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靠紀律存小錢 掌握危機賺大錢 單薪家庭 五十五歲擁三千萬富足退休

2012-9-3   TWM



過去在國營事業上班的陳金芳,全家只靠他一份薪水生活,他何以能在五十歲前擁有千萬元以上存款,五十六歲時年領八十五萬元利息安心退休?

原來,我們只要及早產生四個覺悟,訂下明確目標,五十歲後真的可不必再為錢煩惱!

撰文‧謝富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五十六歲的陳金芳,用這首宋朝無門慧開禪師的詩偈作為自己現在生活的寫照。

如果這首詩偈讓你「霧煞煞」,看看陳金芳退休的日常作息,就明白了:早上七點半,起床吃完早餐後,去住家附近象山健走。

九點半回到家,休息片刻後,騎腳踏車去台北信義區某家號子看盤。

十二點半回家,與太太下廚做午餐,飯後看完書報小睡片刻。

下午四點,騎腳踏車健身。

下午五點半,陪太太上攝影課。

晚上六點半回到家,與太太、女兒共進晚餐,享受天倫之樂。

偶爾去銀行打開保險箱,為心愛的二十幾只價值不菲的古董錶上鍊擦拭;或受邀去知名錶廠和錶店為員工上課。

這樣的生活看似平淡,卻是大自在。陳金芳的人生座右銘正是:「生命可以不完美,但要幸福、自在!」他不諱言,自己五十歲後,就不再為金錢煩惱。而今他能享受日日好時節的瀟灑愜意,一切基礎都建立在財富自由上。

為了接受《今周刊》採訪,陳金芳特別列了一張自己的財產清單:除了保留約新台幣五五○萬元作為台股與外幣的短線操作,其餘新台幣二千五百萬元平均配置在躉繳美元計價養老保單、澳洲昆士蘭州政府公債、韓國股市連動債保險、南非幣定存以及新台幣三年期定存。

「這是新加坡的理財專員為我規畫的,人家真的很專業,在如此低利息的年代,就是有辦法幫你生出每年三%到四%的穩定報酬。」陳金芳趁著到新加坡旅遊時,在 當地銀行開戶,現在每年坐領至少八十五萬元利息,「我與太太兩個人每年頂多花六十萬元,多出來的錢剛好可以拿來孝敬我母親,讓她每年出國玩。」陳金芳在國 營事業上班,但他沒有優惠存款利息,當過老師的太太,早在十五年前就辭職陪小孩子出國念書,也沒有享受到任何福利。之前家中所有開銷,都靠他包含年終與三 節獎金,一年約一四○萬元(退休前五年平均數)的固定收入支應。

覺悟一:存小錢靠紀律

存錢搭配跟會 三十二歲賺得第一桶金這份薪水得養家、養老母親、供女兒出國念書……對一個居住在台灣物價最高的台北市中產階級家庭而言,陳金芳竟能在五十五歲前還清房貸,並擁有三千萬元以上的現金,實在罕見。

這主要歸功於他在理財功課中的四個覺悟,每一個都讓他在人生不同的關鍵階段,財富累積大步前進。

陳金芳的父親從事除草劑代理生意,相當成功,但中年即因交際應酬過度,患上肝疾長期臥病在床。「我的母親很了不起,她白天在衛生所上班,下班後種菜養豬, 還要照顧我父親和三個孩子。」陳金芳說,母親不僅在節流上條理分明,帳簿巨細靡遺;在開源上更有一套,賣豬仔的錢成為家中經濟支柱,「我們家三個小孩從小 就要分攤很多農務。」母親辛苦持家的榜樣,深深烙印在陳金芳的腦海中。

為了分擔家計,陳金芳從台中一中畢業後,以師範大學為第一志願,讀完師大物理系,拿到每月八千元的獎學金,進入清華大學核子工程所攻讀碩士。

「從讀大學開始,我就很愛賺錢,經常兼完家教後回到寢室,已過了熄燈時間,只好拿著書本到餐廳念書。」求學時期,陳金芳的收入已與一個上班族相當,卻沒存 到錢。他搔搔自己後腦勺害羞地說:「因為我很喜歡一個女孩子,為了追求她,錢幾乎都花光了!」他自嘲說,「這大概是我這生賠最慘的一筆『投資』。」當完兵 出社會賺錢後,陳金芳自我要求至少把收入的二分之一存下來,參加同事的互助會。結婚後,他與太太商議,決定把家庭財務大權交給「最愛錢」而且「最懂錢」的 人處理。「那個人就是我,我管錢後第一件事就是:太太與我每天最多只能帶兩千元出門,這樣可以從支出源頭控管,也達到『彼此牽制』的效果。」陳金芳說道。

就這樣,一對上班族小夫妻,靠著紀律嚴明的存錢與跟會,才五年多,陳金芳三十二歲那年就存到第一桶金,在台北市買了戶小套房。數年之後,他賣掉小套房,在台北市信義區再購置一戶三十幾坪的公寓,居住迄今。

覺悟二:學經驗靠實戰

搭上瘋股浪潮 「最多買一半 獲利存一半」除了跟會,陳金芳也搭上一九八○年代末期全民瘋股的浪潮。「我鑽研當時最熱門的波浪理論,還滿準的,現在就不怎麼管用了。」他說。

