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馬 導讀:任何一個技術類產品,由付費變成免費,都是一個砸飯碗的形為。當然,身為一個普通的用戶,我並不在意行業人是如何砸自己飯碗找出路。就像360免費和整個殺毒行業肉搏廝殺,最後帶來的結果就是用戶可以使用免費殺毒軟件。APP的開發如果真的免費,作為一個普通人,或是一個媒體人,我首先感到開心,然後躍躍欲試。
3月6日,資深媒體人@仇勇 一條關於【自媒體的驚蟄期來了】微博,到今天已經轉發了1900餘次。這條即不吐槽也不揭黑幕的微博,給媒體人帶來了很大的衝擊。有叫好的,也有唱衰的。叫好者大都是對APP早有想法,有創意,只是過去苦於無錢,無門、無技術;唱衰者則大都不看好自媒體這種形式。
這是一個注意力極其稀缺的時代,也是一個注意力極其現實的時代,很多媒體人認為「不懂得少生優生,就是謀殺」。簡網APP工場這類產品,會大量產生很多自媒體APP,但這樣規模,流水線生產出的自媒體APP真的能產生媒體價值嗎?真的會有用戶嗎?
與其堅難的重新開始,不如在微信、微博這樣擁有大量用戶的平台深耕,靠著大樹好乘涼。但在中國這種缺少職業操守的國度,靠著大平台存活的危險度也極高。那裡,或許是新媒體宣傳自己的好地方,但卻不能夠給足用戶安全感,當做自己的大本營去經營。但凡有點野心和企圖心的用戶,都會想要擁一個獨立、完全自主的APP。這也是類APP工場產品會出現的重要原因,存在即是合理。
APP工場的來到 會是自媒體的春天嗎?
不用自己架設服務器,不用懂技術,只要花幾種的註冊時間,就可以擁有一個自己的APP。當APP的製作門檻降到不能再低的時候,當任何人都能隨便擁有一個APP的時候,是自媒體的春天,還是自媒體的災難?
我始終認為,APP的技術、成本門檻,並不代表媒體的門檻。那怕有一萬個媒體人,製作了一萬個APP,這一萬個APP在沒有用戶關注,沒有影響力的時候,只能是一個人的APP,而不是媒體。
媒體人骨子裡有股高傲和清高的氣息,也正是這種高傲,讓記者們能夠在寫東西的時候找準自己的位置,寫出有影響力的稿子。
真正的媒體人,不會去重複生產沒有競爭力的內容;能夠有膽量離開傳統媒體,去做自媒體新媒體的人,通常也都是圈中的牛人大佬,自身本來就很有影響力,並且能夠集結一群很有影響力的寫手、記者。一手的信源,鮮明的觀點、深受傳統媒體體制壓迫,走出去開辦新媒體的這波人,只會更加不遺餘力的生產更優質內容。APP工場這種類型的應用,會是一些有能力,有影響媒體人、站長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機會。
降低APP的製作門檻,個人認為是新媒體、自媒體,尤其是比較小眾、個性領域媒體的福音。更多優秀媒體、媒體人的加入,只會讓媒體的門檻越來越高,在競爭的環境下,提高整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內容質量。
仇勇先生所說的1萬個自媒體APP指日可待,是一種美好的期待。微博這樣的平台,4億用戶才脫穎而出幾百個有影響力人,移動互聯網的門檻比微博只高不低。除去APP的技術門檻和成本,APP的運營更注重的是內容的品質和推廣的渠道。讓做內容的人,回歸到內容競爭中去,是APP工場類產品對於媒體圈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