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價宣傳片案中案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27/100416020_all.html

進入7月,鐵道部落馬官員榜單上再添新面孔。

  財新記者近日從接近鐵道部的多位消息人士處獲悉,7月10日,上任不到半年的鐵道部運輸局車輛部副主任劉瑞揚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同一天,劉瑞揚的妻子、現任鐵道部文聯副秘書長的陳宜涵亦被帶走。

  自2011年2月前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被「雙規」後,鐵道部一直處於反腐風暴中心。過去的一年多里,鐵路系統多位司局級幹部先後落馬。

  「最近又進入陰雨天氣,各部門領導都帶隊下去進行安全大檢查,很多熟人好長時間沒見到,誰也沒在意,突然聽到他出事的消息,大家都感到很意外。但聽說到場宣佈的是鐵道部紀委的負責人。」鐵道部一位人士說。

  7月11日,劉陳夫妻被查的消息在鐵道部傳開。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劉瑞揚今年4月才從北京鐵路局副局長任上調回鐵道部,出任運輸局車輛部副主任 一職。他的東窗事發是被妻子牽出。有鐵道部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陳宜涵原來是鐵道部宣傳處處長,因審計揭出鐵道部「天價宣傳片」一事而被調查。

  調查人員在其家中查獲超過1000萬元的巨額現金和至少九張房產證。陳宜涵的職務級別較低,調查人員隨即又將調查方向指向劉瑞揚,同日在其辦公 室發現大量存摺和購物卡。這次事件令很多熟悉劉的人士大跌眼鏡,因為劉瑞揚平時給人的感覺「非常低調謹慎」,為何在家裡和辦公室放那麼多現金,他們也感到 難以理解。

事發鐵路宣傳片

  事發前,陳宜涵擔任鐵道部文聯副秘書長。鐵道部文聯為鐵道部下屬事業單位,是由國內以鐵路為主要寫作領域的作家組成的行業性組織。在此之前,陳曾任鐵道部宣傳部宣傳處處長一職。

  據一位接近陳宜涵的人士介紹,陳在鐵道部宣傳處任職時,負責分管審核列車上的雜誌。以北京鐵路局為例,該局下屬的列車上主要有五本雜誌——《青 年時訊》(中國青年報發行)、《和諧之旅》(賽迪傳媒發行)、《旅伴》(中國鐵道出版社發行)、《報林》(人民鐵道報發行)、《旅遊地理》(鐵道部文聯發 行)。此外,廣東、上海、南昌等地鐵路系統也有當地出版的一些雜誌。

  「動車開通時,鐵道部給各鐵路局發文,通知路局哪些媒體可以上車。陳宜涵分管每期雜誌的審稿,不通過就不能上車。劉志軍出事後,鐵道部宣傳方面也曾有意重新招標,但後來考慮到哪家都不能去掉,最後招標沒了下文。」前述消息人士透露。

  據悉,陳宜涵被查的起因,即是所謂「天價宣傳片」事件。今年6月27日,國家審計署發佈《鐵道部2011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 計結果》報告(下稱審計報告)。報告中顯示,2009年-2010年,鐵道部在未按規定公開招標的情況下,投資1850萬元製作《中國鐵路》宣傳片,未達 到預期效果。國家審計署在審計報告中表示,針對未公開招標拍攝鐵路宣傳片問題,將要求鐵道部進一步調查處理。

  審計報告中提及的宣傳片,全長5分鐘,為2010年年底在京召開的第七屆世界高鐵大會開幕式影片,片頭署名顯示導演為張藝謀。7月2日,張藝謀 的助理通過《新京報》回應稱,2010年鐵道部委託的一家製作公司曾邀請張藝謀拍攝鐵路宣傳片,但是,最終張只是提供了一些意見,並沒有參與拍攝過程,也 未同意署名。

  不過,他拒絕透露張藝謀收取的費用情況。根據審計署報告,全長5分鐘的《中國鐵路》宣傳片花費1850萬元,因此被輿論稱為「天價宣傳片」。

  7月6日,新華社報導稱,今年3月,鐵道部審計中心接到國家審計署辦公廳轉送的《關於鐵道部投入巨資拍攝<中國鐵路>宣傳片未達預 期效果》的函後,鐵道部立即組織專人對2009年至2010年間投資1850萬元製作《中國鐵路》宣傳片的問題進行調查處理,「目前調查正在進行之中」。

