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空潮再襲中概股:近50家企業遭停牌或退市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9409/

從恆大到奇虎360,外國做空機構對中概股開始了新一輪獵殺。

自2011年3月開始,以渾水、香櫞為代表的外國做空機構,頻頻針對涉嫌造假的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發佈亦真亦假的調查報告。面對這些借做空牟利的神秘機構的攻擊,多數「中招」的在美上市企業罕有招架之力。

那些「敗走麥城」的中概股,股價暴跌甚至被停牌,並觸發了全行業的生存危機。除幾十家企業被迫退市外,有不完全統計的數字顯示,當前有近40家中概股股價跌至1美元以下。

與此同時,如迅雷、神州租車等原本有意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則取消或推遲了既定的IPO計劃。據統計,整個2012年上半年,僅有1家中企在美國掛牌。

美國做空機構觸角伸向港交所

恆大遭遇做空的事實說明,美國做空機構已不再侷限於在本土獵殺中該股,它們開始將目光放到香港。

7月4日,恆大執行董事兼副總裁賴立新出現在香港警務處。市場推測,恆大此行是為了報案。

6月20日,美國做空機構香櫞發佈了長達57頁的研究報告,稱恆大資不抵債,用欺詐手法掩飾資金問題。報告發出後,恆大股價一度下跌超過20%。隨後,恆大立刻召開公開電話會議對香櫞進行反駁,並強調要追究其責任。

香櫞此前已做空過近20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並因此成為名聲大噪的「業界明星」。此次做空恆大,則是其首次將觸角伸至香港市場。

香櫞並不「孤單」,在2010年前後,美國「冒出了」不下40家做空網站。其中,渾水、Geoinvesting等機構均將做空的準星瞄向過中國概念股。

這些做空機構的戰績彪炳。至2011年底,已有接近50家中該股因被指責財務造假而被停牌或退市。

「做這件事情是有成本的,所以我必須賺錢。」渾水創始人卡森·布洛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

做空牟利的大體操作步驟為,做空者預先判斷股價會下跌,然後先從市場上借入股票賣出;待股票下跌時,再從市場上買入同樣數目的股票歸還。

據此,有人把渾水、香櫞等刻意做空機構的盈利路線圖簡化為,「跟蹤-確認-下單-出具報告-做空」。

做空中概股的豐富「回報」

豐富的「回報」驅動著這些2010年前後出現的公司不斷的攻擊中概股。

美國60餘歲的約翰·伯德即通過做空中概股獲利甚豐。他在發現中國天一醫藥庫存訂單等方面存在問題後,於2009年8月以每股15.7美元的價格賣空了幾萬股天一醫藥的股票。

起初,他一度損失掉了9萬美元。但隨著後來因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介入調查和天一醫藥下調營業收入預期,天一醫藥股票暴跌30%以上,伯德淨賺了一百多萬美元,「收穫遠遠比想像的要豐厚。」

而那些市值更為龐大的中國企業,給予做空者們的「回報」更加豐厚。公開報導顯示,2011年6月,渾水曾發佈了一份40頁的報告做空市值超過50億美元的嘉漢林業。隨後僅半個月內,其市值就跌去了40億美元。渾水的這份報告可謂「每頁價值1億美元,可謂一字千金。」

卡森·布洛克曾透露說,由於做空機構之間存在著相互競爭的關係,「就像投行之間的競爭一樣」,所以做空機構常各自為戰,「很難在相互分享信息,無法在一起工作」。

事實上,做空機構「並肩作戰」、集體圍獵一家公司的案例並非沒有。來自中國廈門的軟件企業東南融通,市值一度達到10億美元。但在2011年4月下 旬香櫞發佈第一篇質疑其會計造假的報告後,渾水、OLP Global等機構做空者紛紛跟進。僅僅21天後,東南融通便被納斯達克停牌。

無獨有偶,中國高速頻道退市的過程中,亦同時承受了渾水和香櫞的火力攻擊。

中概股是一隻「爛蘋果」?

