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學三級制 左丁山

2010-10-27  AD





 

老總S住在西雅 圖,有位好朋友教授L,教授L日日在網上睇左丁山,呢日又來電郵賜教,回應十月二十一日本報「鼓勵副學士」。教授L話佢曾經在普渡大學教過書,好多人(美 國人亦在內)誤會普渡係私立大學,其實普渡係州立大學(唔,好彩左丁山冇寫錯),與印第安納大學屬於印第安納州係「一級大學」(Tier I University),研究與教學俱佳,教授L話美國州份嘅大學,一般分四大類,第一類係私立大學,第二類係州立一級,然後有Tier II,跟住係社區學院,印第安納州如此,加州如此。以加州為例,私立大學有史丹福、南加州及一啲博雅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一級州立大學有UC,即柏克萊、UCLA、聖地牙哥等等,二級州立大學有CSU,如San Jose State U,第四類就係社區學院,如Foothill。在呢個制度下,Tier I大學要搞研究,其他州立大學注重教書,研究可做可不做,社區學院就係為培養成年學生嘅職業技能與準備中學畢業進入大學而設,教授L話香港地方細,有兩三 間研究型大學就足夠啦,其他大學側重教學,可免資源重叠。問左丁山有何意見?

 

左丁山老早認為香港可以仿效加州制度,但中國 人嘅性格係寧為雞口,莫為牛後,又怕標籤,邊個校長願意話自己間大學係Tier II呀?香港嘅傳媒評論又喜歡拿來主義,講甚麼「大學貧富差距」,樣樣都要講平等(其實都係平均主義),特區政府邊度敢採用加州制度吖?譬如報紙報道某間 大學聘請世界知名教授月薪二十萬元,呢段消息唔知真定假,已經引起南華早報(十月二十二日)發表社論批評,指二十萬元月薪係一個大數目,要用得物有所值, 教授必須有突出研究及教學貢獻,言下之意,就係警告某大學唔好輕易付出二十萬元請教授。左丁山就唔同意嘞,一位大學教授嘅學生做個副局長,已有月薪二十 萬,做政治助理,又有十零萬,而大學講座教授,桃李滿門,何來月薪二十萬,咪與佢嘅政治助理學生差唔多!傳媒何必厚此薄彼,眼紅教授薪水高?其實一啲專業 學院(如醫、法、商、會計)即使出二十萬元月薪,亦未必請到人,中建大廈嘅名醫點有月薪可計?一個月可搵七位數字嘅醫生,肯去大學醫學院做教授直情係犧牲 自己,為人民服務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8

周鴻禕做手機:移動「三級火箭」模式追問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8/0MNDE1XzQyOTE0MQ.html

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做了一個「思考了半年」的決定:進軍智能手機。

5月4日夜10時45分,周鴻禕發佈新浪微博稱:「現在每個人都想擁有高性能的智能手機,高富帥白富美人手一iPhone,難道吊絲只能買便宜低檔貨?360作為一個開放平台自己不做手機,但我們決定和國際國內廠商合作,推出多款360用戶特供機。」

當晚,周鴻禕在與記者的短信回覆中進一步細化了其思路:360不做製造,不做品牌;廠商製造完成後,貼廠商自己的,由360直接供給用戶。

這相當於是奇虎360從手機廠商定購一部分手機,然後以進貨價格,甚至更低價格銷售給奇虎360的用戶。「類似電信運營商定製機模式,如聯通定製蘋果的iPhone,然後通過各種套餐模式賣給用戶。但與電信運營商不同的是,運營商主要是通過語音等電信服務收費,而奇虎360獲得的是流量。」5G創始人洪波說。

換言之,周鴻禕是在複製其PC時代的經驗。在PC領域,奇虎360可以把流量賣給百度、淘寶、新浪等媒體公司,做一個流量批發商,也可以直接賣給廣告主。不過,這一複製方式也存在風險。

「做流量批發商需要有百度這樣的流量零售商存在,而直銷給廣告主,前提是奇虎360如同PC時代一樣對用戶有絕對影響力。」洪波指出,「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發生變化,周的努力不一定能成為現實。」

複製PC時代流量為王

「360手機橫空出世,是周鴻禕爭奪移動互聯網起始頁戰略的一環」

同是4日夜,周鴻禕在新浪微博稱自己已對如何佈局智能手機思考了半年。事實上自上市後一年來,奇虎360也曾四面出擊佈局移動互聯網,推出包括360手機衛士、360手機桌面、91手機助手、360瀏覽器、360手機助手、360安全通訊錄、360云盤等十餘款產品。

周鴻禕的移動思路可以追溯到其PC戰略的構築。在PC互聯網時代,周走的是「應用為王」之路:因為Windows XP長達八年未升級新版,成為一艘「漏洞百出的破船」,各種流氓軟件大行其道,周鴻禕高調打流氓軟件大旗,一戰成功,快速獲得用戶與市場,之後奇虎360迅速實現「流量控制」,並通過瀏覽器、網址導航實現商業模式的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流量批發商」。

「從某種意義上說,誰把握更多流量,誰就更有話語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告訴記者,「互聯網大佬」一詞與周鴻禕名實相符。然而,互聯網發展近二十年,流量也發生了三次大轉移。

「第一代流量窪地是雅虎、Google等廠商,它們通過內容聚合獲得流量;第二代則是Facebook、Linkedin等社交網站,這些關係、分享的平台使流量趨之若鶩;第三代就是移動互聯網。」洪波說,而這也正是周鴻禕不斷推出移動互聯網產品與應用的原因。

周鴻禕希望複製PC時代的成功,推出多款應用,然後通過應用獲得流量,遺憾的是,這些應用並沒有獲得期待中的成功。

「這不是周鴻禕一個人的遺憾,事實上是所有互聯網大佬包括Google、Facebook等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遺憾,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規則與PC互聯網時代已經不一樣。」洪波說。

而就在奇虎360不斷探路的四年,小米科技等國產手機廠商的悄然崛起引起了周鴻禕的警惕,如小米科技正式預購不到半年時間即銷售180萬台,這些成績甚至是在生產線、售後、供應鏈管理「一無所有」情況下獲得。

「『軟件+硬件+互聯網』這條『鐵人三項』的道路不僅是給手機廠商的啟示,更是給互聯網廠商的啟示。」洪波指出,「奇虎360手機的橫空出世,其實是周鴻禕爭奪移動互聯網起始頁戰略的一環。」

追問移動三級火箭

周鴻禕在PC互聯網時代曾經靠

三級火箭的佈局獲得成功

不過,即使是借鑑「鐵人三項」、改弦易張向喬布斯致敬,周鴻禕的移動互聯網道路也不會趨同於任何一家手機廠商,包括蘋果。

「周鴻禕的『運營商』道路還是單點突破,並非在『軟件+硬件+互聯網應用與服務』全面開花。」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IT分析師認為,而單點突破的壓強原則一直是周鴻禕比較推崇的方法,即將所有的力量都集中於一個點上,而不是分散兵力。

這個壓強點應該是互聯網產品與服務,而硬件和軟件(操作系統)似乎更像是綠葉。洪波指出,這也符合周鴻禕的「互聯網服務運營商」定位。

上述IT分析師認為:周鴻禕在做一個「三級火箭」佈局。「亞操作系統平台+安全」是一級火箭,具體產品包括360手機衛士和手機助手等;而二級火箭是應用展示平台,包括了瀏覽器、手機桌面、360安全通訊錄、電池醫生等;三級火箭則是360云盤等。

在商業模式的構造上,火箭的第一、二級兼為免費,但可以通過「轉移支付」方式獲利,比如做流量批發商或者是直接賣給廣告主,第三級應用則可能直接收費。

「而奇虎360手機硬件夥伴的任務是,預裝更多的360應用與服務。」洪波指出:如果360的應用與服務是云,那麼硬件與軟件廠商就是360「云」服務到達的「端」。

周鴻禕在PC互聯網時代曾經靠三級火箭的佈局獲得成功。第一級是安全衛士,獲得用戶,並向用戶推薦其旗下的系列「安全」應用與服務;第二級則是瀏覽器,向用戶展示各種互聯網應用與服務;第三級則是網址導航,直接對接廣告主及百度、淘寶、團購網站這些流量零售商,實現商業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8

這一代香港男人的傷感 一部港產三級片的追求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791

45元,買一張由香港出發的車票,可以走多遠?香港電影《一路向西》男主人公手拿的車票上,寫著模糊的地址:「香港——北上」。

列車在香港的夜與霧裡穿行。鏡頭慢慢拉遠,窗外的山丘幻化為酒池肉林。音樂轟然而起。

這是一部港人北上尋歡為主線的電影,2012年9月20日在香港正式公映。9月6日的試映場,放的是IMAX3D版。當人體橫陳佈滿整張銀幕時,仰面觀看的四百名觀眾頓時成了小人國裡嗷嗷待哺的孩童。

映前三天,日本導演北野武在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被問及會否嘗試3D技術時回答:「也就拍情色片還有點用,其它沒啥用。」

2011年《3D肉蒲團》以「3D+情色」橫掃香港影壇,4100萬港幣的成績成為年度港片票房冠軍,也是香港史上最賣座的本土三級片。原班人馬2012年拍攝「青春性喜劇」《一路向西》。