  不久,鐵路系統內部即傳出陳宜涵被帶走調查的消息。目前還不知道陳宜涵在這部宣傳片的製作和推廣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在一位鐵道部內部人士看來, 此事可能牽涉到她,但這麼大的一個宣傳片不是她這個級別能說了算的,應該還有內情。至今,這家製作公司的名字仍不為人知。一位接近鐵道部的人士質疑稱: 「鐵道部有自己的影視中心,如果要拍攝宣傳片,為什麼不交給自己的影視中心來做?即使外包,為何不招標?張藝謀沒全程參與,為什麼還花了這麼多錢?」

  據知情人士透露,不論是陳宜涵事發前任職的鐵道部文聯,還是之前的鐵道部宣傳處,相比鐵道部其他實權部門,「油水沒那麼大」,有關部門在其家中發現大量現金和房產證後判斷,純粹是陳一人受賄所得可能性不大,隨即將調查矛頭指向職務更高的劉瑞揚。

  「本來是想抓個小蝦米的,沒想到意外撈到條大魚。」上述人士稱。

  據該人士透露,根據初步統計,劉瑞揚夫婦涉案金額已經超過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有關部門對張曙光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張涉案金額4250萬元,劉瑞揚夫婦的金額加上北京的房產價值,已經超過張曙光。」

高鐵傳媒被質疑

  據財新記者瞭解,檢察機關的調查也涉及到2010年底召開的第七屆世界高鐵大會的資金運用。這是世界高鐵大會首次在歐洲以外的國家舉辦,由中國 鐵道部與國際鐵路聯盟(UIC)共同主辦,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承辦。據悉,原鐵道部運輸局長張曙光當時召開專門會議,把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南車、中 國北車、通號院、中鐵物資等鐵路系統的大企業找去,要求每家贊助500萬元,確定由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的信息所牽頭承辦。但第二次開會就把鐵科院信息所排除 在外,高鐵傳媒廣告有限公司(下稱高鐵傳媒)成為實際上的主要承辦方——它由山西商人丁書苗的博宥集團全資持有,2011年初,丁書苗被查後劉志軍突然落 馬。

  消息人士稱,當時各鐵路局及路內大企業聯合出資約2億元上交到鐵道部,鐵道部還以財政資金等出資,而高鐵傳媒卻從大會承辦中拿走1.2億元。

  「天價宣傳片」和高鐵大會意外打開鐵路廣告宣傳領域隱藏的一角,這種情況並非孤例。鐵路廣告收入是路局多種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包括車站大屏幕廣告、燈箱廣告、車上刊物、座套廣告等等。和鐵路系統其他產品一樣,外人要想打入這個市場並不容易。

  在業內人士看來,鐵路廣告代理領域也是收入豐厚的沃土,極易滋生關聯交易。高鐵傳媒在鐵路領域涉獵極廣,如北京南站的大型LED顯示屏即由其運營。該公司2008年成立,在2010年初,博宥集團增資至1億元,壟斷了很多新建動車站的LED顯示屏廣告代理。

  2006年11月,濟南鐵路局下屬的青島火車站進行封閉改造,2008年2月改造完畢。負責廣告業務的是濟南鐵路局下屬的山東中鐵旅遊廣告集團(下稱中鐵旅廣),中鐵旅廣青島分公司希望自己能做青島站的業務,投資建了一些平面廣告平台,並已找到客戶,簽訂了廣告合同。

  據接近高鐵傳媒人士透露,2008年,高鐵傳媒相關人員前往青島,在鐵道部某一在職副司長的陪同下,拿著已擬好的合同要求拿走青島站的全部廣告(包括平面和視頻)業務,合同價格為一年100萬拿走青島站的廣告代理權,簽約20年,合同期從2011年8月開始。

