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F明年上半年可集中股票
1 :
GS(14)@2017-11-19 15:38:09【明報專訊】古語有云養兒防老,可惜這句說話漸成空想,甚至變成由父母繼續「供養」已投身社會的子女,箇中原因離不開「土地問題」。有調查發現父母平均為子女置業資助90萬元,結果導致自己的退休儲備不足,並發現逾七成受訪子女直言自身難保,難顧父母退休,情况令人關注。其實作為子女除了需提早規劃理財,養成儲蓄習慣累積資金外,亦需定時檢視自己的強積金(MPF)組合,以免因疏於管理,錯失提高回報的時機。有專家建議明年強積金組合於上半年以股票基金為主,直至第二季才逐步減少這類基金比例,並於下半年需留意市况,例如全球央行加息和縮表變化對市場的影響。
明報記者 王俊騏
不少打工仔都認為強積金每月供款少,難以累積到過百萬金額,並因直至65歲才取得累算權益而未有理會;但若定期檢視組合,回報會相對改善。積金局早前發表報告,便顯示去年約有3萬個帳戶累積逾100萬強積金。以港股基金為例,今年恒指曾連升8個月,早前更一度升穿29000點的10年高位,即使市民未有入市投資,若強積金組合中包含了港股基金,相信回報也非常可觀,事關年初至今上述基金增長超過兩成。根據湯森路透理柏資料顯示,直至9月底香港股票基金回報為22.32%,跑贏其他類型基金。晨星資料亦顯示,年初至今回報最高首10名的基金中,海通香港特區基金排首位,回報高達43.2%;而宏利的MPF香港股票基金亦大升41.76%,回報非常可觀。
港股票基金今年回報逾兩成
強勢的基金除了港股外,還有大中華區和中國基金,整體回報同樣達20%,表現僅次於香港和歐洲基金。例如中銀保誠我的中國股票基金,回報達44.81%排名第三;而摩根大中華股票基金回報同樣逾四成,達到44.05%,表現遠勝於大市。由於目前H股估值偏貴,加上明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納入A股,基金可能會增持A股比例,屆時投資者可進一步留意中國基金表現。
至於其他地區方面,今年歐洲經濟顯著復蘇帶動股市做好,歐洲基金按年升21.82%;亞太區股市亦普通表現理想,亞洲除日本外基金按年升20.45%,而美國和日本基金則分別按年升17.7%,以及15.71%。
由於全球低息環境持續,資金流出債市令債券回報欠佳,大部分債券基金都錄得負增長;例如環球和港元債券基金分別按年微跌0.72%和0.83%,反而人民幣債券基金上升1.05%。
DIS基金回報跑輸股票基金
今年4月積金局推出俗稱「懶人基金」的強積金預設投資策略(DIS),如市民無法取得聯絡或仍未作出指示,會被動落入DIS。根據積金評級有限公司9月資料顯示,3個月DIS旗下核心累積基金回報為3.13%,65歲後基金回報更只有1.1%,明顯跑輸上述一眾股票基金,白白錯失了在升市獲利機會。
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預計,今年環球股市和經濟向上趨勢會延續至明年上半年,但下半年需小心留意市况,如再繼續上升則反映股市估值已非常昂貴。他建議市民於第二季逐步減低股票基金比重,以分散風險;而他個人目前則把組合分為一半環球股票基金,一半為亞洲及中港基金,分散港股比重。他又指明年A股未必能追落後,但仍料未來3至6個月港股和A股都會繼續向好,相關基金回報亦較理想。
五成父母指助子女上車 較退休重要
此外,友邦退休金管理及信託(AIA MPF)調查發現,有半數父母認為助子女上車較退休重要,更有逾五成父母願意加按助子女置業。調查又發現,受訪父母中,最多曾資助1000萬元助子女置業;另根據父母理想退休金額和目前儲備計算,發現高達八成人的退休儲備不足,如不願延遲退休,則平均需每月削減1.64萬元生活費。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政策講座教授周基利建議,父母需視乎自己負擔能力決定是否助子女上車,留意一旦樓市逆轉所承擔的風險。至於積金局正研究允許僱員提早取回部分強積金作置業首期,他稱這具爭議,但至於為打工仔提供多一個選擇,為目前樓市問題的其中一個解決方法。
[金融超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91&issue=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