級市場。因為我覺得,現在在一級市場獲得可靠,有前景項目,對於我們這些散兵游勇的資金愈發的不容易了。

有人問,什麼是投行。投行其實就是介於公司和上述資金之間的中介,他們搞的是證券承銷、證券交易、兼併收購、資金管理等等業務。籠統點講,在國內,投行是券商的一個部門。

我們常說的機構,機構又是哪一些?可能我們先理解下,交易回報上常說的機構席位,新交易規則規定,機構席位是指基金專用席位、券商自營專用席位、社保專用席位、券商理財專用席位、保險機構專用席位、保險機構租用席位、QFII專用席位等機構投資者買賣證券的專用通道和席位。也就是常說的大資金,基金等等。


籠統點講,你現在是一個股民,你找券商開戶,說大點就是某個上市公司的股東,等你有錢了,以自然人的身份作為天使投資人,或者更有實力的時候成立一家投資公司做VC或者PE,亦或者你成為某家公司的最大法人,公司要上市了,你就要找承銷機構幫你弄上市,這就是說的要找投行,他們就找一堆機構來幫你詢價,做推薦。

這樣說,各位都明白他或者她是什麼身份麼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4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