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錢是功課!

2012-10-15  TCW




最近「出土」的賈伯斯十六年前的訪談紀錄片中,他說:「我創業從來就不是為了錢……,我認為有錢是很棒的,因為它讓你有能力做很多事……,(但)我不常把錢放在心上。」

的確,賈伯斯雖是世界級的富豪,但人們想起他的時候,很少聯想到「錢」這個字。因為他心中不以錢為念,所以大家也不用錢看他。他和金錢的關係,是自在的。

曾經在《商業周刊》的編輯會議上,有記者問我:「那些最有成就的人,心中都在想什麼?」我回答: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想的也不一樣,但 我知道他們和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的是什麼,那就是,他們都沒在想「錢」。因為每天都在想錢的人,不可能真的有成就,無論在事業上,或人生上,都是如此。

佛家教誨中最有名的比喻「渡河」,用來說明人和錢的關係也甚貼切。金錢好比是用來渡河的船,但有些人花了一輩子時間在造船,把船越造越大,卻忘了渡河;另一些人造好了船,也渡過了河,卻把船揹在身上走路,弄到寸步難行。真正造船、渡河、輕鬆上路的人,少之又少。

我聽說在耶穌會傳教士的「神操」中,有這麼一段試煉:如果有一筆鉅款突然來到你身上,你應如何自處?標準答案當然不是欣喜若狂,但也不是避如蛇蠍,立刻把它捐出來,而是:平常心,仍然專注於你所應為之事,然後把錢用於其所當用。

平常心,確實是人和錢的最佳關係。不僅個人如此,公司亦應如此,社會又何嘗不該如此?

當今之世,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成為全球難解的習題。一方面,用資本主義激勵人奮鬥創造,確有其用;另方面,以社會主義安頓人基本需求,實有必要。偏偏這兩套遊戲規則之間,又處處矛盾、格格不入,分寸拿揑間,妾身千萬難。

就人間實相來看,貧富之間的輪迴,本是世事無常的一環。由制度所造成的扭曲,當然要由制度的改善來彌補。但制度所不能及之處,就要靠人們的「平常心」來救濟。換言之,在兩個貧富差距伯仲之間的社會,何者對金錢更有平常心,就更有幸福的可能。

再往深處看,其實貧和富,都是人生的功課。窮考驗的是人的志氣,所謂「人窮志短」是也;富考驗的是人的德性,所謂「為富不仁」是也。聖經裡甚至還說,要富 人上天堂,比駱駝穿針眼還難,表示富人的修行考驗比窮人更大。如果一個社會能夠「窮不失志,富而好仁」,就離大同世界不遠了。

就我個人的觀察,台灣社會在對待金錢的「平常心」上,其實是優於很多其他地區的。在縮短貧富差距這件事上,其實不用完全靠政府,每個人,無論你自認為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有關於錢的功課好修,修好了,功德無量。(本專欄每兩週刊登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