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90%家族企業捱唔到三代 李華華


2009-05-04  AppleDaily





 

俗 語話「富不過三代」,華華一直都想知呢句話有幾多成真。滙豐私人銀行過去幾年同顧問公司Langsberg Gersick and Associates合作,研究多家華人家族企業,上星期華華有幸見到親自操刀研究嘅兩個教授Ivan同Kelin,第一時間把握機會問吓佢哋。

斷纜因長輩唔識放手

據 兩位教授講,呢句說話好多時都會應驗喺好多家族企業身上,綜合佢哋多年嘅分析,有七成家族企業唔可以過到創辦人嗰代,只有三成可以過渡到第二代,當中又只 有一成可以過渡到第三代。簡單嚟講,即係話100間家族企業,只有3間可以捱到去孫仔嗰代。Ivan同Kelin解釋,家族企業「斷纜」嘅原因,好多時同 傳統文化或企業管治因素有關,如果想增加家族企業延續落去嘅機會,佢哋建議作為長輩要懂得放手,畀後生一輩可以真正接力,擺脫傳統無形嘅枷鎖,企業管治方 面就要努力增加透明度。佢哋仲話,大家族企業內部存在唔少矛盾,好似好多富豪第二代喺外國浸完「鹹水」再返屋企幫手,新舊文化對傳統結構有一定衝擊。

港家族企業表現出色

講 到呢度,華華不期然戥好多大家族企業擔心,不過兩位教授就話,香港好多家族企業其實表現出色,尤其喺金融海嘯之下,好多家族企業都唔使靠借度日,現金及財 務情況較好,長線表現未必會差過非家族企業咁話,最重要係發展一套管理系統。其實好多香港人熟悉嘅大家族、大企業,都係子承父業,甚至青出於藍,好似東亞 李氏家族咁,仲有新世界發展彤叔鄭裕彤都有乖孫鄭志剛等接棒啦!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7

郑志雯、郑志谦获任新世界中国执董“富三代”加速接班?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12/20100112044203987.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深圳

        新世界中国(00917,HK)近日公告称,委任郑志雯及郑志谦为执行董事,即日生效。这是继香港第四大富豪郑裕彤的  “嫡子长孙”郑志刚及其弟郑志明之后,郑家再有“孙儿辈”入驻旗下主要上市公司董事会,郑氏“富三代”接班之势日趋明显。

        儿孙满堂的郑裕彤早就过了退休年龄。据报道,郑裕彤现年84岁,膝下有两子两女,并有10名孙儿。儿子郑家纯与郑家成早就进入了新世界集 团的董事会,其中长子郑家纯担任了新世界中国、新世界百货中国(00825,HK)和新创建集团  (00659,HK)三家上市公司主席,并为新世界发 展(00017,HK)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2007年,新世界百货中国在H股上市,当时28岁的郑志刚作为公司执行董事全程参与了路演和上市仪式,由此进入公众视野。目前,郑志刚还担任新世界发展执行董事和周大福珠宝董事的职务。

        郑志刚是一个  “忙碌的富三代”,2009年11月18日,结婚不到3日的他便赴北京推广其新事业――位于香港尖沙咀的体育用品购物馆 “K11”。“K11”是第一个由郑志刚完全掌舵的项目,总投资额30亿港元,在12月17日开业首日就有超过80%的入驻率。意气风发的郑志刚还表示, 将在5年~7年于内地开设7个“K11”,武汉和上海的“K11”将分别于2010年6月和2011年开业。

        郑志刚的妹妹郑志雯今年29岁,此前一直担任新世界酒店管理公司执行副主席。在涉足家族事业前,她曾在国际投行及全球私募基金从事房地产 投资工作。31岁的郑志谦是郑裕彤次子郑家成的儿子,同时为国际娱乐(08118,HK)的执行董事。在二人担任执董的同时,梁志坚、周桂昌有及郑裕彤的 女婿杜惠恺退为非执行董事。

        另据媒体报道,郑裕彤的长孙——郑志恒  (郑家成的长子)已被“内定”为周大福珠宝的继承人。郑家纯的次子郑志明则于去年7月出任新创建集团执行董事一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11

企業第二代明日之星首次大曝光 富過三代的祕密

2010-7-19  今周





「富過三代」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根據統計,只有15%的企業能夠成功交棒給第二代,還能夠繼續順利傳承到第三代的企業,不到2%,其中還能維持高獲利能力 的,恐怕寥寥無幾。

家族企業成功的傳承之道,是企管學書上學不到的道理,它需要深刻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企業經營經驗累積,《今周刊》為你揭開「富過三代」的傳承之祕,不論 規模大小,台灣共有120萬家企業,這將是120萬位企業主最重要的一堂課!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卓翰南投國姓鄉的深山裡,有一片多年來都不對外開放的茶園,叫﹁賽峰家樂茶園﹂;這裡種出來的茶葉品質好,後代子孫們因此開了﹁賽峰家樂茶行 ﹂,代代都以種茶、賣茶為生,至今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靠著茶葉至少生活無虞。

光榮與傳承

家族企業的競爭力源頭

一家代代相傳的老茶店,能夠綿延超過百年的祕訣是什麼?

當年的老茶農還在世時,曾經告誡子孫,他說:﹁我一定要種出自己敢喝、而且愛喝的茶,才能拿出來賣,因為每一片好茶葉,都代表家族的光榮。﹂無獨有偶,台 灣企業管理學的巨擘、政治大學教授司徒達賢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家族企業如果能把﹁家族的光榮與傳承﹂作為一切經營決策的前提,永續經營的能力,就會大幅 超越﹁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現代企業組織。學術殿堂裡深奧的企業管理學問,在南投鄉下最純樸的茶農身上,完全得到證實。

但是,老茶農家族可以做到的,許多頂著高學歷、高知識分子的所謂大企業家、大資本家,卻未必可以。

近來只要打開報紙,台灣許多老牌家族企業,一場又一場的家變(或者說家醜),被迫赤裸裸地搬上台面。

曾伴隨許多台灣人成長的黑松企業,十幾名堂兄弟間為了公司的土地資產及所有權,爭執不休,甚至對簿公堂。而老字號的家電大廠大同公司,兩房之間為了經營權 你爭我奪,甚至在報上刊登全版廣告,完全不在意外人的眼光。

這些公司的共同特色都是握有利基產品的市場或極具價值的資產,這些原本是屬於家族最光榮的商譽資產,如今卻成了爭執的癥結。

根據一項非政府調查的數據統計,家族企業占台灣資本市場至少六成,如果加計許多非公開發行的中小企業,這個比率還會更高。換句話說,全台灣總共有近一百二 十萬家的企業中,其中至少有七十萬家的企業主,都要面臨企業管理的最後一堂、也是決定企業下一回合勝負最重要的一堂課:誰來接班?

這個問題應被分成兩個層面來解釋,一是如何選出一位最好的接班人,以及如何讓接班過程平順,讓其他家族成員服氣之餘,願意共同支持第二代接班人,同時還能 兼顧企業的成長,自然是最高難度的問題。

傳賢還是傳親

大老闆最終須面對的決定

企業接班的嚴肅議題,在家族企業盛行的台灣市場中,複雜度更高,因為涉及了家族成員間複雜的感情因素在其中。︽哈佛商業評論︾甚至把這堂課視為﹁領導強人 的最後一堂必修課﹂,因為絕大多數的家族企業的創辦人,多半扮演家族中﹁領導強人﹂的角色。

這個情形在台灣尤其特殊。台灣市場真正商有化的時間還很短,如果以工業產值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快速攀高的一九六○年代開始計算,至今不過四十多 年的時間。

四十年,剛好是一位二、三十歲自行創業的企業主,到了要交棒的時候,也因此,台灣許多第一代企業,如今,都共同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這個路口,要決定下 一回合的勝負。

向左走?向右走?事實上,家族企業接班的問題,遠比向左向右還要複雜許多。

為了這個所有企業主都應該學習、卻苦無標準答案的重要課題,︽今周刊︾特別召開一場社內研討會,邀請多位閱歷豐富的專業人士,包括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資 深合夥人馬國柱、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及元智大學企管所副教授黃敏萍,共同交流了許多精闢的見解。

此外,本刊還找來許多賢達人士,請他們提供意見,包括眾達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黃日燦及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等,希望從不同面向,對這個高度敏感、 也高度困難的接班問題,尋找解藥。

這些專業人士之中,有人簽證過無數家大小企業,其中當然不乏許多國內知名的家族企業的財報,專業與視野兼具;有人甚至親身經歷許多家族企業的爭鬥,居中扮 演調停者的角色;也有人冷眼旁觀多年,閱人無數,對家族企業有獨到的觀察;當然也有人從學術角度出發,試圖從各種多元的角度,尋找出屬於台灣家族企業特有 的軌跡,並尋求共識。

但為了尊重並完整保留專家們的珍貴意見,又能避免個別意見被指為針對特定案例的尷尬,因此後續的發言統一以﹁專家﹂統稱每位專家的意見。

攤開至今年六月底止,所有上市櫃公司股東會後最新的董監事名單,其中,有超過一百五十家的公司已讓第二代進入董事會(見表),在一千三百家上市櫃公司占超 過一成,如果再加計跳脫董事會,讓第二代直接進入公司經營團隊學習者,比重上大約直逼二成。

