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一場用五百萬台電視大軍,單挑二億四千萬台市場的戰爭! 十二月的第一天,資訊月在陰冷濕寒的天氣中展開,原本預計會跟今年景氣一樣冷的現場,卻意外吸引了破十二萬的人潮。會中最大的亮點,不是智慧型手機,也不是平板電腦,而是電視。 鴻海引爆價格戰預計全球可賣百萬台電視 引爆點是,鴻海近期在台灣推出不到新台幣四萬元的低價六十吋電視。為因應戰爭,奇美電、索尼(Sony)推出八十四吋高解析度電視,畫素是當前Full HD電視四倍,樂金(LG)展出全球最薄、僅有四釐米厚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電視,要與鴻海一較高下。 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統計,預估今年全球所有電視的總出貨量約為二億四千萬台,自二○○四年以來,每年都呈現正成長,去年首度出現○‧三%的出貨跌幅,原本預計今年將再出現零成長,整體產業看似進入停滯期。 但這攤死水,在鴻海推出六十吋低價大電視的衝擊下,瞬間活絡。根據高盛報告,鴻海在台灣與電信業者綁約的策略奏效,一個月內可望賣出一萬台,拿下台灣一○%市占率。在全球,業界預估可望賣出百萬台。這個速度,比鴻海內部原先預期的還要高出四倍,也徹底打亂了整個市場結構。 「就像是被隕石打到一樣,『轟』一下世界就變了,」一位全球第二大電視代工廠高層苦笑著坦承錯估形勢,在當前大尺寸面板以五十五吋為主流的狀況下,原本業界認為六十吋不過是郭台銘為了拯救夏普(Sharp)、去化庫存的手段,但沒想到卻被開闢出一個意外的戰場,逼得所有人面臨跟進與否的兩難抉擇。 韓廠紛降價還擊只賣二萬五,最後淪窮忙 場景拉到美國,樂金、三星(Samsung)等韓系品牌已得降價因應。樂金五十五吋高畫質LED電視從一千六百五十美元殺到八百九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二萬五千元),砍了將近快一半;三星六十吋同類型產品原本售價高達兩千美元,目前也降到一千八百美元左右,預估今年第四季會降到一千美元以下。「沒辦法,一定得跟著砍,」該高層無奈的說,十二月照理說已經進入面板淡季,原本價格就在降,鴻海又出手擾亂戰局,表面上雖不至於虧損,「但一定賺不回折舊,到最後大家就是窮忙一場!」 場景再轉到北京,中國最大面板廠京東方八‧五代廠裡,一群工程師正沒日沒夜的窩在研發室,想辦法因應鴻海的六十吋低價電視對策。 早在半年前,他們就已經把尺寸拉到一百三十吋,甚至兩百吋,但良率問題始終無法突破三成。眼看著鴻海挾著夏普一下子解決了技術障礙,在台灣、北美打開了市場,接著還要聯合創維、海爾大舉進逼。 鴻海即使把十代線的產能全開,一年也只能生產出五百萬台的六十吋面板,對比全球所有電視一年二億四千萬台市場,不過是二%的市占率,對比第一名三星全球高達二三%的市占率、第二名樂金也有一二%,幾乎是像小石子般微不足道,為何會造成如隕石般的衝擊? 「這就像一刀兩刃,跟進,等於是自廢武功;不跟,難道眼睜睜看著鴻海創造出一個新的市場?」WitsView副總經理張小彪,點出對手們的心情。「一旦六十吋變主流,等於宣告十代線以下廠房都得跟著轉,」一位電視代工業者點出六十吋低價電視造成的衝擊。 現在,全球只有夏普有一座十代廠。夏普十代廠和八‧五代廠比較,因需求量小,估計材料成本將多出一倍。原本這是夏普在市場上的劣勢,但鴻海卻以高度垂直整合能力把成本再壓縮,推出的電視價格比市場還低一半以上。 市場應另起戰線串聯八‧五代廠對抗鴻海 鴻海闖出了個新市場,「其他人不是切不出六十吋的規格,但十代線是經濟效益最高的,」該業者說。以當前主流的八‧五代廠來看,一條產線可切出六塊五十五吋玻璃基板,但六十吋就只能切出二至三塊;而十代線最高卻可以切出八塊六十吋玻璃基板,效率高出三倍。 「友達嘗試要用六代廠去做,花了很大的力氣,但……,很難啦!」該業者說。其他人也不可能立刻去蓋十代廠,因為這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 面對鴻海的來勢洶洶,其他業者無法在價格上競爭,只能想辦法再拉高規格,以八十四吋超高畫質或3D電視應戰。然而,「這只是技術力的展示,不見得貼近消費者的需要,」張小彪認為,噱頭過後,藍海又將變成紅海,反而可能造成消費者在換機上的觀望效應。 一位電視代工業者認為,現在最好的因應之道,就是不要與鴻海在六十吋上正面對決,用八‧五代廠,去做五十五吋或五十八吋的面板,然後再想辦法把價格壓低。以全球總共有十座八‧五代廠來看,對比鴻海一家十代廠,應該可以靠數量重新取回優勢。「十隻獒犬咬一隻獅子,不見得打不贏,」該業者說。看來,這場電視大戰,才剛剛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