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者行為不理性 需要誘導

1 : GS(14)@2017-10-15 15:24:26

【明報專訊】塞勒曾在2015年的荷李活電影《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粉墨登場,以自己作為「行為經濟學之父」的身分,在21點賭枱上向觀眾解釋非理性的押注及羊群效應,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成因,當中一句經典的對白是:「 如果你相信人類做事總有邏輯,那就說明你瘋了。」

72歲的塞勒,研究興趣正是觀察人類的非理性行為。他發現人類的行為,並不符合主流經濟學理論假設的「理性人」原則。不過這些不合理行為並非隨機的,而是一些可以預見的舉動。既然這些不理性行為可以預見,意味人類的行為也可被「誘導」,通過簡單的手段令人改變決定。

改變餐牌位置 選健康食物比例大增

塞勒於2008年與哈佛大學法學教授Cass R. Sunstein合著的《行為經濟學》經典著作《Nudge》,描述通過微妙的心理學伎倆,引導人作出對自己或社會有利的選擇。此書的開場白,講述一家學校餐廳的負責人,如何在不改變菜單的情况下,讓學生吃得更健康。該餐廳把蔬菜及低卡路里的食物,盡量放在靠近餐桌的位置、高度跟學生眼睛相同,同時把薯條之類的垃圾食物放在不顯眼地方,結果學生選擇健康食物的比例大幅提高。

家長式管治 提升國民幸福感

塞勒把餐廳負責人的規劃,稱之為Nudge,字面解「用手肘輕推」,意指為一種誘導,有別於push(推動)或force(強迫)。餐廳並非直接更改菜單,不再提供垃圾食物,而是作為「選擇設計師」,透過打造情境,誘導學生作出正確的決定。書中另一著名例子是荷蘭Schiphol機場的男廁,在尿兜貼了蒼蠅圖案幫助描準後,「出界」濺濕地方的情况降低八成。

根據塞勒說法,Nudge就像給人裝了GPS導航,助人規劃最佳路線。人可以隨時關掉導航,不依其指示行走。但有了導航,所走的默認路線更合理,可提升人類的幸福。他認為這種Nudge手段,應當成為政府考慮政策的方向,設法引導國民生活得更健康富足。Nudge背後的政治理念,塞勒稱之為「自由家長主義」(libertarian paternalism)。Paternalism是指家長式的管治,指政府的治理態度,應當如父母照顧孩子,尊重選擇自由之餘,卻讓政策的阻力減少。

人對利益傾向短視 忽視未來好處

塞勒在2015年出版的《Misbehaving》,將其有關人類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見解,應用於人生最重大選擇之一:退休金要儲多少。一些企業可能讓員工自願參加退休供款計劃,其他公司可能自動為員工註冊了退休供款計劃,但員工可以選擇退出。假設每個人都是「理性人」,那麼各人也會認識到供款的好處,而上述兩種選擇模式也不會影響參與比例。不過塞勒的研究認為,人對利益傾向「短視」,往往忽視未來的好處。塞勒引用Brigitte Madrian和Dennis F. Shea於2001年的一項研究,指一家公司將退休供款計劃由「選擇性加入」,改為「選擇性退出」後,參與退休供款的職員人數躍升71%。塞勒的理論,被指對政府政策及民生有深遠影響,有助促成勞工階層加入強積金供款。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96&issue=201710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