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分析-醫藥工業1 智慧遊戲
http://xueqiu.com/6877375122/22436398醫藥工業的分析相對來說更複雜,我一直希望能有個線索,現在就準備用最近想到的方法—用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作為分析基礎,我記得是藥物品種有幾萬種,但有效成分只有一千多種(這個數據記不清),那麼從有效成分入手能快點。作為藥物分析來說,這個圖很有借鑑意義: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我先從化學藥開始,20大暢銷治藥物如圖,國內自己的創新藥太少,成功企業大都是仿製藥高手,誰先上市,誰的銷售做得好,誰的收穫就會最大。下面的名單就是這些高手中的潛在利器,我就一一從化學結構上分析:
查看原圖 排名第一的是阿托伐他汀,銷售額超百億美元,主治降血脂。 他汀是他汀類藥物(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等)名稱的後綴,取自他汀類藥物英文名稱後綴-statins的音譯,泛指他汀類藥物。他汀可泛指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分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羅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為經典和有效的降脂藥物,廣泛應用於高脂血症的治療。 從化學結構上來說,他汀類藥物並沒有共同的基本機構,只能說部分他汀具有相似的結構,在這裡會放在一起討論。他汀除了降血脂之外,還有其他功效,他丁類藥物廣泛應用於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和介入治療;在冠心病的初級和二級預防中,該藥可減少急性冠脈事件、冠脈介入治療以及其他冠心病終點事件的發生。在介入治療後防止再狹已經廣泛應用。因此有人稱他汀為神奇的藥物。 亞洲人大部分是以米、面為主食,蔬菜食用較多,和歐美的高脂肪的飲食習慣相差很大,在醫藥經濟報上的數據說:降血脂藥在整體藥物市場的份額2007年佔到1.08%,2011年佔到了1.34%,相較於全球市場份額2009年佔比4.4%明顯小。但這幾年20%多的增速使得市場份額佔比明顯提升。2011年降血脂藥物市場大約130億,按照50%的份額比例,阿托伐他汀2011年銷售額大約是65億。
查看原圖 阿托伐他汀,銷售額第一的藥物已在2011年11月專利到期,但在1999年北京嘉林打了個擦邊球獲得阿托伐他汀仿製藥的生產批文,商品名阿樂,但國內市場份額始終在20%左右,輝瑞的立普妥始終佔據80%左右的市場份額。截至2011年10月,SFDA已批准9家廠商持有阿托伐他汀原料藥生產批件,其中國內廠商是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東港藥業有限公司、石家莊製藥集團華盛製藥有限公司、湖南迪諾製藥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萬生藥業有限公司等7家。獲得《進口藥品註冊證》的是愛爾蘭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公司和印度卡迪拉公司(Cadila Healthcare Limited),印度卡迪拉公司由廣東利瑋醫藥公司在中國地區的獨家銷售代理。 在原料藥方面,國內好像是(資料看得不是很明白)技術上仍有沒有解決的問題,原料藥只有北京嘉林能夠生產而且不外賣,可以說個廠家並沒有抓住專利到期的機會,原料藥解決不了,製劑就更沒戲了。國內目前最有實力的廠家仍是北京嘉林,其餘的廠家想涉足這個市場,一定要銷售能力足夠強大才行,嘉林算是首仿,其餘的廠家算是二仿之後的了,國內的廠家之間搶市場,營銷能力就是重點了。 卡到上市公司,似乎沒有什麼上市公司有這樣的實力生產,其餘的他汀市場太小或者專利早到期,生產廠家眾多,利潤較低,沒有太多討論必要。(資料抄自網上,希望多多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