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匯源上游資產注入倒計時

2013-05-13 NCW
 
 

 

朱新禮曾和投資人約定三年內將私人控制的上游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以解決關聯交易。如今期限將至◎ 本刊記者 屈運栩 何春梅 文面對媒體,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一再表態:匯源不賣;面對投資人,朱新禮準備讓步,將果汁上游產業裝入上市公司匯源果汁(01886.HK) 。

自從2008年可口可樂收購案失敗後,朱新禮要賣掉匯源的傳聞屢屢傳 來。最近一次傳說的買家是市場份額節 節攀升的涼茶生產企業——加多寶和廣藥集團。各方否認後,朱新禮在4月出席中國綠公司年會時再次對包括財新在內多家媒體強調: “從未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談賣掉匯源的事情。 ”朱新禮的表態暫時平息了這一輪市場猜測,匯源股價此前受出售資產刺激上漲,如今漲幅也漸次回落。市場何以如此看空匯源?業績低迷,負債高企,戰略飄忽,這是表面;更深一步,家族式、重親信的管理模式,上游私人產業和上市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都是資本市場不信任匯源的原因。

近日,一位接近朱新禮的人士對財 新記者透露,朱新禮和僅次于他的匯源果汁第二大股東軟銀賽富已達成一致。

朱新禮終於同意履行當年引資時的承諾,將上游產業裝入上市公司,具體情況將于近期公告。當財新記者就此向朱新禮求證時,他說: “事關上市公司,到時候看公告吧。 ”

上下游整合早有承諾

朱新禮對外從不避談對上游產業的重視。在最近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自稱從1992年創辦匯源果汁,並沒有想到將其做成品牌。 “主要是山東沂蒙的人民賣不掉水果。 ”他說。

如果能在2008年時將下游果汁生產和渠道賣給可口可樂公司,那是朱新禮回歸上游的最佳時機。 “當時我們每年的銷售量不到20億元,但可口可樂要出25億控股收購。 ”另一方面,朱新禮認為,通過賣股份,可以借助可口可樂這 條船,把匯源將近40個工廠的產品賣到全世界可口可樂的體系里。在當年的收購談判中,為保證上游產業利益,匯源和可口可樂還簽訂協議,保證供應商不變,從而保障果農和果園。而匯源方面為配合融入可口可樂渠道,也進行了自有渠道瘦身——這一步遺患無窮。

商務部一紙反壟斷審查讓這場交易無疾而終,朱新禮往上游轉移的打算受挫。但這一階段,匯源對上游的投入已經不止于保證果農的長期穩定供應。匯源對供應鏈的控制越來越直接。公司資料顯示,2008年下半年,匯源先後投入20億元建設上游果汁基地,僅湖北鐘祥的果蔬飲料加工項目投資就達7.2億元。

此後每年新建原料廠保持在十家左右。

朱新禮告訴財新記者,目前匯源已在湖北、黑龍江、吉林、新疆等地建立果汁基地。它在新疆發展了十萬畝野生的沙棘基地;黑龍江伊春30萬畝的藍莓基地,全由公司自己控制,而非訂單模式。朱新禮對種果樹的熱情超過市場上任何一個飲料公司負責人, “這次我會去雲南普洱,去種10萬到20萬畝的木瓜,還有香蕉” 。

由此,匯源的上游鏈條成為上市公司之外最受資本市場重視的資產。根據匯源2012年財報,匯源果汁和上游供應商的貿易總額為12.49億元;此前幾年,匯源和上游供應商的貿易額也都在10億元上下。

上述接近朱新禮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匯源上市公司基本100% 的原料供應來自朱新禮控制的上游公司。如此巨大的關聯交易讓資本市場對其上下游價格轉移一直心存疑慮, “包括投資人在內,大家都搞不清楚利益在哪裡,這個模式價格轉移太容易了” 。

可口可樂收購失敗後,2010年7月,匯源的投資人法國達能退出,軟銀賽富以17.64億元對價接過了22.98% 的匯源股份,成為朱新禮之下的第二大股東。

前述接近朱新禮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在投資入股時,軟銀賽富曾與朱新禮簽署協議,令其承諾三年內將上游資產裝入上市公司,解決關聯交易問題,朱新禮為此還拿出上游資產作擔保。賽富對資產注入到期不履約有回購選擇 權,可選擇讓朱新禮回購股權,也可選擇兌現擔保責任。按此推算,這份資產 注入承諾協議可能在今年7月到期。

