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盛大的員工見面打招呼,就是彼此詢問『什麼時候離職』。」5月23日,一位盛大的員工告訴記者,自盛大網絡(NSDAQ:SNDA)(以下簡 稱盛大)宣佈私有化之後,公司規模性裁員與離職不斷。今年6月底,盛大文學、盛大創新院、盛大在線等子公司又將有一大批員工離職。
6年前,盛大與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並稱為中國互聯網的四大巨頭。如今盛大卻遠遠落後於它的同伴們,疲態盡現。
目 前,騰訊市值接近600億美元,百度市值413億美元。阿里巴巴在此次回購股權時,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是350億美元。而盛大旗下兩家上市公司盛大遊戲 (NASDAQ:GAME)與酷6(NASDAQ:KUTV)市值加起來不過13億美元,盛大在線因與盛大遊戲關聯太多,業界普遍認為不必單獨估值;盛大 文學剛剛微利,券商給出的估值為8億美元左右;而盛付通、切客、影視以及創新院旗下的諸多產品等仍處於培育期。如此估算,整個盛大集團的總體估值也僅20 億美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四五年,盛大掌門人陳天橋幾乎消失在公眾面前。媒體對他的記憶,仍然停留在盛大推出盒子時的野心勃勃。事實上,盒子計劃失敗後,盛大制定了清晰的戰略,企圖整合文學、遊戲、影視、旅遊等產業,打造陳天橋夢想中的「網絡迪士尼」帝國。
艱 難的跨界整合,迪士尼帝國夢未竟,突如其來的移動互聯網大潮已洶湧而至。無論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這些老牌巨頭,還是360、雷軍這些新玩家,都在全力以 赴,不敢有絲毫怠慢。時至今日,騰訊有微信、百度有地圖、阿里有天貓,當初差點被盛大收購的新浪也折騰出了一個微博,而持續4年砸下重金的盛大創新院,至 今沒有孵化出一個堪稱領先的產品。
不知當年的首富如今是否有點失落?盛大這盤棋,接下來他將怎麼下?
握在陳天橋手中的籌碼是約8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這80億元的現金花起來也非常快。」DCCI總經理胡延平說,目前互聯網巨頭大舉進軍移動互聯網,彼此之間競爭激烈,產品研發、市場推廣都在千萬直至億元級別。
而截至2012年3月31日,百度的現金總額為161億元,騰訊手中的現金總額為208億元。
創新業務大收縮
「自盛大宣佈私有化後,各個子公司基本在裁員,盛大遊戲、盛大文學、盛大創新院等無一倖免。」5月24日,盛大文學的一名中層員工告訴記者。
2011年10月中旬,陳天橋宣佈盛大網絡回購非陳氏家族的31.6%股權。2012年2月15日,盛大宣佈完成私有化。盛大網絡的退市,僅花了短短的4個月。
根據羅仕證券提供的分析報告,盛大私有化需要花費7.36億美元。截至2011年9月,盛大網絡的賬面上有6.8億美元(包括8000萬美元的短期債務)。這樣的資金存量,並不足以支持盛大網絡的私有化。
今年1月,盛大從盛大遊戲的分紅中獲得2億美元,加上JP Morgan提供的1.8億美元過橋貸款,盛大總共有10.6億美元。除去2.6億元的應償債務,盛大實際擁有8億美元現金。
就在這四個月裡,盛大集團的各個業務線也發生了調整。業內人士分析,除了「開源」,陳天橋不得不裁撤成本中心,削減支出,才湊足了私有化資金,並為私有化之後償還債務做了業務上的準備。
首當其衝的是成本一直不受制約的創新院。據盛大創新院的員工介紹,盛大的切客、機器人、多媒體院等相關產品線都有不同程度的裁員,盛大創新院北京員工原本有300多人,現在只留下一半。
