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網 4月26日,藍色光標再次宣佈以3.6億元人民幣認購倫敦證交所上市的Huntsworth公司新發行的6300萬新股,認購完成後,藍色光標持有Huntsworth公司19.8%的股權,成其第一大股東。
而這距離上次以16.02億元收購博傑廣告剩餘89%股權,不過半月,藍色光標就以20億的資金耗動兩家公司的股權。
而對於外界飽受爭議的藍色光標,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許志平向21世紀網則表示:「不管怎樣,未來還將繼續併購,這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世界最大的傳播集團WPP,86年上市的,經營20幾年,達到現在的規模主要就是靠擴張,而WPP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樣本。」
藍色光標自上市之後就開始發動併購閃電戰,跑馬圈地、急速膨脹。
不過,藍色光標這匹馬要馳騁。糧草是否夠用?
收購時間 | 收購對象 | 使用資金 | 收購股權 | 合計持有股權 | 股價報收 |
2011-3-18 | 博思瀚揚 | 480萬元 | 16% | 84% | 9.99元 |
2011-4-5 | 思恩科 | 1.224億元 | 41% | 92% | 9.82元 |
2011-6-21 | Aries Capital Limited | 6664萬元 | 40% | 40% | 10.8元 |
2011-7-28 | 精準陽光 | 1.74億元 | 100% | 100% | 12.87元 |
2011-7-28 | 美廣互動 | 2250萬元 | 51% | 51% | 12.87元 |
2012-4-6 | 今久廣告 | 4.3億元 | 100% | 100% | 28.93元 |
2012-9-27 | 分時傳媒 | 此次收購因雙方無法就對賭條款達成一致,於11月27日終止收購分時傳媒 | |||
2013-4-12 | 博傑廣告 | 16.02億元 | 89% | 100% | 35.05元 |
2013-4-26 | Huntsworth | 3.6億元 | 19.8% | 19.8% | 36.5元 |
戰況:九箭連發
這是藍色光標的第九次收購。
4月26日藍色光標晚間公告稱,將以3.5億元人民幣認購在倫敦證交所上市的Huntsworth公司新發行的6300萬新股,認購完成後,藍色光標持有Huntsworth公司19.8%的股權,坐擁第一大股東之位,此次交易預計在10月份落定。
此次認購價最終敲定為58便士/股,相較於此前溢價6倍收購博傑廣告,此次收購價顯得實惠多了,而且這次股權認購主要是由全資子公司香港藍標來完成。
據公開資料顯示Huntsworth是全球知名公關集團,在32個國家和地區擁有72個辦事處,其業務重點涵蓋消費、科技、金融服務、政府和公共服務、醫療、食品和飲料等領域。
對於此次收購,藍色光標董事長趙文權對外表示,收購Huntsworth部分股權是藍色光標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網絡,標誌著藍色光標的全球業務佈局正式拉開帷幕。
而時隔半月之前,藍色光標就以16.02億元收購博傑廣告剩餘的89%股權,收購完成後藍色光標累計持有博傑廣告100%股權,合計交易對價17.8億元。
連續併購,藍色光標是如何解決資金問題?對此,許志平不無驕傲的向21世紀網表示:「之前的收購基本上都是使用的超募資金,但是這部分資金兩年前就用完了,我們的併購基本上都是現金加股票,資金是沒有問題的。」
昨日,藍色光標一季報出爐,主營業務收入4.9億元,同比增長45.95%,淨利潤5380.40萬元,同比增長42.67%,每股經營現金流0.17元,資產負債率為40.28%。
「股價的上漲可以讓藍色光標以稀釋越來越少的股權,卻獲得越來越多的融資,藍色光標的這種模式類似於海航集團的擴張,不斷融資然後支撐其併購。」申銀萬國一位分析向21世紀網表示。
而從藍色光標歷次的收購中,不可忽略的則是股價隨之上漲,從上市開盤的8.66元/股截至到4月26日的38.30元/股。
「其實我們的收購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就是現金收購51%股權,未來兩年用股票換取剩下的49%股權,就比如精準陽光的收購,這種就太花錢了,我們的超募資金就是這樣花完的;第二種就是25%的現金和75%的股票,比如收購今久廣告;第三種就是25%的現金和75%的股票同時向另外的人發行25%股票來籌集25%的現金,這樣就幾乎不花錢。未來會採取第三種模式來併購。」許志平說。
對此,上述分析師向21世紀網解釋:「分批收購股權可以有效緩解上市公司併購帶來的現金壓力,此外還可以將併購公司的淨利潤比例從少數股東權益逐年注入到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當中,這是一種隱性的利潤調節。」
戰術:以戰養戰
「如何解決高成長,靠收購,無其他。」在一次公開座談會上,藍色光標董事長趙文權霸氣而又堅定的說道。
這正如藍色光標發起人之一許志平向21世紀網所說的:「藍色光標的擴張之路在未來10年還將繼續,收購是停不了的。」
而從其年報中就可獲知一二,一個不斷靠收購而迅速膨脹的民營企業為何要四處攻城略地。
翻看藍色光標2012年年報,其淨利潤的高速增長近半來自於收購的子公司當年淨利潤。