其中,又以傳統產業、金融產業比重最高,許多甚至是伯姪、叔姪一家子一起進來,董事會儼然成了家族會議,雖然是上市掛牌公司,卻彌漫著濃濃的家族企業風。

而即使是科技業,雖然表面上宣稱採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包括楠梓電、台達電、仁寶、日月光等科技大廠,都已經見到少主們的身影出現在 董事會上。

不過在比重上,科技業確實比傳統產業來得少。追究其原因,一來科技業有技術門檻,因此通常必須第二代自己有高度的能力與意願配合;但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 台灣科技業的平均發展歷史不超過二十年,還未到全面接班的時點。許多專家認為,當企業大老闆面臨非交棒不可的關鍵時刻,才是真正決定台灣科技業是否真能走 向所謂的﹁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的一刻。

權力與利益的習題

企業交班務須求取平衡

家族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經營權﹂與﹁所有權﹂之外,還有一份﹁家族利益﹂的維繫。

這裡的家族利益必須要用比較廣義的角度去定義,包括家族成員間的和諧與凝聚力。這三個變數鼎足而立(如前頁圖),因為時空背景、股權結構與家族成員之間的 關係不盡相同;彼此之間有拉鋸、也有相輔相成的關係。而接班過程如何拿捏其中的輕重,取得平衡,同時沒忘記維持最重要的企業成長,就是交班人與接班人最大 的考驗。

舉例來說,其中多位專家不約而同推崇台泥辜成允的接班表現。

辜成允在父(辜振甫)、兄(辜啟允)相繼過世的家變中被迫上台,之後在台泥辜家與中信辜家的分家中選擇沉默忍讓,卻也沒有忘記慢慢將台泥的本業一點一滴鞏 固起來,包括中國市場的布局、台泥內部人事的整合等等。﹁面對低潮時的表現,最是顯示接班人的真正經營實力﹂是多位專家不約而同的共識。

﹁經營權﹂指的是企業經營績效的展現,是三個變數中最能夠用數字量化的一個指標,包括企業的逐年成長率(YoY)、相對同業的獲利能力,以及上述面對挫折 時的表現,都是衡量一位接班人在﹁經營權﹂上表現的方式。而辜成允就是在﹁經營權﹂上,普遍獲得肯定的一位企業主。

此外,辜成允在面臨家族最重要的領導人相繼辭世的重大變局中接手,成功穩住大局,讓辜家及時止住下滑趨勢,重新在台泥站穩腳步,也在台灣資本市場上繼續保 有一定的地位,在﹁家族利益﹂的維護上,其實也得到普遍認同。

但唯獨在﹁所有權﹂的指標上表現不好,辜家每每只要遇到三年一次的董監改選,就會因為持股不高而險象叢生;儘管這是特殊時空下造成的局面,但卻是接下來辜 成允要面對的一大考驗。

培養接班人

除了學識還須更多布局

企業管理是大學問,但浩瀚的理論發展至今,仍然沒有一個衡量家族企業接班人的一體適用指標。我們試著以圖形坐標的方式,給予每位企業接班人的定位,其中若 能三者兼備,當然是再好不過的最佳接班人選,﹁能有兩項得到肯定,已經是不錯的表現,﹂專家們表示。

但家族企業要能有一位﹁最佳接班人﹂,往前溯及,當然﹁培養﹂的過程極為重要。﹁高學歷、更好的國際語言能力,都在優渥的環境中成長﹂,幾乎是所有企業第 二代的共同特色。

但如果只是這樣,接班人的培養恐怕可以像代工廠的生產一樣,無限量產,因為這充其量只是培養接班人的必要條件,絕非充分條件。

統整專家們的意見後發現,接班的過程可被分成幾個階段。首先,交班人應該要在身強體健時,就做好接班安排;其中,更有專家直接建議,如果把交棒人的任期或 主政時期形容成一條拋物線,應該是在拋物線向上的前半段時,就應該做好交班準備。

「我從最後一任任期的第一天開始,就開始積極布局接班人遴選辦法。」其中一位專家以自身經驗表示。

所謂「接班安排」的定義很廣,其中如何做好「股權安排」,更被許多專家視為接班計畫中最重要一部分,當中又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例如一直以來存在許多家族企業中的「股權均分」觀念,一定是對的嗎?又是否應該建立「所有權」與「受益權」分割的觀念?

早期遠東集團分家,當時大家長徐有庠的大房長子徐旭時,在確定時不我予之後,毅然決然把股權賣給了如今當家的徐旭東,從此遠走他鄉,徐旭東也因此大權在 握,此後遠東集團並未發生任何所有權危機。

無獨有偶,近來搶盡新聞版面的國泰蔡家,蔡鎮宇也做出與當年徐旭時類似的行為,對國泰全體股東而言,不見得是壞事。

第二,接棒人應該及早建立班底,例如後文即將介紹的長興化工,如今接棒的董事長高國倫,就是把當年剛回國時在公司內部成立的「小內閣」成員,拉拔成長,如 今都是長興內部獨當一面的重要幹部。

第三則是接班的領導人自己一定要「真的懂」,這個「懂」,不是蘸醬油式地隨處歷練就叫懂,而是捲起袖子,認真的去做。例如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的兒子鄭平、 鄭安,在台達電一做,已經將近二十個年頭,前十年,幾乎是沒有任何聲音,如今普遍獲得台達電內部主管一致認同。

如今如果還要問台達電到底要傳賢還是傳子?鄭崇華以高度的人生智慧,已做了最好回答。

但專家們也殷切提醒,如今捧著高學歷、優異的語言能力,並且有較佳國際觀的第二代們,往往空有理論,但仍有幾點常犯的錯誤,千萬要避免。

首先是,多角化經營絕對不等於「創新」;尤其前年的金融海嘯,許多公司都因為第二代致力在與本業無關的海外投資上,導致虧損慘重。

金融風暴固然是大環境使然,「但當初執行這些投資案時,很多第二代都以企業應該多角化經營為由,讓許多原本不諳投資的公司,做了完全不擅長的決策。」專家 說。

其次,第二代年輕有活力固然是好事,但如果一味只想做「革命式的CEO」,恐怕只會讓企業經營蒙受高度風險。

再者,接班人接班「意願」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能力」。交棒人千萬不要只是一味忙著積極培養、訓練、要求,而忘了重要的「意願」問題,例如長興化工老董 事長高英士,就是努力幫助兒子交出第一張中國的成績單後,讓兒子自信增加連帶提高接班意願,讓交棒過程臻於順利,也是很有智慧的表現。

富過三代

一百家不到兩家

當然,少主接班的模式,不一而足,也沒有既定公式可循;當然也有許多第二代,因為在優渥中成長,在備受寵溺的環境中始終無法獨當一面,甚至讓第一代辛苦創 下的基業,逐漸委靡,「我爸爸賺的錢,我十輩子都花不完,幹麼那麼辛苦?」這句話從一位頗具規模企業的第二代口中,親口說出,他或許也說出了企業逐步走向 凋零的關鍵原因。

﹁富過三代﹂可以說是一直以來,中國許多企業家族的夢想,但可以真正實現的,微乎其微。

根據統計,在東方社會中,能夠成功傳承給第二代的企業,只有一五%,在這其中,又只有一三%、也就是總數的一.九五%,能夠傳承給第三代。也就是說,在一 百家企業中,只有不到二家可以順利傳到第三代,而這彌足珍貴二家企業的體質,還能繼續維持身強體壯的,又剩下多少?

﹁富過三代﹂的傳承之祕,肯定是所有企業主必修、而且主修的一堂課!

仰仗機制 後代才沒有「解釋空間」王永慶苦心設計 台塑接班布局解密「台塑接班的靈魂,就在於『機制』。」在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營運長郭宗銘眼中,台塑集團的接班布局始終是國內動見觀瞻的案例。

郭宗銘指出,台塑集團早年便成立了財團法人(財團法人長庚醫院基金會、財團法人長庚大學基金會),持有台塑四寶多數股權。1996年《信託法》出爐後,台 塑集團又走在潮流之先,成立了王詹樣慈善基金、王長庚慈善基金兩大公益信託。借助財團法人與公益信託,資產有進卻難出,且必須靠董事會、諮詢委員會的決策 機制,等於集中保有經營權並鞏固後代的所有權不致分散,「可說是已善用了各種工具與機制。」日前傳出,台塑在海外還有資產,將成立四筆基金,由第二代共 管。郭宗銘指出,所謂「基金」是何屬性?有待釐清。此外,海外資產亦可能持有國內資產(如台塑四寶股權),但無論如何,這項海外資產將無可避免的有三種處 分方式。

1. 若王永慶未曾知會國有財產局這筆海外資產,以王永慶過世時的遺產稅率50%,不僅須扣一半的遺產稅,還得加罰一倍,等於資產全數充公。

2.若王永慶生前已知會國產局這筆海外資產,表明日後補申報,則必須讓國產局扣除一半遺產稅。

3. 若王家第二代欲完全保存這筆資產,則可選擇將其全數捐給王永慶生前便已成立的公益信託基金才行,也就是王長庚、王詹樣公益信託基金。

因此,第二種情況,一半的海外資產將由王家第二代共管;第三種情況,則資產又回到國內的公益信託,交付機制。

綜觀這些工具和平台的效用,最終都回歸高架在雲端的「台塑七人小組」功能為何。郭宗銘認為,儘管截至目前外人還看不太出來,七人小組只是虛擬的象徵性組 織,或是可實際對台塑四寶董事會、財團法人董事會、公益信託諮詢委員會下指導棋。

