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沖基金之王的成功準則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1/3NNDE0XzU3NDc3NA.html

雷蒙德·戴利奧(Ray Dalio)整了整襯衣的開領,在他手旁,堆積著成摞的書籍,從知名經濟學家加爾佈雷斯的《1929年大崩潰》,到現任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的學術著作《美國大蕭條》。屋子裡蔓延著一種安靜的常青藤氣息,以及帶有宗教氣質的絲縷神秘感。

但讓他為公眾所知的,卻是金錢與財富——看似與書卷氣、宗教感毫不相干的事物——特別是近年來他的成功,讓本願意選擇低調再低調的他,不得不走到前台。

這位63歲的美國人有著以下的稱呼:《福布斯》雜誌2011年全球最賺錢對沖基金經理(在市場慘淡的2011年斬獲138億美元),《時代》雜誌2012年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索羅斯之後的「對沖基金之王」。

他就是全球最大的宏觀對沖基金布里奇沃特投資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雷蒙德·戴利奧。如今他對宏觀經濟、投資策略的一言一行都會震動華爾街,如同其他行業領袖巴菲特、保爾森一樣,他已經是全球投資行業的風向標。

而這位全球投資大師與中國也有著不少淵源。據國外媒體的報導,中國國家主權投資基金中投公司便委託布里奇沃特投資公司作為自己的資產管理者之一,雷蒙德·戴利奧的兒子、「中國關愛基金會」(ChinaCare Foundation)創始人馬修·達里奧(Matthew A。Dalio)一直在為中國孤殘兒童籌集善款,讓他們有更好的生存環境。而馬修·達里奧在接受中文媒體採訪時說,他來到中國,是因為自己的父親對中國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在他看來,世界未來的希望在中國。」

這些公開的數字和頭銜只是雷蒙德·戴利奧的一面,在投資觀點上,他相當開放並公開,他甚至稱之為「理解的模板」。試問有多少對沖投資者會做到這一點?

但他的個人生活卻相當神秘,甚至可以是他隱秘的一面。英國《金融時報》在一篇文章中這樣描述他:易上當受騙、麻木不仁、情商為零、過分簡單化、驚人的自命不凡、古怪、且錯得離譜。

他從不公開自己的愛好。他每星期有五天做20分鐘天馬行空的冥想。他寫過一本叫做《準則》的圖書,並不斷更新版本。在最新版本中,他列出了300條準則,很大的一部分與安·蘭德的《源泉》中的思想異曲同工。而在他的對沖基金公司中,任何新員工都要經過層層的個性審核,來確定他們是否與這家位於康涅狄格州的公司相匹配。審核的原則不用說,自然是《準則》中的精髓。

無論如何,是時候揭開這位全球投資領袖的面紗,分享他的投資智慧了。

哈佛頑童

進入哈佛大學也許並不是他預料到的,但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發現披頭士樂隊的超級冥想並自己嘗試。他說,這使他在學校更加優秀,並把這個成功的習慣一直堅持。

1949年,雷蒙德·戴利奧出生在美國紐約皇后區傑克遜高地(Jackson Heights Queens)的一個與金融毫無關聯的家庭。他的父親是名爵士樂手,母親是家庭婦女。年幼的他可不是一個好學生,他自己說記性差,不愛學習。

同許多美國人一樣,他從中學起便打工賺點零花錢。彼時,恰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資本市場一輪小牛市,戴利奧在高爾夫球場做球僮賺取零花錢,而打高爾夫球的商人總把股票掛在嘴邊。年僅12歲的戴利奧便這樣開始炒股了。

他買的第一隻股票是東北航空公司(Northeast Airlines),「我買它是因為這是我唯一買得起的股票,每股不到5美元。當時東北航空快要倒閉了,但被另一家公司收購,股價隨即翻了三倍。因為走運,我賺了錢,當然沒過多久我就把錢還給了股市。從此我知道,要做出正確的判斷是何等困難,而如果做錯,又將付出怎樣的代價。」事後,他如是向媒體講述了自己的第一筆投資故事。

