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曉佳﹕回歸20年 再談置業夢

1 : GS(14)@2017-10-15 15:18:28

【明報專訊】林鄭月娥公布首份施政報告,自然引來廣泛關注,競選時已承諾的首置上車盤更加成為全城焦點。結果首置上車盤不少詳情仍付諸闕如,林鄭亦只是小心翼翼地推行,在明年底推出的安達臣道地皮先建1000伙,並且講明這是「先導計劃」,即是隨時可以當沒事發生過。準備推新盤的發展商讀完昨天這份施政報告,應可以鬆一口氣。

林鄭昨天在介紹施政報告重點的講稿中,提到她的房屋政策包含4元素,其中之一是要「以置業為主導,讓市民安居,樂以香港為家」。政府再談以置業為主導,令人想起20年前的另一份施政報告。在林鄭準備參選時、曾給林鄭來個深情擁抱的前特首董建華,在他第一份施政報告中,便提到他的房屋政策有三大目標,除了香港人永不忘記的「八萬五」之外,董伯伯當時亦定下指標,「在10年內,全港七成家庭可以有自置居所」,對於當時自置居所比例還不到五成的港人而言,是何等宏大的願望。但董建華跟林鄭達到這願景的方法卻南轅北轍,董建華當時還打算推出大量公私營住宅用地來達到居者有其屋,而林鄭在變不出土地的情况之下,要增加港人自置居所比例,就只好向租住公屋打主意。

自置居所比例近年不升反跌

近幾年樓價狂升,香港人自置居所的比例不升反跌,由2014年的50.9%,跌至2017年5至7月的48.7%,兩年半跌了2.1個百分點,跟董伯伯當年定下的七成置業的目標愈行愈遠。到底原因何在?筆者沒有答案,或許樓價上升,令到有錢人更有錢,可以買樓放租,而沒錢的,又或者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就只可以租樓。林鄭昨天都講得很白,置業之後,大家就可以「樂以香港為家」,儲蓄都放進了香港的「不動產」,成為社會上維穩大軍的機會自然會增加。

讓公屋戶變業主 最快推高置業率

因為土地供應有限,最快增加置業人口比例的方法就是把公屋用地變成「綠置居」。相比起首置上車盤,林鄭今次把「綠置居」及「白居二」恒常化,對幫助香港市民上車來得更快更直接。安達臣道的首置上車盤要到2022年才落成,但在沙田火炭的4000多伙「綠置居」,明年底就可入伙,隨時今年底明年初就賣得。根據房委會原本的預測,未來5年每年落成出租公屋介乎11,900至18,800伙,若每年都撥當中4000伙作綠置居,比例高達二至四成。林鄭的置業階梯,說穿了就是讓現時較有錢的公屋居民透過「綠置居」置業,而在公屋輪候冊上的28萬個申請者,雖然獲分配新公屋的機會會降低,但部分將獲分配「綠置居」買家騰出來的舊公屋單位。

林鄭同時把「白居二」恒常化,透過「白居二」買未補地價居屋的合資格人士,絕大部分都是正租住私樓的市民。過去兩輪「白居二」分別有5000個及2500個名額,日後每年都推出「白居二」之後,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市民置業。

退休保障差 有樓揸手變得極重要

最近有評論指特區政府應該搞清楚,到底香港人的急切需要是居住還是置業。很多年輕人結婚,買不起樓之餘,連租一個像樣的單位也負擔不起。瑞士、德國等國家,七成國民一世租樓住,但香港退休保障差,令全港市民都覺得沒磚頭心裏就不踏實。林鄭捉住港人這種心理,大談助港人圓置業夢,也許能獲得不少掌聲。但在供應不增加、樓價仍高踞不下,叫更多市民置業,最終會否只是令更多人面對資產價格下跌的風險,相信才是需要關注的焦點。

[李曉佳 財經澡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28&issue=201710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