一九八八年,證所稅復徵導致台股連續大跌十九天,陳金芳第一次遇到投資大考驗。「我大約有三十幾萬元的股票部位,眼睜睜看它每天一直跌,無法執行停損,就 一直抱到加權指數二千多點!」但是,這一波崩跌危機,陳金芳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再拿二十幾萬元加碼買進太設、國建、亞聚、彰銀等原本套牢的股票。

「我不知道那算不算危機入市,那時候我認為,台股無量下跌,其實與經濟基本面無關,只是股民恐慌情緒使然。其次,我抱著要與我的持股長期抗戰的心態,所以錢就這麼砸下去了!」陳金芳解釋說。

結果,八九年至九○年,台股展開有史以來最瘋狂的牛市行情,陳金芳在這波行情中大賺數倍。雖然九○年台股從一二六八二點歷史最高點再次崩跌至二千多點,陳金芳卻僅受輕傷;之所以持盈保泰,他歸因於「最多買一半,獲利存下一半」的關鍵心法。

「買股絕不買滿,一定留一半的現金;每當賺錢時,把至少一半的獲利存起來,或用來多繳一些(當時利率較高的)房貸。」他解釋,「這是克制貪婪,對無知保持 警覺性最簡單的方法。」因此,即使在最高點一萬二千多點,他在獲利後持續減碼,因此台股部位也僅占總資金不到二成,所以後來崩跌時,損傷有限。靠著台股的 獲利與本業薪資儲蓄的累積,在四十三歲那年,他的現金部位首度突破了五百萬元。

覺悟三:守財富靠分散

投資外幣 只要利率夠高就不擔心不賺隨著資產的成長,陳金芳亟思分散風險之道。「因為女兒出國念書,接觸到了外幣,結果為我投資理財又開了一扇窗!」陳金芳投資外幣 的心法很簡單:先看利率,再看匯率。只要利率夠高,除非這個國家垮了,否則只要耐心等待,總有賺回來的一天。

二○○三年,他陸續把一半資金轉往外幣定存,分別買進紐幣(當時利率七.一%,新台幣定存利率僅二%)、澳幣(利率六.五%)與英鎊(利率六.二%),買進總金額達新台幣二百多萬元,一直抱到○六年才陸續出脫。

三年間,三種外幣帶進高達新台幣七十五萬元的匯兌及利息收益,同一期間如果只放新台幣定存,利息僅十二萬元。

四十二歲至五十歲,也是陳金芳職場最輝煌的時刻,職級與薪資每年提升。他記取父親生前的教訓,遠離不良嗜好,培養收藏古董名錶興趣,怡情兼保值;加上股市與外幣投資獲利,不僅繳清了房貸,也讓現金部位在五十歲前達陣一千萬元。

前幾年金融海嘯後,台股跌到四千多點,陳金芳又複製一九八八年證所稅事件賺危機財的手法,加碼二百多萬元買進台股,兩年多淨賺超過一倍。同時間他也趁低加碼澳幣與紐幣,獲利兩成以上。

「每個人一生會遇到好幾次市場崩盤的機會,你能不能掌握機會,不是靠運氣,而是在考驗你平常資產配置的基本功有沒有做好,有沒有累積足夠的理財知識,讓你有膽識危機入市。」陳金芳說。

覺悟四:賺大錢靠危機

趁金融海嘯加碼 兩年賺一倍「與其想靠買樂透發財,不如好好地學投資理財,一生中只要掌握住二至三次危機入市,就可以少奮鬥好幾年。」去年,陳金芳任職的國營企業推出優退方案,他衡量女兒已經出社會賺錢,自己的老本光靠每年孳息就可輕鬆過活,於是申請退休。

「人生就是三個二十五年,第一個二十五年被呵護;第二個二十五年要照顧別人,累得像頭牛;只有第三個二十五年才能做自己。」「我有好多夢想要實現啊,要當志工、做公益,把自己的專長與財富做更有意義的運用。」陳金芳感性地說。

想好要怎麼過人生的第三個二十五年了嗎?從訂定五十歲不必為錢煩惱的目標開始吧!

陳金芳

出生:1956年

現職:已退休

經歷:國營事業中階主管

學歷: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研究所

退休後把大部分資產

放在養老險

──陳金芳現有資產配置

35%躉繳型養老保險

10%南非幣定存

12%新台幣定存

18%紐幣計價澳洲昆士蘭州政府債

10%台股短線操作

10%澳幣定存

5%其他

關鍵四覺悟讓陳金芳財富大躍進

覺悟一:

父親臥病在床,家中財務吃緊,從母親處學到存小錢也能理出大財富的道理。

32歲,存到第一個100萬元。

覺悟二:1988年證所稅復徵,股市連跌19天,股票套牢。因及早學習投資,從犯錯中摸索致勝方法,在台股第一次登上萬點後,獲利逾200萬元。

43歲,存到第一個500萬元。

覺悟三:懂得分散與多元化資產配置,是守富的不二法門。將一半的投資資金轉往外幣定存,匯差與利息兩頭賺。

49歲,存到1000萬元。

覺悟四:

掌握危機入市機會,可讓人生少奮鬥好幾年。金融海嘯逢低買進台股及原物料國家外幣,平均獲利一倍以上。

55歲,年領85萬元利息快樂退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