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4-11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juhn.html
 

上午上課,下午聽了一個報告。關於銀行監管的。報告的內容比較有意思。這裡寫一寫

1、too  big  to gamble

   作者的模型做的比較有意思,他首先討論的是銀行牌照的franchise  value。

   銀行如果從事風險過高的業務,那麼一旦失敗,將會破產,這就導致了銀行股東權益清零。因此銀行冒險存在一個臨界條件,也就是冒險的預期收益要高於不冒險收益的貼現(這就是所謂的franchisevalue)。

    如果銀行牌照的價值越高,銀行冒險的激勵就越弱。那麼此時需要限定的資本充足率就越低。

    當銀行不斷變大時,其franchise value在上升,此時存在一個too big to gamble的問題。

     此時監管所需要的資本充足率會下降。作者論證了,為了控制銀行冒險,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提高資本充足率,另一種則是控制銀行業的准入。

      因為控制銀行牌照可以有效的提高銀行牌照的franchise value。從而抑制銀行的冒險行為。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發展村鎮銀行的策略,未必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他放大了金融系統的系統性風險。

 

2、too  big  to fail

  大家都懂得,我就不說了。隨著銀行規模的擴大,政府不得不對系統性重要銀行進行救助。

   這就產生了toobig to fail的問題。這個只能通過提高資本充足率要求來解決。

 

3、問題

    作者總的結論就兩條:一個是放開銀行牌照管制是有問題的,銀行牌照的franchisevalue有助於抑制銀行的冒險銀行。另一個是加強資本充足率監管可以降低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當然,他無法解決的是系統性風險的來源。

      我自己觀察到的現象是,系統性風險往往在債務水平/GDP迅速增高時產生。其意義彷彿EBIT/interest。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當企業的ROA下降時,他會增加他的負債水平,力圖通過加槓桿維持他的ROE。這個現象很可能在宏觀上也存在。並且很可能是系統性風險的重要來源。

       從歷史上看,企業債務的迅速擴張,和產能過剩發生的時期經常是同步的。產能過剩的本質實際上不是真的產品太多,而是ROA下滑了,所以顯得過剩。

      ROA下降,企業增大負債,產能增加,ROA進一步下降。最後企業開始虧損,出現清償危機,出現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問題。

     當然不同國家的情況不太一樣,美國的問題出在家庭部門負債的過度增加。

     總體來說,企業部門的債務過度增加往往意味著產能的過剩,家庭部門的債務過度增加往往意味著過度的消費。從歷史上看,好像是這樣。

      手裡頭暫時沒數據,過一段日子,就這些問題寫上一篇論文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