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稅務未配合 成交量難大增
1 :
GS(14)@2017-12-05 00:39:59【明報專訊】債券通啟動至今5個月,除了首天外,當局至今沒有公布過實際交易量。據業界表示,成交量雖逐步提升,卻始終未大幅提高,撇除市况因素,基建未做好是最大問題。雖然「貨銀兩訖」有望在本月內達成,但稅務問題一日未釐清,仍然是一大障礙。
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固定收入及法規事務部主管彭志偉表示,根據內地稅務法規,境外債券投資者收取的利息,須繳10%企業所得稅及6%增值稅, 合共16%。法規上,稅項要以扣繳方式繳納,即在債券發行人派息予投資者之前,事先扣起。
但現時並無任何機制,讓兩大結算所扮演扣繳的角色,也沒機制去清楚了解投資者的身分。因此,現時利息均百分百交予境外投資者,外資做法是就有關稅項進行撥備。
渣打銀行香港及台灣人民幣應用策略主管紀鷺禧表示,當局甚至沒有釐清稅項應交予哪一個機構,以及何時開始繳交。由於內地稅務法例有5年追溯期,外資均先進行撥備,但撥備衍生出另一問題,萬一最終當局寬免稅項,原先撥備的資金應該如何處理。
專家建議豁免利息稅
彭志偉建議,當局應豁免上述16%利息稅,若未能作出寬免,建議由兩大結算所負責辨識投資者的身分,並以現金基礎去計算外資應該扣繳的稅項。
據了解,人民銀行對寬減稅項持開放態度,但財政部及國家稅務總局有不同意見,因此至今仍未有最終方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77&issue=201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