在情色的包裝之下,《一路向西》的背後,講述的其實是一代香港人的成長困頓和牢牢死守的「美好回憶」。

香港人都知道鄧一君

「我不喜歡情色的部分。」電影編劇、導演胡耀輝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更願意說起原著網絡小說給予他的情感共鳴。

另一位香港導演葉念琛以拍攝港式愛情電影見長,當晚他以普通觀眾的身份觀看了與其風格迥異的《一路向西》。

「很喜歡。講出了這一代香港男人的傷感。」葉念琛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片末,男主人公端坐在車廂內,雙手捂臉。列車服務員問他是不是不舒服,他答:「沒什麼,只是有點傷感。」

明眼人一看即知這幕來自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更何況,原著作者的筆名就叫「向西村上春樹」。

因為這句台詞太文藝,全場一片哄笑,如同看到周星馳在銀幕上流淚。

「改編自網上第一霸氣甜故。」對於不諳熟港式網絡語言的觀眾來說,《一路向西》的這句廣告語有點拗口。

「甜故」不是甜蜜的故事,是鹹濕的

故事。從2008年開始,香港高登討論區的網友漸漸把「咸故」換為「甜故」。「香港網絡大典」對此的解釋是:「甜」字更能表達網民對色情文學的愛好。

高登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討論區網站,「豔照門」的發源地,爆發過宅男與港女的罵戰,也產出「向西村上春樹」這樣的「另類網絡小說作家」。

「有點像內地的天涯社區。」近年對內地文化有所涉獵的胡耀輝這樣形容。

「向西村上春樹」今年27歲,高登會員,ID號為117930,職業、相貌不明。電影《一路向西》的前身是他撰寫的網絡小說,2011年開始在高登連載,開篇那句「建立了二十多年的價值觀,會在打一兩次冷震的剎那間完全地崩潰」一時傳為金句。小說在2012年初出版,單行本發行量已超過3萬冊,被視為「時下香港宅男的必備讀物之一」。

2012年初,製作過《3D肉蒲團》的中國3D數碼娛樂有限公司對外宣佈買下電影改編版權。男一號「向西」一角落在演員、模特張建聲的頭上。

「不覺得他很像鄧一君嗎?」一些香港人看到銀幕上的張建聲會問。

不熟悉港片的人對「鄧一君」這個名字會很陌生。1993年,由陳可辛監製、鄧一君主演的《記得……香蕉成熟時》曾是一代香港少年成長的鮮活寫照。那時演父親的是曾志偉,演母親的是馮寶寶,演夢中女神的是瓊瑤片玉女呂秀菱。此後還拍過兩部續集。

「鄧一君」代表了標準的香港正太:斯文俊朗、稚嫩懵懂。二十年後,張建聲戴上黑框眼鏡、耷拉下眉頭,新一代香港宅男的代言人就出現了。

張建聲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跟「向西村上春樹」通過電話,討論角色。不過,有一點「向西村上春樹」沒法教他:如何跟六七個女演員依次演情慾戲。

最長的一場對手戲拍了三天兩夜,「拍不完不許出去」。

拍的是「甜故」,汗水仍是鹹的。張建聲與女星都累出了病。

「港女的勝利」

山東女孩張暖雅剛到香港不足半年,已在電影《喜歡夜蒲2》和《一路向西》裡出演角色。34D的身材,國際化的面孔,不怯場。香港娛樂圈樂見這樣的新鮮血液。

張暖雅飾演「向西」留學英國時的女友。在參演的七位女星當中,張暖雅的尺度不算大,只用肢體語言演繹了小說裡廣被傳誦的金句:她撫摸起來「很有阿仙奴(阿森納)的味道,不斷在禁區外圍猶豫地推來推去」。

七位女星,香港人僅一位,來自內地的佔了四位。2011年的《3D肉蒲團》,一脫成名的女星藍燕也是來自內地。

電影裡香港男女談戀愛是乏味的:手邊放著《海邊的卡夫卡》與《小團圓》,你一句張愛玲我一句張小嫻,畫外音一番自嘲,觀眾笑了。另一面,「向西」與一位內地女子以這樣的開場白相遇:

「你叫什麼名字?」「我叫小思。」「是哪個『思』?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那個『思』嗎?」

港女難纏,曾是港男尋歡的一大藉口。「一買一賣公平交易,比起某些爾虞我詐的愛情遊戲,其實可能更好。」這是「向西村上春樹」的意見。

胡耀輝回憶,大約從八年前開始,港男與港女之間的罵戰就在高登討論區展開,此後愈演愈烈。在網上廣為傳播的「港女的101宗罪」裡,詳細羅列了她們的特質:喜歡名牌、貪慕虛榮、認識男人要財要貌……

「對罵了幾年,這些年淡下來了——港女也變成了剩女。」胡耀輝說。

到了2012年,香港導演彭浩翔的電影《春嬌與志明》裡,港女還在反擊:「男人過了羅湖橋,就唔系人(註:粵語,就不是人)。」不過,劇終時,北上的余文樂最終離開楊冪,回到楊千嬅的懷中,被評論認為是「港女的勝利」。

電影監製孫立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一路向西》會專設多場「女性專場」,讓她們平心靜氣地看電影、想問題。

標準港男張建聲表示:從他的角度來看,「向西」還是會選擇港女,「始終是她們在挺我」。

打從開始就是輸家

投資《一路向西》的老闆蕭若元、蕭定一父子,這次並沒有在媒體面前露面。在香港街頭看到印有蕭若元頭像的招貼畫,上書:「智勇相傳,守護香港。」與娛樂無關。

「電影還是不想沾上太多敏感的東西。」胡耀輝表示。

《一路向西》的主創們向南方週末記者強調的是「時代感」。「時代感」投射在這一代香港人身上,就是不開心。

「工作、愛情不如意,去另外的地方找契機,還是找不到。」胡耀輝形容自己這一代,「阿爸是最後一批出頭人。」

香港學者呂大樂2007年出版的《四代香港人》,把從二戰前生長至1990年代生長的香港人分為四代:在安分寬容的第一代陸續退下舞台之際,「戰後嬰兒」卻未能為下一代提供更開放、更公平的環境,以致第三代人深感出頭無期,第四代人打從開始便是輸家。

港女期待這一代上位遙遙無期的港男既有錢又有時間陪她們,基本無解。

「這一代的共同之處是,永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知道自己不要什麼。這是個沒有答案的時代。」

因此,「向西」坐在風雨飄搖的列車裡,「有點傷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82

台達電毛利三級跳的祕密武器 五人小隊雞肋變金雞 貢獻百億營收

2012-11-12  TWM
 
 

 

這是一個「灰姑娘」的真人故事,五人小團隊默默耕耘十七年,顛覆日商寡占的遊戲規則,每年還為台達電子創造逾百億元新台幣營收,甚至在不景氣當中照樣把台達電毛利往上衝,它是台達電的工業自動化部門。

撰文‧楊卓翰

十月底,宛如一場財報大攤牌。各家企業第三季財報底牌一亮,今年孰好孰壞也就此底定。

然而,一場魔術秀就在台達電子上演,當多數科技廠都繳出不算好看的成績時,台達電第三季毛利率卻逆勢成長一.五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的二四.五%。法說會上一片譁然,分析師交頭接耳討論台達電毛利再衝高的祕密武器到底是什麼?

謎底揭曉,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說:「靠的就是IA(工業自動化)、雲端等高毛利事業。」你一定會很疑惑,台達電不是以製造電源供應器為主?再不也就是綠能的LED燈?但能讓台達電毛利率三級跳的,卻都不是這些產品,而是一個十七年來默默扮演隱形獲利祕密武器的單位,一年不只可替台達電帶來超過一五○億元新台幣的收入,年成長率還能超過一○○%,這就是台達電的自動化部門。

一切的故事,就從台達電的桃園三廠說起。

沒人看好 也要硬幹研發「在座有沒有人去過我們的桃園三廠?……只有一位啊。」法說會上海英俊突如其來地這麼一問,只是答案令他有些失望。可是,這也不令人意外,這個自動化部門一向被外界視為「雞肋」。但十七年來從未放棄,一手將這個部門從五人小團隊,做到年貢獻台達電八%營收的靈魂人物就是他──台達電工業自動化部門總經理張訓海。

從切割iPhone玻璃面板的代工廠、LED大廠的長晶爐及藍寶石切割,到自動化植物工廠的所有控制設備,都貼上了台達電的標幟,這是張訓海花了十七年耕耘,改變原本日商三菱、安川等老牌企業寡占的遊戲規則。

然而,這一切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當時為了設備廠送來的一台變頻器,怎麼也不能配合台達電的規格,結果就在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的大筆一揮下,張訓海成了工業自動化新部門的負責人,帶著四位下屬執行鄭崇華給他們的任務──開發出一台「台達電需要」又「可以出售」的變頻器。那一年,是一九九五年。

對研發工程師出身的張訓海而言,鄭崇華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價格要比日本便宜,產品要比日本穩定」。在台達電研發部門待逾十年,張訓海心想,這不是什麼難事。「但第一年只賣了四千台。」他苦笑說,市場反應冷淡,讓他認清事實。

