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投資福爾莫斯 投資雜感(五) 張東偉
http://xueqiu.com/9587077332/21980282「邊際收益遞減」律與優勢公司
「邊際收益遞減」是經濟現象中的一個基本規律。地裡的莊稼施肥越多,單位畝產也會越多,但一旦越過了某個數,則這一
效應就不存在了;生產量越大,賺得也越多,但產量一旦達到某個數值,再多的產量恐怕會帶來滯銷,效益開始減少……。在人類所有經濟領域,這個規律都存在。
這是容易理解的,如果沒有邊際遞減效應,經濟活動便不可理解,用不了多久,地球上可能也將充滿了「鈔票」!
所謂「優勢」公司,其實只是在「邊際遞減效應」不發生作用時的一種現象:在有限的時間和業務範圍裡,業務量越大,收益也越高,甚至效益會隨業務量而呈「加速增長」狀態——「邊際收益遞增」。
但是,「邊際收益遞增」畢竟只是短期的,當然也是寶貴的。所謂優勢公司、高價值公司,至少在某時其呈現過這種現象。當試圖把這種現象「無限放大」時,泡沫便產生了。
2000年,「網絡經濟」盛行時,有人便寫文,說今後從此將進入到網絡時代,「贏家通吃」的網絡公司將由「邊際收益遞減」變為「邊際收益遞增」,因為網絡用戶越多,其網絡價值越大而不是相反。但不久,網絡經濟泡沫破滅。
2003
年A股開始的「五朵金花」行情開始後,見到很多這樣的公司,由於產品旺銷、價格上漲,於是雄心勃勃地急劇擴大產能,06-07年這樣的公司出現了「邊際收
益遞增」現象,於是股價10倍、20倍的上漲。但是,在由此而來的「大國崛起」的「最強音」中,「邊際收益遞減」這個惱人的規律卻在悄然起作用了,效益不
但不增反而開始下降,更重要的是,規模大到一定程度,企業風險反而更大。08-09年那麼多國際上如雷貫耳的巨型企業一夜之間倒下去,與其說是「國際金融
危機」造成,依我看不如說是邊際收益遞減這一規律造成的。
所以,真正的優勢公司的本質並非是僅僅要有「邊際收益遞增」這樣的表現(長得快)。而是
更要有如何能「活得長」的基因——哪怕犧牲某時期的收益增長率。前幾天媒體報導的美國一老太太幾十美元捂雅培股票70年成為「700百萬富婆」的故事,如
果當時捂的是當時最時髦的「美國鋼鐵」這類公司,這樣的故事可能不會發生。一家企業是否具有成為百年老店的理念、策略和經營佈局,是決定這類企業能否成為
真正給任何時期的投資人帶來長久收益的關鍵。巴菲特09年傾其所有收購的是BNSF這個顯然還將要存在100年的老鐵路公司,而不是那麼多眼花繚亂的「新
經濟」公司,也許是伯克希爾成長到一定程度後巴菲特價值觀的一個合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