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以做小生意的方式……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877
 「以互聯網的方式生產手機」,因為小米手機第一步的成功,也因為周鴻禕和雷軍之間的口水戰,這句話被反覆強調了很多次—被強調有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是被證明,感覺互聯網方式已經大獲成功了。


  我對「互聯網方式」一直持懷疑態度,不光是它現在的製造能力和利潤水平,而是有關它的未來。我們看到它有一個很高的估值,這應該是來自於投資者對它未 來的信任,但未來真的會讓人放心嗎?如果從2007年iPhone重新定義智能手機這個行業開始,不論是硬件水平、操作系統、用戶行為以及生態系統一直都 持續發生著變化,每個變化後面都有無數的微創新來促進推動,而對小米最大的擔心則在於它是否有能力緊跟這個創新。在這個B2C市場,在手機更換頻率越來越 快的情況下,它是否有持續刺激粉絲消費的能力。尤其是目前手機製造業正處於從縱向到橫向生產的過渡過程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優勢都很難完全變成未來決定勝 負的力量。


  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考察小米這種「互聯網方式」的未來,這一期封面故事選擇的是與另一個挑戰者華為的對比,而另一個維度是小米這種方式與1980年代戴爾公司的對比。


  不管是哪一種,我覺得必要的懷疑和提醒都有價值。我並非不信任營銷創新,這個創新也會產生像戴爾這樣的大公司—它至今也是PC產業鏈中重要的一個存 在。但就像戴爾現在也在面臨轉型、它的利潤來源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一樣,僅僅依賴當初的營銷創新有著巨大的侷限性。不過相比之下,更強大的研發能力、控制產 業鏈的能力、供應鏈管理水平,這些優勢會讓我更看好華為的後續能力。


  長城汽車可能也是這樣一個更厚重一些的企業。我們關注這個企業是因為在這一輪宏觀形勢和政策改變造成的汽車業(主要是本土汽車製造業)低迷中,長城汽 車受到的衝擊最小,它是如何戰勝週期性的,對於汽車業來說週期性是個大難題;而它在消費者中有很好的口碑,甚至很多時候它已經成為「第二輛車」的消費目標 —汽車消費者在換車的時候通常忽略本土品牌而選擇進口和合資品牌。它是如何做到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有著宏大抱負的手機製造商相比,長城汽車採訪下來給我們一個很強烈的感受就是,不盲動、不冒進,堅持自己是個小公司,我把它理解 成是有一顆「做小生意的心」。中國有一個龐大的市場,搶市場、「圈地」似乎已經成了企業成功的唯一路徑,我們此前報導的奇瑞、比亞迪分別困於車型和市場的 擴張而遭遇瓶頸。如何渡過經濟不景氣的難關,長城汽車似乎可以給人一些啟發。


  當然,有了做小生意的心還只是第一步,更進一步是做小生意的能力。我們本期對話欄目介紹了日本JR九州集團,它是一個鐵路企業,營業額不高,受航空和 私家車衝擊,這樣一個老牌的鐵路企業意識到它的未來不僅僅在於兩根「鐵軌」,還在於它的「車站」,於是我們看到這個來中國訪問的鐵路企業是在推薦它的餐飲 業務,而它的總裁琢磨的也是如何讓餐飲服務更有價值以及發現、培養這其中的競爭實力。在這些天裡,大家一直在討論的是中國鐵道部的1850萬元的宣傳片究 竟應該值多少錢。從這個角度看,JR九州做小生意的能力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