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七認栽的洗衣生意 全家搶接手


2013-04-29  TCW  
 

 

四月十七日,全家便利商店推出洗衣新服務。但就在三月底,另一家便利商店龍頭統一超商,卻宣布將停止這項業務。

有趣的是,這兩家便利商店背後的洗衣工廠,都是同一家「台灣大洗e聯盟」,為什麼龍頭老大不做的,老二反而跳進來做?

消費糾紛多統一超爆量賠錢,寧放棄

去年六月,統一超商母公司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就已經宣告要終結統一超商無限擴張的服務項目,而首先點名的,就是才推出不久,卻造成多起消費糾紛的「洗衣便」代收洗衣服務。

統一超商於二○一一年八月正式推出的洗衣便服務,當時找上台灣大車隊董事長林村田經營的台灣大洗e聯盟。這雖已是全台最大的洗衣代工廠,但雙方還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從工廠的自動分配系統開始,包括取代化學洗衣粉的環保洗劑、裝西裝的紙盒、襯衫摺疊的內襯,一項項去研發設計,終於才在門市端上線。

但,二○一二年春夏換季時,大量消費者幾乎同時送上許多待洗衣物,爆大量讓工廠無法負荷,造成部分衣物無法在超商規定的時間內送達。更慘的是,運作尚未完全上軌道的工廠,第一次碰到這麼大的量,一次意外狀況中把部分衣物弄混,引起不少客訴。

為避免再度爆量,統一超用ibon控制每日收件量,但這麼做也會招致消費者抱怨,「假設消費者提了一袋衣服到超商,結果不能收,又要提回家,他會高興嗎?」「如果是上班途中,那袋衣服該怎麼辦?」統一超商公共事務部部長林立莉說。

統一超最初只有在大台北地區提供洗衣服務,後來擴充至桃竹苗地區,共二千四百多店。若以店數來看,約為全台洗衣店數的三分之一。但是單北部的量就無法負荷,統一超認為,如果服務無法擴及全台,規模經濟無法發揮,最後決定放棄,而林村田,則找上全家便利商店合作。

全家便利商店執行副總經理葉榮廷說,提供洗衣服務,雖然對毛利貢獻有限,但全家看中的是其帶動的來客數與進店頻次。

只是,統一超曾面臨的挑戰,身為市場第二大的全家超商,就能解決嗎?

三大難關有解全家變招,定位純做通路

全家選擇推出「冬衣夏藏」創新服務因應,消費者在四月至五月送洗的冬季衣物,不用立刻領回,可暫時放置在洗衣廠,並自行選擇七至十月任一月份取回。

這麼做的好處是,可以讓洗衣工廠分散處理換季時大量送洗的冬天衣物,不用趕在一、兩天內完成清洗。全家便利商店E-Retail事業部資深經理陳菀揚說:「站在消費者立場,也是提供了寄存收納的服務。其實我們都會偷偷在傳統洗衣店做這件事,只是現在可以光明正大搬上檯面。」

不過,把衣服寄放一個夏天,那麼長的時間,若出問題誰負責?全家把這個問題交給廠商處理,為此,林村田在洗衣工廠旁,租下兩百多坪廠房,可存放十五萬件衣物,這相當於其預計的單月處理量,透過二十四小時空調,確保存放衣物空間內的溫度與溼度;另外還有保全系統及產物保險。

目前,高達營收十分之一的費用成本皆由工廠端吸收。但林村田認為費用付出是值得的,「這個生意要看長期,不能只看短期。得到消費者認同,養成習慣以後,就會上來了。」

此外,讓統一超結束洗衣服務的第二個挑戰是,無法擴充至全台,經濟規模與效益難以發揮。

全家這次則主打在全台灣同步推出這項服務,也就是連高雄的衣服都可以運到台北清洗。全家認為,洗衣廠廠商已有先前的學習經驗,此外,全家在店數上為二千八百多店,比起統一超全台四千八百多家,推行的難度相對較低。

全家直指,其物流成本負擔增加很小,「比起店到店每天兩萬件,洗衣一天約一、兩千件根本不是問題。」陳菀揚說。

第三個挑戰:客訴問題。洗衣原本就是較易產生消費糾紛的業務。為了一個服務卻傷害品牌,對統一超商並不划算。

全家選擇把自己定位在單純的通路角色,只負責收件以及收款,打出廠商的名稱與品牌,「這個做法比較聰明,」林立莉說。

但,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副教授吳師豪認為,消費者還是會習慣找第一線可以面對面的人溝通,「就像你店裡面賣的鮮奶出問題,消費者還是會找店家理論,不會去找製造廠商。」

