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價值投資與人性弱點 閒看花

http://xueqiu.com/1456239271/23240126
選自 millionaire
茅台,在價值投資者罕見地引起了眾多分歧,梁軍儒認為因為未來兩三年茅台的不確定性和目前階段性高估(因為業績下滑導致的PE升高),決定拋售茅台買入銀行股,如果站在巴式投資的角度,但我個人完全不認同這種做法,首先,我們應該站在實業角度看茅台,茅台的核心競爭力並沒有下降,其次,我們的眼光應該更遠大,兩三年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期限。這可能是價值投資的其他表現形式,但絕對不是巴式投資,如果是巴老,絕對不可能因為兩三年的不景氣而拋售有經濟特權的優質企業。

我們經常因為對股價過分關注而迷失了方向,對股價一個勁的往下掉,我們的思緒就會變得凌亂,將利空放大,把很多不相關因素考慮進去,然後我們就會把符合自己感性認識的操作用理性的理論來解釋,迎合部分跟自己相同傾向操作的名家,然後作出符合我們自己預期的操作,比如說,在當前股價不停下滑的背景下,我們可以毫無依據認為茅台的業績應該要降一半,推導出茅台的PE要回到30倍以上,套用巴菲特理論過度高估可以賣出的操作和梁軍儒階段性高估操作,我們小手一方,心裡就輕鬆了,看著股價進一步下滑,還有甜甜的滋味。但其實,茅台業績真的要降一半嗎?持續的時間要5年10年嗎?即使PE回到30倍,算是過度高估嗎?梁先生的操作用在你自己身上,你本身有獨立思考嗎?理性客觀地看問題,這些有可能都是我們浮想聯翩的結果,全都是違反價值投資原則的思想,我們有時候只是中了人性弱點的計。借用但斌的話,知與行--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對於股價的態度,我目前是平時三幾天百度新聞搜索一下持股公司的新聞,新聞類的消息一般都不會帶上股價,偶爾對公司有影響的大消息會透露股價信息,但我不會刻意瞭解股價,持股公司的股價有一段時間沒有瞭解了。雖然偶爾會迫切想知道(廣東人叫發錢寒),但理智思維大多能戰勝感性認知。

股價其實並沒有意義,它只不過是市場先生無聊的舉牌,企業在某一個時間段價值是確定的,恆定的,我們持有的始終只有企業價值部分,簡單說,云南白藥,70塊錢左右就是白藥的價值中樞,去年49塊的時候掃貨,我也認為我持有的白藥是70塊的,現在好像白藥在73塊以上了,我也只認70塊的白藥(不是裝B,因為壓制自己知道股價,現在多少錢確實不知道)。

懂價值投資的人最終注定是要財務自由的,但實際上自以為懂的人多(可能也要算上我自己),真懂的人少之又少,確定財務自由的決定性因素並不是你現在擁有多少錢,也不取決於這兩年的投資收益率,而取決於是長期收益率,比如,即使10%收益率,堅持25年,我們仍然能把財富翻成10倍。而長期收益率我們並不是要做到收益最大化(比如出白藥換銀行),而是長期穩定盈利,我寧願要穩定的確定的10%,不要短期波動的不確定的50%。所以,目前股價持股茅台10年,你告訴我只能穩定10%收益,我表示滿意,但你讓我持股銀行,這兩年翻倍,但3年後不知道地方債和房地產的影響有多深,我認為這種遊戲不是我能玩的,我只能用腳投票,茅台的穩定性和確定性遠比銀行高。

我們經常要分清楚什麼是我們需要的,什麼是對我們不重要的。比如說,我們知道自己的生活很重要,我對生活舒適定義為寧靜舒適,即使像華爾街那種躁狂,像炒股大賽那種緊盯著屏幕過日子能實現更多的財富,我也不會選擇這種令人神經病的工作,既然注定了財務自由就沒有必要為多餘的財富操心。我們並不貪心,永遠只追求合理的回報,如果風險很高,即使能賺大錢也不能使我的眼球稍微動一下。價值投資者最後實現的巨額財富好像並不是主動爭取的,好像是上天為獎勵我們足夠努力但不貪心而送給我們的禮物。

一下子分享不完的,以後有時間繼續討論。個人認為我自己此前對茅台的態度充分體現了這種質樸的思維,雖然是炒冷飯,我想還很多博友沒來得及看這篇博文,下面再複製一下讓大家分享:
 政府的厲行節約,三公消費的大幅削減成了茅台的致命傷,梁軍儒明確表態基於考慮未來兩三年茅台的不確定性和成長性大幅放緩可能,同時考慮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已經空倉茅台。梁老師和李劍老師的觀點是一致的,只有擠掉三公消費和大型國企的泡沫,商務消費和個人消費上來,才是投資茅台的最好時候,目前有很多不確定性。林園是持有(但不增持不減持);但斌、林勁峰是重倉並先後增持;段永平是初步建倉後的輕倉狀態。上述是各大師級對茅台的態度或者實際操作。