“當時連上游裝進來的價格都定了,但股票市場一跌,朱新禮就反悔了。 ”該人士稱。朱新禮不想賣得太便宜,他對上游的期望高,估值也高,顯然不想稀釋股份。但注入上游資產估值過高,必然攤薄其他股東的股份,這又令投資人很難接受。

和投資人的拉鋸一直持續了將近三年。匯源的下游業務持續表現不佳,利潤一直維持在2億到3億元間,除去每年2億元左右的政府補貼,公司利潤僅在億元上下。到2012年,匯源果汁的利潤僅1616萬元,若不計入政府補貼的2.8 億元,實際業務已經出現巨額虧損。這樣的業績顯然達不到當初向投資人保證的增長。

就在贖回協議截止前幾個月,朱新禮和賽富再次進行了談判,雙方終於在價格上各退一步,朱新禮亦承諾履約注入上游資產到上市公司。詳細方案尚待公司公告。

全產品線迷途

對於上市公司持續低迷的業績,朱新禮解釋稱,可口可樂收購失敗後,匯源的業務架構、人事、產品乃至整個系統都需要一個重新戰略規劃的過程。

過去幾年,和發展上游產業的堅定相比,匯源上市公司的生產戰略顯得飄忽隨意。

匯源以純果汁飲料起家,在上世紀90年代碳酸飲料一統天下的格局下,匯源的蔬果汁迅速打開細分市場,成為高濃度(100% 純果汁)和中濃度(27%- 99%) 果汁兩個細分市場的龍頭。根據尼爾森的數據,2012年匯源在這兩個市場的佔有率仍達54.2% 和44.1%,保持多年領先地位。

這樣的絕對市場優勢地位卻沒有給匯源帶來高利潤率,自2009年以來,匯源的利潤率僅在5% -8% 之間,2012年甚至低至0.4%。朱新禮給出的理由是,匯源的低利潤率歸咎于市場上幾乎只有匯源一家做果汁,這種壟斷的市場缺乏企業間的競爭和潛力挖掘,市場整體規模有限。 “在高濃度和中濃度果汁行業,一年不過10億元的市場,太小;而成本和費用太高,所以不賺錢。 ”按照朱新禮的設想,把匯源賣給可口可樂,自己可以再新建一個果汁品牌和匯源競爭,如此才能做大市場。然而,可口可樂收購失敗,理想化的藍圖 不再,匯源顯然亂了陣腳。

2009年4月,匯源跟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農夫山泉 “水溶 C100” ,推出“檸檬 me” ,希望在低果檸檬飲料市場分一杯羹。

新產品推出不到一年,2010年3月,匯源又砸50億元推出“果汁果樂” ,殺入碳酸飲料市場。這一舉動受到外界質疑,被市場普遍認為是針對可口可樂推出的 “美汁源”果汁飲料的報復,缺乏對市場環境的評估。但當年,匯源卻將“果汁果樂”定位在除匯源100%(高濃度果汁)和匯源全有(中濃度果汁)品牌之外的主打果汁產品,促銷上投入巨大。同年,匯源還投資了水飲料,在福建、山東各投資2億和3億元建設純淨水與礦泉水項目。

2011年,匯源競拍獲得 “旭日升”冰茶商標權,成立子公司運營獨立品牌。同年又和蒙牛乳業簽訂合作協議,宣佈在鐘祥、宿遷等八個工廠投放巨資引進含乳飲料生產線,由蒙牛乳業提供奶粉原料,生產含乳飲料。

到2012年,就在主營業務持續下滑之際,匯源宣佈進入早已競爭白熱化的葡萄酒領域,投資5億元在遼寧建設葡萄酒酒莊和葡萄深加工項目。

近三年來,匯源投資動作頻頻,拉開了全產品線的架子,最多時曾擁有十多個產品系列,20多種口味,幾十種包裝,每年推出近100種產品。

然而,和可口可樂、統一、娃哈哈等不同,匯源的低濃度果汁和其他品牌至今沒有一個在市場獲得成功。在“果汁果樂”不溫不火幾年後,匯源又冠名了2012年青海衛視大型歌唱類選秀節目“花兒朵朵” ,但這一年,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加多寶冠名的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 。