免費試用 累積市場口碑多年來,全球自動化設備市場為日本廠商所壟斷,台達電毅然跨入,但根本沒有幾個客戶相信台灣有技術能做出好東西。

一家工具機設備商指出,當時像國內東元、大同等幾家大廠,因為控制自動化設備的「大腦」技術都被日本廠商故意卡住,致使台廠的自動化設備都落後別人好幾代。

因此,廠商的第一個問題都問:「台達電又沒做過自動化設備,為什麼我要用你的產品?」張訓海說,工業變頻器一出差錯,生產線就得停擺。台達電要戰勝日商,單靠價格還不夠。

為了打響名號,張訓海除了親自陪業務員拜訪客戶,還打出「免費試用」來推銷。張訓海除了當總經理、業務員,也得身兼工程師,下海幫客戶調校機器。

這時,張訓海堅持的自主研發就產生了莫大優勢,因為在地的研發團隊可以及時反應,進行設計變更,「反觀日系廠商,對台灣廠商的要求常常愛理不理,台廠又時常卡在日本技術團隊反應慢。」一位業者指出。

台達電靠著對一家家廠商用心的服務,慢慢打響口碑。「其實現在台達電的B2B品牌模式,就是從我們部門一步步開始摸索出來的。」張訓海說。

當客戶量逐漸成長,張訓海開始尋找通路商,當時沒人敢對「Made In Taiwan」的東西做保證,只有一家羅昇企業在一九九六年時,和張訓海簽下一千八百萬元的大訂單。羅昇董事長林志誠回憶起當時大膽的決定,仍然驕傲:「我們那時雖替一些台灣自動化設備商做代理,但沒有一家有像台達電的研發團隊全力投入,所以我們一次就簽了上千萬元的訂單。」四年後,中國經濟起飛,工資飛快上漲,自動化設備的需求開始增加。張訓海趁此機會,把供應鏈擴大,從變頻器一路往PLC(可程式控制器)、驅動伺服器等更高階的產品延伸,「我們是後進者,真正的價值不在硬體,而在產業鏈的系統整合。」「像PLC這種複雜的東西,亞洲除了日本,其實沒什麼公司敢研發。」台灣自動化科技學會理事長李世光分析。也因此,台達電最後竟成為除了日商以外,唯一一家能提供自動化系統整合的廠商。

面對中國經濟成長速度減弱,連帶影響客戶的設備需求,張訓海不擔心,「我們做的是品牌、系統整合,價值不會一下子浮現,但長期來看,自動化一定是趨勢。」張訓海最近一年要飛中國二、三十次,為的就是拓展經銷商,經銷商數量從兩年前的二百多個,增加到現在的五百多個,自動化產品從沒沒無聞到登上前五大供應商榜單,營收也翻倍成長,讓台達電在景氣不好時,毛利照樣向上衝。

張訓海

出生:1958年

現職:台達電子資深副總裁暨機電事業部總經理經歷:台達電子工程部研發人員學歷:中原大學EMBA、正修科技大學電機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37

林三富重押轉機股 財富三級跳 從報價圖走勢 提前找出井噴產業飆股

2013-06-10 TWM
 

投資前輩的一句話,財富翻倍要靠重押轉機股,讓原本對半導體有投資經驗的林三富,開始注意DRAM產業,並鎖定華亞科技在三元開始買進,透過分析DRAM報價走勢,他堅持到現在一張都沒賣,以現在市價計算,已經大賺兩倍以上。

撰文‧張弘昌

「今年投資就靠華亞科技大賺一票了!」六年級前段班的林三富(化名),談及手上平均成本不到五元、總數量超過一千張的華亞科技時,眼角都忍不住開始微笑。對他而言,當初買華亞科不但是投機,更是一場豪賭,因為如果判斷錯了,所有資金可能就會歸零;但如果對了,就意味著將有數倍利潤的回報入袋。

「我相信在今年之前,大家都認為台灣早就從全球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版圖中消失了,」林三富推一推臉上的眼鏡,瞇著眼睛說著,「但去年第四季在偶然機會下,與一位投資前輩聊天,他提及人生財富要大翻身,一定要找轉機股,而且要重押。」長期陷於谷底 留意反彈噴出的可能這位投資前輩告訴他,二○○一年時,鋼鐵業與散裝航運產業供過於求,許多企業面臨破產整併的威脅,後來中國經濟崛起,不斷增加基礎建設,使得鋼鐵股與散裝航運股出現噴出行情。當時波羅的海指數(BDI)就從不到一千點連續飆漲到一萬點以上,創下歷史紀錄,而燁輝股價更從二.二元直奔四十一.三元。

「經過投資前輩的點醒,以此概念,我當時注意到,DRAM產業露出一線生機,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在金融業服務的林三富,平時財經嗅覺就比別人靈敏,一下子就聞到了獲利契機。「我早期曾經投資過DRAM等半導體股,知道這行業是有景氣循環的,只要在谷底買進,應該是穩操勝券的。」當時市場對DRAM股聞之色變,甚至還有投資人一直抱著力晶與茂德的股票,最後淪為壁紙。而台塑集團的南科與華亞科因為虧損累累,每股淨值降到不到五元,已經被證交所打入全額交割股(必須先匯錢或備齊股票才能買賣),隨時可能被市場淘汰出局。為何林三富敢跳下去買華亞科?

首先,林三富發現,自從金融海嘯後,德國奇夢達、日本爾必達與台灣的茂德、力晶破產倒閉,DRAM產業倖存的只剩韓國的三星、海力士以及美國的美光;而且美光還收購整合台灣與日本的DRAM公司,整個市場從完全競爭變成只剩三家壟斷,形成寡占局面。

其次,台塑王家曾經對外釋出訊息,表示「台塑的企業不能倒」,這代表大股東準備傾注集團資源全力支持,「買進華亞科變壁紙的機率大幅降低」;而且隨著力晶、茂德出局,三星不計代價倒貨的舉動也開始收斂,DRAM現貨價格並出現些微反彈。

於是林三富從去年十二月起,在華亞科三元時開始分批買進。「坦白說,剛開始買進時,心裡還不是那麼踏實。」後來他仔細研究由集邦科技製作的DRAM報價走勢圖(DRAMDXI Index)後,信心開始增強,並一路加碼到五元。

報價會往上走 背後必有潛藏因素林三富表示,一一年DRAM價格跌破企業現金成本(必須用現金支付的成本,不包括折舊、攤銷等帳上變動的費用)時,產業已露出曙光。在過去,只要跌到現金成本以下,幾乎就代表景氣谷底,當時力晶還買進設備準備升級,迎接下一輪景氣高峰。

沒想到後來爆發歐債危機,導致DRAM價格在短暫反彈後又再次下跌。這次力晶就撐不住了,銀行團為了保障債權,在市場上大量拋售DRAM,使得價格再度跌破現金成本。「接連兩次嚴格淘汰,整個DRAM產業徹底重組,活下來的變成最後贏家,而且贏者全拿,」林三富分析。

從報價圖可以發現,這兩次跌破現金成本的走勢,正好形成「W」底,林三富也就是在價格突破頸線後(兩個谷底中間的高點所延伸的價格線)繼續加碼,後來知道,這波價格上漲是因為中國白牌平板電腦開始大量使用DRAM所帶動的需求。

「我是報價的信仰者。」林三富強調,價格永遠是最真誠的指標,報價會往上走,背後就代表有潛藏的事情正在發生。另外,林三富在報價圖上分別畫上四五○○、三五○○與二五○○點三條線,並整理歷史經驗發現,當DRAM報價走勢來到四五○○點以上,因廠商賺錢變得容易,會開始積極擴廠,接著就發生尖頭反轉,樂極生悲。

二五○○點通常意味著景氣離谷底不遠;至於三五○○點,是DRAM報價正式超越廠商的生產成本,因此報紙上會出現轉虧為盈的消息;而且依照經驗,廠商開始賺錢後可以連賺兩個季度,也是股價漲勢最凶猛的階段。

得出這樣的心得,林三富在去年十二月開始買進華亞科後,就設想今年六月DRAM報價會來到四五○○點以上,準備獲利了結(正好兩個季度),但沒想到才三、四個月,DRAM報價就快速來到四六七一點,創下歷史新高;而華亞科股價則從五元一路頭也不回的漲到十三元以上。有趣的是,華亞科三月才正式轉虧為盈,這說明,好戲不過剛登場而已!

