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領導八○後 該走感性管理或訴求理性?

2012-7-23  TCW




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將領導力分 Hard Power(硬性管理力量)與Soft Power(軟性管理力量),前者建立在「理性」的獎酬機制之上,後者則是以「感性」為主調,重視同理心、覺察力等管理者特質。隨著跨入職場的年輕世代, 來自物質不虞匱乏的年代,不易只靠有形獎酬激勵其工作表現,感性管理的議題,也越來越受到管理學界重視。

全球最大的速食連鎖餐廳麥當勞,七成服務人員是以學生為主的「八○後」(編按:指一九八○年之後出生)、甚至是「九○後」的計時員工。

曾擔任北京、上海麥當勞總經理,以及麥當勞中國首席人資長,去年底來台接任台灣麥當勞總裁的陳麒亦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期待被認同,渴望被感性管理,但需求 面卻十分理性,領導者如何洞悉被領導者需求,是平衡理性與感性管理的關鍵。以下是陳麒亦與政大商學院IMBA專任教授李瑞華的對談摘要。

好人不代表是好老闆!對事不對人,表現差就要講明白

政大商學院IMBA專任教授李瑞華問(以下簡稱李):麥當勞管理的很多對象都是年輕人,你又待過香港、大陸和台灣等兩岸三地,身為一個女性領導人,在扮演領導人角色時,先想到理性管理還是感性層面因素?

台灣麥當勞總裁陳麒亦答(以下簡稱陳):感性管理很好,好人容易做,但是好人不代表是一個好老闆。當一個員工工作表現不好的時候,理智上你一定要跟他講, 讓他明白工作表現是不合格的,或很需要改進,但若是選擇不溝通,或是溝通時語帶保留、模糊,希望對方能了解我在講什麼的那種,對我來講就是感情的因素,這 時候需要的,是針對事不是針對人的理性,雖然在講話時,我有可能傷到你的面子。

我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先小人後君子」,把壞的東西先放在檯面上,之後再想怎麼去manage(管理),但這過程中你很難分別出來,到底哪一部分是理性還是感性,也無法說出理想比例,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

帶人不像管工廠零件!把激勵變文化,投資回報會更大

李:領導人能考量到個別需求,進行感性管理固然很好,但麥當勞員工動輒以萬計,要運作感性管理,如何衡量時間成本?

陳:人員管理當然有它一定的SOP(標準作業流程),但服務業不是開工廠,也不是生產零件的地方,講到人,還要想怎麼激勵他、教導他做得更好,我們相信, 一旦對「內部顧客(指員工)」好,內部顧客就會對我的「外部顧客(指消費者)」好,但這種的精神要靠人、靠時間去傳達,員工不會百分百自己去執行,畢竟它 是人性的,一定存在差異。

我同意這樣做,管理成本很高,主管都要面對那麼多人,處理他們的感受,執行面難度是很大的,但若它形成公司的一個文化,這個管理思維就會一個傳一個,做得好,投資回報其實很大。

李:從你的管理經驗,一個台北二十歲的年輕人,和一個上海二十歲的年輕人,期待被理性或感性管理的方式對待,是一樣的嗎?

陳:不一樣。中國有兩個事情造成他們這代人很不一樣,一是文革,文化大革命把一些很傳統的東西都消滅掉了﹔二是社會急速發展,尤其今天上海的年輕人,可能 接觸的東西跟台灣不一樣,(社會變化)速度比香港還快,但因社會發展過於速成,人才需求量大,你覺得他們那邊不好用的人,他們會自己覺得棒得不得了,自誇 程度像是從哪個外星球來的,但那邊的小朋友就是這樣。台灣的年輕人,你說他好,他則會很客氣的跟你說謝謝。

管理中國年輕一代職場的人,你兩方面(理性和感性管理)花的精力要更多,他feel good(自我感覺良好)所以更需要感性,但因為還要他買帳、願意相信你,所以也要給他理智上的酬賞,才能達到同樣的管理結果。

李:未來中國做管理,得把感性和理性同時做大,會不會更難兼顧效率?

陳:我舉個例子,在台灣要辭退一個人可能要花很多時間,但在中國要辭退一個人,你只要跟他明說,他會很快就說,「好!沒問題!」不太需要處理他的情緒,因為他自我感覺很好,你不用我,我可以去另外一個地方。

草莓族不是不能吃苦!有潛力就給挑戰,他會更賣命做

五年前在中國,你還可以聽到年輕人在一個公司待三到五年,現在平均是兩到三年,因為每家公司願意給人才的工資都很高,今天你炒他,他還會很感謝你,所以我才說兩邊是不能比的,存在不同的情境因素。

李:很多人用「看起來很好看,但一碰就爛」的「草莓族」,形容台灣八○後這群年輕人,麥當勞做培訓時,如何回應這群人的感性需求?