陳天橋曾對盛大創新院寄予厚望。在成本控制極其嚴格的文化下,創新院一直是整個集團惟一不需成本預算、沒有營收考核的部門。據盛大創新院員工透露,2010年,盛大創新院的支出超過1億元人民幣。
四 年的重金投入,盛大創新院卻收成微薄。目前,盛大創新院正在孵化的移動互聯項目有50多個,已公佈的有10個左右。其中包括通訊類的應用:通通免費電話、 TT通訊錄、短信聽聽;工具類的應用:麥庫筆記、EverBox、詞庫、語音便簽、省電精靈;樂眾ROM操作系統等。其中一些為盛大自主研發的,如麥庫筆 記、樂眾ROM,還有一些是收購而來,如省電精靈。
據盛大創新院的一位產品經理介紹,「麥庫筆記本」下載量有420萬,「省電精靈」超過百萬,但與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的上億用戶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在移動互聯網上,盛大是有產品,無戰術,更無戰略。」胡延平認為,盛大在移動互聯網上的產品線眾多,但佈局分散,也沒有清晰的戰略,總是「東一錘子,西一鎯頭」,還沒有找到一個核心的產品和殺手級的應用。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盛大的產品線很多,但很多產品活不過一年半載。據盛大創新院的一位產品經理介紹,比如2010年底開始上線的「切客」,在「簽到」功能之外,團隊還在摸索一些O2O的應用,如優惠券,但半年之後仍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向,於是切客就被打入「冷宮」。
「我們自己都不用盛大的產品,因為不知道哪天它停運了,存儲裡面的應用就再也收不回來了。」一位盛大創新院負責市場的員工告訴記者,當遊玩網團隊去做切客時,遊玩網就立即關停,停止服務,很多用戶抱怨上傳的資料都沒來得及下載保存。
今年6月,盛大將推出智能手機,號稱4.3英吋屏幕、售價千元左右。但業界對盛大繼Bambook之後的再次出擊並不看好。
在對創新業務的收縮調整中,專門投資早期創新項目的盛大投資部也被攔腰斬斷。鼎盛時期,盛大投資部有20多人,這還不包括旗下子(孫)公司每家皆有2-4人的投資團隊。而到了2012年初,盛大投資部只剩下十餘人,每家子(孫)公司的大多只留下1~2人。
「那時候撥給盛大投資部的資金許多都被抽走用於私有化。我們光看項目,卻沒法投項目。」一名盛大投資部員工告訴記者,2011年下半年之後,盛大投資部再也沒有投過一筆錢。2011年上半年投的項目,有的繼續,有的則終止履約。
這位投資部員工告訴記者,「即便是那些未來有前景的項目,但現在依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未來也不一定能夠帶來營收,盛大的當務之急是回籠現金,自然許多項目都被砍掉了。」
上 述盛大業務收縮與裁員,記者未獲盛大官方核實。但盛大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在完成私有化之後,盛大的確在清理非核心業務。2012年4月,盛大將邊鋒和浩 方賣給浙報傳媒,獲得35億元。緊接著,盛大又將吉勝科技以8000萬元賣給順網科技。再加上之前獲得的現金收入,盛大現在手持現金80億元左右。
「對於非核心業務,陳天橋現在的想法是能賣的都賣,只要有人出合適的價格。」上述盛大創新院員工告訴記者,「市場上甚至有傳言,只要有人出得起價格來買盛大遊戲,陳天橋很可能也會賣。」
「盛大私有化正好成為陳天橋收縮非核心業務的契機。」胡延平分析認為,陳天橋其實也正在反思當初的擴張策略。
