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噪一時的Digg如今以50萬美元的低價賣給了Betaworks,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當年的老用戶們都會感慨不已。這筆交易,加上Facebook的IPO和Reddit的分割獨立,給第一代社交媒體畫上了一個句號。
現在的你可能無法想像當年的Digg是何等模樣。曾經,Digg就是所有媒體的未來。Digg為大家描繪了這樣一副場景,互聯網將成為大家的互聯 網,所有內容都有大家協力生成,互聯網上不再有各種緊閉的大門和面目不清的守門人。但是很快許多Digg的用戶就發現這不是真的,舊的守門人倒下了,新的 守門人開始把控Digg上的內容。這幫人為了社交或者金錢利益,大肆利用Digg系統的漏洞作惡。Digg一直沒能找到恰當的方法,在節制核心用戶權力的 同時,將他們融入自己的社區。
Digg系統的漏洞
在Digg,人們發佈的故事會得到別人的投票表示贊同或者反對。但是這些故事獲得的流量並不會隨著投票數的改變而發生線性變化。除非這個故事被頂到 了首頁,流量才會嗖嗖的往上竄。如此一來,普通用戶在給帖子投票並寄希望於能將帖子頂到首頁時發現,整個過程跟老虎機一樣,運氣好時會賺到十幾個甚至上百 個幣,但是絕大多數時間,什麼都沒有。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帖子不斷的出現在Digg的首頁上,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這件事當成一份職業來做。於是,真有些人開始這麼做了。其中有些人是 把這件事當成自己記者生涯的一部分,但大部分人只是收人錢財而已。對這一部分人來說,反正不用管什麼新聞職業的操守,於是很多爛的掉渣的內容也被頂到了 Digg的首頁。
同時,普通用戶也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頂踩對一個帖子能否升到首頁幾乎是沒有意義的。他們沒有成為像Digg曾經描述的那樣對網站內容有決定性作用的用戶,而是被一幫「社交媒體顧問」利用Digg的系統給耍了。
社區的毀滅
簡單的說,社區毀了。要知道,社區就是內容生產的源泉。沒有了社區,Digg就只是一堆電腦,等著用戶來給各種帖子投票。Digg的流量還能看得過去,但是曾經瀰散在Myspace和Friendster的腐朽氣息已經開始漫延。
Digg的經歷給我們上了一課,50萬美元只是支撐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社交網絡的技術的價格,其餘的價值來源於社區裡的人們。構建一個框架讓人們可以互相連接並不難,但是要讓人們願意在你構架的網絡中交流互動就很難了。社交網絡公司的社區屬性有時比技術屬性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