眼看DRAM報價沒有作頭的跡象,林三富把股票抱得更緊,儘管帳面獲利已超過二倍,但一張都未賣出,因為他驚覺,DRAM可能與過去的景氣循環習慣不同。DRAM已經是寡占市場,與過去完全競爭的經營環境不可同日而語。就經濟學的定義,寡占代表市場由少數廠商所主宰,顯示DRAM產業未來數年將延續復甦態勢,而且目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擴大DRAM的應用,供過於求的現象已經大幅逆轉。

林三富拿起美光的K線圖一看,股價已在今年正式突破十年線,不但意味著過去十年買進的投資人已經解套,更暗示DRAM產業已經邁入嶄新的階段,而華亞科屬於美光陣營,自然跟著雨露均霑。

努力研究抓住時機 膽識與堅持也是重點至於要抱股多久?林三富認為,現在華亞科還是全額交割股,法人仍有顧忌,而且如果要買,操盤人幾乎都要上專案簽呈,「很多人怕看錯丟工作不敢賭。」因此,部分資金反而流向華邦電、晶豪科、威剛等個股。

但他表示,華亞科剛辦完近六十億元私募,每股價格九.四七元,加上第二、三季的獲利,預期最快下半年每股淨值就會回到五元以上,恢復普通交易,「屆時法人買盤就會湧入,進一步推升股價。」問他目標價多少?他笑著說,再漲一倍應該不是難事,如果再計算超漲空間,應該有二十五元左右的實力,理由是,屆時華亞科總市值差不多接近旗下兩座十二吋晶圓廠的建廠成本。

靠著一檔轉機股,林三富今年的財富出現三級跳,箇中因素除了時機,還有膽識、堅持與實力。在台股裡,每年總會發生許多傳奇故事,只要用心挖掘,努力投入研究,相信下一個財富倍增的投資人就是你。

林三富靠報價表找出產業飆股

圖表1DRAM報價表

1.力晶退出市場,銀行團倒貨,加上歐債危機仍然存在,DRAM報價第二次跌破廠商現金成本,林三富在分析市場只剩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後,開始嘗試在3元買進華亞科。

2.DRAM報價突破頸線,林三富持續加碼。

3.過去歷史經驗顯示,當DRAM報價走勢來到4500點以上,因為廠商賺錢變得容易會開始積極擴廠,接著就發生尖頭反轉。

4.今年DRAM報價走勢在三月底來到歷史新高4671點,比林三富預估的時間還要早,DRAM產業變成寡占市場是重要因素。

華亞科近5季財務資料

2013年第一季2012年第四季2012年第三季2012年第二季2012年第一季營收(億元)86.391.186.995.679.3 EPS(元)-0.11*-0.71-0.84-0.58-0.92 *註:華亞科3月正式轉虧為盈 資料來源:股市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23

【案例】搜狗CEO王小川自述:如何用「三級火箭」殺出重圍!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2/56786.html

===殺出重圍的分割線:

口述:王小川

從99年開始加入互聯網這個大潮,也是進入了15年頭的樣子,從99年到2014年15個年頭,經歷的事情非常多,很真誠的說一句話,我跟大家是做朋友,從我自身來講,我真正能夠不斷有提高,不斷有收穫,不斷能夠去做突破,更多的不是因為看到比爾蓋茨的演講,或者喬布斯的演講,或者哪位大佬講了一句話非常振奮,靈光一線就能走出去了,真正做什麼樣的事情,是在於每個人自己內心去做,而更多能夠幫助我周邊的朋友,也許很多人比我的職位更高一點,我向他們去學習,也有甚至像我們的員工,他在一個領域裡面有思想,我也向他學習,我在談今天戰略選擇的時候,願意跟大家分享幾段搜狗歷程當中遇到的困難和我們怎麼去解決的,我是希望我們一塊來看看背後對大家有什麼樣的幫助,或者類似共鳴的地方。

從搜狗立項的時候,我認為比在座的各位很有可能更悲慘,因為我們邁入了一個沒有前途的行業裡面去,從2003進入到搜索引擎,現在正好十年,我覺得當時就無知者無畏。第一點,我殺入到了特別紅海的行業裡面去,在03年的時候百度從99年起步做搜索已經有四年時間,我們04年發佈搜狗搜索,在這個時間點上比另外一個公司晚四年,而且他也是一個很少犯錯誤的公司,那麼四年後加入到一個行業裡去,咱們知道互聯網最重要的是時間,這回頭想是蠻危險的一件事情。

第二點,從我們整個機制上也不佔優勢,創業的時候,我們在人、財,物有了充分的瞭解才能去做,而當時搜狗是搜狐媒的研發中心,從體制上沒有那麼多的獨立,就好像是一個餐館,在餐館裡面關鍵要有現有的服務員,現有的體制去開一個書店,這個事情本身也是蠻難的,因此如果從一開始條件裡面的話,我覺得回頭想,再重新來一次,我會很容易覺得這是一個會走向失敗的事情,但就是因為當時我沒有這麼多的想法,沒有這麼多對風險的認知,毅然踏入到了互聯網的版圖裡面去,最終依靠的是熱愛和勇氣,去克服了很多的困難。這是我想給大家分享的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有很多不利的條件,但是只要你充分地努力,是有機會突破的。

具體的突破回顧起來我們犯過一百個錯誤,做成一百件事情,有五個關鍵的突破影響到今天現在的搜狗,其中三個是跟產品的選擇相關的,兩個是跟我們的資本結構相關的選擇,三個產品選擇是什麼呢?

一:2003年做搜索引擎

我們03年開始啟動做搜索,這是第一個選擇。當時搜狐基本上就沒有一個完整的技術體系,老闆就講,給你6個人頭,在現實情況裡面,我們當時基本找不出一個會寫C 語言的人;而且我們沒有充裕的資金,很難找到技術優秀的人。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困難。

我們的解決方案是指在清華找了一些兼職的學生。在清華附近設的辦公室,挨家挨戶敲門找清華的學生。

我自身之前的經歷帶來了兩個優勢:

1.之前我就是搞計算機信息學奧賽的,所以在中國的計算機編程的這種培訓比賽裡面,很多不錯的學生到清華之後,我跟他們有很多的接觸,能夠說服他們以兼職的身份加入;

2.如何管理兼職學生。兼職學生是蠻難管理的一件事情,在1999年到2000年的時候,我以兼職的身份參加到了Chinaren 的工作當中去,所以我能夠理解兼職人員的心態,將心比心能夠對他們有一個鼓勵和管理。這方面主要有兩點,一是自己的好朋友到一個環境裡去工作,大家可能願意一塊去,熱鬧,那不是講錢和未來發展,而是一群跟自己有共同愛好的人一塊去做挑戰的事情,因此有紮根的學生。二是,這種學生,我們一個簡單例子,早上11點鐘的時候,就會給他們打電話,去問他們說,今天中午訂了盒飯,12塊錢一份,你要不要來吃,學生聽到這種電話是很簡單的,那一定會啊,免費的午餐,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就會11點半的樣子就趕過來,因為12點開飯,總不好12點再來吧,這樣有效的保證他們整個下午的工作時間。

這不是讓大家去效仿,我提到的一個困難的環境裡面,我們也能夠找到一些解決的辦法,當然這種解決的辦法要依賴於我們之前設身處地的有過類似的經驗,在整個過程裡面,也是跟我們自己的優勢相關的,我們可以去說,這個事情我們不做,早晚會有別人去做,事實上也是,但是我們只要是有心的去把握這個優勢,這個機會我認為該屬於我們,不是一個偶然的事情,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這樣一個簡單的困難的經歷。

二:2005年發佈搜狗輸入法

後來當我們去做輸入法或者瀏覽器的時候,也遇到了非常多的挑戰。

2005年的時候搜狗的品牌已經到了搖搖欲墜的階段,已經快墜地了,最緊迫的這種時候,我們及時發佈了搜狗這樣一個輸入法的產品,一經推出就得到市場上很大的好評。我們工作裡面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裡面有大量的隨時就關門倒閉的狀態。

但是為什麼我能夠做輸入法?很簡單,第一點,當時我做搜索非常不成功,但是我們積累了大量的詞庫,使得我們做輸入法的殺雞用牛刀的方式,用到了產品當中去,沒有以前不成功的狀態,我們是不會做輸入法的。第二是我們沒有百度成功,但有做這個產品的能力,給了我們一個機緣去認真對待輸入法這樣一個事情。

三:2008年做瀏覽器

開始做瀏覽器的時候難度更大,瀏覽器這樣一個戰略想法,在當時也是一片反對的聲音,他們認為,瀏覽器是沒有市場空間的,這是我覺得最困難的時間,所以08年的時間,我30歲那一年遇到最困難的事情,好歹最後堅持下來了。其實我們研發過程當中,有各種各樣的先天不足,有戰略上的不足,有的是技術積累的不足,最後我們還是誕生了這些產品,從03年到08年下來,我們用了五年的時間。

四:兩次資本相關的變革

之後還有兩個變革,2010年和2013年,2010年之前的時候搜狗還是搜狐內部的研發中心,但是那會兒我看到了體制變成一個最大的瓶頸問題,意味著你的銷售人員,你的人力資源,你的財務是否能夠為搜狗這一個目標共同去努力。

好多年前就聽到有人跟我說,如果你不是一個獨立的公司,你是做不成這件事情的,我到2010年的時候才真正認識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後來我想這也是好事,後來我理解,人經常看世界的時候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看山是山,很簡單,我們做搜索就做;到後面第三個階段的地方,叫做看山還是山,你終於明白了這件事要做成,背後你在市場環境,你的競爭力,你的體制如何去保證。

但是中間還有一個看山不是山的環節。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會過早的抱怨體制上的不滿足,老闆怎麼會不支持,但我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就把精力放到了最重要的產品模式上,所以平穩地度過來了。之後才能夠上升到我們在體制上的競爭力。

我前幾天在翻吳曉波寫的《激盪30年》裡面也講到了聯想這樣的過程,我們在工作裡面因為不懂,而不是因為精通,使得我們少犯很多錯誤,因為我們熱愛和堅持,所以能夠使得我們把所有困難都忘掉了。今天搜狗已經有了2000多人的公司,互聯網行業裡面算是小有規模,同時隨著騰訊的入股,搜狗現在變得更加的獨立,也更加能夠有自我成長性,在這三年裡我們已經看到,搜狗的收入翻了十幾倍,人員也是大概有8倍擴充,連續12個季度收入保持了23.8%的複合增長率,明年還會有高速的增長。因此跟大家站在一塊的話,剛才陳歐是新貴,我們卻是一個老兵,我們也經歷了無數的困難,有很多的收穫,我們看到每一個困難的事情給我們都帶來了幫助,給大家分享的更多是我們有艱難的歷程,就是想告訴大家,這些困難對我們未來取得成績是有幫助的,我們要有堅持勇氣無畏的精神,使得我們不斷取得突破,這是我想給大家分享的。

創業者問環節:

1.和張朝陽談情懷和娛樂,和馬化騰談產品

主持人:到了我們非常精彩對話的環節:創業者問。我們知道騰訊戰略的入股搜狐已經過去兩個月了,現在的新搜狗已經備受關注,第一個問題直接一點,他說,在您看來,張朝陽和馬化騰有何異同?