七人小組的成員中,有四位家族成員與三位老臣,但郭宗銘點出,人是有「有效期限」的,三位老臣退休之後,三個懸缺是以何種條件與遊戲規則來遞補繼任者,有 待觀察,外人也尚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七人小組的遊戲規則,將是台塑王國世代傳承上,最重要的拼圖一角! (林孟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5

林明昇要讓祖父夢想重新發亮 揭開國產富過三代的DNA

2010-7-19  今周





如今,第三代接班人林明昇就坐在祖父林燈的銅像前,準備讓復興航空再次翱翔。

但就在他腳底下,從一樓到十樓,全是國產集團最主力的事業總部:國產實業、中興保全、復興航空等,是他的祖父、父親兩代耗費半個世紀建立的王國。

撰文‧楊卓翰

國產實業大樓十一樓的會客室裡,戴著眼鏡、一副斯文氣息的復興航空新任董事長林明昇,侃侃而談;他的背後,就是一九五四年創立國產實業集團的祖父林燈半身 銅像。這位今年六月出任台灣航空業最年輕董事長的林明昇,正是國產實業集團的第三代接班人。

「跨入復興航空是祖父的決定。」林明昇說,「那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所以我們那時才接手復航,讓她重回天空。」並非接班人 自己闖出一片天如今,林明昇坐在林燈銅像前,準備讓復興航空再次翱翔,而在他的腳底下,有著厚實的支持。從一樓到十樓都是國產集團最主力的事業總部:國產 實業、中興保全、復興航空、惠普地毯等,全是從第一代企業家林燈和第二代接班人林孝信,耗費半個世紀建立起來的帝國。

台灣企業中,經營超過五十年的不多,能傳到第三代的更是屈指可數。國產集團能走過三代,一路上雖有危機,但也都能化為轉機。富過三代的不傳之祕,就隱藏在 林家三代的歷史洪流之中。

早期,林燈是與辜振甫齊名的紅頂商人,兩人曾共同創立台灣水泥。他在五十六年前創立的國產實業,專門產銷預拌混凝土,當時台灣有超過五成的人行道和橋樑, 都是使用國產的混凝土建成的。

但林燈想做的,不僅僅如此,因為混凝土只是水泥的加工製品。林燈的次子林孝信說,他的父親一生最希望有自己的水泥公司,當上台泥的董事長。然而,這個願望 卻到林燈辭世時都無法達成。他的遺願,便落到了國產實業第二代企業主肩上。

林家一向傳統保守,不但行事低調穩健,繼承大業的也必定為長子。林燈的長子林嘉政理所當然地繼承了國產實業與復興航空所建構的集團王國,次子林孝信則在董 事會中居於二線。

金融海嘯後 接手兄長爛攤子只是,林燈沒有料到,嫡傳長子不僅無法代替他開建水泥廠,甚至還將辛苦打下來的江山駛向破產邊緣。

二○○○年林嘉政個人爆發財務危機請辭,當時,全台字號最老的飛行牌照復航已經連虧六年,虧損金額高達七十億元;林嘉政另一隻手上的國產實業,也承受了沉 重的財務壓力,現金增資又失利,集團的財務危機即將引爆。

反觀在集團內無法施展身手的林孝信,藉由父親林燈和日本軍方的關係,從日本引進SECOM保全技術打開另一條路,創立了台灣第一家保全公司──中興保全。

當年台灣並沒有保全觀念,林孝信親自帶著業務員到銀行推銷。在歷經幾年的顛簸後,中保在一九八五年首度損益兩平,在國產搖搖欲墜時,更成為集團裡的救火 隊。

林嘉政辭職後,林孝信臨危受命,接下國產和復航兩大事業。「總裁的抉擇相當沉重。」一位集團的資深主管向《今周刊》透露當時林孝信的心情,「當時金融風暴 並未波及到他的中保事業,他大可不必扛下負債累累的集團包袱。但這麼做就會讓父親一生的心血付諸流水。」謹守本分,以家族為重的林孝信,經過了痛苦的思 考,最後還是以老二的身分搭救國產這艘破船。

「那時真的很辛苦,但我很慶幸那時沒有放棄國產和復興航空。」林孝信成為集團掌舵手後,短短四年內他就讓國產實業的毛利成長了兩倍;而父親林燈的水泥廠夢 想,也在林孝信的手中實現了——國產實業終於在○五年於福建興建水泥廠。「父親沒當上台泥董事長,沒關係,現在我們自己有廠。」林孝信驕傲地說。

接班人上台前已布局十二年國產集團在危機中,展現了家族企業強韌的凝聚力,林孝信事後回想,認為這是集團得以延續下去的首要關鍵,也是家族傳承最重要的 DNA。就算之前被排擠在核心外,他仍然沒有捨棄父親的衣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家族擔起龐大債務。這是國產集團能夠跨過時代鴻溝的第一步。

成為國產集團的救星,林孝信並未因此失去對哥哥的尊敬。據集團內員工說,林嘉政淡出後,林孝信還是在國產大樓裡保留了哥哥的辦公室達五年之久;集團尾牙 時,也都會為林嘉政保留上座。大哥也敬佩弟弟的能力,曾誇讚他夠精明,個性像爸爸,才有辦法解決集團的困境。

如今,林孝信也年近七十歲,最近因接任復興航空董事長而浮出台面的長子林明昇,其實林孝信已布了十二年的局。

為了確保國產集團的第三代接班人能成功接下棒子,林孝信從長子林明昇小時就開始要求,每個環節都不放鬆。一九九八年林明昇在美國加州完成法學院博士學位 後,林孝信就馬上要求兒子回國。

「在父親叫我回來的那通電話前,我的確想待在美國執業一段時間,讓外界覺得我是奉父親之命才回來,有種被逼迫的感覺,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林明昇回憶 說。

在林明昇眼中,林孝信的決定總是下得快狠準。「父親是一個很認真的人,如果沒有這份拚命似地認真,國產集團不會有今天。」除了家族凝聚力之外,林明昇 說,﹁認真﹂是國產家族第二個DNA。

也因為如此,受到父親林孝信的賞識,就算是身為長子的林明昇,也覺得相當光榮。「有人肯定我的能力,願意給我一份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光榮。」就是這種 態度,讓他當初毅然決然地放棄在美國執業的理想,回到台灣為父親效命。以家族利益為重;從這個例子觀察,他和父親的確帶有同樣的氣魄。

進入集團後,林明昇就從中興保全的基層專員開始歷練,一路走來,都抱持著「任務遠重於個人」的態度工作。林明昇有沒有繼承到父親的認真精明?被問到這個問 題,中興保全資深主管直點頭。「就像是兩位總裁在管事,很可怕。」雖身負接班重任,但林孝信在培養兒子時,並未把他當成家族成員,而是完全用專業的標準要 求他。林明昇表示:「父親常說,現在已沒有第二代、第三代的問題了,一切都是專業掛帥。沒有能力,就沒人會給你工作,空講自己是第幾代又有什麼用。」凝聚 家族 訓練專業能力經過集團的大風大浪,林孝信深知要永續經營家族企業,除了鞏固家族凝聚力,還要從專業能力下手。所以在公事上,他對林明昇就像公司裡的其他員 工一樣,而林明昇看父親,就像一般員工看老闆一樣。

也因為如此,林明昇覺得自己和專業經理人沒什麼差別。他在復興航空的董事會有六年的經驗,負責過許多如機隊規畫召集人等重要的職務,專業經驗不會比外面的 經理人少。「你就把我當成是專業經理人,我也只是一名靠薪水吃飯的主管;如果沒有能力,人家也不會給我這份工作。」用這種專業的方式管理家族企業,會影響 家族成員間的感情嗎?林明昇搖搖頭,「不會啊,我跟父親還是會每周一起吃早餐;除了公事,他還是要扮演很多角色。」林明昇和小他六歲的弟弟林建涵互動也很 良好。林建涵從英國念完企管碩士回國,現於國產實業擔任協理,協助執行長跟部門間進行溝通、協調。一位主管笑著說:「他們一天到晚黏在一起啊,感情好得 很。」國產集團第三代的兩兄弟除了受過國外的精英教育培養專業,也維繫著家族成員間強烈的羈絆。延續半個世紀的傳統價值和新時代的專業交融,為林家集團織 成了一張強韌的網,能讓它承受未來的挑戰。這,就是國產集團永續經營的祕密。

林明昇 Profile 現職:復興航空董事長、中興保全策略長、台灣視訊董事長學歷:喬治城大學企管系、加州大學Hastings法學博士

經歷:國產實業副董事長

國產實業組織圖(單位:新台幣)

國產實業(上市)

董事長:林孝信(第二代)總資產:147.48億元去年營收:86.61億元2010年第一季EPS:0.37元

轉投資

復興航空

董事長:林明昇

(第三代)

國產持股:49%

總資產:48.06億元

去年營收:56.94億元

國興水泥

國產持股:48%

總資產:1.95億元

大世界

百貨開發

國產持股:22%

總資產:9.6億元

中興保全(上市)

董事長:林孝信(第二代)

總資產:44.45億元

去年營收:58.01億元2010年第一季EPS:0.95元

轉投資

中保物流

中保持股:100%

總資產:4.26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經濟部商業司台灣不是只有二家航空公司林明昇:政府航線決策不透明林明昇接任復興航空董事長後,首次接受媒體採訪。面對航空業 長期存在的不公平競爭,這位剛接手的少主,力爭發言權:「台灣不是只有二家航空公司(指華航與長榮)而已!」以下是採訪內容:Q.請問復興航空和其他競爭 業者比較,有何優勢?

