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中國零售生態轉型的真實直播,我等有幸經歷這種轉型,其實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整個中國的轉型已經開始,政府的政策最多只能延緩或者促進轉型的速度而不是轉型本身。因為中國目前大部分主導產業已經進入了永久性的產能過剩。就是說這次過剩不像以前,政府一再加大投資,所有行業又會進入一輪供不應求,而最多只是緩解。這種預期無法讓股市大幅反彈,也讓中國企業的競爭基礎出現根本變化。在產能不足的時代,誰擁有資源,誰就可以擴大產能,誰能擴大產能誰就能掙更多的錢。而且大家都掙錢,壁壘顯得不重要,所以什麼企業都似乎過得挺好。但在產能過剩的時代,投資的本身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才能贏利。所以當電商出現後,傳統百貨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比如為什麼光棍節可以這麼低價?一是沒商舖省了租金,二是有過季處理商品,三是出貨量大,製造成本下降,最後,參與人多,快遞成本大幅降低。
統計中國股市今年漲幅超過30%的股票,大經佔總股票數的10%,但行業分佈卻每個行業都有,比如家電,除了格力,其他公司跌幅不小。為什麼呢?因為格力業績仍在增長,為什麼格力仍在增長呢?看看格力資產負債表,超過60%的負債,財務費用卻是負的。這是不是假帳呢?投資者要想知道答案,就必須分析格力的商業模式。什麼是商業模式?就是一個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方式和流程。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近水樓台先得月。比如今年智能手機產業鏈表現很好,為什麼呢,因為業績不錯?為什麼業績不錯呢?不僅是因為智能手機需求增長快,更主要的是因為在功能手機時代,聯發科生了一種芯片,山寨手機廠買了後,設計個殼一組裝就行。所以山寨手機廠到外都是,弄得誰都難掙錢。現在蘋果手機顛覆了諾基亞的功能手機,手機成了移動互聯的終端,打電話只是附屬功能,上網才是主要目的。而上網體驗就需要最好的軟件,光一個芯片無法實現。所以智能手機時代,聯發科突然沒了方向,而一般的山寨廠更是門都摸不著,這讓聯想、華為迅速做大,這又給了優勢的零部件供應商帶來了整合的機會。
這樣的背景就是現在投資者必須面對的了,要麼離開,要麼就得接受,股市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沒有大的行情;每個行業不是很好過,但可能每行業都有卓而不群的牛股市;投資者要想抓住這些股,必須分析每個公司的細節,尤其是企業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