陳:我們這一輩的管理者,卡在一個很尷尬的世代,我們和我們長輩的差異比較小,但,我們和下一代的差異太大,也還在尋找那個差異是什麼,以前的父母哪裡會為孩子讀書而去讀書?父母的定義、吃苦的定義都不一樣了,但是不一定表示他們不願意吃苦,可能還比我們更吃苦耐勞。

特別當你相信他是有才能、具備潛力的,一定要給他challenge(挑戰),給他做他認為不能做的事情,他會賣命的去做,做的速度一定比我們還要快,因 為他們很多方法,是我們沒有使用過的,上網、去臉書問啊,我們以前認為去問人很丟臉,現在不是,他們的工作方式、生活習慣跟我們這一代已經很不一樣了,我 看到當他們在拚搏的過程中,是很賣命的。

李:所以,八○後這群年輕人,也不是不理性,只是他們理性的邏輯和根據可能和我們不一樣,管理者需要進一步知道他們的邏輯是什麼,這樣才能進行理性或感性管理。

管理方式必須跟著變!越理解他們的價值,溝通越容易

陳:我那天在台北東區,問一個在麥當勞打工的二十多歲年輕人,你以後願望是什麼,他回答當公務員,我就問他,為什麼要做公務員,他說公務員穩定。聊天的過 程當中你會發現他們的motivation(動機)很不一樣。說實在,我二十歲的時候你問我做什麼,我天天在換天天在變。

所以當我們管理八○後、九○後的年輕人,無論感性也好、理性也好,都不能套用我們的習慣去理解,然而,站在對方立場去理解他們,這個管理原則卻是從來沒變過,越了解他們,就越能溝通,距離也會拉近。

正如人們想要生活越來越好,這個基本原則也從來沒有變過,只是你要知道他需要的是什麼?例如我們這個世代定義出國旅遊很重要,但對現在很多小朋友來說,可能常常在玩,出國對他已經沒有什麼吸引力了。

李:做為管理者,你覺得他們(年輕人)比上一代更感性,還是更理性?

陳:我覺得其實是更理性的。

以前我們老闆講的,我們就會跟著做,不用知道原因就去跟了,這是感性,不是理性。現在的年輕人他們也會跟,但會先要求主管,用理性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當你跟他講原因,他一旦同意他就會做,而且願意做得更好,他們在價值觀的管理是很自我掌控的,很在乎自己的價值和信念。

不管是談理性或感性管理,最重要的還是《孫子兵法》講的「知己知彼」,知道自己要什麼,對方要什麼,才能找到那個平衡點,管理基本原則沒變,但套進去的東 西和方式,一直隨著時代在改變。可以確定的是,管理的複雜性遠比以往更複雜,無論是環境和文化因素,今天員工的選擇性多了,邏輯跟思維也變動得更厲害。

以麥當勞人才培訓為例,從前是很內部的,只要麥當勞的人教麥當勞,傳承下去就好,但現在是大量找外面的人來教麥當勞,而且方式要很不一樣。雖然這樣很辛苦,但還是得改變,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未來會演變成怎樣,到我退休的時候,一定又完全不一樣。

【延伸閱讀】台灣名師觀點告訴他們為什麼,比該怎麼做重要

人沒有絕對的理性,也沒有絕對的感性,管理也是一樣,純理性或純感性的管理都會出問題,但在看待理性管理和感性管理時,管理者通常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以為所謂的兩者平衡就是50比50,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平衡理性管理和感性管理,就像雜技演員拿著一個平衡桿走鋼索,為什麼需要平衡桿呢?因為情境是一直在變的,突然間右邊來了一陣風,他要把更多桿子的重量往右邊傾斜;如果左邊來了一陣狂風,可能就要把90%重量都往左邊移。

麥當勞的培訓系統,對人員原本就有3個E的評估機制:Education(教育)、Experience(經驗)、Exposure(暴露,指透過特殊經 歷建立的視野),管理「八○後」、「九○後」也是架構在此之上。上海年輕人接受很多教育,但可能因為被比較的經驗缺乏,所以,容易表現出過度自信;台灣年 輕人則在物質充裕的環境成長,需要得到的是視野能被擴展,這都是管理者在進行理性管理和感性管理時,決定把平衡桿往哪一端移動的重要參數。

麥當勞的經驗也提醒了傳統的管理者,八○後員工要的並不是拍拍肩膀說幾句鼓勵話的感性管理,而是除了告訴他們該怎麼做的know-how,更重視為什麼要這樣做的know-why。這一點也是多數管理者在談感性管理時,容易忽略的盲點。

口述:政大商學院IMBA專任教授李瑞華

【延伸閱讀】80%台灣麥當勞16至30歲員工 是一線服務人員台灣麥當勞超過1萬名員工,年齡在16至30歲的年輕人,有80%是第一線服務人員。

【延伸閱讀】台灣麥當勞計時人員 離職率從70%降至60%2010年起,台灣麥當勞推動人員價值主張,讓員工擁有夥伴關係的工作情誼,計時人員離職率從70%降至今年的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