  上述消息人士稱,中鐵旅廣當時已和客戶簽訂合同,2011年8月才到期。在這三年代理期間,青島站僅平面媒體一年的廣告收入就500萬元。

  拿到廣告代理權後,高鐵傳媒在青島站建了36個刷屏機,對外徵詢客戶的價碼是一個畫面一年200萬元。但當地一些廣告公司注意到,刷屏機上並沒 有廣告。顯然,高鐵傳媒意在壟斷全國優秀火車站的廣告代理權,但廣告業務還沒跟上,據該公司內部人士稱,目前還處於投資虧損期。

  在京滬高鐵路段,濟南局負責了五個站的建立,最大的是濟南西站。2009年,和青島類似的方式,同樣是在鐵道部官員的陪同下,高鐵傳媒人員想拿下濟南西站全部廣告業務,並因此和中鐵旅廣的人員發生了衝突。而當時,濟南西站尚無平面和視頻媒體的任何規劃。

  按照常規,火車站的修建過程中需要制定媒體投放規劃,此規劃要經當地鐵道局的審核,高鐵站則需要鐵道部審核。高鐵傳媒在濟南西站沒有媒體規劃的情況下就擬好了合同。如無意外,2011年春節後將正式簽署合同。

  但2011年10月,丁書苗出事中斷了這一進程。據當事人稱,當時,高鐵傳媒曾致電中鐵旅廣,稱公司老闆出事不會影響公司正常運作。隨即原鐵道部長劉志軍東窗事發。

  據濟南當地一位廣告公司老總透露,濟南鐵路局方面並未正式與高鐵傳媒簽訂合同,而青島車站的合同未來也會中止。「鐵道系統第一講的就是政治。在所有鐵道系統和公司簽訂的合同中都有一條,如有合作方這方面出了問題,鐵路系統可無條件終止合同。」上述廣告公司老總說。

權力集中地

  對劉瑞揚的意外東窗事發,目前官方並未公佈其涉案的具體情況。業內人士分析,劉瑞揚今年4月才從北京鐵路局副局長任上調回鐵道部,在運輸局車輛部副主任任上時間尚短,其巨資財產可能是來源於其之前的任職期間。

  劉瑞揚1984年畢業於大連鐵道學院(現大連交通大學)車輛系,曾任鐵道部運輸局貨車處副處長、驗收處處長等職務。據一位曾和他打過交道的高鐵 供貨商透露,劉之前在運輸局管驗處負責,與當時負責運輸局貨車處的領導關係不和。「管驗處負責貨車零部件產品資質審核,但產品上車使用還要經過貨車處批 准,領導覺得兩人關係不好擺,就把劉瑞揚調到北京鐵路局當副局長,主管北京動車段建設。」

  北京動車段是劉志軍在任時鐵道部規劃的全國四大動車檢修基地之一,總投資74億元,主要負責京津城際、京滬高鐵北段、京哈、京廣線的動車檢修任 務。2007年8月開工建設,2009年3月北京動車段檢修庫首次投入使用。業內人士稱,無論是建設期以及建成檢修期間,動車段的採購量都很大。

  「劉瑞揚做事思路清晰,能幹事,有才能,但也得罪了很多人,和劉志軍比較像。」上述高鐵供貨商稱。業內猜測劉瑞揚任貨車處副處長時主要負責鐵道 部各鐵路局貨車處的設備採購。當時貨車處經常直接給下面車輛段貨車處發電報,要求採購某家公司的特定設備,下面鐵路局車輛段敢怒不敢言。

  上述人士認為,「劉瑞揚的問題說明,鐵路系統不止動車存在腐敗。」在他看來,鐵道部運輸局之所以成為腐敗的重災區,是因為權力過於集中。

  2000年鐵道部部屬機構改革之前,裝備部的前身車輛局只負責制定鐵路設備技術和產品設計標準,而設備採購由計劃司負責。2000年改革之後,裝備採購引進招投標體制,裝備部從一個原先只負責技術的單位,變成整個裝備製造流程的超級管理者。

  「2000年之後,鐵道部在各設備生產商派駐驗收室,人員編制屬於裝備部。通過控制設備驗收系統和鐵路產品認證制度,裝備部既插手制定鐵路產品 技術標準和鐵路市場准入,還負責制定鐵路設備招投標辦法。可以說裝備部掌握著設備從生產到使用、維修的所有環節。」這位供貨商點評說:「又管理標準,又管 准入,還管市場份額,你說權力有多大?放在這個位置上,好人也變壞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