A.我們是全國第一張飛行牌照,從1951年就開始飛了,現在是全國飛安評比第一名。復興航空是同業財務體質最好的,比華航和長榮的負債比都要低。

Q.在台灣這個大環境下,你覺得有什麼需要改進的?

A.政府航線決策不透明和資源分配是最大的問題。政府到其他國家談判航線,只開放少數幾家申請,最後大部分的航線又分配給某些特定公司。政府總是以我們機 隊太小為由,卻不考慮我們必須要先有航線才能調整機隊。整個過程都很矛盾。

Q.面對復興航空未來的挑戰,你有什麼策略?

A.現在正是復興航空最關鍵的發展時機,復興航空和同業差距最大的就是機隊大小,我們有16架飛機,但是已經在籌備新的機隊擴充計畫。未來只要爭取到航 線,馬上就可以進行擴充動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6

三代印銀紙 左丁山



2010-8-3  AD



 

人到曼谷,自然 要拜訪一啲朋友及前輩。一位曾經照顧過左丁山太太嘅前輩夫婦,已經八十多歲,仍然健在,打電話傾談,就佢親自聽電話,聲音雄壯,於是那敢怠慢,買下一枝 Royal Salute二十一年,一條Jim Thompson領巾,一盒四季酒店招牌出品蛋糕,就跳上的士前往吞武里,登門拜訪。

老人 家之花園正在大興土木,興建園內第三間屋,給孫女出嫁之用。孫女廿六歲咯,跟隨母親入讀朱拉隆功大學藥劑系,現在與母親一樣,做緊藥劑師,年底出嫁,但八 十後買唔起新屋,所以阿公索性在花園起多一間兩層高木屋,三代住在園內,阿公阿婆一間,阿爸阿媽一間,自己兩口子一間,好不幸福。泰國非專業畢業生,月薪 約一萬銖,一個一房單位,約四百平方呎在吞武里(Thonburi)旺盛區域,要賣二百三十萬銖(約港紙一千四百元一呎),八十後嘅年青夫婦都唔知積蓄多 少年先至買得起噃。

在發展中國家,讀到大學就有機會脫離貧窮,一般中學畢業生好難走出困境。前輩夫婦係純種泰國人,本是農民之後,但兩人在 大戰後考入朱拉隆功,成為少數分子,咁就得咗。老人家後來在泰國銀行做工程師,負責印銀紙,事有湊巧,佢位二女婿自朱拉畢業,又係在泰國銀行做現鈔印刷 部,已經退休,未來孫女婿呢,自朱拉畢業,入咗泰國銀行,竟然又係入咗現鈔印刷部門,一家有三代人都係從事泰國銀紙印刷工作,何其巧合也?另一位孫女在朱 拉醫科畢業,在醫院做實習醫生,上司醫生正是二阿姨(東京大學博士,血液專家),點解佢地個個讀書咁叻?追番真正原因,源頭就係老前輩一代努力向上,開咗 一口井,家人有水飲之故。

老人家最愛吸煙,飲威士忌,打橋牌與飲咖啡。不過年幾前個肺有事,急忙入院施手術,自言執番條命,立即戒掉六十幾 年吸煙習慣,連咖啡都戒埋,佢話唔食煙,飲咖啡冇味道喎!見老人家如此精神,請佢地三代八人到位於吞武里嗰邊嘅半島酒店飲茶,想不到酒店中菜廳(湄江)之 粵式點心極有水準,於是大家吃得開心之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20

四十三歲第三代改造六十歲老企業 泰山詹岳霖揚棄「退一步哲學」

2010-9-13 TWM




以四十三歲之齡接管六十歲的泰山食品,喝過洋墨水的的詹岳霖,上任後大刀闊斧,誓言要讓沉寂已久的泰山重新站上巔峰。身為家族第三代,他不願遵循以往的行事作風,堅持要以自己方式,帶領泰山食品脫胎換骨,走上新的道路。

撰文‧黃筱雯

九月二十四日,對泰山食品的股東們是值得興奮的一天,對董事長詹岳霖而言,更是值得紀念的一日。

有著恨鐵不成鋼的急切

這 是泰山十二年以來首度配息,現金股利○.二元、股票股利○.四元,合計共○.六元。這個邁入一甲子的傳統「老」企業,十幾年來猶如陷入沉睡的老虎,隨著年 歲增長,衝勁、體力大不如前,只能原地踏步。直到三年前,有個年輕人決定喚醒老虎,鞭策著老虎重回高峰,他,就是泰山家族第三代、現任泰山集團董事長詹岳 霖。

二○○七年,詹岳霖一上任便發下豪語:「三年內一定要分配現金股利!」那時的泰山仍處於虧損狀態,但就在擔任董事長的第二年,他便如願分配現金股利,去年更帶領泰山以七十一億元營業額,創下十二年來新高!

「泰 山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很和諧的公司,使得內部一直沒有成長。老實說,如果未來三年我不在,這個公司也不會倒,它還是存在;但如果我不在這裡,不是說大 話,可能新產品也不會出現了。」年僅四十三歲、雙眼炯炯有神的詹岳霖,語氣裡嗅得出一股恨鐵不成鋼的急切。「好的公司要會做夢,並且會想辦法將夢變成真 的!」詹岳霖的父親、現任集團總裁詹仁道個性溫和,不與人爭,行事風格延續泰山創辦人、祖父詹玉柱的「退一步哲學」。過去泰山即使開會檢討經營上的疏失, 「主管要求再試一年,我父親會說好,一年過後要再多試一年,他也會答應。」詹岳霖說,「但我不是,你答應要做到的事情沒有完成,那就是有問題。」詹岳霖跟 歷任的董事長們很不一樣,個性果斷、嚴格要求,大刀闊斧一改以往他認為令泰山裹足不前、隨和的風格。

因為小學畢業後,詹岳霖就離開台灣前往美國念書,一待十二年,可說是受美式教育長大。一九九○年拿到美國杜蘭大學EMBA學位後,到日本工作兩年,九二年才正式進入集團。

泰山過去兩代領導人都是受日式教育栽培,詹岳霖的美式作風,中西差異完全反映在經營管理上。

「過去泰山是穩定中求發展,重視和諧;現在董事長重視創新與績效,強調態度與專業,賞罰分明。」總經理鄒信南說。

為 求效率,詹岳霖送給一級主管人手一支iPhone,好隨時隨地接收公司最新訊息,讓這些五十幾歲的高階主管,學習以新思惟做事。詹岳霖並訂定一套開會流 程||「開會一二三四」。以十分鐘為例,一分鐘說明目的、兩分鐘回顧至今動作、三分鐘說明下一步、最後四分鐘討論修正接下來策略,為的就是要跳脫以往冗長 的開會流程。員工更私下透露,詹岳霖在會議中十分嚴厲,情緒一來,甚至會對高階主管拍桌。

「我不能忍受報告時沒有新的進度。我要做一支產品是要作一個夢,你不要扯我後腿,你要想辦法完成,沒有理由!」詹岳霖激動地說,最氣餒聽到主管回答:「做這個要錢。」如果員工表示做不到呢?詹岳霖兩手一攤地說:「做不到就『麥做(意指辭職)』啊!」

對積極的員工不吝惜獎勵

但 對於真正做出成效的員工,詹岳霖也毫不吝嗇,絕對給予實質鼓勵,現在於廈門負責仙草南路商貿的經理劉力軍,就是最好的例子。原本他只是泰山研發部門的廚 師,卻是詹岳霖十分佩服的對象,每次詹岳霖要一個口味,他就能做出幾個給詹岳霖挑,「比我還積極,我身邊要的就是這種人。」「我很會挑毛病,很會嫌,真的 很會嫌,」詹岳霖舉例,今年推出的大吸管飲料系列,從外包裝到品牌字體,他都要管,更不要說是最重要的口味了。「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七年七 月,詹岳霖甫上任,立刻決定將福客多與全家合併,消息一出,引起業界廣泛討論,因為這不僅僅是策略聯盟,更牽扯到家族成員負責的事業版圖,一度還鬧出不和 傳言,但日後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而今年推出的環保瓶裝水﹁twist water﹂,從決定研發到推出上市,僅僅只花了五、六個月時間,並搶先同性質的可口可樂「樂活主張」率先吸引市場目光。

詹岳霖就是這麼 急,急著找回泰山失落的黃金歲月,也急著證明自己的實力。身為家中唯一的兒子,上面有五位姊姊的他,頭頂著第三代的沉重光環,許多前輩,包括總裁詹仁道, 都勸他謀事要深思,千萬別操之過急而失去了原本的目標。同是政大企家班同學的桂冠實業總經理王正明也讚賞詹岳霖,企家班時,詹岳霖已是泰山總經理,並開始 研發泰山純水,「他會帶著一箱又一箱的水給我們試喝,不斷詢問大家的意見,他真的有衝勁。」「創新、有衝勁」這是每個認識詹岳霖的人一致的評價。與泰山合 作多年的全家董事長潘進丁認為,「詹岳霖為六十歲的泰山注入創新和改變,行銷策略靈活,即使身為通路商,亦可從新品的推出感受到泰山的轉型。」與詹家為世 交的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認為詹岳霖,「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興趣與好奇心。」詹岳霖的父親詹仁道也樂見兒子如此努力,「這個社會和以前不一樣了,唯有快速思 考、拚命往前衝,才能成功,他(詹岳霖)這麼做是正確的。」六十年前,第一代創辦人詹玉柱帶領家族建造出泰山這艘大船;十年後,詹仁道引領泰山徜徉原物料 大湖;現在,詹岳霖要領導泰山出港,往更寬闊的食品大海前進,向未知的領域乘風破浪,對於未來的經營策略,詹岳霖信心滿滿,語氣豪邁「衝!就對了!」

