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手機開刷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2-21/100475315.html
12月中旬,央行正式發佈中國金融移動支付五大類35項技術標準。儘管並未指明採用13.56MHz還是2.4GHz頻率標準,但產業鏈信號已經明晰,移動標準之爭終於告一段落。

  接下來,移動支付產業發展勢必加速。在12月6日召開的「2012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年會」上,三大運營商均有實質性表態,將按照公司自身步伐以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手機為載體大規模發展用戶。

  「過去只是探路期,各種移動支付方案都要試,現在運營商已經明確了方向。對運營商來說,2013年將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將以NFC-SWP模式為切入點大舉進入移動支付領域。」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產品規劃部總經理左宗明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稱。

  今年6月,過去一直主導2.4 GHz頻率標準的中國移動,轉而與中國銀聯達成合作協議,確定了13.56MHz作為移動近程支付的標準,移動支付標準走向明朗。

  不過,移動支付產業鏈的利益分配格局仍遠未落定,上游銀行、銀聯,中游三大運營商,下游NFC終端廠商、智能卡供應商,現在都竭盡所能地凸顯各自在產業鏈上的重要性,爭奪移動支付市場蛋糕。一位第三方支付企業人士明確表示不看好運營商未來在其中的位置,「看不出他們憑什麼能主導」。

  運營商也在轉換思路。中國聯通沃易付總經理戴任飛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上尚未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出現,各方需要共同尋找一個利益平衡點。「移動支付的時間窗口只有3-5年,當務之急是將這塊市場做起來,蛋糕做大了,分成自然水漲船高。」

近場支付激進起步

  近年來,遠程支付爆髮式增長,而近場支付一直如溫吞水。這種節奏在今年年底被打破了。11月26日,中國聯通與招商銀行聯合推出國內首款基於NFC-SWP模式的近場手機支付產品——「聯通招行手機錢包」,被業內視為近場支付加速的先兆。

  緊接著,中國移動在12月5日召開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發佈了基於NFC-SWP的手機錢包移動支付產品,正式推出了多應用開放平台,並且完成了NFC手機、NFC-SWP客戶端的開發上線。12月18日,江蘇電信與招行南京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了NFC-SWP模式的「招銀天翼聯名卡」手機錢包業務。

  NFC是一種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根據移動支付安全芯片位置的不同,目前,該技術用於移動支付主要包括三種解決方案:置於手機硬件的全終端方案、置於SIM卡的NFC-SWP方案及置於SD卡的NFC-SD卡方案。

  財新記者獲悉,截至2012年9月,中國移動註冊移動支付用戶超過6000萬,年度累計交易額達250億元,是上年交易額的2.5倍;中國電信官網數據也顯示,旗下天翼支付公司預計全年用戶數達到1400萬戶,合作商戶超過1萬戶,累計交易額達到536億元,同比增長2.33倍。但這些成績大多數由遠程支付所貢獻,真正刷手機消費的交易額佔比微小。

  艾瑞諮詢分析師王維東介紹,移動支付細分為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遠程支付、短信支付以及近場支付。2012年,遠程支付交易額增量特別高;短信支付交易額穩步增長;近場支付略有提升,但市場基礎小、增長有限。他估計,目前遠程支付、短信支付及近場支付的交易額比例約為10︰9︰1。

  中國移動於2011年10月19日在長沙正式發佈了「中國移動·浦發銀行手機錢包聯名卡」,今年6月雙方又力推基於NFC手機的聯名卡。但據左宗明透露,這款產品在湖南、浙江幾個試點省份的發卡量僅有幾十萬張,相較於移動上億用戶微不足道。

  天翼支付公司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坦言,過去,儘管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與銀聯都有合作,但在2011年以前,單純將銀行卡集成在手機裡面,運營商看不到自己合理的利益,都沒有大力去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試點效果不彰。

  近日,戴任飛明確告訴財新記者,NFC-SWP方案是通用開放的國際標準,中國聯通已經選擇該方案發展移動支付,同時也會跟蹤其他方案的進展,「中國聯通明年將積極佈局近場支付,甚至可以說是激進的態度」。

