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持劍經商」在非洲 ——中國人在非洲安全攻略

http://www.infzm.com/content/85257

對任何國家而言,保護海外公民都是個難題,對於不願當超級大國、希望在國際上保持低調形象的中國來說,這或許更難。

2013年1月,有兩則消息在不到一週之內傳入國人耳中。

1月12日,中鐵十八局4名中方員工在蘇丹北達爾富爾州首府法希爾附近遭綁架。目前,搜救工作正在進行中,其他中方人員已撤至安全營地。

馬里反政府武裝近日發動新的軍事攻勢,致使馬里局勢動盪,中國駐馬里使館開始盡全力為中國公民提供相關保護。

中國人在非洲怎麼了?

非洲痛與傷

2012年6月的一天,埃塞俄比亞一處中國工地,十幾名壯實的黑人青年手持步槍,整齊列隊射擊,槍聲響處,遠方目標應聲而倒。中方經理從身後走來,與帶隊的黑人青年親切握手,然後簽約。

這是一場中國公司聘請當地保安力量的儀式,當地保安公司要拉出隊伍來給中國朋友看看實力。第二天,保安隊正式上班執勤。來的五六個保安身材不一,年齡各異,遠非昨天那些壯實的漢子,而手拿的槍支也只是破舊的樣子貨——廣告過後,真實的情景原來如此。

中方經理苦笑——至少,他們與當地可能圖謀不軌的人語言相通,甚至有可能間接相識,有事時可以發揮點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以來,類似蘇丹綁架這樣的事件有13起,其中7起發生在非洲,遇襲的多是石油、工程建設、礦業公司的外派人員。

前駐盧旺達經濟商務參贊王勤曾在非洲幾個國家工作多年。他說:「一般在非洲的中國公司都僱用當地持槍保安,尤其在安全程度相對差一些的國家,比如尼日利亞、盧旺達、剛果(金)、剛果(布)等,都有當地人開辦的保安公司。」

非洲,已經是中國第二大工程、勞務承包市場和第四大海外投資目的地。數萬中國工人在非洲四處紮根,參與建設和生活,領域涉及電力、通信、交通、港口等。

在非洲,有中國商人可以從南到北認識這國司令那國情報局長,可以乘坐軍用飛機跑生意,也有中國商人被普通劫匪拿槍逼著交出多年辛苦所得,還有中國人被自己同胞開設的娛樂場所敲詐勒索甚至綁票撕票。

外交部領事保護工作視野中,最常見的6類需要提供保護情況是:出入過境受阻、被扣押、發生意外事故、家人在外失蹤、家屬國外亡故、犯罪分子侵害。

在非洲這片神奇的大陸上,無徵兆陣發的群體性華人受侵害現象讓人揪心,摻雜著中非雙方都存在的法律和管理不完備、致富渴望、文化衝突和利益糾葛。

2012年10月11日,在加納淘金者中,16歲的中國陳姓少年在加納軍警的槍下斃命。兩天的執法行動中,加納警方一共逮捕了一百多名涉嫌非法淘金的中國公民。這些人絕大多數沒有在加納的合法居留許可和工作簽證。

2012年8月25日在安哥拉,37名中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通過包機押解回國。他們涉嫌對中國公民進行綁架、搶劫、敲詐勒索、拐騙婦女強迫賣淫等違法犯罪活動。

內戰後開始十年重建的安哥拉,有近30萬中國公民隨著各種機會而來,懷揣夢想的淘金者、冒險家、大小國企,以及規避本土和歐美激烈競爭的「蟄伏者」向非洲集中。其中魚龍混雜,家族勢力、同鄉會等發展如當年上海灘的青紅幫。

橫行一時的「福清幫」囂張之時,安哥拉首都的華人商店每天在警察吃午飯的時間都不敢開門。一年中,幫派針對中國人下手的綁架案竟達20起,綁架成功率高達百分之百,被綁人質被百般折磨,身澆汽油、毆打、挖坑活埋、在野外被蚊蟲叮咬等,重傷死亡事件不斷出現,單人贖金最高達到50萬美元。