王小川:我創業很不幸是老闆越做越多,張朝陽是我的大老闆,對兩個老闆的認知上的話,我覺得他們有一個非常好的共有品質,是非常地正直;對於張朝陽而言,我和他內部配合了有十年的時間,如果想做歪門邪道的東西他有很多機會,但是我感覺到每次在大是大非面前時候,他永遠會選擇去做一個對社會有意義,做一個高道德標準的事情,確實像我們看到,搜狐是非常有底線的公司。跟馬化騰最近接觸的比較多,同樣的一個體會是,他心胸非常地開闊,跟張朝陽一樣,絕對不會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是共同的特點在。

從不同點來看的話,我覺得風格是不一樣,張朝陽是一個高調的,但是他有媒體抱負的一個人,他施展的是自己對社會上的影響力,從自己的表現,自己的媒體上給社會做貢獻,但是他不僅秀自己,他是希望整個社會的精英階層也好,大眾也好,對國家發展有更多的共鳴,能夠走向正確的道路。馬化騰是一個產品人,你跟他聊得high,就跟他談產品,跟張朝陽,就要談使命和娛樂。

2.符合極客的三個條件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英文中有一個詞叫極客,現場一位朋友問您,您如何定義極客,做互聯網的或者網絡技術非常熱衷。

王小川:極客從三件事情來做,第一,它有非常尖端的技術能力,自己動手做一件什麼事情,技術特長這是得有的,所以很多人做不了極客了。第二點,他得有純粹的心境,我們知道極客是一根筋,他不能被很多雜念所幹擾的,就對自己感興趣的一點點事情非常地執著。第三條,還是有做改變的這樣一種心境,要有以技術改變世界的願景。

3.失落的時候如何自我調節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也是現場很多正在創業的朋友都感同身受的,問題是,您在做搜狗的時候,最失落的時候怎麼自我調節?

王小川:失落的次數並不少,但我的想法很簡單,就好像是我懷了一個孩子一樣,你要對這件事情有一個大愛,你非常希望他有一個好成長,而且如果你堅信他是一個不錯的寶寶,我認為能夠拋棄掉別人對你的指責,不看好,很堅定地去做,那段時間非常困難,但我是盡全力去生育這個孩子,撫養下來,對這件事情的熱愛,會讓你克服掉所有的困難。

4.長線看好可穿戴設備,但現在的創業者大多跑偏了

主持人:前一陣子你和美國《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凱文·凱利有一場對話,講到未來的穿戴設備非常發達,甚至可以植入到皮膚內,請你判斷一下,你覺得這個穿戴設備的行業會有哪些挑戰和機會?

王小川:從長線上講,我非常看好穿戴式設備,就像我們PC機過渡到智能手機後,人連接互聯網的時間會更加長,更加個性化,順著這個路子去走,能夠長期的和互聯網做連接,這個趨勢是非常地美好,但是實際工作裡面,我認為我們目前做的設備大多數都走偏了,我們更多地把我們的精力用來研究怎麼去做測量,測量出來你的心率等,我們更多看測量的工具,而不是從源頭上知道這些測量最終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說遠一點,我記得94年的時候IBM提了一個戰略,叫電子商務,其實那時候大家都不知道什麼是電子商務,其實他當時就講到電子商務會改變我們,但是整個互聯網發展起來並沒有解決,2000年股價大跌,最後IBM做了修正,他說因需而動,當我們做穿戴式設備的時候,應該首先想未來它能解決什麼事情。去發明新的需求,比如說大家多跑兩步,這件事情不本質。這個設備而言它一定要對我們有真正的用處,以我的定義而言,我認為測量運動指標,不如去測量你的生理指標,因為生理指標我們今天已經有很多解讀,知道有什麼用,比如你每天稱體重嗎?我們有大量的數據和方法,知道體重跟健康之間的關係,這種測量很快就從我們人類積累了幾十年的理解,變成了對人身體有用的服務,而且這個服務都是讓我們人去判斷這個數據有什麼用處,如果這個機器可以幫你判斷,所以我認為這種穿戴設備它的作用不在測量上,而是去取代教練,取代醫生,所以最終它不是做一個健康管理,而是能夠去做判斷做決策的一種軟硬結合的智慧服務,這是我給大家展開的理解。

引領需求這個事情裡面,如果更多地創造需求,可能會走到錯誤裡面去。需求不是創造的,是被發現的,你發現它是什麼?而不是說去設想編一個出來,所以這裡邊最重要的地方是能夠取代一些原來的東西,我們更多能夠看到它解決什麼樣的事情,而不是想像出一個需求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610

什麽是創業的三級火箭?“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2/57598.html

新年伊始,很多人在預測明年的趨勢,有說可穿戴、互聯網金融,有說移動電商的,也有人說教育要爆發,但如果要我來預測,社群經濟將會是明年的熱點。

在PC互聯網時期,最典型的社群模式要算百度貼吧,這裡面也誕生出了互聯網的屌絲文化,所謂「得屌絲者得天下」,「屌絲」文化的核心其實是「我不爽,我不屑,但我存在」,圍觀、起鬨、爭鬥都是「屌絲」們刷存在感的重要方式。

但是人除了存在感,還要追求「歸屬感」和「認同感」。像 「米粉」、「煤油」就是「屌絲們」通過品牌「以物詠懷」刷「歸屬感」的體現。現在的產品其實是消費者展示品味的道具,界定自己社會身份的工具,功能只是一個最初的觸發點或切入點,產品的背後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粉絲群,那麼這個產品肯定也是缺乏魅力的,要麼是功能不夠極致,要麼是用戶無法在你身上進行角色代入。小米之所以強調「為發燒而生」,就是為了打造自己的極致感。所以,將來的品牌是一定需要依託於粉絲的,品牌某種意義上就是產品和粉絲之間的一場合謀,所謂「無粉絲,不品牌」。

社群經濟的高級形態就是要讓粉絲實現「成就感」,這個目前我看到的就只有正和島了。

「得屌絲得天下」,但所謂的「屌絲」,可能還只是流量而已。

而到了「無粉絲,不品牌」,企業的價值已經顯現出來了。很多人看不明白小米的估值怎麼會到100億美金,因為人家沒和你算銷售額和利潤,它算的是粉絲價值。按市場研究機構Syncapse的估算,Facebook每個用戶的價值是174美元,寶馬是1613美元,星巴克177美元,可口可樂是70美元,你說小米值多少?所以,有人說羅輯思維的估值為1億人民幣,我覺得一點也不高。

我說「社群經濟」是明年的熱點,指的是明年會有更多像羅輯思維這樣的社群冒出來的,但到明年再來運營可能就晚了點。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個時間窗口,就像我之前預計微信公眾號的時間窗口截止期是去年10月,不是說之後你就一定更沒有機會了,而是難度會更大,你的絕對實力要更強。

但有一點是不變的,任何企業、任何產品,你都要設法找到自己的粉絲,形成自己的社群,而前提是塑造好自己產品的魅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73

三十五歲前坐大位非懂不可的二十件事 專業只是低標 態度對了才能三級跳

2014-01-13  TWM  
 

 

企業選用中高階人才的年齡已比過去降低了五到十歲,越來越多的職場跳級生出現在你我身邊;從這些快速升遷的職場新族群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工作態度才是決定跳級的關鍵!

撰文‧李建興

「哼!你這毛頭小子憑什麼爬到我頭上,老子不幹了!」門一甩,「砰!」的一聲,剛和部門主管吵完架的Bill一走出會議室大門,立刻引來同事們的側目!儘管爭執後的怒氣讓臉色變得通紅,卻掩飾不了眉宇中的哀怨。他不懂,進入職場二十年,都四十五歲了,再怎麼說也是資歷深的老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為何到現在還是個「資深專員」,升官加薪總是輪不到自己?

剛開始幾年,看著「同梯的」一個個晉升,Bill只能默默地以「時運不濟」來麻痺自己。但漸漸地他發現,當上大官的年紀越來越小;甚至到最後,自己的頂頭上司竟然是足足小他十歲、自己帶出來的菜鳥!

