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講故事比賽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667
上星期我採訪這屆Y Combinator的明星創業公司Ark(人物搜索引擎,你很快就會在本刊看到詳細報導)的創始人Patrick Riley,忍不住再次感嘆:在硅谷這個地方這麼早期的創業者也開始講那麼宏大的故事了。


  顯然對方是一個喜歡主導談話思路的人,而偏偏我在這事上也有點癖好,所以我們不完全樂在其中,但這並不會影響訪談的質量。在我問到一些技術細節的時候,Riley打斷了我。「這應該不是你故事需要的,你難道是要寫一個技術文檔麼?」


  我堅持說他應該回答,因為讀者們想知道你到底創新在哪兒。他於是簡單地回答了一些細節的內容,至於追問更多的細節,他以「我們顯然不適合談論專利」的 理由拒絕了。「對一群計算機科學的PhD來說,這些一點都不是問題,真正困難的是,Google的品牌已經那麼強大了,我們如何讓別人記住我們。」


  這會兒我已經不那麼介意他不繼續談技術細節了—跟一個文科背景的傢伙談這些事也缺乏憐憫心的。而且,經驗告訴我他有故事要講了,哦,準確地說,是有餅 可畫了。果然他拋出了一個「searching for your social life」(你社交生活的搜索引擎)的概念,並接著講了一些在這個願景上未來這個「人肉搜索」將變成什麼樣子—當然現在在它的產品上,你是看不到的。


  我想說的是,在中國的大部分讀者和聽到這些故事的人,往往會更容易相信這是一個偉大而富有洞見的使命—尤其是最近這半年多中國的創業者、投資人、分析 師和總結師們患上「硅谷無原則亢奮症」的人越來越多了(希望這不是我的工作帶來的負效應)。其實,它也許真的是一個偉大到看起來不能實現但最終卻真的能實 現的使命,但在目前的現實操作上,它可能更像是一個被精心包裝的Slogan和市場營銷手段—媒體喜歡被精心打磨過的故事,並進而讓更多人記住它。


  儘管這樣,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人也並不反感這樣的做法。相反,我還是要感嘆他們這些人「講故事」的能力—比如將一個還在測試版階段的產品講成下一個搜 索趨勢;Evernote的創始人Phil Libin將一款云筆記的協同應用講成人類未來的外接大腦,並宣稱這會讓Evernote變成一家百年公司。還有Flipboard的創始人Mike McCue的「重新定義閱讀」,以及眾所周知的Google「整合全世界的信息」以及Facebook「讓世界變得更開放和連接」……這些都是講的太好的 故事了,有些甚至無懈可擊。


  而且當你面對一些喜歡打口水戰、模仿聖人、抹黑對手、互相抄襲或動輒在公司Slogan裡加上「全國最大的」這類定語的中國同行的時候,你好像發現你 寧願被這些硅谷擅長講故事的創業者和他們的公司給洗腦。而事實上即便在硅谷,你也會發現擅長講故事的CEO們獲得了更多的正向回報—喬布斯就不說 了,Google和Facebook的傢伙們也不用說了。近年來最會講故事的Evernote創始人Phil Libin,也顯而易見地在獲得更多積極和樂觀的進展與回報。


  講故事的人之間也免不了互相擠兌,嫌對方的故事太大了收不了場。比如這篇專欄一開始提到的Ark創始人Patrick Riley,我和他聊起Evernote的時候他就開始忍不住奚落:「除了在我們這裡,其他地方的人有多少知道Evernote的?它能成為一家自己宣稱 的百年公司麼?它要達到上市規模,就靠3000萬名用戶?好吧,他希望靠後面的投資人買進早期投資者的股份,可早期投資者為什麼要賣出呢?這對一家公司是 好的信號嗎?它們居然用了一隻象徵共和黨的大像當Logo!」(謝天謝地,他沒要求我在他吐槽的時候停止錄音。)好吧,都是講故事的,何苦為難對方呢?更 何況我覺得我們需要你們的故事—那畢竟是一個Mission,它讓你們變成了有靈魂的公司,而大多數今天的明星公司都是有靈魂的公司或是能講出故事來的公 司,對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