詹岳霖

出生:1967年

現職:泰山企業董事長

全國工業總會理事

學歷:美國杜蘭大學EMBA

美國加州大學生化系

經歷:泰山企業總經理

泰山企業執行副總

泰山企業

前身:1940年益裕製油廠

成立:1950年

創辦人:詹玉柱等四兄弟

資本額:32億元

07年08年09年

營收(億元):59.3069.8070.93 EPS(元): 0.2-0.30.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39

中環在線:永隆第三代911逃生掃菠蘿包 李華華

2010-12-29  AD





 

永隆銀行伍氏家族第三代後人伍尚修(圖)就快功成身退,放低永隆高級經理及企業傳訊部主管嘅職位,去科大讀其EMBA(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同騰訊(700)嘅第二把交椅做同學。

伍生話,自己一直都想去讀書,但又強調,佢會喺呢個期間搞啲家族嘢,例如搞投資公司,專幫自己家族嘅財富做投資,長遠仲希望吸引埋其他家族畀啲錢佢哋做投資,實行同啲私人銀行爭生意。而佢最睇好嘅係磚頭,睇長遠會有好嘅回報!

伍 生係咪財技高手o依家仲未知,但華華肯定佢係一個危機處理嘅強者!伍生話,當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佢正正身處世貿,睇住飛機撞埋幢大廈嗰陣,佢呆咗5分 鐘,之後即刻打電話番屋企報平安,然後去提款,再極速走去唐人街掃咗廿個菠蘿包,而當時好多人都跟住佢咁做,後尾佢同兩個朋友瞓咗兩晚時鐘酒店……

話時話,伍尚修起身,聽聞得番佢嘅堂弟一個仲喺永隆,而佢堂弟出年1月都話要起身,咁咪即係伍氏家族全身而退,今後招行(3968)打晒骰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5

麵延三代情 口ㄤ咕麵

2010-12-30  TNM




一碗淋上自製油蔥酥和醬油膏的客家乾麵-關西口ㄤ咕麵,滑腴香噴的滋味,綿延半世紀。

一場南洋戰役,讓林進蘭身上留有9個彈孔,他與兄嫂同住、一起擺麵攤,兄嫂感念他對家庭付出,將長女和外孫林子均過繼給單身的林進蘭。

原只盼後繼有人,林子均卻自願接下麵攤,也因祖孫的堅持,讓這碗麵裡藏有林家三代的相依為命。

冬陽灑在林家後院,八十六歲的伯婆(林劉圓妹)駝著背,將熱水倒入樹薯粉和太白粉裡攪拌,不疾不徐地揉成麵糰,掰小塊再將炒好的絞肉、豆乾、油蔥和蝦米塞入,捏成尖尖的三角狀。

口ㄤ咕麵第三代林子均解釋:「客家人喜歡吃三角粄,口感很像水晶餃,外皮軟Q內餡香,伯婆研究很久,才改成現在的內餡。」林劉圓妹開口:「我們都用手捏,機器做的不好吃。」記者問每天手工做數百個,怎麼來得及?她嫌這話問得傻,「早點起來呀,我們五點多就開始做囉!」

香噴滑腴 半世紀

後院矮房裡,住著八十九歲的口ㄤ咕阿公林進蘭,見我們到訪,顫巍巍地走出,林子均連忙扶上,並向我們解釋說:「口ㄤ咕麵就是阿公和伯公、伯婆三人做起來的。」

林子均抓起一把扁麵和韭菜、豆芽菜,塞入竹製麵簍,在滾燙的熱水裡來回切切切,只見麵浮起,迅速倒扣陶碗內,淋上自製油蔥酥和醬油膏,這就是關西的口ㄤ咕麵。

香噴噴滑腴的油麵入口即化,很多人配著三角粄湯或餛飩湯,就能飽足一餐。一碗再簡單不過的乾麵,卻滋味雋永。

林子均說:「麵是勝興製麵舖一早做的,比一般麵條細軟有彈性,我們配合超過三、四十年;油蔥酥用南部的紅蔥頭,每星期用豬油爆香;韭菜是附近農家種的,沒有灑農藥。阿公對吃的東西很挑,也許就因為堅持,才能賣到今天。」半世紀來,口ㄤ咕麵靠著林家三代,成為關西特色小吃。

戰後返台 擺麵攤

林進蘭緩緩用濃濃的客家國語說:「年輕時,我到南洋當兵,身上留下九個彈孔,連小指都受傷,在醫院休養半年才回到台灣,我的命算是撿回來的,受了那麼重的傷,所以沒結婚。」

林進蘭有八個兄弟,卻因戰亂、工作或生病,剩下他和六哥林進坤相依為命。林子均說:「以前聽阿公說,家裡沒錢,是伯公看牛賺錢,才能讓阿公讀到初中畢業。他們兄弟差三歲,感情很好,伯公不識字,只能到深山伐木,以前都是走路到新竹內灣、尖石等地伐木,要走上一整天。」

林進蘭傷好之後,一九五五年和朋友租下林口兵營福利社,「那時軍營有家屬會客,便賣起客家麵和小吃,生意好時,煮到連高湯都沒有,客人就教阿公直接用煮麵水當高湯。」林子均說。但行軍常十天半個月兵營都沒人,做一年多就收起來。

回到關西,林進蘭在農會旁擺攤賣麵,兄嫂也來幫忙。林劉圓妹笑說:「以前送麵的木箱一層放三碗,一次只能送六碗,因為常常要走上七、八百公尺,湯麵送到客人那裡都變乾麵,可是客人還是吃得很高興。」

感念奉獻 孫過繼

回憶過去,林劉圓妹露出笑容:「他(林進蘭)好喜歡小孩子,小孩來買麵,就便宜賣,還叫小朋友把他的小指(受過傷,沒辦法伸直)拉直,能拉直的就給一塊錢,小朋友就拚命拉。他喜歡逗小孩子,常發出口ㄤ咕口ㄤ咕的逗弄聲音,人家才說到口ㄤ咕那邊吃麵。」

「以前都是他(林進蘭)煮麵,我先生弄小菜,我洗菜。」林劉圓妹反覆說了好幾遍。

林子均補充:「伯公、伯婆認為,這個家能夠有今天,都是因為阿公賣麵做生意,所以我才會給阿公作孫子。」

原 來,林劉圓妹育有二女一男,三十多年前,長女(林梅枝)未婚,次女林金英嫁到台北古家,么子尚未成婚。林金英回憶:「叔叔為了這個家奉獻、不計較,如果能 傳宗接代,這也是我們的責任。他(林子均)是我第三個兒子,因為不能直接過繼,所以大姊先給叔叔當養女,他再給大姊當養子。」

林金英說:「他三個月就送回去,那時候他哥哥捨不得會哭,但這是我對林家的使命,不能捨不得,因為這是給老人家的一個安慰。我跟我公公商量,公公也說爸爸和叔叔兄弟相互扶持,很感動,所以他也同意。以前叔叔脾氣不太好,子均過繼後,他感覺好像有自己的家,情緒比較穩定。」

從 小由林劉圓妹帶大的林子均回憶:「以前我和伯婆一起睡,聽伯婆說,有一次我發燒到四十一度,凌晨三、四點背著我到處找醫生,伯公伯婆雖然不識字,但他們對 我很好,伯公人古板,但是他木工很厲害,小學要做的木工,都是伯公幫我做,媽媽(林梅枝)是我小學一、二年級才回來的。」

三老背影 促接棒

由三個老人、二個母親帶大的林子均,看似複雜的背景,讓年輕的他異於同齡的早熟,他稱養母為「媽媽」,生母為「阿姨」。

「對我來說,他們都是我的親人,養大於天。我從小不喜歡人家念我,媽媽像是朋友,灌輸我很多觀念;阿姨很愛念我,現在假日經常回來幫忙。」林子均說。

話語一頓,林子均接著說:「以前不覺得自己比別人特殊,反倒是過年,可以領到很多紅包,很開心。直到念專科,才忽然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以前阿公或伯公生病,會叫叔叔從台北回來載他們去看醫生,等我十八歲,叔叔就叫我學開車,載他們看醫生就變成我的事了。」

採訪時,林子均的母親林梅枝,刻意避開我們,林劉圓妹說:「她不喜歡拍照。」林子均小聲說:「她為了照顧老人家和我,一直沒有結婚,犧牲很大。」

一九九二年因農會改建,林進蘭回到老家賣麵,「剛開始,很多客人以為我們沒賣了,後來發現我們搬回老家,客人都說到口ㄤ咕那邊吃麵,生意才又穩定下來。」

林子均說:「老人家原本只是要我傳宗接代,所以我當兵回來(二○○一年)就去上班,下班後幫忙店裡。有一次洗碗,看到老人家背影,才發現當初養我的人真的老了,自己是否應該站出來把擔子扛下來,直到一天,平常煮麵的阿公生病,我只能硬著頭皮煮麵。」林子均決定接棒。

