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後券商資管的成績單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25958.html本刊記者 王鈺/文
「廣發資管旗下一隻理財產品一季度虧損接近-20%,業績排名倒數第二,資產規模接近清盤線,廣發自營部員工苦不堪言。」有人不斷揭露廣發證券集合資產管理的糟糕業績。除了新發的產品,截至10月8日,廣發證券的6只產品收益均為負。
無一倖免的廣發證券理財產品中,80後投資主辦烏暘丹丹最受關注。這位年輕的投資主辦,2月份才進入廣發證券資產管理部門,接手廣發金管家理財策略2號(下稱「金管家理財2號」)、廣發金管家新型高成長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理財5號(下稱「金管家理財5號」)兩隻產品,規模超過30億元。
記者調查發現,烏暘丹丹操盤的兩隻產品風格激進,實際操盤跟產品報告策略背道而馳,兩隻產品業績不佳,金管家理財2號一度陷入清盤危機。烏暘丹丹的激進並非券商集合理財的個例,2012年上半年,前十大集合理財券商中,有一半更換了部分理財產品的投資主辦,華泰證券旗下的理財產品更是平均9天一換投資主辦。
目前,券商集合理財業務陷入了淨值下滑—份額縮水—更換投資主辦—業績波動的死循環,令投資者的利益難以得到保證。
9月21日,證監會開始公開徵求意見,希望將目前的券商理財投資主辦人制度規範成為註冊制,在准入門檻、流動性方面提高監管條件,以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糟糕的業績
2月23日,廣發證券發佈了人事變動公告,公告稱,即日起由烏暘丹丹擔任金管家理財5號、金管家理財策略2號的投資主辦。
公開信息顯示,烏暘丹丹,現年30歲,2008年至2012年間就職於中海基金,歷任首席策略分析師、研究總監助理、基金經理助理,2012年年初加入廣發證券資產管理部。
從烏暘丹丹的履歷看,到廣發證券後,是其職業生涯中第一次真正獨立主管資產管理業務。此前,有廣發證券內部人士聲稱,更換投資主辦是基於由外部引進人才後,根據人才結構特點和產品特點的匹配、部門內部發展戰略規劃調整的考慮。
在烏暘丹丹操盤廣發證券兩隻資管產品之前,原中海基金副總經理李延剛被廣發證券以高薪聘請,於1月份加入廣發證券,任資產管理部門投資總監一職,主管投資工作。自2007年,李延剛加入中海基金到2012年年初離職,曾先後任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投研中心總經理、公司副總經理等重要職位。
從履歷看,烏暘丹丹一度在李延剛手下工作。李延剛加盟廣發證券後,烏暘丹丹轉戰廣發證券並委以重任,記者就烏暘丹丹是否是李延剛推薦問題採訪廣發證券,截至發稿之時,廣發證券沒有給予明確回覆。
更換投資主辦之後的這兩隻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究竟如何呢?
根據10月8日的最新數據顯示,金管家理財5號單位資產淨值為0.6971元,自2012年以來的投資回報率為-17.46%,自產品成立以來累計增長率為-30.25%,近一個月以來在同類162只產品中排名倒數第3位。而2012年以來的滬深300指數為-1.09%,該產品投資業績遠遠跑輸大盤。
金管家策略2號單位最新淨值為0.7860元,2012年以來投資回報率為-12.92%,自產品成立起累計虧損-21.40%,在同類產品中排名位居倒數第6位,業績同樣大幅度跑輸大盤。分年度來看,這兩隻理財產品在2011年度尚取得跑贏大盤的超額收益,而到了2012年,自烏暘丹丹任職以來到至記者統計數據截止時,上述這兩隻理財產品的投資回報率不佳,分別為-18.34%和-13.08%。
從產品資產規模來看,廣發金管家理財5號成立於2011年4月28日,成立之初資產規模達48.43億份。廣發金管家策略2號成立於2011年6月30日,成立規模為1.17億份。截止到6月30日,這兩隻產品的最新資產淨值則只剩下30.87億和1.09億,縮水幅度分別為36%和6.7%。截至一季度末,廣發金管家策略2號單位資產淨值0.9050元,且一度險遭清盤的危機。
相關評級機構已給出該產品的風險分析,其結果表明,金管家理財2號和理財5號面臨較大的下行風險,風險係數已升為中級和高級。就從此前披露的中報行情來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在2012年二季度總體錄得1.41%(算數平均)的正收益,而這兩隻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不僅在同類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位居倒數,更是墊底廣發旗下的所有理財產品,業績前景十分令人擔憂。
進的操盤
根據披露的中報情況看,金管家理財5號一季度末製造業股票市值佔比為44.39%;機械設備佔比29.48%;電力水利供應佔比11.70%;金融保險業10.78%;傳媒7.17%;建築6.62%。到了二季度,更是重配製造業,其股票市值佔比高達52.53%;加倉配置金屬非金屬行業佔比達24.99%、採掘業11.79%、傳媒行業至9.31%;下調機械設備行業佔比至13.28%。從該產品重倉股的二季度表現來看,5只出現下跌,其中跌幅均超過5%,秦川發展和西部礦業的跌幅均超過10%。
在對金管家理財2號的持倉分析時記者發現,截至一季度末時,該產品未持有股票。而到二季度末,該產品清倉了原有的債券和貨幣產品,進而大幅加倉股票和基金。增持的股票主要集中在傳媒和製造等行業,其中首創股份二季度以來累計跌幅超過-15.70%,銀華鑫瑞的跌幅為-13.21%。