在美國成功上市後,一些「編故事」企業的缺陷,迅速被做空機構舉起的顯微鏡捕獲。

為何獨獨青睞中概股?香櫞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認為,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中國有更大的流動性。這是他「在這個市場有更多做空機會的原因」。

還有,做空機構蜂擁而上,還因為它們嗅到了中國概念股中一些「爛蘋果」上存在著業績造假、運作不規範等「縫隙」。SEC官方數字顯示,2007年底 到2011年3月之間,共有159家中國企業通過反向併購進入美國場外櫃檯交易系統(OTCBB)——通常情況下,這些企業在國內IPO很難獲批。

根據公開報導,中國企業為反向併購付出的成本並不算太高,少則六七十萬美元,多則不超過300萬美元。在向各路資本掮客支付幾十萬美元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會按美國通行的相關制度將企業的報表粉飾得鮮亮。

部分中概股的「名不副實」,單是從其在美上市後的名稱便可窺到一二。位於山東的職工人數200餘人的嘉周化工,在OTCBB的名稱為「中國化學公司」;中國綠色農業的前身則是楊凌鼎天濟農腐殖酸製品有限公司。

在美國成功上市後,部分企業企圖以做假賬取悅投資者。而當「做空潮」來襲後,這些「編故事」企業的缺陷,迅速被做空機構舉起的顯微鏡捕獲。

比如,香櫞質疑中國高速頻道的依據是,「業績好到令人難以置信,但這樣一家賺錢的公司卻居然少有報導」;而香櫞發難東南融通的關鍵點則是,其連續4個財年均逾60%的利潤率遠高於「同樣在美國上市的軟通動力、海輝軟件、柯萊特等同行」。

又如,渾水在「獵殺」新能源企業大連綠諾時,在報告中詳盡地描述了綠諾在財報中有不存在客戶及偽造數據;而渾水在指責東方紙業存在欺詐行為時,一口氣列舉了其「誇大2008年營收27倍」等九宗罪。

做空報告被指不靠譜

做空機構的報告有時會被質疑缺乏「真憑實據」,甚至被指「無中生有」。

做空機構的研究報告未達到無往不勝的境界。

「報告中包含針對本公司若干毫無根據的指稱或評。」6月21日,恆大地產逐條批駁香櫞的做空報告稱,香櫞背離了會計常識。

有投行為恆大背書時表示,香櫞對中國的房地產缺乏深入的瞭解,缺乏真憑實據的支撐,其指控「有譁眾取寵的感覺」。同樣,香櫞在2011年底連續攻擊奇虎360時,也被指為漏洞百出、犯了許多常識性錯誤,並被質疑「懂不懂中國互聯網?」

「很多中概股受到做空機構攻擊的理由都是無中生有。」全國工商聯併購公會於去年12月發佈的一份報告稱,最後真正被證實有問題的中概股企業只是少數。

但從結果來,除奇虎360、新東方等極少數企業退敵有方外,大部分遭到做空的中概股企業下場悲慘。

通常情況下,做空機構的研究報告一經發佈,中概股就隨即股價暴跌。跌幅動輒超過50%已屬司空見慣。如綠諾科技被渾水公司指責後的一個月內,股價最大跌幅達到了87%。

相比更嚴重的是,2011年的前五個月中,包括綠諾科技、東方紙業、中國高速頻道等在內的25家中概股企業因被指責財務造假而慘遭停牌或退市。而至2011年底,這一數字已接近50家。

潛伏在工廠中的做空調查員

圍繞著做空中概股,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業已形成。機構所僱用的調查員,有的會爬上工廠的牆頭拍照,甚至會冒充員工跑到電力公司查用電量。

與動輒市值幾億美元的對手相比,做空機構的規模實在過於微型——據媒體報導,香櫞僅有一名正式員工,即老闆萊福特本人;渾水公司則由創始人卡森·布洛克和工廠專家比爾組成。

有些做空者還保持著神秘的色彩。當希爾威和德爾電器決意向做空者Alfred Little反擊時,卻發現無法通過對方留的手機號和郵箱與其聯繫上,甚至Alfred Little是男是女、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無從得知。

