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那些年,騙過我們的FA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068.html

來源:微信公眾號「TMT打醬油」        作者:丁丁

FA,全稱Financial Advisor,財務顧問是也。

不管諸位看官是否同意,FA們在圈內的名聲著實不太好。橘子水晶「屌叔」吳海在他的那篇著名的財普小文《資本菜鳥通:關於道上混的那些人》中,稱FA是「其實自己沒錢,但是因為他們的專業性,認識的VC、PE和投行的人多,他們幫助你從外面找錢,他們與投行的區別是,他們一般只收一個找錢的費用,從這一點來說有點象拉皮條的」。

坦率地說,拉皮條,幾乎已經成了業界對FA們的價值的共同認識。偶爾也有採訪對象曾半開玩笑滴對我這個媒體民工說,「其實,你也可以兼職做做FA啊。」可一來,我這個有點臭文人氣的媒體民工還不願腆著臉來幹這拉皮條的勾當,偶爾噹噹公益「紅娘」也就算了,收錢包成的事兒咱實在幹不了。二來,我一貫認為,真正靠譜的FA,還是需要兩把刷子的。

正如現在很多在線的融資平台所致力消除的,在創業者和投資人這兩個群體之間天然地存在著大量信息不對稱的障礙。而FA的好處,即在於他們更「人性化」(廢話,本來就是人來的!),能夠更好地處理一些在融資過程中搬不上檯面來講的東西。

比如,不同的VC、PE有什麼樣不同的口味喜好(這裡說的,不只是領域、項目數據、創業者背景出身等方面的偏好,也包括該VC想向下游接盤者講述怎樣的故事等對創業者來說通常不易理解的方面);同樣一個案子如何能夠被包裝成不同的故事來sell給不同的投資人;在具體估值、談價的過程中,如何察言觀色、起到潤滑劑的作用,等等。

所以,理論上,FA本是個苦逼的差事。但無奈,在天朝,越是苦逼的差事,越能激發人挖空心思找捷徑的潛能,尤其是一些非機構化的個人FA。醬油君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朋友提及這些人時,大家都有過類似的「被騙」經歷。甚至有人戲稱,沒有類似經歷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在這圈子裡混的。

有這麼一個段子:在一個投融資酒會上,投資人問創業者大概想要多少錢,對方剛開口報了個300萬的價,就被一個FA半路插進來搶答道,「1000萬、1000萬!」最後的結果,當然只能是一拍兩散。於是,有惱羞成怒的投資人後來放言,只要有FA的項目,就絕對不看。

不過,真正重要的是,如何鑑別這些「不靠譜」的FA們,以便在不小心遇到時快速閃開。醬油君根據自己的見聞總結了一下一些典型的「不靠譜」特質:

1、 喜歡披上「天使投資人」的外衣——前兩年資本市場熱火朝天時,天使投資人這個「舶來品」稱呼也遍地開花。而對個體戶FA來說,這幾乎是最好的偽裝。畢竟,投資人的身份可要比中介更容易獲得創業者的初步信任。

2、 花在媒體和社交網絡上的時間遠多過做投資——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自己是所謂的「天使投資人」,他們通常會投入相當部分的精力在社交網絡上寫各種創業ABC、心靈雞湯之類的段子,然後吸引媒體注意,接受採訪,努力讓自己成為「名人」。

3、 一被問及發家史,就開始語焉不詳——但只要是偽裝,就一定會留下破綻。對FA來說,發家史就是最大的硬傷。真正的天使投資人,除了有廣闊的人脈、豐富的行業經驗和獨到的遠見之外,MONEY仍然是最硬的後盾。所以,一旦你刨根問底地追究下去,他們通常會對自己的「第一桶金」到底是怎麼來的,數量又有多少,等等,語焉不詳起來。

4、 什麼行業都看——一般的投資人,無論是天使還是機構,單個個人所專注的投資領域通常不會超過三個。如果你發現你眼前的這位「天使」,從遊戲到電商再到移動互聯網的各類工具應用無所不看,那麼,儘可能多留一個心眼吧。

所以,尤其是首次融資的創業兄弟們,鑑別這些不靠譜的FA的最佳方式,就是在投資人提出要對你DD之前,先跟其他投資圈裡的人、他所說的portfolio公司DD一下你眼前的投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