在他開始業餘投資生涯的同時,這位「差生」進入紐約長島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後,他在哈佛大學進修MBA。進入哈佛大學也許並不是他預料到的,但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發現披頭士樂隊的超級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並自己嘗試。他說,這使他在學校更加優秀,並把這個成功的習慣一直堅持。

在大學和MBA學習期間,他依舊獨立交易股票。畢業後,他順理成章地在華爾街找到了一份工作,出任多米尼克經紀公司(Dominick &Dominick)大宗商品交易部主任,一年後進入希爾森海登斯通(Shearson Hayden Stone)經紀公司的商品期貨部門工作,利用期貨幫助企業對沖市場風險。不過這是他職業生涯中很短暫的被人管理的時間——因醉酒以及毆打老闆,他被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辭退。

接下來,他說服以前的客戶繼續聘請他當顧問,並在26歲那年成立了布里奇沃特公司,辦公室就是他家臥室。那一年是1975年,全球資本市場正處在熊市之中。

奇蹟生涯

自1975年成立迄今,經過37年的努力經營,布里奇沃特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公司,管理著1200億美元的資產。他早在2007年12月就對金融風暴發出了預警

默默無名、生逢寒冬,沒有人看好雷蒙德·戴利奧與布里奇沃特公司能生存下去。

但自1975年成立迄今,經過37年的努力經營,布里奇沃特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公司,管理著1200億美元的資產,麾下Pure Alpha基金總共已為投資者賺取了358億美元的收益。該基金利用宏觀投資策略,從宏觀經濟走勢的預測及判斷中獲利。

這位頑童與現實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就如他說的一句話,「人類永遠不可能設計出蚊子式的飛行裝置。面對複雜的大自然,人類的智慧是不是基於一個蘋果而來的?」他始終相信一種自然的規律和力量。

對自然的喜愛與崇敬,體現在雷蒙德·戴利奧的方方面面。

比如,與許多投資人蝸居在華爾街高聳寫字樓中的格子間裡面不同,布里奇沃特投資公司坐落在康涅狄格州韋斯特波特縣一片茂密的林地中,是一幢不起眼的磚石玻璃結構三層樓房。

在這個磚石房子裡,過去20年布里奇沃特的旗艦基金、現有資產超過380億美元的Pure Alpha基金,年平均回報率達15%,安然度過了20世紀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美國網絡泡沫破裂、「911」恐怖襲擊導致的市場動盪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沒有一年的虧損超過2%。

僅以最近一次的2008年金融風暴為例,Pure Alpha的兩隻基金逆勢而出:扣除費用後,Pure Alpha 1淨回報率達8.7%,Pure Alpha 2淨回報率更是高達9.4%。

事後為公眾所知的是,他早在2007年12月就對這場金融風暴發出了預警。2007年雷蒙德·戴利奧在白宮發表了關於次貸危機的講話,根據《紐約客》的文章,他還和財政部和白宮官員做了一次坦率的談話,將一

些數據展示給經濟官員看,警告他們即將到來的金融危機,可是卻沒有人聽他的。

「雷提出的觀點是,他預期銀行系統的損失將是天文數字。」——前布什政府官員回憶道,「所有人都在談論流動性,只有雷說的是償付能力問題」。從那時起,雷就說他是多麼讚賞政府處理經濟復甦的能力。他告訴《經濟學人》:「是我見過最美麗的去槓桿化過程」。