多半時候,它們在完成一單研究報告時,需要借助他人或機構的幫助。有媒體報導稱,圍繞做空中概股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產業鏈。產業鏈上,中國的諮詢公司、線人以及公司的獨立董事、律師事務所等均有明確的分工。

萊福特認為,要調查一家中國企業,應該先觀察其管理者。他表示,盯上恆大是因為「恆大主席是個很時尚的人,他會把這種特性帶入他的企業」,而交鋒奇虎360也是發端於「周鴻禕是個激進且富有爭議的人物」。卡森則說,其產生想法前,「很多人跟我說某隻股票有問題」。

通過切入點選擇好目標公司後,做空機構會僱用國內財經院校的大學生前往目標公司實地蒐集情報。其「潛伏」的手段千奇百怪:有的爬上工廠的牆頭「鬼鬼祟祟」地拍照,有的則在工廠前攔住路人詢問開工情況,有的扮成採購商與企業的銷售人員展開攀談。

「恨不得當場把他吃了。」泰富電氣董事長楊天夫的手下有次當場逮住了一名調查員,此前還有人冒充泰富的員工多次跑到電力公司窺探用電量。而希爾威遭到做空時,礦區門外被調查員安裝了攝像頭並連拍20多天,同期公司還接待了一些剛進工廠就到處拍照的「投資者」。

國內的一些諮詢公司也被指向做空機構「輸送過彈藥」。據悉,一家名為「青島聯信商務諮詢有限公司」的公司,曾向約翰·伯德和渾水公司售賣過天一醫藥和中國高速頻道的工商資料及信用材料,每份一千元左右。如果做空機構需要,它還可以接受委託安排律師赴目標公司實地調查。

同時,一家遭做空的中概股曾爆料稱,其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涉嫌向做空機構提供了「彈藥」——該公司納稅材料。在希爾威被做空時,幾個內部員工、合作夥伴和所在地公共部門工作人員,都涉嫌向做空機構提供了機密文檔。

中企赴美上市遇「冰封」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那些未直接遭受做空的中概股,也因為這場「做空潮」動搖了美國投資者的信心,無法置身事外。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6月,大約有38家中概股股價已不足1美元。根據「1美元退市規則」,今年上半年十餘家股價萎靡的中概股企業收到了退市警告。

有外媒評價道,中國概念股過去10年中所累積的市場信譽,已然土崩瓦解——在做空機構未攻擊之前的2009年,中概股全線上漲,平均收益約13%,有5家中概股累計漲幅甚至高達1000%。

如今,「『買了就賺』的中國概念股受到熱炒」的時代已經過去。一同作古的,還有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熱情。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少中國企業將門檻不算高的美國資本市場視為IPO的沃土。據《中國經濟週刊》報導,2010年,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達到45家,融資38.86億美元,「甚至出現了一週之內5家中國公司掛牌的盛況」。

但在中概股被做空波瀾乍起的2011年中,上述數字迅速銳減至「可憐的」11家,其中第四季度為零。普華永道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從美國資本市場退市的中概股企業有19家,同期卻僅有唯品會一家中國企業在美完成IPO,融資7200萬美元。

中企赴美步入「冰封期」,概因當前中概股慘淡的生存環境。

曾提交IPO申請的迅雷,於去年10月取消了在美上市計劃。普遍的分析認為,迅雷取消IPO與中概股遭遇的信任危機有關。今年5月,神州租車暫停了醞釀許久的赴美IPO計劃。神州租車方面將原因歸咎於「當下中概股的整體形勢不好」。

此外據統計,為規避相關限制,目前將近一半的中國在海外上市企業採取了「協議控制」(VIE)模式。去年5月,正值中概股遭遇狙擊最猛烈之際,馬云繞開大股東雅虎將支付寶股權轉移,極大動搖了境外投資者對中概股的信心。

去年下半年,曾有傳言稱,證監會擬全面取締VIE模式。此消息雖然被官方闢謠為「訛傳」,但新浪、網易等中概股股價短時間內大幅下跌。有分析認為,作為中概股「原罪」之一的VIE模式,以後不排除被做空機構拿來作為「掘金」的可能。

「短期看,美國資本市場很難回暖。中國概念股重建信任需要時間。」神州租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