因此Bill的消極慢慢變成了怨懟,他不自我檢討,沒想過迎頭趕上,倒是讓「憑什麼?」「不公平!」等字眼占據了內心。這次則是因為年終考核,年輕主管忍不住念了他一句:「你該好好想想,你到底是擁有二十年資歷的職場好手?還是二十個一年資歷的資深新手?」於是,一氣之下,Bill率性地炒掉自己的老闆。

跳級生越來越年輕

三十歲跳中階 不到五十歲坐大位倘若工作多年的你,也曾有過和Bill一樣的遭遇,看著比你資淺的同事爬到你頭上,也不停閃過同樣的念頭,搞不懂別人升官加薪的理由,那麼小心了,恐怕你未來的職涯只會越來越哀怨,因為將會有越來越多「職場跳級生」成為你的長官。

過去,較具規模與知名度的公司,協理以上的高階主管,年紀多半落在四十五至五十五歲;換言之,上班族至少得花二十年才能夠當家。但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工作者,經由自身的努力,縮短坐上大位的年限。根據「一○四獵才顧問中心」的觀察,台灣企業的中堅分子逐漸以三十至四十五歲的青壯年為主,相較過去的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中高階主管的平均年齡下降五至十歲之多。

「一○四」等獵人頭公司統計甚至發現,各企業想要高薪挖角的中高階人才,以三十至三十五歲占比最高,達二九%;其次為三十六至四十歲,占了二四%;就連三十歲以下也有一七%。再以年薪角度來看,假設你是好咖,企業更願意付給三十至三十五歲的中高階人才一百萬到一二○萬元年薪,而三十五至四十歲,則有得到一五○萬到二百萬元年薪的機會;顯見名利雙收的跳級生,將逐漸成為職場主流。

其實,這波「職場跳級」的現象,還不只出現在中高階主管職,甚至連高階的執行長、總經理也都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全球主管招聘機構 Spencer Stuart研究,二○○六年時,美國S&P 500大企業的執行長,平均年齡是五十四.七歲;到了一○年就降至五十二.九歲;而全球執行長平均年齡最輕的中國,甚至只有四十七歲。

然而,到底擁有什麼樣條件的工作者,才能成為下一位「跳級生」?「專業決定晉級,態度決定跳級!」獲得跨國人力資源公司Aon Hewitt頒發一三年「卓越最佳雇主」獎的中租迪和董事長陳鳳龍如是說。其實企業在拔擢員工時,業內的專業當然是必備的,但這就好像是聯考時的「低標」,是基本條件;而當專業水準相去不遠時,比的就是態度了。

另外,根據美國大學與雇主協會調查顯示,企業主最重視員工的七項普遍性工作能力依序為:人際相處、團隊合作、口語溝通、分析、電腦、書信溝通、領導;由此可見,在企業主的心中,人格特質比專業技能來得重要。

因此,如果你是職場好咖,恭喜你,你將比過去更有機會快速坐上大位;但倘若你只是渾渾噩噩、消極度日的上班族,可得注意,靠年資加薪升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有趣的是,根據《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針對二十至三十五歲上班族所做的調查發現,有高達七二.三%沒加薪者怪老闆,六九.九%的人認為自己的薪水被低估了,也有三四.六%的人認為加薪得靠自己努力;但弔詭的是,當被問到企業最在意的「態度」問題時,例如比別人早上班,比別人晚下班,事情做得比老鳥多等工作上遇到的情境,大多數人卻都有「被拗」的感覺;可見,想要升官加薪,時下的年輕人,恐得再加把勁!

見證過許多年紀輕輕就坐上大位的「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公關總監李大華就指出,「除了工作技能和專業外,跳級生比別人強的,就是願意『吃虧』!」他表示,畢竟工作態度很難具體化,只能憑感覺,所以老闆通常對於「不計較」、願意傻傻付出的人,較容易肯定其態度。

對此,《今周刊》在走訪各界職場達人及人力資源專家後,把跳級生的「吃虧哲學」整理出「不和名分計較」、「不和老闆計較」、「不和任務計較」,以及「不和時間計較」等四大哲學。

跳級哲學一:學更多比領多少重要首先在「不與名分計較」方面,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溫金豐表示,年輕時不應在乎頭銜、薪水,要在乎的是工作內容真正學到什麼。

三十五歲就當上總經理的威朋科技總經理許禾杰,就印證了這樣的哲學。他在年輕時就當上一○四人力銀行廣告部專案經理,但為了拓展自己業務開發能力,於是毅然決然地離職,轉職到另一家公司從基層的業務專員做起,為的就是能夠「學更多」。在許禾杰的心中「明確的職涯和學習地圖」,遠比現階段領多少錢來得重要!

對此,溫金豐也語重心長地提醒許多老鳥,他認為,很多資深人員在同樣的工作上做了好幾年了,好不容易駕輕就熟,很不願意被調職,但偏偏這是老闆給的歷練機會;因此拒絕輪調,通常等於將跳級的機會往外推了!

跳級哲學二:即使被吼也要找出原因「而令人玩味的是,跳級的決定權往往在老闆身上,但大部分的上班族卻很愛與老闆計較!」溫金豐說。

二十七歲就當上大型綜藝節目製作人,現為《康熙來了》製作人的陳彥銘就回憶,當自己還是小執行製作時,常常被狂吼,甚至被「踹」!但每每面對上級看似無理的對待,他總是會先靜下心來想:「老闆生氣一定有他的道理!」就因為少了一分怨懟,多了一分檢討和理解,讓人稱「B2哥」的陳彥銘,無論在工作技能、應對進退的方法,甚至抗壓力,都比同年齡的人來得強。於是,在知名電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拔擢接班人時,B2哥自是成了第一人選。

跳級哲學三:接到屎缺 當作是挑戰除了和老闆計較,「和任務計較」亦是犯了跳級的大忌。

而B2哥也呼應了這項說法:「通常老闆會把『屎缺』丟給最信任的人,因為他相信只有這個人解決得了!」所以跳級生接到燙手山芋時通常會想:「能被拗也是一種本事!」但與其一直想到底合不合理,倒不如先想要怎麼做,才能達到要求!

利眾公關顧問公司董事長嚴曉翠表示,有些人看起來傻傻地做,但心裡卻很聰明,覺得就算被人占便宜,但可以偷學工夫,了解別人如何制定計畫、如何寫報告、如何開會、如何管理客戶,這些都對職涯很有幫助。

跳級哲學四:不和時間計較 重視績效在個人意識強烈的職場上,許多上班族總認為提早上班、晚下班,以及假日加班都是「吃虧」;但許禾杰卻認為,這是沉澱自己,為工作做好準備的好時機,「因此,上班族不應和工作時間計較!」除了上下班時間,二十八歲就當上總經理的德事商務總經理林沛欣,也很勤快地參加被同事視為「很芭樂」(沒營養)的社交活動。她反而覺得,很多機會、訊息、人脈都是在意料之外的場合出現的,「有出席才會有出息!」「跳級生唯一要計較的就是自己的『績效』!」奧美公關史上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唐心慧認為,跳級生比一般生懂得「盤點自己」,在每個專案完成,或季度、年度終了時,都會檢討這一段期間的工作狀況,讓下一個工作更順利。其實,唐心慧自己從年輕到現在都會玩一個遊戲,也就是都會寄信給明年的自己,目的就是在今年為明年一整年訂下目標,明年的同一時間,回頭看看有沒有做到。

有趣的是,不僅失敗需要檢討,就連成功也需要檢視。中租迪和人資長鄭秀姿就表示,她看過的職場跳級生,每每在自己完成一件完美的專案後,都會謙遜地分析成功的原因,了解這是因為環境使然,還是因為自己能力強,這才能客觀地理出成功的模式!

總之,「吃虧就是占便宜」。下次當你看到一些傻傻付出、默默做事的同事,別再笑人家傻;畢竟,他很可能就是你的下一位頂頭上司喔!

處處計較 是職場晉升最大絆腳石《今周刊》年輕上班族職場大調查69.9%台灣年輕人覺得薪水被低估1.你的薪資和能力相比合理嗎?單位:%

高估1.8

低估10%以內32.6

合理28.3

低估11~20%20.1 低估21~30%9.6

低估31%以上7.6

接到燙手山芋,近半上班族負面思考2.公司老是派你做棘手與困難的事,你的感覺是?單位:%公司很器重我,給我磨練,日後讓我更有機會擔當重任51.4 老鳥在推卸責任,欺負菜鳥21.1 公司在利用我,剝削我的勞力20.3 時運不濟,入錯公司或選錯行7.2 不到3成上班族認為加薪慢是自己的問題3.你認為薪資調整比同事慢,是什麼原因?單位:%老闆沒有看到我的努力45.4 是我自己不爭氣、不努力,不該怪別人27.7 同事比較會討好主管26.9 比別人早出晚歸,逾6成心理不平衡4.如果你比別人早上班,又比多數人晚下班,你會怎麼想?

只要比別人多努力一些,對公司做多一點貢獻,就值得38.3

自己很苦命34

同事不夠努力,未能戮力於工作,心中不平27.7 註:本調查為《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於2013年12月13日~16日針對20~35歲上班族所做的調查,有效樣本數共867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33個百分點。

成功者想的和你不一樣!

職場跳級生20種必備特質職涯地圖怎麼拼?

1.還是職場菜鳥時,有工作機會降臨……跳級生:工作和挑股票一樣,要挑,最好挑能學到東西的潛力股!