擴大營業 砸百萬

起 初阿公煮麵,林子均在一旁煮湯,母親林梅枝在廚房準備小菜。「以前店裡沒冷氣,夏天客人吃得滿身大汗,我跟老人家說要裝潢,伯公以為我要弄得像舞廳,態度 很硬,但阿公支持我,結果他們兄弟吵起來。我把店名取為『口ㄤ咕麵』,後來假日生意爆滿,伯公才沒有說話。」林子均說。

二○○五年為擴大營業,林子均把老家的店遷移,另外租店,裝潢一手包辦,「伯公本來也反對,幸好阿公一直支持我,重新裝潢花了一百多萬元,也是他拿出來的,只是他已經八十多歲了,不方便到店裡,所以我要煮麵。」

他苦笑:「別小看一碗麵,要煮好也不容易,剛開始我想說現在的人不敢吃太油,所以油蔥酥少放一點,結果老顧客罵我小氣,但放多又怕外地客覺得太油。老實說,我煮得很灰心。」

「回來煮麵六年,到現在還有客人說我煮的麵沒有阿公的味道,我一直抓那種感覺。我自認很用心觀察,後來我發現,他們要的是那種阿公切麵的感覺,而不是快速、大量複製。所以到現在沒開分店,而且只要我在店裡,麵都我煮。」

碗碗用心 記喜好

五年前,林進坤過世,剩下林劉圓妹和林進蘭叔嫂,林子均說:「他們兄弟以前很愛鬥嘴,伯公過世後,阿公寂寞很多,現在逗我的小孩成了他最大的快樂。」

儘管是平日,中午十二點剛過,店內早已客滿,林子均一邊煮麵,還不忘招呼客人,有時員工不小心搞混,林子均還會糾正哪一桌點的是乾麵,哪桌點的是粄條。

「平日幾乎都是本地客,有人來一、二次,我大概就會記得,有的老客人喜歡醬油膏多一點,有的不要韭菜,只要用心,就會記得。」相信也是因為祖孫這份心,才能讓這碗麵延綿超過半世紀。

口ㄤ咕麵

地點:新竹縣關西鎮光復路 33號

電話:(03)587-5541(週二公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5

三代太古買辦 股聖莫應基傳奇

2001-5-17  NM




本月二日,曾在香港股壇叱咤逾半世紀,前香港證券交易所主席莫應基,靜悄悄地在瑪麗醫院病逝,享年九十二。五日後,舉行喪禮匆匆出殯,然後家人才刊登訃聞,不少股壇中人,未有機會致祭。

這位一代「股聖」雖然低調辭世,但一生卻充滿傳奇,他曾是滙豐御用經紀,江湖地位遠高過馮景禧,連股壇教父李福兆,也只屬他的後輩!

原來他的出身頗猛,是買辦世家,由他的祖父起一連三代,均為太古洋行的總買辦,莫家與何東家族一樣,是上世紀富甲一方的買辦家族。

 

 

「以前全港做股票的人,都識得莫應基,連玩香港股票的外國人都識得佢,你話幾犀利!佢當然威過馮景禧及李福兆,莫應基做到好巴閉時,佢兩個先至出道。」經紀業老行尊朱頌田表示,早於五十年代開始,莫應基的名字一直響噹噹。

「嗰陣時銀行未有證券部,佢哋啲基金盤,會透過我哋經紀買賣。差不多所有滙豐嘅盤,都由莫應基做晒!佢好勤力,雖然十點鐘開市,但佢朝朝早八點前就會去同滙豐高層傾偈、接柯打。」朱頌田說。

他的證券行位於皇后大道中九號荷蘭行六樓,面積約有三、四千呎,是行內甚具規模的大證券行。當年與他齊名的華人經紀,還有包辦渣打銀行基金盤,從上海來港的蘇佩紹;但論交遊之廣闊,莫應基卻在蘇氏之上。

交際手腕了得

由於有滙豐這名大客仔,莫應基在五、六十年代,江湖地位已確立。

除勤力外,行內人指他交際手腕了得。「滙豐信託部啲鬼佬同佢關係好好。佢好捨得使錢,五、六十年代,每年聖誕節佢都會送啲靚酒,同埋會向怡和洋行訂購好名 貴嘅Suit length 布料給銀行的鬼佬。所謂Suit length ,是指每疋長度三碼四分三的布料,可以夠做一套西裝,每疋的圖案都獨一無二,嗰陣時要成二百幾蚊,仲貴過一圍鮑翅席。另外,佢仲有隻遊艇,專門招呼鬼佬, 還請來女侍應,在出海期間招呼賓客。」一名熟悉他的老經紀憶述。

那個年代,經紀傾生意,很多時會請客人到夜總會或私人會所飲酒消遣。莫應基當年在西環屈地街,與朋友成立私人的「陶然俱樂部」,各人輪流請客,每月有一、兩次請福臨門到會,他還愛請人拉二胡,自己引吭高歌。

而莫應基的酒量亦相當了得,白蘭地、威士忌無一難倒他。他最愛軒尼斯XO ,不單很少飲醉,而且從不影響翌日工作。「佢嘅記性可以話係超人,夜晚即使飲咗酒,第二朝起身佢依然記得昨晚同人傾了什麼生意,識得吩咐伙記照做。」他的細仔莫慶雄醫生對本刊說。

莫應基的朋友形容,他識飲識食識享受。每朝他都會食燕窩,午飯時間,如果無應酬,便會獨個兒跑到位於利源東街的友利女子理髮室休息,那裡雖名為理髮室,實 質提供正宗按摩服務。他在那裡匆匆吃過外賣飯盒,通常是鏞記叉燒飯,然後做按摩及午睡。即使中午未能抽空,也會在四點鐘收市後,前往那兒稍事休息,才繼續 晚間活動。

聲色犬馬樣樣得

每天到友利按摩是他幾十年的習慣,直至七、八個月前,友利結業才告一段落。在附近開檔的老小販,對莫應基印象深刻。「七十年代,有一億身家嘅有錢佬都嚟㗎!李嘉誠都係莫應基帶佢嚟。依家執咗,聽講李嘉誠請咗友利啲人,去佢寫字樓幫佢揼骨。」

到了晚上,莫應基最愛請朋友食飯。即使他已淡出股票生意,他請客的習慣一直維持至近年。前立法局議員詹培忠曾是他的常客,「我呢世人,就淨係欠佢一個人嘅 飲食人情。佢最鍾意請人去福臨門食飯,請親都係最好嘅酒,最好嘅餸,每人一隻鮑魚,每圍幾萬元,邊個咁捨得,我就唔捨得啦!」

他一星期總會幫襯福臨門幾天,請客時必有鮑魚,十分闊綽。福臨門老細徐維均亦讚他捨得食:「鮑魚由十幾頭至二十幾頭不等,每隻過千元,另外還會有頂群翅、 燕窩卷、白灼響螺,全部都係靚嘢。唔請客嘅時候,佢都會與太太嚟食晚飯,食得清淡一點,好似馬蹄肉餅、炆斑翅咁,佢最緊要係啲餸唔可以落味精。」

莫應基另一個嗜好便是賽馬,他在七十年代便成為馬主,第一隻馬名為「歡心」,此後無論他或他太太買入的每匹馬,均以「心」字命名,其中以九十年代中服役的 「全心」成績最好,曾贏打吡預賽冠軍。「佢買入啲馬質素唔差㗎!每隻都要百幾萬,算係捨得嘅馬主。」著名馬評人吳嵩說。

每逢賽馬日,莫應基總會與二太太何少貞入場,在中菜廳同一個位置觀賞賽事,風雨不改;即使近年行動不便,也由太太及看護攙扶入場。

三代太古買辦

莫應基習染英國貴族的嗜好,又擅長上流社會的交際手腕,與他有雄厚家底不無關係。原來,莫應基來自一個買辦世家,所謂買辦是指洋行聘請的華人代表,負責接洽中國人生意。由祖父莫仕揚開始,三代歷六十年,皆為太古洋行香港的總買辦,比怡和的買辦何東家族還厲害。

根據莫應基胞兄莫應溎,在六五年寫的《英商太古洋行在華南的業務活動與莫氏家族》一書中記載,祖籍中山縣會同村的莫仕揚,原在廣州營商,他於一八六○年由廣州遷往香港,經營建築業,並做雜貨貿易生意,還買入港島擺花街一帶地皮,建有幾十幢房屋。

由於莫仕揚人面廣,與不少洋行有往來,想在香港大舉發展的太古洋行,便在一八七○年透過中間人,力邀莫仕揚出任太古總買辦。不懂英文的莫仕揚,透過傳譯做生意,他在每單買賣中,都可向太古收取百分之五佣金;而交易的華人,亦會給予回佣,令他獲利豐厚。

一八七九年,莫仕揚逝世,由兒子莫藻泉繼任太古總買辦。由於得到太古信任,莫藻泉更安排其他莫家兄弟,在廣州、上海等太古分支做買辦,而同鄉親友、子姪、姻親亦陸續安插入太古工作,莫家前前後後共有一千名家族成員及鄉親加入太古,當時外界謔稱太古洋行為「莫氏家祠」。

 

▲友利女子理髮室在利源東街樓上鋪營業幾十年,那裡的按摩女郎已一把年紀兼賺夠,遂於數月前結業。

 

▲莫應基喪禮後的解穢酒,也在福臨門擺設。

 

▲莫應基請客的菜式,鮑魚及白灼響螺。

 

