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Facebook。在這家擁有9億活躍用戶,把社交網絡變成政府、企業和普通人的公共基礎設施,甚至創造了電報和電話之後一種全新互動溝通工具的
公司成立8年後,它終於登陸納斯達克。人們期待著它成為一隻創造奇蹟的股票:融資規模最大、上市時市值最高、成為Google之後的下一個霸主、拉動美國
疲憊的經濟增長曲線、提振其他互聯網概念股、帶動硅谷新一輪融資熱……
但結果讓大多數人失望:5月18日上市當天,Facebook開盤一度起跳至每股42.5美元,旋即一路下挫逼近38美元發行價,最終收盤至
38.23美元,收盤市值1047億美元—儘管這仍是互聯網公司上市時的市值頂峰,但在Facebook上市的第二個交易日,它在開盤後的第一個小時旋即
跌破發行價至34美元,跌幅高達12%。
Facebook的股價讓一系列和它有著莫名關聯的其他互聯網概念股更顯頹敗:業務收入高度依賴Facebook平台的全球最大社交遊戲開發商
Zynga的股價在Facebook上市當日下挫13%,而Facebook在中國蹩腳的模仿者—人人網的股價當日下挫20%。
如果細究Facebook不久前披露的2012年第一季度財務數據,不難發現它的股價走勢並非全無預兆:它上一季度的收入為10.58億美元,比
2011年第四季度減少6.45%;其中廣告部分的收入減少了7100萬美元。第一季度純利潤2.05億美元,比上一季度降低32%,比去年同期的
2.33億美元也降低了12%。
這些數字似乎可以說明:同樣是創造了龐大的用戶需求和社會效應,甚至推動了互聯網形態的下一次升級和躍遷,在上市之際,成立8年的Facebook的
盈利和變現能力似乎不比當年成立僅6年的Google。而另一方面,現在的資本市場環境也比Google上市時要險惡得多。
而它也比當年的Google面臨更多看上去越來越逼近的挑戰。Google在它上市的2004年幾乎看不到任何顯而易見的風險和敵人,而Facebook在一些投資者和分析師的審視中,已經面臨著「mobile or death」(移動或死亡)的選擇。
但這些似乎都不能影響Facebook是一家偉大公司的事實,它「一個更開放和連接的世界」的願景正在變成觸手可及的現實。
而且,看上去它的創始人兼CEO並不是真的把上市那麼當回事。因為你確實看不到他為了上市這件事讓公司既定的目標和行動被任何財務因素干擾。在上市前
幾天,Facebook收購了幫它在移動時代強化地理位置服務的交友服務商Glancee;上市當天又收購了社交禮品開發商Karma。就像上市當天扎克
伯格自己在Menlo Park總部「黑客公園」裡所說的「敲完鐘我們就回去幹活」一樣,敲完鐘他就把這個收購的活幹完了。
Facebook估值變遷
2012年5月 1000億美元—以上市發行價計算。
2011年1月 500億美元—Facebook從高盛和俄羅斯投資公司DST處融得5億美元,估值高達500億美元。
2010年11月 350億美元—Facebook早期投資者、風險投資公司Accel Partners作價5.17億美元出售了所持Facebook股權的15%。
2007年10月 150億美元—微軟收購Facebook 1.6%的股權,使其估值達到150億美元。
2006年9月 10億美元—雅虎擬10億美元要約收購Facebook。
2006年3月 7.5億美元—有報導稱,Facebook拒絕了7.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