「過段時間,我也會離職。雖然盛大文學的模式比較新,但大勢如此,誰知道未來究竟會怎麼樣。」前文所述的盛大文學中層員工坦承,近兩年,盛大一直在走下坡路,他對公司的信心也在走下坡路。
文學與遊戲不如人意
在盛大龐雜的業務圖譜中,目前能盈利的有三大業務:一直以來的「現金奶」牛盛大遊戲、微利的盛大在線和盛大文學。
2012年第一季度,盛大文學營收1.91億元,淨利潤為306萬元,首度實現盈利。
「雖然盛大文學開始扭虧,但亦是微利。由於資本環境不好,加上網絡文學是一種慢生意,還需要證明其模式的長期可行性。」一位負責美股投資的基金合夥人告訴記者,盛大文學欠母公司達7000萬美元。融資之後,需要還母公司的欠款,這也會讓投資人對盛大文學產生疑慮。
他認為,近期盛大文學很可能無法上市,這意味著,它不僅無力自給自足開展新業務,亦無法給母公司提供融資渠道。
但在陳天橋的戰略版圖中,盛大文學亦是盛大網絡融資的一枚棋子。據一位文化產業投資人士告訴記者,「國內一隻大型文化產業基金想讓盛大文學回到A股上市,但陳天橋的開價很高。」
在移動互聯網,盛大文學也曾有過失誤。2010年9,盛大隆重推出Bambook(錦書),定價999元,並將盛大文學的內容植入Bambook,意欲通過內容補貼硬件。
遊戲一直是盛大的「現金奶牛」。但近年來遊戲這個主業也在逐漸失守。
失落的盛大帝國
「借Bambook推內容,這個思路是對的。」CSDN總裁蔣濤告訴記 者,Doc、PDF等常用格式的文檔都無法較好顯示,導致Bambook的用戶體驗較差。並且,Bambook應該先把自己的網絡文學內置好,而不應急於 求大,引入一大批傳統出版社的圖書內容。由於這些圖書無法很好地顯示,反而讓用戶對Bambook失望。
一位盛大文學高管告訴記者,Bambook的硬件是由盛大全資子公司果殼電子開發,盛大文學只是將云中書城嵌入其中,用戶付費後,雙方分賬。這意味著,Bambook與內容之間並非「無縫連接」。
從網絡文學、圖書出版,到影視製作、播映,陳天橋理想的「娛樂產業整合」四步曲,盛大文學目前只完成了前兩步,到影視製作,盛大文學就無能為力了。
近 期熱播電視劇《裸婚時代》的電子版權屬盛大文學,但影視版權被賣給了其他影視製作公司。當前熱播的穿越劇《步步驚心》早在幾年就在起點中文網上連載,但盛 大文學並沒拿下其圖書出版、影視製作的版權。上述盛大文學高管告訴記者:「在影視的製作上,盛大文學主要依賴於業界的合作夥伴。在影視版權的銷售上,我們 對待華影盛視(盛大旗下子公司)是一視同仁的。」
未來,盛大文學也很可能無法承載陳天橋的「娛樂產業整合」任務。與此同時,遊戲這個主業也在逐漸失守。
遊戲一直是盛大的「現金奶牛」。根據2011年盛大網絡第三季度的財報,盛大遊戲營收2.13億美元,在2.79億美元的整體營收中佔據76%的比例。
而 遊戲又靠《傳奇》系列。財報顯示,2011年《傳奇》系列給盛大遊戲貢獻了50%以上的營收。但業界也有一種說法,自《傳奇》之後,盛大遊戲再無傳奇, 「有大作,無力作」。《永恆之塔》、《仙境傳說》、《龍之谷》等遊戲雖然營銷攻勢兇猛,但在線人數在短時間內很快下滑,陷入外掛氾濫的泥淖,無法替代《傳 奇》在遊戲的營收中佔據重要份額,這讓人對盛大遊戲未來的成長性產生了疑問。
盛大遊戲也曾經奮發求變。陳天橋很早意識到遊戲的開發週期比 較長,一般都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舉一己之力是無法完成的。2007年7月,盛大成立了總額是10億元的18基金,專門投資遊戲領 域。在遊戲的開放平台上,盛大可以說起步很早,但至今效果不甚明顯。
「開放平台要求平台有龐大的用戶,並為開發者帶去價值。」洪波認為,盛大的用戶粘性不夠,也無法較好地幫助開發者賺錢,吸引力並不夠。