據wind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中期,券商集合理財總體持倉總市值最高的是金融服務行業,其次為食品飲料和醫藥生物,低配輕工製造、黑色金屬、採掘等行業。而由烏暘丹丹管理的兩隻廣發金管家理財產品二季度則重倉機械製造、採掘、金屬非金屬行業,甚至躋身所屬上述行業的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在上半年股熊債牛的市場行情下,烏暘丹丹操盤的產品大舉減持債券,買入股票和基金持倉。在持倉個股上半年業績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又未能及時止損,加之倉位重,虧損慘重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金管家理財5號的資產管理報告顯示,對二季度投資策略的展望是「看好受益於寬鬆貨幣政策的標的和受益金融改革創新的行業。擬調整持倉方向為水利、油服、價格服務改革等主題和地產、機械、家電等收益流動性好轉和開工旺季的行業」,而實際上,從半年報披露的情況來看,該產品在二季度的實際持倉卻主要集中在傳媒、機械製造、金屬和非金屬製造行業。這與其投資策略展望並不相符。
投資經理的業績短期面臨波動是正常的,如果投資業績長期虧損,對市場缺乏起碼分析和研判的能力,則與投資經理的「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職業使命背道而馳。
當記者致電廣發證券總部,想要通過資管部門瞭解情況,總部告知記者烏暘丹丹目前在上海工作,而上海分公司接聽記者電話的員工對廣發金管家兩隻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不予置評。
倒逼的政策
本刊統計,2012年中期全部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份額為1405.42億份,較一季度末減少61.75億份。總贖回份額為446.87億份。相較一季度而言,貨幣市場型產品總體獲得淨申購,而其餘類型產品則總體淨贖回。
另外,上半年遭遇清盤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有9只。根據《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試行)》的規定,客戶少於2人,或者連續20個交易日計劃資產淨值低於1億元,集合計劃就應當終止。值得注意的是,這9只產品無一是由於存續期到期而自然終止的,均因為資產淨值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億元人民幣而被動終止清算。
不良的業績回報、頻繁的更換理財產品的投資主辦,讓籠罩在慘淡行情下的A股投資者越發缺乏信心。隨意性強的資管人的任命制度更是讓投資經理的能力和資質屢遭質疑。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本是一種高端投資理財工具,券商理財產品的投資主辦是投資者申購理財產品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投資經理的投資風格和水平直接關聯到產品的業績,其任職時間的長短更必然影響到產品投資回報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或許正是基於券商資管「產品業績連連虧損,投資主辦更換頻繁」冰火兩重天的局面,《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投資主辦人註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註冊辦法(試)》」)已於9月21日完成了小範圍內的意見徵求,並擬於近日出台最終政策。
《註冊辦法(試)》要求,券商投資主辦今後要倣傚公募基金經理和投行保薦人的管理辦法,實行註冊制。投資主辦需要具有3年以上證券投資管理經歷,具有3年以上在金融機構從事證券投資、證券研究分析或證券交易等方面的工作經歷,且最近1年在金融機構從事證券投資、研究分析工作。
2012年8月23日,證監會起草了《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要加強對投資主辦人的監管,引導其合理有序流動,維護客戶合法權益。規定,「最近兩年內變換任職單位兩次以上」將不得註冊成為投資主辦人的規定。
有業內人士稱,如果將跳槽頻率量化,恐怕會造成有大規模投資主辦不符合註冊制規定的要求。因為,一旦哪只理財產品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業界的普遍做法就是更換投資主辦,業績口碑對一名職業投資經理來說意義尤為重大,頻繁離職跳槽對其職業生涯勢必有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面對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業務的擴張,需要人員的擴充,這一政策的出台也無疑會對投資主辦能力資質的提高起到敦促作用,提高其職業責任感和行業自律,確保產品業績的穩定性,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投資主辦的隊伍中。
以往,券商投資主辦隨意性較強,往往是由券商資管業務分管的領導任命,任命前跟券商所在地證監局進行溝通,獲得同意後,僅需在券商網站上公告一下即可。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意見稿的出台,可被視為證券行業為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最終的結果還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