「摸著石頭過河」

如同在國內跨省打工一樣,一些中國人來非洲淘金,並未考慮太多跨國法律因素,甚至根本無此概念。

不同的安全環境、不同的法律制度、不同的華人群體、不同的利益訴求,使得中國人在非洲的安全狀況變得十分複雜。

顯然,看上去簡單的違法開採、非洲居留工作事件,牽扯著太多複雜因素。問題並不能靠任何一方堅守死板的法律條文解決。

目前,公安部已向我在美國、泰國、土耳其、吉爾吉斯斯坦等19個國家的駐外使領館派駐了30名警務聯絡官。但在非洲,只有南非有警務聯絡官。

保護海外公民安全,中國還是個新手,中國應對利比亞危機的一「撤」了之模式,不是長久之計。解決之道,在於切實深入非洲社會,增強與當地各派、各人群的認同與信任。

中國應對此類挑戰的方針,遵循了那句歷久彌新的實用主義格言——「摸著石頭過河」。

對於正在經歷全球化的中國,保護海外公民的問題將變得更加緊迫和複雜。

2012年11月6日,前一年在湄公河上殺害13名中國船員的糯康一夥在昆明被判死刑。與在安哥拉的黑幫被抓捕回國一樣,中國通過國際合作懲治了真兇。

但實際上,糯康與安哥拉「福清幫」伏法都只是個案。

對任何國家而言,保護海外公民都是個難題,但對於不情願當超級大國、希望在國際上保持低調形象的中國來說,這或許更難。

以民族心態看待,「中國人都是好人,外國人都是壞人」的思路不可取;以受害者心態看待,「中國人走到哪裡都受欺侮,怎麼也沒人出面管」的思路不可取;以暴發者心態看待,「現在中國有實力了,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中國人受欺侮就得狠狠打」的思路也不可取。

「持劍經商」?

「像是工人被劫持事件的營救行為,根本不涉及干預主義,中國走到海外國家,對方國就有責任進行保護。」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

全球不同的安全環境,給中國人的海外生存帶來不同境遇。各國不同的體制、與中國地理位置的遠近、中國人在不同國度的聚集程度以及各國對中國的認同程度等等,決定了中國應採取不同的對策。

中國與周邊新興力量距離近,可以施加有效的地緣影響,在中國現實的軍力威懾與應急反應機制下,綜合運用政府交往、法律溝通、民間交流、媒體造勢,可以明顯改善中國人在這些國家的安全處境。

然而遙遠的非洲又該如何給予當地中國人持久、全面的保護?這需要更加長遠、全面的戰略籌劃。

中國人在非洲要爭氣、自強,同時加強夠得著、用得上的安全保障力量。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指出,僱用當地保安公司、尋找中資海外安保新機制等辦法都亟待探索實行。

利用民間保安機構來保衛本國僑民和駐外企業機構的安全,已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但中國在這方面還處於初級階段。目前,中國國內的保安公司仍不健全,規模不大,服務仍以國內為主。

中國在海外沒有成熟的私人安保隊伍,譬如美國黑水保安公司那樣由退伍軍人組成的隊伍。

「安全方面的投入絕不是浪費,因為從以往案例來看,一旦發生安全事件,後期處理事件的花費往往高於預先採取防備措施的成本。」中國駐蘇丹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郝宏社說。

更加長遠和可靠的做法,是通過軟實力建設不斷贏得海外認同,同時儘量做實國際安全合作機制,使儘可能多的國家承擔起保護中國公民的義務,使其認識到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必須保護。

中國不想侵犯別國主權,不想替急功近利、以身犯險甚至以身試法者保駕,軍事力量在維護海外中國人安全時,只能非常有節制地使用。

中國人已經走出去,不可能再退回來。中國人走出海外是為了發展,而不像五百年前西方殖民者那樣是為了征服和掠奪。這要求中國人在當地生根發芽,實現從實利到文化的兼容包容,與當地人共生共富共樂。

什麼是最終能維護中國人海外安全的根本對策?對個人來說是需要自尊自重,對國家和機構來說是需要協作統籌,以「巧實力」取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