羅 仕證券分析師寧波認為,客戶端遊戲行業的創新問題不只盛大一家公司存在,其他公司也有。前幾年,遊戲行業賺大錢讓行業變得浮躁,很多公司只是比拚營銷、廣 告,而沒有把重點放在研發上,這使得網遊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創新不足,玩家流失率比較嚴重,營銷投入的ROI(投資回報率)較低。
創新能力不足
如果說傳奇之外,盛大遊戲再無傳奇。那麼遊戲之外,盛大網絡至今也無傳奇。
騰訊遊戲已經超過了盛大,還有了微信;阿里巴巴在B2B之後孵化了淘寶、支付寶和現在的天貓,百度地圖成了百度的一個殺手級應用,新浪門戶模式過時之際及時做火了微博。而盛大至今未打造出成功的新業務——盛大文學是併購而來。
「盛大10年來一直依賴一款老遊戲,沒有新的支撐性業務,這證明盛大的創新不足。」洪波說。他指出,對每一種互聯網新產品,盛大都喜歡去嘗試,但每次都淺嚐輒止。這挫傷了很多人的熱情。切客、推他、有你等等都是同樣的命運。
「半年,陳天橋往往只給人半年的試錯時間,時間太短以至於不可能有一個團隊能夠將項目做好。」上述盛大創新院負責市場的員工告訴記者,陳天橋認為半年時間已經足夠,如果沒做好,那就是執行的問題。
一位曾經在華友世紀工作的產品經理回憶道:「2010年,我每兩個月就會換一個項目組。因為每個月,陳天橋都會聽匯報,他一覺得這個項目不合適,或者口味變了,就立馬調兵遣將去新的項目,老的項目無人問津,並且他的態度不容拒絕。」
「盛大就是一個家族企業,在股權上對職業經理人沒有激勵。並且,陳天橋的個人色彩很濃,決策基本上是獨裁式的,職業經理人基本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往往沒有動力。」一位盛付通中層告訴記者,這是與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區別。
「很 多員工都覺得盛大升職體系的平衡性比較差,職位陞遷、經驗值的獲得有很大的偶然性。」一位盛大離職員工告訴記者,盛大員工的考核有崗位經驗值與項目經驗值 兩部分,每個季度會依據經驗值升級,工資也漲。但由於項目經驗值的變數很大,項目負責人在項目估分、分數分配時的自由度並不相同,這使得同一層級的員工在 經驗值上差別很大,進而影響了整體的公平性,許多員工開始變得不積極。
離職員工們都認為,陳天橋的個人喜好也影響了盛大的創新機制與激勵 效果。「雖然陳天橋喜歡有才華、有創新能力的人,最後他還是選擇了那些聽話、執行力強的人。」上述盛付通中層告訴記者,那些有創新意識的人往往在盛大呆不 長久,留在盛大的人一直「被壓抑」了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機制影響了盛大的創新。一個耐人尋味的事實是,在技術達人聚集的盛大創新院,4年裡也沒孵化一個領 先的移動互聯網產品。
不僅如此,在盛大員工的眼中,陳天橋是一個善變的人。一位盛大創新院的員工表示,當時盛大準備和一家券商合資成立一隻30億元規模的基金,用於移動互聯網的投資。首期資金盛大出資6億元,這家券商出資2億元。
「但簽定了合約之後,陳天橋卻反悔了,當時券商的2億元已經打到共同的銀行賬戶當中,但這只基金後來就沒有募集成功。」上述盛大創新院員工告訴記者,後來,盛大當時看上了新型B2C旅遊網站驢媽媽卻沒有投,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只基金沒有成功募集。
「當很多事情折騰了半天,最終卻沒有結果,或者結果在變時,你就會開始對結果不抱希望。」這位員工說,這樣的體驗讓許多員工都覺得結果沒有意義。