一般生:當我是豬啊?工作就是要先搶先贏,薪水、頭銜比較重要!

2.開始工作以後,面對未來的職涯發展……跳級生:這與旅程一樣,各階段要去哪裡?該準備什麼?得想清楚!

一般生:未來如果料得準,我去當神好了!想那麼多?且看且走唄!

3.已經是老鳥了,忽然要調我到新職務……跳級生:一直做老梗的工作,會被定型,挑戰新的,戲路才會寬!

一般生:都給新人爽就好啦,屎缺就是要我先去扛,是怎樣?

4.終於升官了,對於未來的職位我心想……跳級生:以後責任更重了,趕快多學一點,否則下面不服會很糗!

一般生:YA!有人可使喚了,事情交給「細漢仔」(下屬)就好了!

燙手山芋怎麼接?

5.上級把同事眼中的「屎缺」丟給我……跳級生:能被拗也是一種本事,管他有多「屎」,我就做好給你看!

一般生:我能力好就應該要多做?好啊,給我升官加薪,我就閉嘴!

6.公司忽然公布了一個很嚴苛的新規定……跳級生:與其一直想合不合理,倒不如先想想看怎麼達到要求!

一般生:目標與規定通常是公司喊爽的,我就擺爛和老闆比氣長!

7.現有的工作模式已經沿用好幾年了……跳級生:工作方法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動動腦搞不好有新發現!

一般生:我吃太飽閒著嗎?為什麼要變?上面怎麼教我,就怎麼做!

8.老闆或客戶的指令在結案前忽然變卦……跳級生:老闆(客戶)會改變一定有原因,先去了解並設法完成!

一般生:搞什麼?朝令夕改,「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不就是這樣嗎?

面對老闆怎麼辦?

9.老闆忽然問了一些我意料之外的問題……跳級生:人家《甄嬛傳》有教,在職場裡想贏,就得猜中老闆的心思!

一般生:這是整人遊戲,還是腦筋急轉彎?當我是吳宗憲,隨時可接話喔?

10.老闆忽然熱情地吆喝大家一起去吃飯……跳級生:和上司吃飯,有機會與老闆多聊聊彼此想法,何樂而不為?

一般生:只有抓耙仔才會想吃老闆的鴻門宴,這種飯不好消化!

11.老闆交辦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跳級生:弄清老闆真正目的,最好能多設想一點,免得任務「落漆」!

一般生:他敢隨口說說,我就敢隨手做做,還要我當算命的去猜啊?

12.老闆正在交辦事情或訓示時,我應該……跳級生:老闆會念表示他在意,皮繃緊一點記筆記,並隨時拿來看!

一般生:有強調的我就記下來,其餘就當我領薪水,聽老人講古!

績效成敗怎麼想?

13.專案完成或季度、年度終了時,我會……跳級生:好好盤點檢討這期間的各種狀況,以後才能越來越好!

一般生:趕下一個案子要緊!檢討這麼矯情的事,我沒辦法!

14.在檢視自己工作績效時,我會……跳級生:聽聽上司、同事、客戶,甚至下屬怎麼說,或許有新看法!

一般生:忠言逆耳這種老梗對我沒效,誰偉大到請別人批評自己?

15.專案或任務執行不順,甚至失敗時……跳級生:先檢討自己,再想想同樣大環境不好,人家怎麼贏我的?

一般生:這種時機不失敗才有鬼,不然主管你做得成,我頭給你!

16.任務或專案如期完成或執行順利……跳級生:分析一下成功的真正原因,搞不好下次沒那麼好運了!

一般生:廢話!當然是我能力強!我看老闆應該要辦桌請吃飯了!

上班生活怎麼過?

17.有理由(如跑業務)不進辦公室時……跳級生:還是盡可能進辦公室,畢竟很多事當面喬,比較有效率!

一般生:業績是在外面跑出來的,不是進去讓老闆點名點出來的!

18.遇到有社交場合要去參加時,我心想……跳級生:還是去看看吧!搞不好去了會發現一些好的機會和人脈!

一般生:有些公開活動很「芭樂」,能閃則閃,去了也哈啦不出什麼!

19.對於上班時間,我的理想情況是……跳級生:盡量提早上班,趁正式上工前,把一天的工作提前準備好!

一般生:責任制是公司說的,我不遲到,老闆都該謝謝我了!

20.休假忽然接到上司急電交辦任務……跳級生:公司可能真有十萬火急的事,被欽點代表我應變能力好!

一般生:真衰!我就知道假日接電話穩死的,下次要記得,千萬別開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27

日月光私排超標廢水 在對岸就準備關廠 中國防汙技術三級跳 台灣輸慘了!

2014-01-27  TWM
 
 

 

台灣的環保產業技術,恐怕已經輸給中國!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印象,多半是經濟發展快速,卻不重視環保,認為台灣在環境保護上遠遠贏過對岸,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從台灣到上海發展的環境工程師、鉑弈環保公司負責人張英德直指:「台灣的汙染處理技術,已經遠遠落後大陸!」日月光半導體公司含鎳廢水毒害後勁溪,全民共憤,各縣市環保局嚴查之下,又揪出數家小型電鍍廠排放廢水中的鎳含量超標。一條一條河川,不斷發出哀鳴,看在張英德眼中,相當不可思議。「落後在哪裡?就在這裡!台灣工業廢水含鎳量是一.○PPM,竟然還天天抓到超標;中國只容許○.五PPM,再加上區域總量管制,廠商只好找技術更先進的環保業者來做,否則就會被關廠!」張英德指出,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各地對環保法規執行日趨嚴格,過往也許有汙染大廠以關說行賄方式蒙混的情事,「起碼我在上海、無錫幾乎很少看到走後門現象。大家乖乖找環保廠商處理到符合國家標準,甚至要設法做到廢水再利用,環保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環保抬頭!

中國工業廢汙處理商機大

「近年來,中國工業廢汙處理商機,的確相當大。」不願具名的資深台灣化工學者表示,根據他的觀察,「各大外資環保公司,都已經將重兵部署在中國,可謂兵家必爭之地。台灣許多廠商,卻還為了節省成本,用較低階的技術處理汙水。」台大公衛系教授吳焜裕也認為,台灣環保技術其實相當先進,卻因為產業政策不良,讓業者懶得付出成本做汙染防治,「被中國追過,是非常有可能的事。」中國以往被認為是汙染大國,長年受霾害與各類公害所苦,在習李上台後,顯然將建立「綠色中國」視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之一。二○一三年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喊話歡迎環保外資登陸設廠;一四年初,環保部會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布《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汙染物超標、發生突發環境汙染事件的企業,最重可被處以吊銷許可證,或停產整頓的處分。

新政之下,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畫》預估,在一五年之前,預計環保產業總產值達人民幣四.五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的二%;當中重點發展項目,也包含台灣近日頻頻出包的工業廢水汙染減排工程。一連串的措施,讓外資紛紛進場卡位,例如張英德的環保公司,就帶著台灣的技術,來到上海設點。

「頂尖的技術,台灣廠商懶得用;我開的價錢,台灣廠商不想付;但在習近平嚴格的環保標準與執法下,在中國都有機會。」張英德感慨地說。

標準提高!

台灣汙染比中國還嚴重一倍張英德以日月光廢水中的鎳舉例說:「台灣處理汙水的技術,還停留在加藥控制、硫化物沉澱,頂多讓鎳勉強降到合格邊緣,也就是一.○PPM左右;中國卻因為必須達到○.五PPM的標準,許多廠商都開始使用離子交換、薄膜過濾等方法。」對此,曾獨家向《今周刊》爆料廠商偷排廢水惡劣手法的環保公司員工B先生,證實了此一說法。B先生表示,台灣大多環保廠商處理汙水,的確仍使用加入混凝╱膠凝劑,讓汙染物自然沉澱,比較少見張英德所提的高階處理技術。

「台灣廠商不願花太多錢請環保公司處理汙廢,認為那是全然的浪費。廠商僅能在有限經費下,用投藥等方法,也就是二級處理設施來處理,甚至直接幫業主埋暗管、偷排了事。」B先生說,張英德所提的方式,需要技術更進階的三級處理設施,「要台灣老闆花錢買?很難。」資深化工學者也表示,以台灣學界的技術,要將廢水鎳含量處理到○.○○一PPM都不是問題,還會出現這麼多的鎳廢水超標案例,「關鍵只在於廠商不願花錢。換成高階的處理設備,購買與後續維護的費用,都會大大提高,被企業視為不必要的支出。」學者與業者的指控,並非無的放矢。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因汙染後勁溪一案接受檢調偵訊時,便坦承「廢水處理設備預算占(公司)總成本比率非常小。」日月光歷經汙染風暴後,目前仍未打算投入經費升級汙水處理設備,財務長董宏思接受《今周刊》訪問表示,會對現有汙水處理設備加上即時監測、管控系統,「汙水處理設備本身沒有改變。」一場汙染風暴,就此悄悄落幕,並未讓台灣跟上中國環保技術升級的腳步。

除了汙染標準與罰則過於寬鬆,導致廠商不願投入預算追求技術升級,張英德認為,工業用水費用過於低廉,也是台灣環保技術漸漸被中國追過的關鍵。「就以日月光的違規為例,就是因為工業用水太便宜,才能用自來水稀釋汙水,應付環保局的採樣!」張英德分析,中國工業用水一噸要人民幣一二○至一五○元,就算廠商想用自來水稀釋汙水,也會不敷成本;台灣的低廉工業水費,讓廠商連作弊門檻都超低,「台灣下次稽查汙染的好時機,就是每年的枯水期;只要一限水,相關單位就趕快去排放口驗,保證數值超標!」政策鼓勵!