曾經紅極一時的冰茶業務也沒有起色。當年拍得 “旭日升”時,朱新禮曾宣佈要將其做成除匯源以外的另一個主品牌。但今年4月,朱新禮卻告訴財新記者: “對於茶飲料只是隨便做一點點,未來還是一根筋做果汁。 ”更讓匯源無奈的是,飲用水產品非但沒能帶來預想的利潤,還在2012年捲入倒賣商標案件,朱新禮的親侄子涉案,案子至今未結。

尼爾森數據顯示,到2012年年底,匯源在果汁飲料產品市場佔有率從2009 年的5.4% 下滑至2.9%。朱新禮號稱沒 有競爭對手的高濃度果汁領域也出現追趕者,市場排名第二的品牌佔有率已經從2009年的13% 上升至23%,其營業額的市場佔有率更是接近30%。

2012年,就在果蔬汁整體銷量上升9.8%,原料成本下降的背景下,匯源卻錄得2.64億元的虧損,同期債務高達58.73億元,公司負債率70%。

而此時,朱新禮再次做出意外之舉,在央視投入4億元廣告費用,占到匯源銷售額的近五分之一,外界一片嘩然。朱新禮卻並不理解這些擔憂,他在綠公司年會上說: “我們花重金來投入廣告,這樣也有人說三道四。既然我們的國人都愛這個品牌,那我就借助這個機會把它做成一個大品牌。 ”

渠道離心力

除上下游關聯交易,產品線混亂等問題之外,匯源最受詬病的還有其一變再變,卻一直未能成功的渠道體系。

一位匯源高層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匯源建立之初採用簡單的 “直銷加分銷”模式,組建銷售公司80多家,有直營也有合資,前端人員曾達到7000人。

然而生產基地和產品線擴展後,全國網絡都出現了不適應。

在此情況下,匯源開始嘗試生產商 - 銷售公司 - 經銷商 - 消費者的模式。

匯源巨資收購了9個經銷公司,建立了500多個辦事處,銷售人員達到12000多人。銷售公司直接對接下邊的重點渠道餐飲、現代渠道(大型超市,百貨公司)和傳統渠道(批發和小便利店) 。這樣看似簡單的模式在實踐中卻幾經反複。

匯源先是希望通過不同產品線將公司分為不同事業部負責,最終成型的事業部包括 PET(塑料瓶裝) 、果汁和衍生產品三大事業部。此後把全國劃分成不同的大區來組建渠道,大區內的分公司擁有相對獨立的財務權。再之後,又相繼出現了項目制和承包制。但渠道形式的混亂最終賠上了經銷商的忠誠度。

匯源曾為配合可口可樂的收購大幅調整前端銷售人員數量,然而收購失敗,一切打倒重來。匯源華北地區一位經銷商告訴財新記者,匯源推出新產品時會給予更多優惠來促銷,然而真正賣得好的產品就那麼幾款,不好賣的使勁推也不管用。目前,匯源在批發和小便利店這樣的傳統渠道上一直難以突破。

“賣起來費事兒,利潤又不大。 ”這位經銷商說。

今年4月,匯源在渠道上又有新動作。有消息稱,上海煙酒集團將整合其在上海的銷售公司,在自有渠道中幫助匯源拓展市場,打入便利店等下級渠道。合作一旦形成,直接的影響就是匯源將再一次調整當地銷售網絡,這和匯源一直試圖控制渠道的戰略完全相悖。

對此,上述匯源高層人士並未給予直接回應,只是聲稱匯源在渠道上還將加大人力和資源上的投入。

在上述華北經銷商看來,匯源的每一次變動都勞師動衆。 “他們內部都是跟了朱新禮很多年的人在把持,如果他們動不了,就只有我們動。有些經銷商已經不幹了。 ”本刊記者于寧、王姍姍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