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曉說」是如何煉成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473.html

2011年8月,李黎加入優酷時,就想著要做一檔網絡脫口秀節目。

優酷土豆集團首席內容官朱向陽經常和高曉松有飯局,他發現席間大家總會下意識停下來,聽高曉松滔滔不絕地講他自己的各種見聞。朱向陽覺得高曉松也許適合做這個事兒,因為他有可說的東西,也有說的技巧。很快,朱向陽在飯桌上搞定高曉松,把他推薦給了李黎。

脫口秀的主持人有了,李黎還需要一些幫手。她找來了後來被她稱為「哼哈二將」的張慶生和趙冬冬,「只要是寫段子,這兩人能興奮地寫一夜,一晚上能寫一萬字。」

張慶生人稱「蔥哥」,這暱稱源於十多年前混西祠胡同的網名「有一根蔥」。他是外企的一名IT職員,西裝革履、朝九晚五,本性愛寫點搞笑段子,於是在西祠找到了組織,在那寫了3年,他對自己的入行經歷記得很清楚:「當時西祠的『無厘頭以人為本』版塊裡,有一個著名ID」貓少爺「,他所在的派格太合傳媒正打算做一檔脫口秀節目,於是西祠上這些段子高手全都被」貓少爺「成金君籠絡召集,這其中包括了《爸爸愛喜禾》的作者蔡春豬、《壹周立波秀》的主編馮飛等人,還有我和趙冬冬。」

在當時的《東方夜譚》節目組,趙冬冬和給人鄰村大哥感覺的蔥哥成了同事。趙冬冬內心悶騷,是個典型的文藝青年,泡過論壇,寫過小說,甚至在南鑼鼓巷開過一個小清新風格的情趣用品商店。

」在張慶生和趙冬冬做《東方夜譚》時,李黎是派格太合另一檔節目《娛樂任我行》的記者,後來她轉做了藝人統籌,再後來跳槽去了光線傳媒任職電視劇製作部總經理。

李黎入職優酷2個月後,張慶生和趙冬冬也追隨而來,他們要做的這檔脫口秀,取名為《曉說》—這源於高曉松好友韓寒的提議

《曉說》第一期決定講奧斯卡。2012年,優酷正在和奧斯卡合作,它們也希望能找個奧斯卡的特約主持人,於是高曉松成了最佳人選

沒有豪華的演播室和錄製設備—拍攝地點就是高曉松在美國的家,攝像設備是一台佳能5D Mark II相機—《曉說》第一期就這樣開始了。高曉松原生態出鏡,講了很多奧斯卡評獎制度背後的潛規則以及好萊塢圈子裡的遊戲規則,看完會有聽了一個大八卦的感覺,當然也會有長了不少知識的感覺。

能輕鬆地「長點兒知識」正是《曉說》一推出就大受歡迎的原因。「沒有做任何宣傳,是默默上線的。」宣傳統籌陳靜說。但《曉說》第一期播出後,團隊裡的大夥兒都覺得「這事兒成了」,因為在節目上傳24小時內,它的流量就破了百萬—在視頻領域衡量一個節目火不火,百萬是一個標準。高曉松也很興奮,他發了一條微博慶祝。

第一期錄製完成後,張慶生在審片時發現,有些知識點很專業,難以解讀,刪掉又覺得可惜,他想到了用漫畫這種輕鬆的方式來表達。當時團隊中並沒有會畫漫畫的人,他們又在優酷的產品部門徵集到了一位漫畫愛好者來幫忙。

與漫畫配合的是聽上去很有幽默感的膠東方言,張慶生擔任了用膠東方言解說的工作—是的,他就是動漫中老王的配音演員。

觀眾越來越多,高曉松也越來越忙。

藝人統籌陳蓉的工作就變成了不停地跟高曉松確認時間。儘管播放量巨大,這個周播節目看起來還是非常「自由」,沒有固定的錄製週期,也沒有固定的錄製地點,一切都隨著高曉松的時間和所在地點而定,所以節目背景有時是高曉松在美國的家,有時是北京的漫咖啡、梧桐餐廳等公共場所,有時也會在上海。甚至連節目的時長也是不固定的,有的十來分鐘,有的長達一個小時。所以,他們一般要準備四期(1個月)的備播量,每次高曉松都會錄兩個話題,如果說得足夠豐富,一個話題還會播兩期。

張慶生記得其中最快的一期,從選題策劃到播出,他們只用了3天時間。2012年10月前後,電視新聞播出了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成功完成艦載機起降訓練的消息,「航母Style」很快流行,張慶生建議是不是聊聊航母,高曉松覺得很好,而且他本身是個軍事迷,對這事兒太有話要說了,甚至都不用太多準備。於是,週二定下選題,週三開始錄製,週四做後期,週五早晨8點準時上線播出,而且由於高曉松對這個話題熟悉說得很多,它還分成了上下兩集播出。

網絡平台的即時性和靈活性也給了製作團隊很多創新空間。比如為了讓節目更符合網絡的特性,他們還加入了吐槽框的元素,鼓勵觀眾去分享和評論。同時,優酷的大數據顯示14歲以下的學生也有很多在看《曉說》,「這一點我們完全沒想到,但看過數據分析之後又覺得應該為這個觀眾群做點兒什麼。」李黎說他們隨後把《曉說》中的那些動漫畫面做成影片,為這些少年曉說迷推出一個了《小曉說》。

「在《曉說》團隊的成員看來,高曉松就像是這個節目的主編,他通常都是自己決定要講的主題,這些內容全在他的腦子裡,不看任何提示可以連續講上1個小時不NG。他也會在意每一個細節,甚至錯別字都會挑出來。

1年之後,《曉說》的影響還在疊加:第一期「奧斯卡走下神壇」的流量已經是327萬,第一季中流量破300萬的有7期;高鐵、民航客機、浙江衛視開始播《曉說》;一些國家的大使館或旅遊局開始邀請《曉說》去他們國家錄製;高曉松新浪微博的粉絲也從300萬漲到了1300萬,儘管他說「這意味著有更多的殭屍粉」。

「讓優酷的受眾用更寬廣的視野去看待這個世界,這是一種更多維、更平等的視覺。」李黎說這是《曉說》成功的原因。對於新一季的《曉說》,她覺得繼續保持住風格最重要,知名度有了,粉絲有了,廣告商也來了,但「初心不能變」。李黎說:「我們這個團隊很開放,相互之間都跟哥們兒似的,做一個好的脫口秀也是共同願望,所以沒人覺得是完成工作任務,都挺投入挺拼的,不怕大家笑話,我們經常勉勵自己,必須得有情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