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富生活:對抗樓市的策略
1 :
GS(14)@2018-01-28 18:34:34每遇到問題,你採取甚麼態度,就能反映你這一生將會過得如何。如果只是一味鬧或埋怨,環境不會為你而改變,你只會成為這場遊戲中的輸家。前天《蘋果日報》引述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最新國際供樓負擔能力報告,香港供樓負擔比例高達19.4倍,相當於19.4年不吃不喝才「供甩」層樓,排名全球第一位,更連續第八年成為全球置業最困難地區,數字創下該調查有紀錄以來的新高。看到這個結果,你有何感覺?懷憂喪智放棄上車?還是更加記恨那個屋企有大個僭建地牢都好似唔多清楚的新任高官?而我永遠相信危與機是並存的,正如禍與福一樣。這新聞稿最後清楚指出重要的一點:資金流入,樓價不容易下跌。事實與否當然要再做功課考證,但理論一定是合理的。從03年谷底,到開放自由行救市,以低門檻600萬港幣投資,就能拿到全球二百多個國家旅遊免簽證的香港身份證,到08年金融海嘯,引發全球大量印銀紙,這一切一切都是「資金流入」。現時,雖然以上因素都全部成為過去式,但引起的漣漪還在影響香港樓市,包括樓價上升後導致的財富效應、國內流入的避險資金、每天流入本港的內地專才及150個移民名額,還有十幾年經濟向好帶來的出生率等,都形成了所謂的「剛性需求」。要跌有難度,要升有辣招,這就是友欄汪敦敬先生所說的「買不買都有風險」。我是樓的信徒,因為可以安心用一倍槓桿以上來賺到雙倍回報,當然股票市場正值牛三,理論上可以賺到更多,但要「安心」及「Hea賺」就不可以,日日睇市的工作量抵銷資金回報帶來的價值。而且樓市較難被操縱,做好分析落注就可以安枕無憂,針對樓市的策略,我主張分散風險,在外地尋找機會,總括來說,所有城市的升跌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就是「資金流入」與「人口流入及增長」,睇返樓價最難負擔城市排行榜頭三位,即香港、悉尼、溫哥華均是熱門移民城市和海外尤其中國投資者的目標。所以,下一個出現資金、人口爆升的城市將是另一個高回報投資機會。做足功課後,再作實地考察方可放心下注。還要以國際投資者的眼光看大勢,不要被局限於小小的香港。賺錢從來不容易,不會以為投資外地等於周末去展銷會吧?篇幅有限,有心人要查看我之前的文章,對外地樓市看法應該不難。郭釗
http://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5/2028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