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閱讀的體驗:這些年,我放棄訂閱的紙質媒體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7948.html

這篇,是從個人經驗出發,談談科技歷史變遷所帶來的個人閱讀體驗。

下班回到家,換鞋彎腰抬頭的瞬間,看見了放在餐桌角落的一摞雜誌,好多本連包裝塑料膜都沒有開拆,不禁滿懷歉意。作為媒體人,每天閱讀大量的資訊已形成職業習慣,但我多久沒有看過這本雜誌了,唔。。。1個月?2個月?我已記不清楚。訂閱期到今年6月,結束之後我將決定不再續訂。

這是一本週刊,某某財經週刊,我曾一度為它的內容讚歎,因此這本雜誌創刊不久,我就訂閱至今,四年有餘。今天它的內容水平雖然下降,很多公司報導也被斥為平平淡淡的公關稿,但在一眾媒體中依然還算不錯,它的主編堅持的品格獨樹一幟。

我把它放醒目的餐桌上也是希望提醒自己:記得看它,記得看它。但卻一直沒有看它,哪怕簡單地翻一翻。因為,我已沒有時間看它。沒有時間不是因為更忙,我每天仍然閱讀大量信息,但我更多的閱讀時間在最近兩年中已經慢慢被分攤到手機上、iPad上,紙質的雜誌它終究沒有移動端那樣可以被方便地攜帶、隨時隨地閱讀。我再勤奮,1天也只有24個小時,閱讀的時間始終有限,我只能放棄紙質閱讀。

一年前,同樣被我放棄的還有新某報,我訂閱這個報紙是因為這個報紙的早期所堅持的新聞品格。(我又提到了品格這個詞兒,這是所謂新聞理想的餘毒)這個報紙本該早於兩年前就被我放棄了訂閱的,但這個報紙負責我居住區訂閱的發行組長老張跟我打過交道,有些熟,有一年我都明說了不續訂了,但禁不住老張的上門乞求——訂閱量關聯其績效下降會影響工資之類的理由(老張是北漂農民),我心一軟,又續了兩年,但從來不看,悉數送給隔壁做淘寶生意的鄰居做包裝紙。去年訂閱期結束時,老張終於不來找我了,我也就不訂了。

兩年之前,被我放棄還有某某創業雜誌(我訂閱它也是因為它有一位牛逼的主編,放棄它是因為我感覺主編不再用心做內容了)。

更早之前,我還訂閱過某某人物週刊、某某週末等等十數種主流報刊,甚至還有專門探討媒體業務的某月刊。我訂閱紙質媒體最多的時期,經常能把我家收信箱塞滿,物業的一個阿姨看見過幾次,終於忍不住問我,先生你好有錢啊訂那麼多報刊。我支支吾吾半真半假地撒了個小謊,我是做記者的,這些都是兄弟媒體贈閱的——其實我哪有那麼大面子,屌絲記者一個。

歷年來放棄訂閱這些紙媒的原因可以簡單歸結為:這個媒體的內容質量下降或是品格不在、風骨不存(起碼在我看來的)從此我不再關心。可是我今年准備放棄碩果僅存訂閱至今的某某財經週刊的原因和往年截然不同,是因為受到了移動端的閱讀時間擠佔!

十幾年前,在PC、手機逐漸普及開來的時候,就有過不止一陣關於電子閱讀的討論。我的朋友往往會告訴我類似的內容:「我還是不習慣在PC屏幕上、小小手機屏幕上看書讀新聞,新的閱讀形式遠遠沒有捧著書本、報紙閱讀的感覺舒適」。這種用戶體驗應該不佔少數,於是,產品家們推出了專門迎合閱讀需求的電子閱讀器(或稱電子書)。電子書較之PC和手機,屏幕更合適,攜帶也更方便,廠家們還紛紛以「電子墨水」、「不傷眼」、「紙書感覺」為賣點,以至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看好電子書產業,以為那就是閱讀的未來。

直到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閱讀體驗又發生了變化:智能手機的屏幕變得更大,平板電腦變得很流行,電量可以持續很久,而且這些移動端跟互聯網是保持聯通的。於是,無論是從閱讀舒適度還是碎片化時代特徵來講,閱讀習慣都在向電子移動端轉移。每天通過智能手機、iPad讀書看新聞已成為我的習慣。電子書的產業依然在,但無疑已是明日黃花,逐漸消解。

事實上,電子閱讀背後所關聯的產業也在悄然地發生變化。拿新聞媒體來說,十年前,網絡媒體是很低端的媒體,甚至不被當成媒體來看。在網絡媒體工作,即使你有原創採訪,但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新聞工作者。今天,版署(改名了)依然不承認網絡媒體有原創採訪權,但事實上所有的網絡媒體都在做著原創的工作。受眾開始尊重網媒,網媒不再被視為非主流。

這個十年左右的PC互聯網時代,隨著閱讀體驗的變化,網媒倒逼平媒,逐漸壯大,這個時代成就了新浪、網易、騰訊、搜狐等幾大信息門戶。

至於古老的紙質媒體,在時代的迭替中,衰敗已經成為必然。這種變化,已經由外國媒體應驗。

最早的消息,2009年3月17日,有著146年歷史的《西雅圖郵訊報》停止發行印刷版,成為美國首家以網絡版替代紙質版的全國發行的報紙。

最近的消息,2012年12月31日,美國《新聞週刊》停止發行印刷版,轉而專注於網絡內容《環球新聞週刊》(Newsweek Global)的發行。

可是紙質雜誌改成網絡版就可以了麼?如果僅僅止於PC端的話。不難看到,近年開始在過渡切入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出現了移動端在倒逼PC端。即使是新浪,曾經的門戶之王,它的傳統構架,也不例外地受到威脅,門戶衰敗已經有些跡象。

誰不發展移動閱讀端,即使還有相當的緩衝期,發展下去,也終將衰敗。目前最顯著的趨勢是,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閱讀端將侵蝕傳統門戶網站。我們每天通過媒體的微信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在獲取最熱門的信息。

在中國,關於媒體未來變化的類似思考其實已經不甚新鮮。但是,今天,當我聽到一個主流雜誌主編在他的會議上談到,他最近正在思考準備何時放棄它的紙質雜誌出版而專注於做移動端時,我還是感到驚訝,我希望他說的不是虛話。

我的驚訝是有理由的。儘管有關紙質媒體的危機已經成為身處其中者的共識,但都尚在思考討論階段,大多數媒體主編可能存著僥倖(差異化內容可能不死)或者是賭一個緩衝期(還遠著呢),有勇氣準備做決策的媒體當家人還沒出現。從外國先鑑的種種案例來看,紙媒在網絡時代中,先倒下的是往往是報紙,至於雜誌,按照資深媒體人申音的說法,雜誌起碼還有十年的好時光。

因此在當時,我很想對這位主編說,去做吧!這是一個聰明的決定!在中國的傳媒發展史上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最終我沒有當面和他說,恐有拍馬溜須之嫌。

不過,移動端的媒體時代,需要做出種種嘗試,並非轉換就能成功,它需要和舊媒體時代的內容生產流程、思想做出徹底的告別,重新建立起適合的生產方法,否則,先驅往往會變成先烈。如何做,已不是我的能力可以贅述。

回到開頭,我開篇所提到的那本財經週刊的主編也不失為一個敏銳的主編,至少在兩年以前,它們就推出了適合於Pad閱讀的付費電子版,價錢更便宜、保存更容易。或許,我會在結束紙質版的訂閱後去嘗試訂閱它的電子版,只要它的內容水平還在我的容忍範圍之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