「我們當然也會怕顧客糾紛和抱怨,」葉榮廷說,但是每次推出新業務哪有一次就成功的,就像當年推出停車費代收服務,也是大小問題不斷,後來慢慢修正,「十幾年前,有誰想得到可以在便利商店代收付款呢?」

這一次,全家可以說是站在統一超先前的失敗經驗上前行,市場老二雖然後發,但不代表就位處劣勢。全家究竟是撿到便宜,還是接下了一個燙手山芋,仍有待時間證明。

【延伸閱讀】洗衣服務換季爆量,問題變賣點——兩大超商服務內容比一比

業者:統一超品牌:洗衣便推出時間:2011年8月10日地區:大台北桃竹苗2,400多店取件天數:4天後可取件收費方式:小衣類3件208元起跳,但皆須以3件為一收件單位平均量:平均1日3~4,000件現況:因淡旺季、客訴、負荷量等問題,已於2013年4月1日結束服務

業者:全家便利商店品牌:潔衣家推出時間:2013年4月17日地區:全台約2,850店同步推出取件天數:4天後可取件收費方式:1件56元起跳,採按件計價制。最低消費金額為180元平均量:1日約有1,200~2,000件以上現況:推出冬衣夏藏新服務,送洗之後可延後取件,希望藉此紓解爆量問題

資料來源:統一超、全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61

配資大清洗引發解約矛盾:信托機構不服 配資機構“認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175.html

配資大清洗引發解約矛盾:信托機構不服 配資機構“認栽”

一財網 王娟娟 王瑩 2015-09-11 06:50:00

一度在A股牛市中風生水起的場外配資因為新一輪的存量清理即將面臨“退場”,但這一波場外配資最強封鎖令也正在引發一些衍生問題。

一度在A股牛市中風生水起的場外配資因為新一輪的存量清理即將面臨“退場”,但這一波場外配資最強封鎖令也正在引發一些衍生問題。

按照監管規定,各轄區券商被要求在9月30日前完成違法配資的主體清理工作,不同券商清理力度和方式各不相同,但不到一月的時間讓部分券商場采取了雷厲風行的“一刀切”清理行動,試圖單方面與相關信托機構、配資公司一刀兩道,由此引發了違約矛盾。《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已有信托機構不服券商單方面終止服務,而公開發出溝通函要求對話。

面對這場自上而下的大清洗,大部分配資機構、配資客都要面臨單方面被違約,但記者了解到,由於在法理上站不住腳,被違約也只能“認栽”。而從上一輪清洗到這一輪,配資機構交給配資客的說法多只能是——不可抗力違約,不承擔責任。

信托機構不服清理 約券商領導面談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從各方獲得的信息顯示,各地證監局對轄區內證券公司下發落實19號文的通知(下稱“落實事項通知”),要求其在前期核實工作的基礎上,限期完成利用信息系統外部接入開展違法證券業務活動的清理整頓工作。而此次清理整頓的核心是徹底清除違法違規的配資賬戶,重點則是違規接入的以恒生HOMS系統、上海銘創、同花順為代表的具有分倉交易功能的信息技術系統。

而這一輪配資大清洗也讓不少配資機構突然間斷了配資路,不少信托公司稱,收到來自相關券商的告知函,擬對違規從事證券業務的賬戶予以清理,要求信托公司在一定期限前處置相關賬戶和資產;若在截止日未處理完畢,相關券商將對相關賬戶采取“限制資金轉入”和“限制買入”等限制措施。

而這讓不少信托機構感到突然和不服。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獲悉,近日中融信托就因為這一輪配資清理與合作券商華泰證券矛盾公開化,於9月8日正式向華泰證券發出溝通函,表示為避免終止外接系統數據服務引發的不必要的糾紛,希望雙方領導能進行面談,協商應對方案。

“近期,我司接到貴司部分營業部的電話通知,內容主要為貴司將根據證監會的要求於2015年9月30日起終止向我司提供任何外接系統的數據服務。由於我司有多個信托計劃正在使用該數據服務,信托規模較大,涉及投資者眾多,貴司單方停止相關服務可能引發投資者與貴司及我司的糾紛,甚至群體性事件。”中融信托方面透露,目前接入華泰證券系統的存續信托計劃38個,信托規模133億元,涉及投資者758名,其中自然人691人,機構67家。