香港會發展經過

一八九一年二月,英國人保羅‧遮打創立首家證券交易所,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

當時交易所會員名額有限,屬於一小撮歐洲經紀的「小圈子」活動,其他未能取得會籍的經紀,於是二一年,成立「香港證券經紀協會」,選址雪廠街十號,香港證券交易所側。

當年,大多數經紀行的辦事處集中在雪廠街一帶。每天早上,各經紀攜同傳譯員會到雪廠街公開喊價。因此,雪廠街又叫「大鱷街」。

香港淪陷期間,證券買賣被迫暫停。戰後,兩個會合併,改名「香港證券交易所」(即香港會)。會員名額限定為六十個。要加入成新會員十分困難,外資行雖能成為會員,但不可自行買賣股票。香港會一直壟斷股票市場,直至六九年遠東會成立才打破局面。

兄長炒糖致富

一 九一七年,莫藻泉病逝,總買辦一職交給長子莫幹生做。莫幹生在任職期間,因囤積炒太古糖而大賺六、七百萬元,並斥資一百萬買下干諾道近山頂的逾十萬呎地 皮,興建當時全港最豪華的英國皇宮式別墅,因此引起太古洋行經理布朗的懷疑,派人查核他的賬目。而自此之後,雙方開始有嫌隙,遂在一九三一年,莫幹生辭去 買辦一職,他在位的短短十幾年間,卻已累積了一千萬元的驚人財富。

由於三代均做買辦,常與外國人打交道,莫家對後人識英文均異常重視,子姪均送往大書館(皇仁書院)讀書,作為莫幹生的么弟,排第八的莫應基亦不例外,為他日後的事業奠定基石。

由於莫應基英文了得,早在三十年代已入行做經紀,日治時期,香港股票交易停頓,他也被迫轉行。四六年和平後,他在香港華仁書院教了幾個月英文,不久香港會 重新運作,他從此活躍股壇,由於他成功成為滙豐的御用經紀,生意愈做愈大,在行內甚有地位。六○年他成為香港會的委員會成員,新會員要加入,要他首肯。

連任八屆主席

七十年代以前,香港會是香港唯一的股票交易所,只得六十名經紀會籍,相當矜貴。要成為新會員經紀,首先要向舊會員買會籍,然後再找一名會員提名,申請最後還要經過委員會審核及投票。只要其中一名委員反對,申請便被否決。

股壇教父李福兆,雖然是銀行世家,東亞銀行李冠春家族後人,系出名門,當年亦未能申請入到香港會,於是他憤然於六九年,成立另一個遠東交易會。香港金王胡漢輝(已故),炒金成績斐然,也是無法進身香港會,於是仿效李福兆,成立第三個交易所金銀會。由此可見香港會的委員,當年地位非凡,是股壇的貴族。

七四年,莫應基在香港會晉升為副主席,七七年更打破該會過去百年傳統,成為首位華人主席,而且一直連任八屆,直至八五年,四會(香港、遠東、金銀及九龍會)合併前一年,才正式引退。

莫應基縱橫股壇六十載,人緣甚好,在行內地位崇高。「論香港股票史上最有貢獻嘅人,我會話係莫應基。」香港證券經紀業協會首屆會長董偉說。

董偉回憶在七八年,他與另外約十名來自四會的經紀,希望成立經紀協會,為全港經紀爭取權益,他們第一個拜候的,便是當年出任香港會主席的莫應基,莫應基對他們表示支持。其後董偉等人再找遠東會主席李福兆,卻遭李福兆拍枱大罵。然而,由於得到莫應基祝福,經紀協會最終順利成立,並在中區希爾頓酒店舉行慶祝晚會,當晚主家席留了四個位給四會主席,但肯俾面出席的,就只有莫應基。

「我哋好佩服佢,因為佢唔會話好架勢咁,佢好肯提攜後輩,做嘢唔係為咗私人,唔會淨係為咗保護自己利益。」董偉說。

大仔逝世打擊大

莫應基共有兩位太太,育有兩仔六女,元配雷淑英於九七年過身後,近年莫應基多由二太太何少貞照顧。

他的長子慶樟,原在港大唸醫科,後因肺病退學,自五十年代便跟父親打理股票行,亦是香港會成員。據多名老經紀均表示,慶樟當年曾與上海籍姑娘王萍相戀,並 誕下一名兒子,但莫應基認為王萍出身風塵,不讓兩人結婚,只允孫兒回家,慶樟自此變得沉默寡言,後來在八九年因病逝世,慶樟臨死前五個月立下遺囑,將七千 多萬遺產留給獨子。

慶樟的死,對莫應基打擊很大,翌年更將五成半證券行股份,賣給新加坡大華銀行,易名大華莫應基,此後他便淡出生意,每日只回辦公室坐一坐便離去。

莫的細仔慶雄,自小不喜歡經紀業務,留學英國學醫,現在港私人執業。莫氏六個女兒中,有兩個女婿亦是城中名人,且是馬會董事,與岳父興趣相投。四女婿周湛 燊,是世家周峻年的兒子,曾任屋宇地政署署長,退休後成立都市規劃顧問公司,與長實關係親密。五女婿郭勤功,是怡和董事,是英資集團內少數的華人代表。

一向身體壯健的莫應基,在兩年前發覺患上血癌,自此身體轉差。細仔莫慶雄醫生透露:「佢嘅病影響到個肺,所以不時出入都要帶氧氣筒。」兩年來莫應基經常出 入養和,但他的精神還很好,每次出院後都會幫襯福臨門,帶着氧氣筒也要上股票行及入馬場。直至五月二日,他在瑪麗醫院病逝,享年九十二歲。死前,他吩咐家 人要低調處理後事,所以出殯過後,才在報章上發訃聞。二太太何少貞亦不想接受訪問,「我真係好傷心,我哋喺埋一齊有五十年啦!我哋感情好好,所以雖然話佢 咁老啫!但我始終好難過,近年佢都好低調,所以無乜嘢可以講到俾你聽。」

莫應基風光年代

撰文:郭慧妍 資料:顏文迪 攝影:歐陽江、黃偉傑、吳文正請參考《壹週刊 時事及財經冊》第66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94

50億美心王國發足三代

2003-8-28  NM




美心集團創辦人伍舜德,於本月十 七日在瑪麗醫院病逝,享年九十二歲。消息一出,與伍家共同投資美心卅年的怡和集團,即時刊登悼文致哀。本週二設靈當晚,怡和高層亦相繼到場致祭,足證這位 一代飲食大王的顯赫地位。伍舜德,在香港飲食界裡,猶如泰山北斗。自五六年,他與胞弟沾德創辦了首間美心餐廳以後,其飲食王國就迅速膨脹,現在共有近三百 三十間分店,超過一萬二千多員工,每日顧客人次逾四十五萬,全年生意額達五十億。時至今日,這個龐大的飲食王國,並沒有因為伍氏的辭世而停頓,皆因三年 前,伍舜德已正式將「王位」交棒予第三代伍偉國。「美心」飲食王國的版圖,在港無遠弗屆,不少人早上到美心西餅買麵包,中午飲茶幫襯美心大酒樓,下午茶去 美心快餐,晚上到潮江春吃飯。原來,美心集團還有其他菜系,分分鐘幫襯了也不知道。例如在太古廣場地下的新紅菜Thai Basil,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健康快餐店Eating Plus,以至太古城溜冰場旁的EXP/2,和坐落置地廣場中央的Cafe Landmark,都是美心集團的據點,每日顧客人次超過四十五萬!雖然美心並非上市公司,但○一年營業額逾五十億,純利達五億。在五六年成立的美心,由一間西餐廳,發展成今天全港規模最大的飲食王國,伍舜德固有過人之處,亦因美心有怡和這個龐大後盾。伍家搭上怡和,追本溯源,與七二年牛奶公司收購戰有關。那時候牛奶公司的業務已包括凍倉及惠康超級市場等。當年公司主席是周錫年爵士,股東包括和記洋行、會德豐,及一些華資大孖沙。

拍住怡和打江山置地及怡和主席亨利‧凱瑟克(Henry Keswick),於七二年十月向牛奶發動收購戰,但遭到牛奶董事局拒絕。怡和許勝不許敗,於是凱瑟克派出華人董事郭勤功出面。郭勤功出身自買辦世家,表哥是著名會計師容永道,外父是前香港交易所主席莫應基,在港人面甚廣。郭替凱瑟克穿針引線,與揸了牛奶公司股票的華資大孖沙會面,包括陸海通的陳符祥家族,以及兼任陸海通總經理的伍舜德。據悉,伍家與陳家同意把手上為數不少的牛奶股份賣給置地,而置地終於成功收購牛奶公司。兩個月後,凱瑟克主動向伍舜德提出,要求入股美心食品有限公司五成股權,與伍家齊齊打江山。當時怡和主席還承諾,所持有的美心股權,絕不超越伍家,而且與伍家簽訂管理合約,全權放手給伍氏昆仲打理。怡和不久將美心股權轉至旗下的牛奶公司,而美心集團的實繳資本,亦由五萬元大幅提升至二千萬。在怡和財力支持下,美心大肆擴張業務,並進駐多個怡和旗下置地公司的中環靚鋪。怡和主席,至今仍很尊重伍舜德。「肥仔主席每年由英國來港三、四次,每次都會請一班最close的華資商賈,在文華東方酒店中菜廳食飯,而每次坐在他左手邊的,都是伍舜德,可見他幾尊重這老人家。」一名熟悉伍家的朋友說。怡和看中美心,除了緣於牛奶公司收 購戰一役外,最重要,還是伍舜德的魄力與戰績,雙方才得以合作三十年。飲食大王伍舜德,於一九一二年,在廣東省台山市四九鎮出生。當地鄉民對於伍舜德的爸 爸伍學業,並不了解,只知他很早離鄉出外工作,據聞其後在美國去世。伍舜德對下有兩個弟弟。比他小五歲的顯德,因體弱多病,早年在台山辭世。而比他小十一 年的沾德,同是嶺南校友,關係密切。

