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政府管太多 商品選擇少 投資人出走 台灣金融界的最痛!


2012-7-9   TWM




人民幣商品一直都是國際投資市場的亮點,然而台灣對中國市場仍有諸多限制,讓許多投資人的資金開始大批轉往海外,尋求更高收益、更有願景的商品,同時也凸顯了台灣開放的腳步跟不上國內投資人的需求。

撰文‧何珮郁

近年來,人民幣商品在國際間的熱度不減,台灣雖已逐步放寬限制,但許多等不及的高資產客戶、白領階級,早已大舉到香港開戶,投資中國市場。國內旅行社甚至 還規畫了「開戶團」行程,在旅遊途中只花兩小時,就能輕鬆完成開戶手續,國內多家銀行也積極搶灘香港成立分行,從這些現象都不難感受到這股境外理財的熱 潮。

人民幣商品選擇仍少

財經節目主持人李宣萱就是在○八年的金融海嘯發生後,開始逐步將投資重心轉往香港當地銀行往來。即使與香港的理專往來並不若台灣的理專密切、方便,但她投資金融商品的資金,高達七成都已轉到香港的銀行進行。

「原因很簡單,台灣可以選擇的商品種類真的太少了!」李宣萱說。

在金融海嘯前,市場仍是大多頭行情,李宣萱在台灣投資的基金全都是原物料、新興市場等積極型標的;但是金融海嘯後,投資報酬率不僅大幅縮水,就連長期定期定額的基金也一度出現負六○%報酬率。過去「隨便買、隨便賺」的美好光景不再,她才意識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當時市場持續震盪,投資心態轉趨保守的她,開始想尋找更安全、保本的債券商品。但是諮詢了台灣各家銀行的理專後發現,除了債券型基金,國內投資人若想直接 投資到期保本、固定配息的公司債,可選擇的標的相當少。再加上當時人民幣題材正熱,在友人的推薦下,她決定到香港的銀行開戶,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

李宣萱說,在香港可以買到各種短、中、長期國際企業發行的投資等級債券,也有近年來最受投資人矚目的點心債(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我選擇的都 是電信類或中國國營企業所發行的債券,風險相對低、到期保本,每年的配息率平均也都有七%至八%。」李宣萱強調,現在她只想幫資金找個「不必傷腦筋」的避 風港,如果投資債券型基金,淨值仍會有波動、配息率沒有保證,風險還是相對高。

收益率不高 很難吸引客戶雖然自去年中開始,台灣已開放OBU帳戶(境外金融分行)可承作人民幣交易,但李宣萱仍無奈地表示,「去年剛開放時,只有兩檔人民幣債券可以 選擇,今年雖然逐漸增加到六檔,收益率卻都只有二%至三%,真的很難吸引人。」當台灣投資人紛紛帶著鈔票出走,用腳對台灣金融理財環境投下不信任票,不僅 凸顯台灣可投資的商品種類不夠多元、跟不上國際趨勢,更不難發現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在同類型的商品或風險等級下,國內商品的投資報酬率落後了一大 截。」然而,問題還不僅止於此!在商品選擇受限的情況下,不單國內投資人是最直接的苦主,其實也連帶影響理專為客戶進行資產規畫的靈活度,造成理專只有少 數幾檔高報酬商品可以選擇,「放諸所有客戶皆準」,不管是積極或保守型的客戶,幾乎都擁有相同的商品組合。

客戶百百種 商品組合卻相同與台灣、香港銀行同時往來多年的吳沛恩(化名),為了能夠選擇更多中國基金,也到香港開戶,在與兩地的理專往來一段時間之後,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台灣的理專很少針對客戶需求,量身打造資產配置,反而一直主打同一檔商品,不斷地push(鼓勵)你去買,如果我拒絕了,他的服務態度就會瞬間冷掉。」 吳沛恩觀察指出,理專為了業績壓力,帶著客戶短進短出炒基金,早已不是新聞。最近她和朋友聊天時也發現,行情不好的時候,理專推薦的商品,通常不是高收益 債基金,就是投資型保單。

相較之下,吳沛恩覺得,香港的理專,比較能根據她的需求和產業趨勢變化來提供商品,「同時也會提供很多客觀的市場資訊,詳細地解說風險,給你時間考慮與決 定。」「感覺上,他們很希望消費者能清楚了解自己到底買了什麼,而不是一味填鴨式地推薦。」在現今投資市場動盪的時刻,其實更能明顯看到投資人開始向外尋 求更多元、更安穩的投資選項。

李宣萱和吳沛恩以消費者的立場,同樣都期待政府開放的腳步能加快,也異口同聲地表示,若台灣投資商品的多元化程度也能向國際看齊,他們非常樂於將資金轉回台灣投資,畢竟到境外理財,還是不如在台灣管理來得方便即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