據 一位接近盛大高層的人士介紹,2010年,盛大曾經在中國的資本市場給吉勝科技尋找合適的買家,當時資本市場給吉勝的估價超過5億元。就在有企業表示願意 收購吉勝,並簽訂了框架協議之後,陳天橋變卦了。至此,吉勝被收購一事「功敗垂成」。時隔不久,2010年8月,在同為網吧管理軟件市場上,排名第二的順 網科技上市,並將排名第三的新浩藝收購,自此排名第一的吉勝科技卻再無聲響。2012年4月,吉勝作價8000萬元被順網科技收購。
陳天橋的棋盤
幾乎很少有人相信盛大私有化之後,陳天橋這個互聯網「梟雄」會選擇沉寂,都相信有一天他會捲土重來。大家都在猜想,「戰略高手」陳天橋究竟在下一盤什麼樣的棋。
從盛大的業務架構來看,陳天橋從未放棄「網絡迪士尼」的夢想,這條橫跨了文學、音樂、遊戲、旅遊、影視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幾經裁撤,整體框架依在。
「內 容是盛大的優勢,可以直接帶來變現的價值。」一位盛大網絡的投資部員工告訴記者,之前,盛大在投資時會選擇那些有內容與流量的企業(如遊戲、閱讀等),在 做內容整合時,盛大也比較有優勢。只要將這種判斷運用到移動互聯網上,那麼盛大還可以在內容的各個細分領域發揮作用。
對陳天橋來說,盛大文學在移動端的成績可能是一個突破口。在網絡文學市場,盛大文學佔據6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中國移動閱讀基地當中,盛大文學提供的網絡內容也超過一半。據盛大文學的官方數據,云中書城的下載量達到550萬,在所有的安卓市場的閱讀類軟件排名第一。
「互聯網經濟是規模效應,我們已經在網絡文學領域取得領先優勢。只要等網絡文學市場爆發,我們的成績就會突顯。」盛大文學副總裁林華說。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新開的棋局,也是一個蠻荒的市場。對任何一個公司來說,都有重排座次的機會。陳天橋自然也不會放過,雖然創新院多年幾無建樹,但手握80億元的現金流,盛大亦可以重新開始。
「正因為盛大在開局沒有找到一個較好的定位,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核心產品不清晰,主要著力點也不知道在哪裡,反而容易重新開始。」胡延平分析。
「盛大要像小公司那樣去尋找新的價值。」洪波認為,LBS只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發力點。遊戲、娛樂的玩家並不一定是以位置為第一核心要義,盛大還有切入移動互聯網的機會。
對盛大來說,私有化之後,並不意味著失去了機會。洪波認為,私有化之後,盛大網絡將成為一家控股公司。由於不是上市公司,在做戰略變動時,並不需要過早地將戰略意圖暴露於眾,這讓陳天橋更自由、更隱秘地佈局。
「盛 大私有化後,子公司仍然可以從二級市場融資。管理層在集團層面上可以放開手腳,不必再拘泥於季度業績。」羅仕證券分析師寧波認為,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如果 需要融資,通過出售盛大的股份並不能得到較好的溢價,因為合併報表後的母公司盈利狀況欠佳,而這種情況下出售股份又會稀釋管理層的股權和控制能力。而盛大 的子公司仍然是上市公司,必要時可以通過出售子公司(如盛大遊戲、酷6)的股權融資,還可能通過盛大遊戲的派息獲得一定現金。
但私有化亦同樣帶來問題,盛大將成為一家徹底的家族企業。雖然陳天橋曾公開表示,家族企業是可以提高效率,是優勢,而不是劣勢。但不少互聯網專家,對此提出了疑問。
「互聯網是一個現代企業,需要更多開放、合作的胸襟。由於用戶使用成本、推廣成本為零,規模經濟非常明顯,互聯網上人才比傳統企業更加重要。」洪波認為,在家族企業的經營模式,在現代的公司制度下,很難對人才產生較強的激勵。