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的「大道理」之作——《投資最重要的事》書評 江怡曼
http://xueqiu.com/3423164541/23092046在我看來,巴菲特的粉絲總是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將巴菲特親切地稱呼為「老巴」、對巴菲特的經典投資案例熟悉得滾瓜爛熟、言銀行股必提巴菲特買富國銀行的「傳奇」故事等。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將價值投資奉為「名門正派」,而把「技術」、「投機」、「短線」之類堅定地歸為「旁門左道」。
鑑於資本市場上自稱為價值投資者的人數量眾多,出版社也懂得投其所好,《投資最重要的事》就是此類著作,作者是橡樹資本的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
至於書的內容,我覺得更像是作者的心得手記,就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將自己的感悟總結起來,上升到一個高度,形成了理論。所以,這本書讀起來似乎都是「大道理」,而鮮有看到真刀實槍的鮮明案例和詳細細節。
比如,「記住,你的投資目標不是達到平均水平;你想要的是超越平均水平。因此,你的反應與行為必須與眾不同。簡而言之,保持正確可能是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你必須比其他人做得更加正確……其中的含義是,你的思維方式必須與眾不同。」
作者把這種思維稱為是「第二層思維」,「第一層次思維單純而膚淺,幾乎人人都能做到,第二層思維深邃、複雜而迂迴。」
還有該書中非常有名的「鐘擺理論」——「證券市場的情緒波動類似於鐘擺的運動,雖然弧線的中點最能說明鐘擺的『平均』位置,但實際上鐘擺停留在那裡的時間非常短暫。」這個比喻相當生動,但它想說的無非是我們在中學政治課上學到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對於此類「大道理」,我想也有幾個特點——首先,它肯定不會是錯的;其次,看得到的是結果,看不到的是過程和細節,而對一位想學習的人來說,細節才是最重要的;再次,你就算知道了、明白了、領悟了,基本上也派不上用場。
就像一位年輕人初出茅廬去向一位名師學劍,名師告訴他「手中無劍勝有劍」這樣高度凝結的智慧,可是年輕人會知道接下來到底該怎麼練劍嗎?
說到價值投資,我之前也躍躍欲試了一次,大概是兩年之前。我選中的標的是交通運輸板塊,當時想這些公司的資產多豐厚啊,估值多低啊,現金流多充沛啊,關鍵是多有價值投資的范啊,於是人舍我取,人走我進,並為自己的「逆向投資」操作深感自豪。
後來,這只股票沒什麼動靜,我就賣了它。現在,兩年過去了,我去看了下那隻股票的價格——5元左右,居然還是5元左右,和兩年前相比,幾乎是一模一樣,紋絲不動!如果持有這只股票兩年,它不會給投資者帶來撕心裂肺的下跌之痛,但卻會帶來秋至落葉滿地的無限惆悵和鬱悶之感。
而我近期做得比較好的股票還是煤炭股,它的上漲是那麼幹淨、利落、理所當然,當然很重要一點是乘了大盤上漲的「東風」。這讓我想到曹仁超在《論勢》中提到的核心思想——投資,就應當「順勢而為」。
順勢而為和《投資最重要的事》裡提到的逆向投資差距似乎有點遠,但對大部分投資者而言,逆向投資畢竟太難把握,順勢而為相對來說就更容易把握一些。
當然,說了這麼多,我的意思也並非此書無價值。看書的標題,我認為作者既然取名「The most important thing」,中文名既然也叫做「最」重要的事情,作者只需要告訴讀者「一件」事情就可以。而其實作者很有誠意地寫了幾十條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情,答案就在第2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