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博鰲今開論 全球化“巨浪區”矚目中國作用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持續為全球經濟提供了充足的動能。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上升,而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始終敞開。

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於3月23日至26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為“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將為全球化明是非、正視聽,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鼓與呼。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將持續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作為亞洲及世界經濟穩定器的作用更加顯現。中國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智慧來推進結構性改革,才能穩中求進,對世界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

世界點贊中國貢獻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最新一期《中國經濟調查報告》(下稱《報告》)中稱,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經濟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在本周剛剛結束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多位世界經濟大咖紛紛點贊中國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張濤表示,新興市場依然是支撐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貢獻率超過70%,尤其是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穩健前行。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說,過去也有一些國家取得像中國這樣的成績,但經濟規模要比中國小得多。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將近7%的增速是非常了不起的。

目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中國從2009年首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大貢獻國以來,持續為全球經濟提供了充足的動能。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拉動力量,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經濟總量大,而且更為難得的是在如此龐大的經濟總量下,依然維持中高速增長。中國作為轉型中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加大對外開放和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會對全球經濟未來發展的軌跡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預計未來5年中,中國進口總額將達到8萬億美元,利用外資總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契機。

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發表文章稱,中國提出的世界和區域經濟的“中國方案”令人感興趣。文章稱,近年來,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和主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很多國家積極參與到中國的倡議中,因為它們看到中國的舉動並非“另起爐竈”建立自己的體系,而是積極配合現有的國際經濟體系,提供必需的和相應的補充。或者說,中國所做的是在強化現行國際經濟體系,而這正是世界所期待的。

2017年,“一帶一路”進入了深耕階段,為世界經濟註入了新能量。“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已得到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中國制造、中國建造和中國服務獲得了沿線國家的認可,沿線國家的產品、服務也不斷地流入中國,“一帶一路”為推動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新契機。

全球化與自由貿易是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全球化確實存在諸多發展失衡、治理落後等消極面,但全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減貧、安全、環保等方面成效顯著。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表示,全球化的進程不可逆轉,加強公平性,維護勞動者的權益,直面全球化帶來的問題,而非自我封閉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才是應對逆全球化的正確姿態。

中國改革穩中求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當前全球政治經濟領域的不確定性是長期結構性失衡的結果,要穿越不確定性,不能靠孤立主義,也不能靠貿易戰,根本之道在於深化結構改革。

改革是升級全球化的重要策略之一。面對不確定的全球經濟形勢,亞洲各國應繼續推動結構性改革。在外部金融波動加劇、貿易保護主義“築墻”的情況下,深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大貿易及金融合作,有利於亞洲抵抗外部風險,保持穩定增長。

王一鳴表示,中國轉向創新發展將深化全球價值鏈的分工,為全球延伸產業鏈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中國正在擴大對外投資,中國企業也會為對象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去年對外投資超過1700億美元,今後5年還會達到7500億美元,中國也在提供越來越多的公共產品,為全球發展作貢獻。

袁鋼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很多問題,正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2016年增長內生動力最強的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大幅下滑。民營企業在高盈利情況下發生投資下滑,不是投資擴張欲望不強,而是融資困難、政策歧視等不利變化使其投資活動受到壓抑打擊。

“中國經濟需要脫虛向實,抑制房地產投機炒作,振興制造業實體經濟,才能真正創出緩中趨穩、穩中趨進的新局面。”袁鋼明說。

前面提及的OECD的報告建議,中國應進一步開展結構性改革,應對企業負債高、工業產能過剩和房價過高等風險。應擴大對研發的支持範圍,使目前過於集中在高科技產業的研發擴展到其他部門,以促進整個中國經濟的創新,並保持可持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