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逆周期因子 改為引導貶值

1 : GS(14)@2017-09-16 22:31:40

【明報專訊】人民銀行在今年5月底公布在中間價定價機制引入「逆周期因子」,目的為「適度對冲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當時市場已發現人行利用「逆周期因子」,每天早上定人民幣中間價時,都較之前一天CFETS一籃子貨幣的走勢略高,以此引導人民幣升值,自此人幣亦累積升逾5%。但高盛本周日發表的報告卻指出,在過去數個交易日,「逆周期因子」已不是在引導人民幣升值,而是引導人民幣貶值。

5月引入對冲市場情緒

引入「逆周期因子」的目的是要對冲市場情緒,高盛指5月至7月,人行明顯是在對冲市場看淡人民幣的情緒,所以經「逆周期因子」調整的中間價,都較一籃子貨幣走勢略高。

但至8月情况已開始逆轉,近日更有迹象顯示「逆周期因子」調整後的中間價,較一籃子貨幣為低(見圖),反映人行想遏止人民幣升值勢頭。

中金亦發表報告稱,因風險準備金為遠期購匯帶來了不小的交易成本,如果持有外匯的收益率為3%至4%,20%的風險準備金就會增加60至80個點子(1元等如1萬點子)的遠期購匯機會成本。取消有助降低遠期購買外匯的交易成本,但不會是成為人民幣與外匯需求的決定因素。如果市場情緒和外匯淨流入持續改善,將有更多為進行資本管制而實施的臨時措施將會放寬,順序上,開放對內地居民購買外匯限制的措施可能會是合理的選擇。

匯豐報告認為,這是人行表明3年期的遏止人民幣貶值外匯政策已經完結,人行傳遞了政策改變的重要信息,就是要抑制人民幣升值,不過認為人行不會再直接入買美元進行干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70&issue=2017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