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藍彬珍 2009年大學畢業至今,小孟多次申請信用卡,卻總是無法獲批。辦理信用卡的銀行職員提醒小孟去查下個人徵信記錄,去年12月,小孟在央行查詢信用記錄時發現,自己有一張2007年辦理的工行信用卡累計欠費180多元,至今未還。
小孟記得,這張卡是2007年在成都上大學時,通過在學校設點的銀行工作人員處辦理的,卡的信用額度只有1元。辦理後僅轉賬使用過一次,沒想到卻因為年費問題產生了信用不良。
與小孟有同樣遭遇的還有麗麗。麗麗2007年在長春上大學時,到學校附近的工行支行辦理儲蓄卡,但工作人員向其推薦了一張新推出的「豬福卡」,可以異地轉賬免費,沒有說明是信用卡,麗麗便辦理了,隨後與家人的轉賬往來麗麗便使用了這張卡,大學畢業後,這張卡便再沒有使用過。同樣也是因為多次申請信用卡不成功,麗麗查詢央行信用記錄,才發現這張卡原來是信用卡,並且5年來逾期33次,欠年費40多元。
事實上,根據銀率網統計,除工行外,中行、農行、中信銀行、原深發展銀行(現平安銀行)、浦發銀行都發行過類似低額度的信用卡,額度有0元、1分、1元、10元等。銀率網信用卡研究員張國強認為,這種現象可以說是2007年後銀行為搶佔信用卡業務市場,大規模圈地發力擴張留下的後遺症。
低額度信用卡
小孟與麗麗辦理的工行快樂「豬」福牡丹信用卡於2007年推出,工行信用卡官網顯示,在2007年2月份,在牡丹信用卡發卡量突破1000萬張和年消費額突破1000億元的短短一個月後,工行推出上述信用卡。
官網還顯示,該卡分為正常額度卡和低額度卡,其中低額度卡採用寬進、低額、多用、升級的全新發卡流程設計,有效縮短辦卡時間,最大限度方便客戶申領。持卡人通過正常的用卡、還款可逐步積累良好信用記錄,工行將據此為持卡人調高信用額度,培植持卡人與銀行之間的信用關係。
小孟與麗麗的經歷在微博上引起諸多網友的共鳴和熱議,據記者接觸的幾位網友透露,其累積所欠年費從40多元到500元不等。
根據銀率網統計,這些低額度信用卡發行開始於2007年,包括中行、工行、中信銀行、深發展(現平安銀行)以及浦發這幾家銀行都陸續發行過類似低於百元信用額度以下的信用卡。
銀率網統計顯示,這些信用卡主要面向學生群體以及一些暫時無法達到申請條件的人群,譬如中行推出的中行淘寶校園卡。根據記者在中行官網查詢顯示,中銀淘寶校園卡是中行聯手淘寶網、支付寶,針對高校在校學生共同推出的聯名銀行卡產品,該卡信用額度為零元,年費為200元/年,刷卡一次不限金額即可免次年年費。發行狀態顯示,停止發行。
此外深發展也於2008年左右推出低額度的聯名卡,如歐尚紅雀卡,一位姓曾的網友回憶當年在北京剛參加工作試用期時候辦理了這張卡,額度為1元,隨後在累計刷卡三個月後,深發展(現平安銀行)便將自己的額度升到了800元。
圈地那些年
如果將國內信用卡的發展分為三個發展階段,2006年—2009年正值國內信用卡開始瘋狂圈地時期。
儘管已經離開信用卡部門,李強(化名)仍然記得當年的那些事。從2002年開始,李強就在中行信用卡部門工作,彼時的國內信用卡市場被股份制銀行搶佔了先機,2006年後國有銀行開始意識到信用卡的重要性。
「那幾年的首要任務就是發卡」。李強記得當時各銀行在一個社區鋪設的信用卡營銷人員從十幾人逐步上升到了上百人。為了在發卡量上追趕股份制銀行,國有銀行當時其中一個策略就是,首創推出低額度信用卡,並搶佔全國高校市場,和部分申請條件暫時不能滿足的人員,並在全國各地的校園區內推廣。「當時在校園推廣時,打的旗號就是異地轉賬免費,因此吸引了不少學生,很多時候是通過學校統一渠道辦理推廣,和學生繳費卡掛鉤。」李強透露,當時這種卡的年費分40多元,80多元不同檔次,一般在100元以下,而現在發行的這種卡有的年費高達200元。
