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下遠見】伊朗的「人體器官市場」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083

人體器官移植,是指運用醫學技術手段摘取捐獻者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或組織)的全部或者部分,將其植入接受人身體內以代替病損器官(或組織)的過程。這一技術的誕生為醫學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有數字表明,到2003年,全球器官移植總數已達到936萬例。器官移植對於人類已經不再陌生,而器官移植也已經納入公眾談資和視野當中。

雖然器官移植技術日益成熟,應用愈發廣泛,但供體器官來源不足,卻成為這項新技術的瓶頸。對此困境,學界多主張以「政府主導下的器官捐贈補償機制」進行解決,而伊朗,正是世界上實行此制度的唯一國家。

1965年時,伊朗開始採用血液透析法治療腎病,由於資源有限,55歲以上的患者被排除在治療計劃之外。透析對任何一個國家的醫保經費都是沉重的負擔,如2005年時,美國腎病患者花掉了政府210億美元,佔到聯邦衛生支出的6.5%。

1967年時,伊朗進行了第一例腎臟移植手術,如何促進器官移植便成了首要任務。於是在1988年時,有償器官移植制度終於被批准,隨後,腎移植數量大幅增加,到了1999年時,伊朗成為了全世界唯一消滅了腎臟移植等待名單的國家。

就此,美國醫療政策專家John Goodman認為美國需要向伊朗學習。在美國,每天都有約十多人因無法及時接受器官移植而死亡。據美國器官共享聯合網絡2009年8月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共有103363名等待接受捐獻器官的患者,但在2009年1-5月期間,美國僅有6009人捐贈了器官。

實際上不止是美國,全球其它國家都存在嚴重的器官危機,即便是實行「預先默認同意」制度(即假設每個人都是捐贈者,除非他主動提出不加入捐贈)、在世界器官移植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西班牙,其每百萬人口中也只有32位屍體捐贈者,要知道這個比例還是位於歐盟國家之首的。截至2011年底,西班牙仍然還有5484人在排隊等待接受器官移植。

那麼,伊朗的「有償器官移植制度」究竟是如何消除供應器官不足的呢?由腎病患者組成的「透析與移植患者聯合會」(DATPA)擔任整套系統的核心。患者如果無法從親屬處獲得腎臟,則由DATPA尋找合適供體。願意等的人可以等待屍體腎源,等不及的可以去首都德黑蘭,在位於市中心的腎臟病患關懷慈善協會(CASKP)周邊的區域,賣腎廣告多如牛毛。

接下來,DATPA將會為患者匹配合適的腎源,合適的話將擇機進入手術階段。手術後,政府將對有償捐獻者提供1200美元的補償和一年左右的健康保險,患者也會付一筆錢。如果患者比較貧窮,特定的慈善組織將給予捐獻者2300-4500美元的補償。

這套看似簡單的系統實際大有文章。免費中介DATPA將患者與捐獻者分隔開來。此外,透析、徵集、移植手術、術後抗排異藥物和術後康復的所有費用都會由政府來承擔,移植團隊均屬於大學的附屬醫院,開銷由政府支付,這些設定旨在降低窮人移植器官的門檻。而伊朗器官移植協會也會全程監督移植事宜,為了讓市場可控,患者給捐獻者的補償費用並非雙方私下商定,而是由DATPA協調而成。

伊朗的有償器官捐獻制度並未出現明顯的不公平問題,據一項隨機調查顯示,在器官接受者中,有50%是窮人,36%是中產階層,13%為富豪。對於大多數國家在「利他行為」的倫理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器官捐贈制度,以及那些唯道德論者而言,這不啻於一記打擊,就連已經教育和呼籲「無償捐獻」、「利他捐獻」三十多年的美國,仍有太多的人因等不到器官而遺憾地離開人間。器官短缺則必有器官黑市和器官移植旅遊。

總之,這個由國家財政支持,嚴格監管的有償器官市場帶來了比較理想的結果。目前,伊朗不僅已經沒有腎移植等候名單,還有超過50%的末期腎臟疾病患者因為器官移植而重獲新生。

除了伊朗外,新加坡的「有償器官捐獻制度」也正在籌劃中。世界衛生組織在《保住腎臟》的文章中這樣寫道:「不能充分利用腎捐獻所具有的潛力,這方面的代價是人為造成的。」

【點評者說】器官移植市場涉及器官供給,由於在市場交易中自願供給方往往是窮人,這就帶來了倫理問題,反對者認為窮人沒有損害自己健康的權利,市場交易器官「越界」,因此必須否定買賣雙方的交易權。不過白市不存在,可不意味著黑市不存在。也許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有望解決器官供給問題,雖然又會有新的倫理問題,但總比窮人賣腎的情感衝擊要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