打工仔變大老闆伍舜德在廣東嶺南大學攻讀經濟學,通曉英語,而且成績良好。他亦是運動健將,曾代表廣東 省出賽全國運動會。三五年畢業後,他加入了同樣由台山人陳任國創辦的陸海通集團,任職旗下六國飯店的會計文員。之後他做過陸海通旗下皇后戲院的帶位員,為 撼贏對面的娛樂戲院,他每天逐張櫈檢查,有壞便不賣票。六七暴動時,戲院員工罷工,他與弟弟一起親自放片,以維持營運。伍舜德的敬業樂業,得到陸海通第二 代陳符澤的器重,其後還被擢升至集團董事總經理,兼入股陸海通。伍舜德在五○年代進軍飲 食業,原來緣自一次「不平等」的對待。話說當年的西餐廳不多,主要光顧的都是外籍人士。有次伍舜德和弟弟沾德去老牌餐廳Jimmy's Kitchen,遭伙記冷漠對待,被安排在廁所門口的枱用膳。伍舜德耿耿於懷,決意經營一間為「中國人爭光」的西餐廳。

美心靠西餐起家一九 五六年,伍氏兄弟頂下位於告羅士打大廈地庫、以黑森林蛋糕著名的聰明人餐廳,並改名為「美心餐廳」。「我們叫這間餐廳做『大美心』。那兒分東廳、西廳,除 西餐之外,還有舞池和現場樂隊,儼如夜總會。以前的食肆,老闆好少肯花錢在洗手間,但大伍生(伍舜德)卻最注重,女廁一定要有化妝枱櫈,和清潔阿嬸打 點。」在美心任職三十二年的顧問高級總廚師盧廣憶述。盧師傅表示,「美心」的英文「Maxim's」其實是法國名,原自一間位於巴黎香舍麗榭旁的法國餐廳 ——Maxim's de Paris。後來伍氏將Maxim's改了一個中文名字「美心」,就是「一顆美麗的心」的意思。七○年代前,伍氏兄弟以經營西式食肆為主,例如位於海運大 廈內的咖啡店Boulevard,就是伍舜德參照法國露天茶座而開設的。那兒的黑森林蛋糕、炸雞髀和公司三文治最出名。其後伍氏還開設餐廳Gi Gi、Fi Fi,和扒房Rhine Castle等,主要集中於中環及尖沙咀區。

老 闆嚴人又律己七○年,伍氏兄弟開始經營粵菜,契機在於一九六九年,在日本大坂舉行的萬國博覽會。當年伍沾德在日本博覽會,投了一個香港餐館的攤位經營。開 幕前,他在當時的日本快餐店觀察了很久,發現先購票再取食物的經營模式,流量快且多,於是照辦煮碗,用快餐形式在博覽會賣點心,取得空前成功,生意額是全 個場館的首三位。回港後,伍沾德不但在星光行三樓創辦首間粵菜酒家——翠園,還大力鼓吹經營快餐,為其後的美心快餐鋪路。美心業務涉及餅店、西餐廳、酒 樓、快餐,一直不斷膨脹,而這飲食王國,一直由伍舜德牢牢控制。他出名嚴謹且一絲不苟。對於員工的儀容,他曾出通告列舉五大規條,包括「不能有頭皮、口 臭、汗味等」。另外,他又會經常突擊巡鋪試菜。「以前肖傅煮菜給大伍生試,全個廚房都好緊張,即使午市都停晒所有爐頭,等師傅炒一碟完美的菜給大伍生試, 如果他試得不啱,會隔兩日又來過,再唔啱,又來過,他不厭其煩要試到一百分為止。」一前美心廚師說。員工說,伍舜德嚴人亦律己,多年來每次伍氏到美心吃飯 都是自己付賬而不入公司數。伍在公司寫字樓影印,如果是私人文件,他都會繳付一元影印費給公司,以示公私分明。

伍 家人情味濃伍舜德要求嚴謹,但員工又不得不佩服他的魄力和遠見。例如,他是首家進軍地鐵站的西餅鋪,借地鐵網絡來打開自己的銷售網。又例如,九七年頭,經 濟好景,當人人魚翅撈飯之時,他卻在員工大會上警示伙記,飲食業已經踏進劇烈的競爭時期,經營會愈見困難。伍家還是一個有人情味而傳統的「事頭」。早期, 每年除夕,公司會送一個黑森林蛋糕給每位員工度新年,又會命人事部提早出糧給員工籌備過 新春。到年初一,一班伙記就會上老闆寶雲道的家拜年,兼食喻意「大發」的鬆糕。現任西餐部總廚關順發還記得:「在九八年,大伍生帶個鬼佬來置地吃飯,我當 時喉嚨痛只點頭打招呼。吃完飯後,伍生再返轉頭,原來他親自去勝利藥房買包喉糖給我,還提我記得吃,我當時幾乎想喊,那盒糖的招紙我還留着。」伍舜德一生 投入工作,據了解,在過身前一個月,他依然早上返陸海通,中午小休,下午返美心總部訓示一下員工,至六時十分才返寶雲道的家休息。老人家如斯營營役役,皆 因五十億的飲食王國,曾兩度交棒失手。

第二代承繼無人伍舜德與妻子馬蘭芳,育有三子二女;弟弟沾德一房,則有二子四女。為了接班人的事,伍 舜德早在八十年代已開始籌謀。在子女中,他原希望交棒給最疼錫的長子威廉。伍威廉學業成績很好,在香港華仁書院完成中學後,就赴美國麻省理工主攻電機工 程,六三年更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任助教,可惜他卻於八八年因癌病早逝。而二子威明是律師,對經營食肆無興趣,從不理家族生意。伍舜德唯有寄望孻子威權。 在八、九十年代,威權都有參與美心的重要工作,奈何他在數年前精神出毛病而入院,據稱他曾在會議上胡言亂語。老人家知道這個兒子不能委以重任,唯有急召在 美國讀書,只三十來歲的孫兒回港接棒。

孫兒隔代接棒本來在伍偉國回港前,伍沾德的兩個兒子,威達和威全都有參與美心運作,不過都是較輕鬆職 位,如威達曾任工程策劃部管裝修,而威全則任美心中國發展部,但美心在大陸的業務不多。在第二代的女兒當中,伍沾德的長女伍淑清算是最能幹。七○年代,她 曾先後加入過香港置地和美心工作。然而,伍淑清與大伯舜德並不投緣,而伍淑清又有意進軍大陸和涉足政壇,於是兩房人分工合作。在八○年初,伍沾德主力與女 兒淑清,在國內搞航空食品,還成立了全國首間中外合資公司

第三代轉攻新 派菜由於第二代苦無人選,伍舜德唯有寄望最錫的孫伍偉國。據舊伙記稱,伍舜德在偉國年幼時,已時常拖着他巡鋪和開會。而伍偉國回港接棒,也由爺爺鋪路。由 於怡和與美心的關係,任何人接掌美心,都要到怡和參與培訓,例如到惠康搬貨,或去必勝客整餅等。大半年後,伍偉國就被委任美心集團的財務總裁一職,並在爺 爺的監管下初試啼聲。至○○年,伍氏知道自己年事已高,遂將整個集團交棒予伍偉國,自己退任名譽主席。不過,伍偉國最初成績麻麻,他一手策劃的Hello Kitty Cafe和超人Cafe,都在幾年間執笠收場。其後他取得Starbucks在香港、廣東省及澳門的專營權,才有所表現。然而他與祖父有別,不太喜歡傳統 中式飲食業務。「他對傳統酒樓無感覺,市道不好,就一味靠裁員減薪,很多員工都黯然離去。」三十三歲的伍偉國接掌後,現專注新派菜系列,數年間,這些以簡 約時尚裝潢為主調的餐廳如Thai Basil、Mezz、Mecca、又一棧、紫玉蘭等愈開愈多,業績如何,仍有待考驗。

伍舜德生平1912年生於廣東省台山縣四九鎮1935年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商學院經濟系1936年加入陸海通旗下六國飯店任會計員,其後擢升為六國飯店經理及陸海通董事總經理。1956年創辦首間「美心餐廳」,奠定其美心集團的基礎。1972年將美心五成股權售予怡和,令美心其後迅速發展。2000年將美心集團董事總經理一職交予第三代的伍偉國2003年8月17日於瑪麗醫院逝世,享年92歲。

回 鄉睇廁所全台山都知伍舜德在鄉下捐錢最多,歷年回鄉共捐款逾二億元辦學。他非常注重衞生,每次返台山,必先到自己捐款所起的學校,去巡查一番。「他首先會 入廁所看看,還會用手摸吓門楣有冇塵,行樓梯時更會檢查扶手的乾淨程度。如果學校做得好,會有一萬元清潔獎。」一名中學校長說。而伍舜德曾就讀的石澗小學 校長亦表示:「佢連天花板有冇蜘蛛網,老師張床有冇收拾整齊,鞋有冇放好都要檢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