  「三大運營商的發展路徑都差不多,NFC-SWP方案將來會是主流,這是運營商的共識。」左宗明表示,中國移動基於NFC-SWP方案的產品已研製成功,將在明年3月推出,先在12省市進行試點,預計明年將實現全國NFC手機錢包的商用。

  盛華電訊主要為中國移動提供SIM卡。盛華電訊總經理助理冼歐告訴財新記者,伴隨著發卡的實質性動作,今年運營商態度明顯積極得多,「以前去各省分公司談合作,還只是錦上添花的事,今年一提移動支付,各省分公司都很主動,估計以後還可能納入KPI考核。」 廣發證券一位分析師也認為,三大運營商在NFC-SWP方案上基本達成一致,明年在近場支付領域的步伐肯定會加快。

  艾瑞諮詢預計,2011年中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總額為481.4億元,用戶規模1.9億戶,但2013年這兩項規模將分別達到2000億元和4.8億戶。

合作成主流

  在戴任飛看來,今年移動支付市場如此熱鬧,一是受到國外運營商積極佈局移動支付的影響;二是國內移動支付手機終端、受理環境在變化。

  在移動支付領域走得飛快的美國運營商AT&T公司、T-Mobile及Verizon Wireless,早在2010年即宣佈組建合資公司ISIS,聯合打造一張全國性的手機支付網絡,並推出基於NFC手機的移動支付服務。隨後更多國外運營商開始合力發展移動支付。在德國,沃達豐、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聯合註冊了mpass品牌的獨立移動支付公司;在英國,沃達豐、西班牙電信和Everything Everywhere組建合資公司Weve專門負責移動支付;在瑞典,Tele2、Telia、Telenor及3公司,這四家移動網絡運營商亦大步挺進移動支付領域。

  國內移動支付的大環境也在悄然變化。戴任飛告訴財新記者,前兩年只有一兩款NFC手機,今年像三星、HTC、索尼都推出了支持NFC的產品,NFC手機終端呈幾倍甚至十幾倍增長。

  NFC手機廠商思路名揚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移動互聯事業部總監孫意笑稱,國內主要手機廠商譬如華為、中興都在做NFC手機項目。而思路名揚的NFC手機早已向行業客戶供貨,目前已與直銷和零售行業客戶達成約200萬台供貨意向,實際出貨10萬台。

  根據中國移動規劃,三星、HTC、華為、中興、聯想、酷派均將提供NFC-SWP模式的手機終端,預計2013年將銷售1000多萬台NFC手機。中國聯通則要求3500元以上的定製手機全部要內置NFC的功能。

  至於受理環境,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在「2012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年會」上表示,截至目前,銀聯已經完成了106萬台POS終端改造工作,完全覆蓋了長三角、珠三角、北京、四川、湖南等移動支付業務,「今年年底將基本覆蓋重點地區、重點商圈」。

  根據華創證券研報,銀聯在年內預計改造120萬台POS終端,其他商業銀行的非接POS 終端約有100萬台,加上2010年以後新增的POS設備上基本都帶有閃付功能,受理環境已大為改善。

  中國移動還與30多個城市的公共交通相關部門達成協議,將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成都等重點城市啟動應用環境的試點。中國移動還將發佈具有超過500K存儲空間、帶NFC功能的SIM卡,逐步對移動用戶發放。

  這些都給移動支付發展創造了條件,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運營商做移動支付的思維應由主導全產業鏈轉向聯合提供服務,這才是移動支付破局的關鍵。

  一位日信證券行業分析師告訴財新記者,過去,中國移動主導2.4GHz頻率標準和銀聯力推13.56MHz標準,在這兩大支付標準之下,各自為政發展出了多種移動支付解決方案。背後隱藏著各方意欲掌握移動支付產業鏈主導權的野心,導致了移動支付發展拖延。一位中國移動高管坦承,「耗費了太多時間在技術問題上。」

  孫意笑告訴財新記者,去年大家都不敢貿然投資,也不可能大規模生產NFC手機。從2012年年初開始,儘管2.4GHz移動支付標準仍在申報,但實際上業內已基本認可13.56MHZ標準,2.4GHz標準只可在封閉環境下應用。「明確大方向之後,產業鏈才開始真正動起來,推動運營商向前邁進。」

  2012年6月21日,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達成合作協議,確定未來將以手機SIM卡等為銀行卡賬戶載體,同時確定了13.56MHz作為移動近程支付的頻率標準。

