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倫敦碗」外殼再利用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71
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Santa Cruz社區的孩子們來說,奧運會的閉幕,意味著他們可以在家裡迎接奧林匹克體育場的到來—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將被運送到Santa Cruz社區的是倫敦奧林匹克體育場「倫敦碗」外圍的裝飾外殼。它們原本是306塊高約25米,寬約2.5米的獨立材料,從「倫敦碗」廣場地面一直延伸到 體育場外側上部。在倫敦奧運期間,它們被刷上了超過50種色彩,作為奧林匹克體育場的指引牌和防護板。


  這306塊裝飾外殼是由輕量級聚酯纖維材料製成的,其材料中含有高效阻燃劑以及包括著色劑、加工助劑、穩定劑在內的高效添加劑,擁有很強的耐久性、柔韌性和防火性能,並且在重量上比傳統的隔熱材料輕了35%。而它們的生產者是陶氏化學。


  2011年,「倫敦碗」因為耗資已經達到了5億英鎊,大大超出了預算,所以原本要花費700萬英鎊建造的外殼只能被拖延下來,直到陶氏化學接下了這個任務—不僅提供建造的資金,還有材料。當然,陶氏化學也被允許在上面打廣告作為回報。


  但由於倫敦奧組委要求裝飾外殼在滿足設計師對外形柔韌性和穩定性的需求之外,還需要裝飾外殼具有防火性,並能夠按照設計師的設計意圖著色。而陶氏在後 者並沒有很多經驗,因此還請來了Cooley集團、Rainier、Spartech和Shade Worldwide等公司合作完成裝飾外殼的製作。


  在主打節能環保牌的倫敦奧運會上,陶氏化學提供的裝飾外殼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倫敦奧組委的「綠色」需求。這些裝飾外殼的碳足跡比傳統材料降低了一半,即使算上固定它們的鋼纜和其他固定裝置,它們的碳足跡也不到整個奧林匹克體育場碳足跡的0.5%。


  但這306塊已消耗足夠少碳足跡的裝飾外殼,還將通過二次利用的方式更進一步地提高其環保價值。


  這顯然符合了「倫敦碗」的設計初衷。它的首席建築師Tom Jones的目標就是建造一個「小而緊湊的輕量型體育館」。而這個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建築材料的後期回收再利用。

 這些回收利用的計劃最早在陶氏開始研發裝飾外殼時就已經被納入計劃範圍中了。在最終確定以怎樣的形式對它們進行回收前,陶氏找到了英國建築研究院(BRE),希望能夠從諸多選擇中篩選出最有價值的可持續應用方案。


  BRE的篩選標準包括廢棄物生成、所需的再加工程度、技術挑戰、規模以及再次利用生命週期的終止等因素。而Nicoletta Piccolrovazzi自己的判斷依據則是「材料本身的特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個方向。


  「我們之前曾計劃過一些其他的備選方案,包括將這些裝飾外殼回收重新做成地板或者其他建築材料,但這些都沒法讓人們看到它們所包含的奧運元素,所以我 們需要選擇一些社會項目。」在Nicoletta Piccolrovazzi看來,沒有什麼比在不同的大洲建造社區空間,將倫敦奧運的色彩與精神帶給那裡的孩子們更有價值的事情了,它同時還完整地利用了 裝飾外殼材料原有的屬性。


  類似的材料回收再利用計劃並不僅僅發生在「倫敦碗」的裝飾外殼上,它們甚至是陶氏的研發流程中必備的一個環節。


  「在我們研發一種新的材料時,我們總是會去想,我們的客戶會拿這些材料做什麼?它們可以被使用多久?當它們的使命結束之後會發生什麼?所以每當我們在 研發和設計材料的時候,都會非常重視對材料整個生命的規劃,這樣才能開發出最好的材料。」Nicoletta Piccolrovazzi說,他們也會擔心在新材料研發或使用的中途,是否會有替代性材料出現。


  在陶氏參與的其他倫敦奧運會建設項目中,他們為國際廣播中心的設計的電線與電纜解決方案也會在奧運結束之後以另一種形式在坦桑尼亞繼續存在下去—這些 電線與電纜將被用於陶氏與密歇根州立大學合作的Tanzania Beyond Tomorrow項目中,為那裡偏遠地區的學校提供網絡連接。而陶氏為奧運村和殘奧村建設提供的節能型屋面和地板將被永久保留。


  除了陶氏化學所提供的裝飾外殼,「倫敦碗」本身擁有更多可拆卸再利用的部件。根據其場館的頂棚、外層包圍圈、內層包圍圈和附加設施(洗手間、票務中心 等)等都是彼此獨立的「樂高式」設計,這些部分都可以在賽後被拆卸下來另行利用。這其中包括了體育場上層的輕質鐵架看台,以及為其配備的5.5萬個臨時座 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