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健﹕年底買大價股
1 :
GS(14)@2017-12-26 14:07:20【明報專訊】香港散戶都知道「聖誕鐘,買匯豐」。以前這句話是基於巿場的微周期,一般在12月買大型股份,次年上升的機會不低。不過隨着香港巿場發展愈趨成熟,投資者的種類愈來愈多,這類微周期會逐漸消散。但是年底買大型公司股票,仍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龍頭股票長期表現掛鈎經濟周期
首先,除了希望以短期波幅炒上炒落獲利之外,投資股票的時候亦可將部分持股看成長期組合。例如匯豐等龍頭股票,長期表現往往跟經濟周期掛鈎,投資者選擇幾隻來長期持股,總比單靠定期存款或買樓收租穩定。尤其香港稅制沒有股息稅,這些公司更願意派發較高的股息,這些長期持股甚至有望製造現金流,幫補投資者的現金需要。
一般做長期投資,除非先前有所獲利,需要一次過將資金投入這類長期股票,否則大部分投資者都只能夠以儲錢的形式逐漸累積資金。理財專家經常說投資要遵守規律,就是指投資者應該先決定儲錢計劃,指定每個月收入的某個百分比為投資資金,然後定期買入先前決定的股票。
投資如馬拉松 長期穩定增長更重要
這種投資方法,尤其適合年輕人,因為投資回報都以息計算,時間愈長,所賺的金額愈高。城中某富豪曾在大學研討會之中向在場學生問道:「假如我告訴你,過去20年我每年投資回報能做到24%,你知道20年前我的財富是現時的百分之幾?」讀過金融科的同學都知道,答案是百分之一。
投資並非短跑,而更像馬拉松。能保持長期而穩定的增長,最終結果將比單次買中高增值股票更好。當然能持續穩定做到每年增長24%,是極其困難的事情,大部分投資者都不會達標,但是就算最終只能做到較低的回報,能夠持之有恒的話,10年或20年後的回報,仍會以倍數計。例如,能以每年10%的速度,投資20年的話,回報將會接近八倍。
每半年或一年入市 已經足夠
以香港的實際狀况而論,大部分人靠儲錢投資,每個月能投資的金額不多。故此筆者都會建議身邊朋友,與其每個月入巿,倒不如每半年或一年才入巿,以省卻功夫。大部分的機構投資者,亦是每季或每半年一次審視投資組合,似乎已經夠頻密。
機構投資者的季度檢討,一般在季尾進行。這主要是因為審視完畢之後,可以在季度會議之中,建議或落實更新後的投資策略。一般投資者不需要每季匯報,那當然不需要在季尾投資。反而選擇對巿場並無意義的日子投資,避開其他基金的作業,成績或會更好。我有朋友就選擇了自己的生日和結婚紀念日,一年兩次將用作長期投資的資金入巿,幾年以來,成績亦算不俗。
「聖誕鐘,買匯豐」用以短炒的作用或者已經減弱,但是如果每年年底,將一年所儲下的資金和短炒所贏的投資收入,轉成長期組合,似乎亦合乎長線投資的心法。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50&issue=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