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徐星投資福爾莫斯 投資雜感(四) 張東偉

http://xueqiu.com/9587077332/21974080
投資的「宿命」——投資需要哪些能力?
    從1994年年初入股市至今,投資讓人著迷,引人入勝。就像在當年學習研究物理世界裡對自然界神奇 的內在簡單法則決定繽紛世界的現象一樣,看似雜亂無章的市場卻是由表面看起來毫無關聯的最基本的東西決定,這種久違的體會不能不讓人對市場敬畏。如果說這 是「科學」的成分,那麼投資顯然還需要另外的東西,那就是對世界綜合的或更高的認識觀——藝術性的成分。在我看來,好的投資人至少需要兩點:與眾不同的正 常思維習慣。在市場下跌時,人的天性中恐懼、懷疑的一面會像洪水決堤一樣湧出,而在大幅上漲時想像力膨脹而忘乎所以的預期也會像悶在心裡的話不得不說一樣 的衝動起來。在大幅波動的市場中始終保持正常的思考,是一種人性中最難得的習慣之一。但是,習慣實際上是天性,是難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反思等改變的。一個 人長期看只要不犯大錯就基本上是個成功的投資人了,而「不犯大錯」,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出眾的習慣。從我個人來看,一個人只要他犯過致命性的投資大錯,我很 難相信他以後能「變」成一個好的投資人。對未來格局演變的出眾認識。僅僅不犯大錯,可以基本做到成功,但想做到卓越還不夠。對投資的對象未來的格局演變有 合理的「預期」則是另有一個幾乎「困難無比」的要求。這種能力也有兩個方面:一,通過具體領域裡理性的總結或理論的學習找到「預期」企業未來格局演變的能 力;二、以對人類行為的領悟——一個人的價值觀對企業未來作出合理的預期。如果前者還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得到,那麼後者更像是「命中注定」——一個人的價 值觀不是通過具體的學習能模仿的,只能是自己長期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和自我行為方式的體現。很多大投資家都強調,要從哲學、歷史中去學習,而不是僅從商 學院中去學投資,我想正是這個意思。    這樣說,並非是單純的「宿命」論,而是說投資之道其實也是「功夫在詩外」,既要有商學院裡的基本知識,更要靠 自身長期的人生修煉、對世界對社會認識的感悟。而投資的結果,也許才是這種努力結果的「宿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