強大執行力實現「綠色中國」產業政策設計不良,缺乏吸引優良廠商誘因;環保稽查又太寬鬆,汙染大戶「罰不怕」,讓台灣空有環工技術,卻無法回饋給自家的青山綠水,只能帶著技術出走、服務他國。張英德更直指,由於環保執法寬鬆,已讓台灣的最新電鍍鎳報價來到一公斤二十八元,遠遠低於中國合法大廠的報價一公斤四十元,「為什麼這麼便宜?全是犧牲環境(廠商省下汙水處理成本)換來的!」面對中國的挑戰,台灣不但在一般產業領域備感威脅,現在連一向自認優於對岸的環保技術,都可能被迎頭趕上。中國經濟研究專家、中研院人社所研究員瞿宛文分析,習李政權以「中國夢」為激勵全民的願景,輔以強大的執行力,整治嚴重的中國汙染問題,她並不意外,「有吸引優秀廠商的產業環境,接下來只要地方政府調整官員考核指標,列入環保因素,環境品質全面改善,指日可待。」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雖然同樣可能有執法不力、官員放水的現象,中國在許多環保政策、法規設計上,「的確有做得比台灣好的地方。」「中國的例子顯示,嚴格的環保標準,絕對有助於產業創新、升級,對經濟發展有正面貢獻。」李根政也批評,台灣政府每次修法,都對高汙染業者過度體貼,「一天到晚想著替廠商節省成本,廠商當然不願意花錢聘請更好的環保公司處理,永遠不必轉型,樂得輕鬆。」事實上,環保法規應從台灣總體環境承載量等項目著手,「你把標準訂出來,廠商只好把錢花下去,台灣產業才會進步!」「台灣就是缺乏清晰的願景,也找不到發展的動力,國家的自主性逐漸低落,只好被廠商牽著鼻子走。」瞿宛文感嘆,台灣近年來「防守」性格濃厚,整體發展動力疲弱,也無力整治環境汙染。她認為,盡早從中國經驗反思,問問自己,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國家?該建立什麼樣的環保標準?並嚴格執行,才是撥開環境汙染迷霧,大步走向未來的唯一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8

《專家指點》跟對領導者 投資戰鬥力三級跳 找資訊靠集體 做決策回歸個人

2014-06-30  TWM
 
 

 

投資,是一種修鍊,一個人修鍊或許行得通,其實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則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但究竟該如何選擇投資學習團體?

你適合集體決策或單打獨鬥?

撰文‧施禔盈

台灣股市的資訊透明度在全球數一數二,相對也衍生出資訊爆炸的問題,令人無所適從。強調集體成長的投資學習團體,是克服資訊爆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何選團體?沒利益瓜葛,共同成長快社會上訴求共同成長的團體琳瑯滿目,但絕大多數的投資團體,還是停留在單方向與被動式提供明牌的投顧會員或股友社形式。參加投顧會費動輒數萬元起跳,甚至十幾萬元,能不能賺錢完全操之在運氣(虧損居絕大多數),會員不僅無法獲得任何投資知識與觀念的成長,還往往落入集體從眾的謬誤陷阱而不自知。

許多投資人也會選擇諸如財報分析班、技術分析班、籌碼分析班等課程,強化自己的投資知識戰鬥力。前文「投資的轉折」讀書會成員之一的王冠為,也曾花數萬元參加技術分析班。他說:「上投資課程的確有幫助,但上完課不等於你會投資了,就像通過分析師證照考試的人,不等於就是投資贏家!」畢竟,投資要獲利,不光只是專業知識準備而已,還要能形成特殊的觀點、做好資金規畫以及情緒控管,缺一不可。

股神巴菲特說:「好的投資系統是極為稀有、珍貴的,我們不會輕易與他人分享!」因此,對一般投資者而言,能夠激盪並形成一套可操作投資邏輯的學習,不外乎就是彼此沒有利益瓜葛的投資成長讀書會。王冠為、「台積電團體」成員或「嗯汎理財投資團隊」的星大、晴尹等人,皆是因為在讀書會淬鍊出一套投資邏輯,成為自身財富三級跳的最大契機。

專長投資行為研究的世新大學財金系教授郭敏華指出,要做一個「負責任」的投資,得要對總體經濟、個體經濟(產業走向)、個別公司的基本面及股價技術面,了然於胸;「四個面向都一樣重要,一個人的力量卻是那麼有限,所以如果能夠集合不同專業的人才,抽絲剝繭,自然可以得到比較精準的投資決策。」如何避盲點?不流於形式,領導要夠力郭敏華進一步解釋,投資決策除了蘊含「理性面」的成分外,還夾雜了太多的「人性面」元素。「一旦一群人聚在一起,原先個人的『理性』決策,很容易『走味』。之後,變為人際互動下的結果。」從心理學觀點來看,一篇由學者Daniel and Titman於一九九九年所發表的論文即指出,人之所以從眾,基本上是源於不安全感與避免後悔,特別是當決策情境充滿不確定時,更需要其他人意見的支持。由於風險性資產的評價,在本質上,就是一件高度不確定的艱難任務,投資人對於參考他人意見存在殷切需要,是十分自然的事。

於是,做投資決策時,一般人很容易被群體中個人魅力突出者,或與個人關係特別密切者所影響,「類似的情況很難避免。」郭敏華強調,「所以利用集體的力量去評估市場各個可能的面向很好,但最後做決策時,還是得靠自己,由自己形成最後的判斷。」過去績效一級棒的基金經理人、現在以個人投資為主的陳冠升,分享集體與個人決策的優缺點,「群策群力顯然比單打獨鬥可以掌握的面向廣,但缺點包括流於形式,為了報告而報告;而大鍋炒的結果是,很多人怕做錯,不敢提出創新看法,而且中規中矩的分析比起個人的大膽挖掘,也少了些許熱情。」例如,陳冠升最近發現PC換機潮湧現,押注了許多標的,也確實掌握了「先機」;但他明白像這樣「機動性」的投資抉擇,在一般集體決策制的法人圈,不容易辦到。當然,單兵作戰易顧此失彼,「這時候只能抓重點了,而且要懂得取捨。」另外,陳冠升也認為,集體決策要產生力量,領導者是關鍵,「如果看不出方向,抓不到趨勢,與個人決策又有何兩樣?」曾於法人圈任職的財子學堂創辦人林成蔭則表示,不論採取集體決策,還是個人決策,最高原則是,一定要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投資流程與系統。

「投資是很個人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一個孤獨的抉擇,終究買賣敲單是由自己的手指頭按下,最後還是要由自己承擔所有的後果。」林成蔭強調,所有人一定都要好好認識自己,如此才能找到適合個人的方式。至於如何找到與自己最速配的投資模式,一開始不妨參加投資社團,相互砥礪,「但真的要慎選,類似報明牌的股友社沒什麼學習的空間,混雜在其中,不過是原地踏步。」最佳規模?六至七個人,維持高效率因此,慎選好的投資社團參與其中,大家要想的是如何獲取更多訊息,將決策盲點降至最低,之後,真的在從事交易時,就要端出真本事,加入個人判斷,投資實力才能精進,若只是依附別人,只會越來越茫然。

至於一個運作良好的投資社團,郭敏華認為,最佳人數為六至七人,因為再多的話,討論時間拉長,就難以維持高效率,而且人數一多,當中一定會存在白吃午餐的成員。

總之,獲取或分享龐雜的投資訊息時,可仰賴集體的力量,但做決策時,則要回歸個人決策。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是一個完全沒有主見,又沒有意願學習成長的人,則集體決策或個人決策都無需考慮,「最好的方式,是去買指數或基金。」郭敏華提出中肯的建議。

投資路上,群體作戰優於單打獨鬥團隊合作 PK項目單打獨鬥在同儕壓力下,學習較有效率。一同討論、成長的學習,趣味性亦較高。知識管理單獨學習較無壓力且隨興,但需要有很強的個人紀律。

可拓展資訊來源管道、不同戶頭的開戶券商,就會有更豐富的產業與個股報告。分工合作下,投資打擊範圍更廣。資訊管理資訊來源單一、片面,個人精力也有限,只能專注於自己有興趣的股票。

團體討論容易去異求同,抹殺個人創意,或被團體突出者牽著鼻子走。 觀點管理個人發想的創意性較強,常有異於大多數人的突出觀點。

團體討論有助於制定出較理性的進出策略,恐懼或貪婪的情緒也可藉此紓解。情緒管理大漲或大跌的喜悅與挫折感必須單獨承受,情緒發洩欠缺出口,容易做出衝動或不理性決策。

藉由夥伴提醒,避免陷入當局者迷的謬誤。停損比較砍得下手,也比較有耐心等大波段獲利。 風險管理陷入風險時容易當局者迷,導致停損優柔寡斷,停利操之過急。

資料來源:綜合專家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