據2012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1.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1.82%,實現營業利潤3.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1.4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3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4.64%。
然而從2012年年報中看出,其收購的子公司思恩客、今久廣告、美廣互動、精準陽光當年淨利潤對公司合併淨利潤比例影響合計達到了54.67%,藍色光標也在年報中坦承,公司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於收購的子公司當年淨利潤的貢獻。
翻看藍色光標2011年的年報也很是漂亮,實現營業收入12.66億元,同比增長155.4%,利潤總額1.89億元,同比增長1114.9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21億元,增長100.54%。每股收益達到0.67元。
值得一提的是,思恩客、精準陽光傳媒是藍色光標在2011年主要併購對象,兩家公司在2011年計入藍色光標合併報表後,便對母公司作出了利潤貢獻。
其中思恩客實現淨利潤2620萬元,精準陽光實現淨利潤1579萬元,按照藍色光標持股51%的比例計算,兩家子公司約為藍色光標貢獻了28.91%的淨利潤。
而藍色光標昨天公佈的一季報中也表示,通過不斷收購的外延式增長模式,是公司擁有品牌數量不斷增加被收購公司的業績增長,也使得公司業績整體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借助外延收購,也進一步推動公司內生性增長。
長江證券分析師在其一季報研究報告中指出,得益於公司新業務的拓展和外延式擴張,使得公司內生增長獲得較快發展。
對於收購的目的,許志平在4月22日向21世紀網坦言:「我們不收購別人,走到最後,公司反過來會被別人收購。為什麼會有今天的WPP,這是世界最大的傳播集團,為什麼會有奧美?他們不是生下來就是這樣的,他們的經驗告訴我,併購是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公關服務行業要求你做大做強,必須得這樣,要不然是沒有未來可講的。」
匯福資本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總裁陸永康向21世紀網分析:「公司的內生性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在行業內擁有的品牌服務,以及老客戶的支持,內生性增長乏力,只有靠外延擴張來推動。」
就如藍色光標離任高管高鵬所說:「藍色光標持續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強烈的拓展野心,如果而且我們必須要找到一種支持這種野心的方法。」
一個不斷靠收購而迅速膨脹的公關巨頭,藍色光標越來越重要的市場地位將一個個目標公司納入麾下,然而,頻繁收購的凸顯出的問題也是其目前不得不面對的一道檻。
隱憂:下一個戰場?
即便放在琳瑯滿目的創業板上,藍色光標也是一個特例。沒有新穎的商業模式,沒有獨特的專利技術,股權高度分散。
藍色光標一系列頻繁收購的背後,還面臨著資源收購不整合的難題,且收購時前公佈的財報與收購後經審計的財報差異過大,而引起了外界關於轉移募投資金現金流的質疑。
對於資源整合這個問題,許志平向21世紀網反駁道:「何為整合?藍標就是輕資產公司,所謂輕資產公司就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在公司的比重很大,例如行業的人脈資源,企業的經驗,企業的品牌,這些『虛』的東西,而這些虛的東西怎麼整合?」
「從目前收購跡象看來,藍色光標似乎把資本運營看成了企業發展的有效捷徑,頻繁收購導致公司對於收購後的企業該如何發展似乎並沒有一個詳細的規劃,尤其是對併購企業的財務整合沒有進行細緻的研究,這是藍色光標目前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日信證券一位研究員在其券商研究報告中指出。
除此之外,藍色光標在客戶行業分佈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客戶依賴風險。
據21世紀網調查瞭解到,藍色光標主要客戶分佈在IT業、互聯網、汽車業、家電業、化工、食品這幾個領域。
IT業客戶主要為聯想、微軟、思科、AMD、佳能、諾基亞、三星,互聯網為騰訊和百度,汽車行業為克萊斯勒、廣汽豐田、寶馬,家電業有西門子、博世、康佳、索尼,食品領域有美贊臣、哇哈哈、雪花啤酒等。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在公司成立之時,聯想和思科就成為公司客戶,尤其是聯想集團收入長期佔據公司營業收入達20%以上。
2011年年報顯示,公司前五大客戶分別為聯想集團、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北京冠游時空數碼技術有點公司,佔當年全部營業收入分別為15.34%、7.58%、5.42%、3.95%、2.82%,合計為35.11%。
對此,公司在2012年年報中表示,公司在未來發展會致力於新客戶拓展工作,客戶構成進一步優化,徹底擺脫過度倚重單一客戶和單一行業給公司帶來的經營風險。
當21世紀網繼續追問目前是否還有要收購的目標公司時,許志平坦言,目前看上的還有好幾家公司,通過併購,我們可以跟這些公司達到一個協同效應,就是在市場營銷這個領域,客戶的所有要求我們都要能滿足。(21世紀網羅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