梁軍儒先生作為我最早接觸的老師,我認為他的觀點是對的,事實上,我們都看到,茅台正在面臨危機,前所未有的中期的危機,按梁先生的推算,政務消費佔茅台30%-40%,兩三年後民間消費才能彌補,仔細看過梁先生上述博文的可以看出,梁軍儒是對茅台有政府消費長期跟蹤,而且通過各種努力,獲得較為完整的有一定可信性的數據,也有經得住推敲的結論,我對梁先生的態度和能力表示佩服,但最終賣出的操作我並不認同。

如果巴菲特也持有茅台,我相信:  巴菲特絕對不會賣出茅台

個人認為,巴菲特投資思想的精髓(以前有文章寫過了)不在於長期持股,能力圈,甚至安全邊際等等,巴菲特理論的精髓在於以經營者的思維做生意,他思想裡面一點買股票做投資的想法都沒有,如何獲取超額收益的思想沒有,評估行業景氣不景氣的思想沒有,什麼時候嚴重高估賣出的更沒有,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生意人,忠誠於自己的事業,絕對不會因為事業面臨兩三年的困境而把珍貴的收藏的事業賣出。下面容許我轉載一段巴老巴菲特的信的內容。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1984)

(喜詩糖果) 我們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我們在實際售出的糖果磅數停滯不前,事實上這是這個行業普遍遇到的困難,只是過去我們的表現明顯優於同業,不過現在卻一樣慘。過去四年來我們平均每家分店賣出的糖果數事實上無多大變化,儘管分店數有所增加(而銷售費用有同樣增加),當然營業額因我們大幅調漲售價而增加許多,但我們認為衡量一家店經營績效的標準在於每家分店賣出糖果磅數而非銷售額,1983年平均一家店的銷售量減少了0.8%,不過這已是1979年來較好的表現了,累計的降幅約達8%,集體訂購量(約佔整體銷售的25%)在經過1970年代成長高峰後已停滯不前。

(保險業務)  如同去年我們所揭示的原因,我們認為1983年的慘況仍將持續好幾個年頭,不過並不表示情況不會好轉,事實上一定會,只是要未來幾年的平均Combined Ratio明顯低於前幾年的水準將不太可能,基於
對通貨膨脹的預期,除非保費收入每年以超過10%成長,否則損失比率將很難壓到比現在的水準還低。
 我們自己的Combined Ratio是121(低於100則是不利 millionaire注),由於最近Mike Goldberg以接手負責保險事業的經營,所以這個燙手山竽交給他來解決,要比本人親自處理要來得好得多了,然而不幸的是,保險這行業前置期很長,雖然企業政策與人員可隨時改進,但其效果卻須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顯現,(事實上我們就靠這點在投資GEICO上,賺了很多錢,我們可以在公司營運效益真正顯現之前,先一步預期),所以目前的窘境事實上是我兩三年前直接負責營運時所捅下的僂子。

 A我確實為巴菲特的高瞻遠矚所折服,像李嘉誠講的一樣,我們需要更遠大的目光,李嘉誠把他自己成功的秘訣歸結為「常人總在思考目前的問題,而我總在思考10年後事情會變成怎樣」,如果用兩三年的視角看,梁先生的立論很有力,但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我們看到5年後,我相信,茅台順利度過危機獲得長遠的發展是大概率事件(前面已經有博文詳細論述了),我們目前的危機其實是機遇,茅台轉型的機遇,這是長遠來講始終必須面對的。

 B優秀是有慣性的,特別是茅台擁有強大商譽和龐大的現金儲備的基礎上,商業和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什麼時候才能看清楚茅台業績的轉折點成為不可能的事,只要長遠來看茅台繼續有可能成為偉大的公司,目前困難導致股價的中期下滑在10年之後可能僅僅是一個調整的小低谷,中期投資者可能錯失良機。

 C對於我本身來講,建立紮實的企業觀,擁有大股東、首席執行官視角比賺錢重要;堅守能力圈,不貪不應該獲得的收益比短期賺錢重要;建議長期穩定盈利體系的建立比短期賺錢重要。價值投資時一種信念,我不會用我需要的珍貴的東西(價值投資思想等種種)去換取我不需要的東西(比如說多餘的錢)。

 D更實際一點的,我沒有找到我能理解的更優秀的投資標的,擁有強大壁壘的事業盈利更穩定,我目前還沒找到比茅台壁壘更深的替代品,個人認為,從長遠看來,國內市場不一定就能找到比茅台更優秀的投資標的。即使被大眾公認的便宜且有持續成長能力銀行業,經過深入研究探討,我並不認為在我能力圈範圍內,我認同一句話,銀行除了風險,剩下的都是利潤,但是風險是什麼,地方債展期?房地產泡沫破裂?鐵道部巨額貸款不良資產?經常聽到的行長為謀私利放貸?,我確實搞不清楚中國的銀行業風險控制是怎麼做的,一旦發生風險,銀行資產是否能抵禦,這條算術我確實不會算,所以我只能選擇放棄。

 說得太多了,獨立思考最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