  「這一方面表明中國移動看清自身基於現有的監管政策、金融政策,不可能像日本DOCOMO那樣做自有銀行,只能放棄2.4GHz標準,一方面也意味著中國移動主導全產業鏈的思維發生轉變,更加開放合作。」 王維東認為。


分成還是問題

  真正的利益分配搶奪戰拉開帷幕。一直以來,移動支付獲得收益的焦點集中在收單手續費、沉澱資金利息。據王維東介紹,按照一般信用卡分賬方式, 發卡行、收單行、銀聯三方的收單手續費分配比例是7︰2︰1;而沉澱資金利息則屬於用戶賬戶的開戶機構——這是誰都想吃的一塊大肥肉,也是當初運營商堅持要做自有賬戶的原因。

  不過,現在運營商想法已經變了。戴任飛明確告訴財新記者,自有賬戶是移動支付最大的利益所在,但是對運營商來說,要做好自有賬戶也是最難的。一旦做了自有賬戶,運營商很容易和其他合作夥伴形成競爭,這可能對未來合作造成負面影響。

  戴任飛表示,中國聯通主要還是依託銀聯的受理網絡,一方面有利於中國聯通的移動支付迅速推開;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二次投資、重複建設,浪費整個社會的資源。

  左宗明亦稱,中國移動也不會大規模布放自有POS終端。在與中國銀聯達成的協議中,銀聯主要負責金融層面的管理、合作商戶的發展等,中國移動則重點放在培養用戶習慣、讓更多用戶使用NFC移動支付。他認為,這種合作並沒有所謂的「誰向誰妥協」,只是在當前格局下各方利益達成某種平衡,各自做擅長的事。

  戴任飛告訴財新記者,目前移動支付並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運營商在移動支付上投入很大,中國聯通至少投入了數十億元,靠手續費分成遠遠不足覆蓋成本。「現在,我們在考慮『SIM卡空間租賃』這種商業模式,SIM卡空間畢竟有限,合作方繳納一定費用後才可以進入。」

  中國移動也有類似設想,即將發佈超過500K大容量的SIM卡,可容納十多個應用。如若收取空間租賃費,既可彌補運營商的投入,也可作為衡量合作夥伴的標準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IC卡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曉楓在「2012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年會」上表示,運營商開放手機裡的空間,銀行賬戶植入到手機中,雙方確實需要融合。「從理念上,我同意融合發展,但如果把租金定得很高,銀行或其他合作方租不起,實際上也就沒有開放。」

  在運營商、銀行力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之際,終端廠商、支付卡製造商已不滿足既有分成,悄悄加入到移動支付利益戰局。盛華電訊總經理冼歐告訴財新記者,現在支付卡製造商與運營商的關係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賣多少卡就提多少錢,雙方合作模式靈活多樣,像盛華電訊這樣的卡商也會提供用戶後續維護等服務,「不同地區,運營商和卡商在用戶維護上的貢獻力度不一樣,分成也不一樣」。

  終端廠商的分成模式則更多元化。在思路名揚移動互聯事業部總監孫意笑眼裡,終端廠商尤其是以行業客戶為主的NFC手機廠商,在手握幾百萬移動支付用戶時,可以選擇與某家銀行合作,也可以選擇與某家運營商合作,以此獲得分成。他介紹,思路名揚已與廣東聯通達成合作,培育10萬戶移動支付用戶。未來還將陸續向行業客戶發出200萬台NFC智能終端。

  「在利益分配中,運營商、銀聯肯定是第一梯隊的受益者,卡商、終端廠商圍繞它們提供服務,永遠不會佔到主導地位。」冼歐認為,關鍵的利益拉鋸戰仍將在運營商和金融機構中展開。

  左宗明坦言,移動支付與運營商的傳統業務有很大不同,難以照搬運營商的固有優勢。實際上囿於行業體制、監管政策等困難,運營商並不具備支付公司「基因」。「在移動支付行業,運營商算不上行業老大,只是剛剛起步的小弟,必須形成合力才能突圍。」

  戴任飛也指出,「三大運營商的移動支付業務絕對不是競爭關係,而是一項給各自用戶提供的新增服務,這一點在三大運營商之間已經達成共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