對於自然的喜愛,還在雷蒙德·戴利奧的日常生活中。他的最愛是在這座房子裡冥想20分鐘,有時候是在交易時段。這並不影響他在休息的假日轉身為狂熱的獵人,追逐麋鹿。

對於雷蒙德·戴利奧的成功,前美聯儲主席保羅·沃克爾(Paul Volcker)是這樣點評的:「對許多對沖基金來說,成功是捉摸不定的。基金越大,越難以保持出色的表現。雷蒙德·戴利奧25年多來挑戰這種難以成功的可能性。它或許不能證明他有資格躋身最有影響的人物之列。更重要的是,他對經濟這台機器的運轉有著與傳統略有不同的強烈信念,由此做出的判斷具有先見之明。比如,他是第一批認識到美國和一些歐洲經濟體負債和槓桿過多存在風險的人。金融危機期間,有些人認為美聯儲的行動危險,但他對此強烈支持。這也是一個例證。雖然他有一艘航海的船,但他的『遊艇』設備是用來深海探險的。這個事實也反映出Ray的求知慾和活躍的思想。」

投資準則

他撰寫了《準則》並不斷更新版本,這本書,不禁令人聯想到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比哲學著作好讀不了多少的但對投資理解深刻無比的一本書

自2000年以來,布里奇沃特公司員工從不到100人迅速發展到超過800人。但雷蒙德·戴利奧要求所有新入職員工都熟讀他撰寫的《原則》一書,並鼓勵員工在公司會議和日常工作引用和參考《原則》內容。在他看來,「這300條原則是公司的文化航母(culture carriers)。」

《原則》先從概念上(conceptual)講述實現理想目標好與壞的反應,再介紹成功履行計劃所需具體條件。雷蒙德·戴利奧表示,這套五步驟進程(5-Step Process,5-SP)經過多年反覆試驗(trial and error)和集思廣益的心血結晶,是他的成功之道,甚至可以提升到達致人生目標所需的層次。這本書,不禁令人聯想起另一位對沖基金之王喬治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比哲學著作好讀不了多少的但對投資理解深刻無比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顯現出雷蒙德·戴利奧超級現實主義者(hyperrealist)的實質。這個名詞的意思是,世間萬物萬事所各自依循運行的自然法則,當中牽涉到類似因果關係,例如某人做了一件事X,包括物理、經濟和心理的法則會引致後果Y的出現。

在達里奧的理解中,每個人需要深切瞭解和接受與現實融合才會順利達致所追求的目標。而個人或機構的潛能要得到盡情發揮,必須認識原則的價值以及實現目標的進程中去適應(adaptation)原則,正如達爾文說的「最強壯的物種不能生存,最機靈的物種也不能生存,只有適者生存」。而好與壞準則就是實現目標進程時個人面對客觀環境的反應。

雷蒙德·戴利奧相信成功的人生是由現實(reality)、夢想(dreams,不脫離現實的目標)加上實現目標的毅力和決心(determination)組成,而主導夢想能否實現,取決於奮鬥過程的五步。「每一步都是清晰獨立程序,必須按部就班逐項進行,而每個步驟要求不同的才能和紀律去完成。」他在書中寫道。

《金融時報》的一篇評論認為,雷蒙德的個人色彩相當濃厚。《準則》的雄心讓人想起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尼各馬可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兩位作者都相當自信,都相信並非由推理得出,而是通過實踐發現的準則。他的哲學是美國夢狂熱的原教旨主義版本。他宣稱,「人們勞有所得」——如果你坐擁約40億美元的財富,這個觀點還是令人欣慰的。他還認為,「人們賺多少錢,大致反映了他們對社會的付出。」

這位和妻子芭芭拉生活在格林尼治5500英呎豪宅裡的富豪,2010年與妻子簽署了巴菲特發起的捐獻活動——宣佈將大部分財富用於慈善事業。「體面地擁有更多財富並不是那麼重要。將我們的財富給予那些急需的人們才是一項優良的投資。」他說。

而在日常,戴利奧卻遵守著勤儉的作風,他幾乎每天都穿同樣的衣服上班。斜紋棉布褲、船鞋,以及名字標牌RAY。他甚至有時候會穿Crocs鞋去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