為了刺激發卡量,銀行需要想盡辦法,信用卡本身佔用的信貸額度敞口很大,因此國有銀行會將額度層級定的很低,甚至想出推出低額度、零額度的方法來搶佔市場,在行內對上下都能交代任務。
中行財報顯示,2007年其信用卡發卡量大躍進。2006年中行貸記卡發卡量215萬張,2007年發行卡量達到1139萬張,2008年為1578.61萬張,2009年又發力達到2247.26萬張。工行財報顯示,2006年工行信用卡發卡量突破1000萬張,2007年發卡量為2338萬張,2008年為3905萬張,2009年發卡量突破5200萬張。
李強回憶,為了推廣信用卡,除了發行低額度信用卡外,當時銀行還會對同一個客戶發行套卡,譬如給客戶辦理時,同時辦理了5張系列卡,為了獲得額外的開卡提成,營銷人員或者找相熟的朋友,告訴其可以幫忙辦卡並開了所有的套卡然後再註銷。手中辦卡越多,提成也相當可觀,一張卡可以獲得20元的提成,如果整體辦卡量超過50張或者100張,一張卡的提成就可能翻倍,開卡後營銷人員還能獲得額外的獎勵。
銀率網分析師張國強認為,在信用卡圈地的幾年裡,是有部分激進的做法。根據當時的發卡成本,每發一張卡成本在100元到150元之間,事實上,如果沒有後續的持續使用,對銀行來說是極大的成本浪費,這些後遺症銀行在當年也並非沒有意識到。更為關鍵的是,在推銷的時候,很多學生客戶不明就裡辦了卡,沒有意識到年費問題因此產生了信用不良。
張國強介紹,目前一般來說銀行正常的信用卡發卡最低額度為2000元,股份制銀行的額度會略高。
轉變與衝擊
國有銀行依託網點等優勢,在2009年後在發卡量上奮起直追。2012年的工行一躍而上,超越招行,成為信用卡發卡量最大的銀行。根據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工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已經超過7000萬張,招商銀行同期信用卡發卡量為4000多萬張,同時中行、建行的發卡量也在直追招行。
不過,發卡量的猛增在業內已經不是最為重要的,招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劉加隆曾對本報表示,並非說發卡圈地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活卡率」,對卡的精耕細作。
「那時候是為了圈地,先把客戶粘住,現在信用卡業應該不用再出這種『損招』了,不盈利的事誰還做。」一家國有銀行信用卡部銷售部總監對本報表示,但也並不能籠統的將低額度信用卡定義為濫發,如果這些低額度的卡有持續經營的能力,譬如對這部分潛在客戶重新定義,提高額度,制定針對低額度卡的配套營銷等等。不過多位網友向本報表示,辦理的低額度信用卡,當時只是當做儲蓄卡,並且離開學校以後就再也沒有使用過。
銀率網分析師張國強表示,近兩年的信用卡市場與圈地那幾年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用卡業務競爭更激烈,監管也日趨嚴格,但各家銀行的卡活躍率平均水平僅為百分之二三十。現在的發卡營銷成本更高,每張的成本超過200元,信用卡不能再依靠發卡量做業績,信用卡盈利也面臨更大的考驗。
2013年2月,發卡手續費下調實施在即,餐飲行業的刷卡費率下調達30%,這對佔信用卡盈利貢獻達三成的刷卡手續費收入來說,信用卡業面臨的衝擊和考驗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