浙江一信托機構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一輪清理場外配資涉及信托主要是兩種:傘形信托模式和傘形二級分倉模式。“我們的傘形信托模式的客戶並不涉及配資,只是客戶加了一個杠桿,但目前由於不同券商清理受罰不一樣,有一些是一刀切,兩種模式都不能不給接入了,這對我們來說比較被動,給客戶也不好交代。”

中融信托就辯解稱,公司證券投資信托計劃均為依法合規設立的金融產品,並未從事或變相從事違法違規配資活動,也從沒有為恒生Homs、上海銘創、同花順等場外配資系統提供接口的行為。“截至目前,我司未收到任何監管部門叫停證券投資信托業務及數據服務的任何通知。”中融信托如是稱。

“按規定,信托機構是歸屬銀監會管理,到現在為止,銀監會並未有發文要求要求叫停任何存量傘形信托。”該人士稱。

不過,歸屬證監會管理的華泰證券並不是這麽考慮。“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的參與主體,堅決擁護、支持中國證監會等國務院多部委為穩定資本市場,維護經濟健康發展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華泰證券在給記者的回複中強調。

配資機構配資客被解約 多數“認栽”

記者了解,券商要斷掉信托機構外接系統的數據服務,信托機構一方面要面臨銀行方面的罰息,另一方面要面對來自客戶,尤其是機構客戶要求的違約賠償。

“我們已經開始和客戶溝通清理,銀行不願意免掉罰息,認為沒有依據,只能再跟銀行溝通。”上述融資人士抱怨,監管政策變化太快,之前要求是存量不動,這使得信托機構還手握大量配資合同,但突然存量也要清理,券商要單方面違約,也沒能給出“像樣”的說法。

不過,該人士也同時稱,監管層發了要求,券商要斷也沒有辦法,只是希望給信托機構出一個合理的依據。

和信托機構不同,更多的配資人士《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當前的環境下,即便配資機構以及配資用戶存在諸多的不滿和抱怨也“無濟於事”,主要原因在於“合法合規”的邊界和原則的界定。目前,市場上已經呈現一致的聲音,即場外配資已經不僅僅停留在“不好”的層面,而是將其釘在了“違法”的十字架上,配資機構和配資客只能“認栽”。

而在退出的道路上,如何才能讓客戶“心平氣和”的選擇退出,而不爆發群體性事件成為配資市場和平臺關註的重點。

一位配資平臺負責人此前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講述了一個某平臺發生的案例。在清理的過程中,一家券商致電平臺,稱收到相關部門通知,有一筆金額高達2000萬的資金池不能繼續合作,要求在當時的周五之前必須收掉。“客戶意見很大,大部分客戶是有損失的客戶,但是只能‘認栽’。”上述負責人表示,客戶抱怨聲音非常大,但是由於已經出臺相關政策,在法理上站不住腳,因此發生群體性事件的可能性比較小。

本報記者了解到,配資平臺能夠給與客戶補償的也僅僅是退還一些利息,平臺利用自有資金補償並不現實。但是部分平臺並不會“坐視不理”,而會給客戶一些選擇,從現有陽光下的線上配資賬戶,轉入線下個人真實賬戶,而這部分資金來自於頗有爭議的“民間資金”。

記者了解到,大清洗後如果配資公司仍然有心“見縫插針”,那麽會在前期股市紅火階段,已經出臺的關於允許個人開通20個賬戶的政策上下文章,將一人多賬戶的現狀替代平臺利用外界HOMS、同花順等系統的方式,進行人為分倉,但是這種方式的風控難度極高,需要平臺風控人員不間斷地人工切入不同的賬戶,在市場仍然存在波動的情況下,穿倉可能性也隨之水漲船高。

對於配資客而言,由於平臺擁有“政策不允許”這把利劍,因此諸多不滿,依舊無處發泄。要麽順從平臺的改變後的規矩,將資金轉入個人項下多個賬戶,要麽就接受平倉。

一位逐步清倉的配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於形勢變化太快,因此大量的配資公司仍然手中握有同機構簽訂的資金合同,如今,這些合同已經走到廢止的邊緣,但是資金機構面臨同樣市場壓力的情況下,對配資平臺予以的不同程度的罰息。

他對本報記者講述了罰息的操作方式為,設立某一時間點,在這一時間之前的合同,僅按照合同的利息率,罰息一個月,而在這一時間點之後的合同,按照合同利息率,罰息一年。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7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